镇元子和如来佛祖相比,谁的地位高,谁的武力值更强?
毋庸置疑,如来佛祖的地位与神通均要在镇元子之上。
一、地位在地位方面镇元子虽然不低,他的徒弟清风、明月曾经自称“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这话固然有镇元子地位非凡的原因,但多少也有点吹嘘的地方,像镇元子自己的说法。
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
“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镇元子本人这么说,并且对元始天尊还用了敬称“大天尊”,这么来看,真要论地位其实镇元子并没有真的到跟三清同级的地位,虽然他的辈分应该的确很高,但徒弟说却是有些自抬身价的意思,因此孙悟空当时听了这话,第一反应就是“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认为清风、明月是在吹牛。
同时,从取经组合的态度来看,镇元子似乎也并不出名,镇元子虽然是地仙之祖,但其实在西游记名气并不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均不认识,孙悟空在被天庭招安前,“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被封为齐天大圣后,又与各路神仙交好,结果孙悟空根本不知道镇元子。
而猪八戒和沙僧虽然本事不咋地,却也当了千百年的神仙了,结果只有沙僧听说过人参果,然而沙僧对于人参果的来历仅仅是听说是“海外诸仙”给王母上寿的,根本不知道镇元子的名字。
综合以上信息来说,清风、明月的说法确实有吹牛之嫌。
而我们看镇元子的具体地位表现,大概有几点体现,一是福禄寿三星对镇元子要以晚辈的身份见礼,而对比之下孙悟空见三星是管他们叫老弟,三星叫孙悟空大圣,从此处来看,地位上讲是镇元子>孙悟空>三星。
第二是,观音自称也让镇元子三分,但注意,也就仅仅是三分罢了,镇元子本人见观音时态度可谓恭敬。
却说那观里大仙与三老正然清话,忽见孙大圣按落云头,叫道:“菩萨来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与镇元子共三藏师徒,一齐迎出宝殿。那观中诸仙,也来拜见。行者道:“大仙不必迟疑,趁早儿陈设香案,请菩萨替你治那甚么果树去。”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
观音到来时镇元子的态度是慌忙迎接,并且口称“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可见镇元子的地位终究是不及观音菩萨的。
观音菩萨
而西游记中观音虽是七佛之师,但这个七佛应当不包括如来,她在如来面前是以弟子自称的,同时观音跟如来说话时需要先礼佛三匝,可见如来地位必然是高于观音。
至此,就比较明白了,论地位,如来>观音>=镇元子。
另外,关于西游记中如来的地位,也顺便澄清一下谣言,原著如来的地位是绝对不在三清之下的。不知什么时候起,营销号搞了一出什么如来作为五老之一地位远不及三清,糊弄了不少没看过书的人。我们说认为如来是五方五老一般是因为七仙女这句话:
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然而我们知道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五方五老到底有没有包含西天佛老在内不得而知,不过从前后的描写来看,大概率是不包括,证据有两点:
第一、原文明确说孙悟空在天庭当齐天大圣时,与五方五老称兄道弟,孙悟空却根本不认识如来,如来来得时候孙悟空还特意问如来是谁,如来还自我介绍了一下。
第二、七仙女说蟠桃会要请西天佛老,但如来并没有去参加蟠桃会,正在,原著中西天的佛是很多的,这个参会的佛老明确不是如来。
即使如来属于五老,同样不能说明什么,如果上至如来佛祖,下至诸位罗汉、十洲三岛仙翁都属于五老,那只能说是把五个方向的仙佛神圣做一个统计罢了。
能证明如来地位仅在玉帝之下的证据倒是有好几个。
第一、玉帝的使者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带着玉帝的旨意要见如来也得经过颇为繁琐的礼节,才有资格见如来的面,首先他们要对四金刚、八菩萨见礼,等待这些人转达,随后如来下令召请,他们才能进去,进入后要先礼佛三匝,侍立在台下,然后等如来问话。玉帝的特使尚且如此,如来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如来佛祖
第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玉帝传旨让三清、四御、五老等来同谢佛恩,三清、四御、五老各带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如来拜献,而如来高坐莲台,接受献礼。这虽然是玉帝的命令,然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地位高的拜献地位低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可以说如来和三清至少是一个档次。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第三、面见玉帝的礼仪,玉帝对老君虽然比较尊重,听说老君来了之后亲自出迎,但是老君见了玉帝依旧是要朝礼的,而什么是朝礼?西游记说得很清楚朝礼就是跪拜。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
而如来面见玉帝,只需要“瞻仰”“合掌谢道”。
第四、如来可以调动李靖,李靖在西游记中地位颇高,是天庭的元勋,享有先斩后奏之权,两次出征都是降魔大元帅,在天庭的三十三座天宫有一座是李靖的住宅,可以说李靖在天庭的地位至少前三十三位,称得上位极人臣。
李靖
二、神通我们还是先说镇元子,镇元子的神通与武力都相当不错,两次生擒了孙悟空,武力上则对战取经祖三兄弟也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游刃有余。
先说武力,镇元子的武力表现极高,他跟孙悟空三兄弟对战,很可能尚未使用全力,仅仅是一柄拂尘就能跟三人对战,第一次镇元子跟孙悟空打了二三回合,然后就使出袖里乾坤,这里看不出多强,第二次则是跟三兄弟打了半个时辰,原文说:
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尘尾自飘然。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
从赞诗里可以看出来,镇元子在应对三兄弟兵刃时是十分的悠然自得,“自飘然”、“任旋转”都显示了镇元子行有余力,同时镇元子拿的仅仅是一柄拂尘,这是古典小说而不是武侠小说,拂尘当然不是正经的兵器,换言之,镇元子如果正经使用兵器只怕要更强,甚至可能明显胜过取经三人组联手。
镇元子对战孙悟空
之后我们说神通,镇元子以袖里乾坤之术将孙悟空装走了两次,整部西游记能让孙悟空吃亏两次的神通仅此一个,可以说镇元子的袖里乾坤确实厉害。但是这也是有黑点的,袖里乾坤的问题在于只能擒敌,却不能伤敌,对付普通对手无所谓,抓住了之后再摆布,但是对上孙悟空这种金刚不坏的,并且法术十分全能的,老是让他跑路,没法真正伤害到孙悟空,所以孙悟空对于镇元子来说也是十分难缠的角色。
孙悟空后面几次在镇元子面前搞鬼,镇元子也是难以识破,最后镇元子也承认“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
某种意义上讲,镇元子跟孙悟空停战,答应孙悟空去找医治人参果树之法,并提出要跟孙悟空结拜,是有妥协的意味的。如果真的撕破脸皮,镇元子杀了唐僧三人,那边孙悟空同样可以杀光镇元子的徒弟,而镇元子再去报复又无非是跑花果山把孙悟空的猴子猴孙也杀光,但这值得吗?当然不值得,所以镇元子选择了跟孙悟空妥协。
镇元子
反过来看如来,哪里需要这么麻烦?如来跟孙悟空打赌,说孙悟空翻不出自己手掌心,孙悟空就翻不出,而如来还有可以说是全知的慧眼,可辩别周天万物,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能骗过镇元子,却没有可能骗过如来。像六耳猕猴的变化之术,瞒过了天庭的照妖镜,瞒过了观世音菩萨,却瞒不过如来的慧眼,如来一口就叫出了六耳猕猴的本相。随后六耳变化成蜜蜂要逃脱,也被如来识破,随手扣住。
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如来
而对孙悟空的实战表现上,如来以打赌的方式让孙悟空进入彀中而不自知,随后以五行山+六字真言服帖镇压孙悟空,可以说不借助外力,孙悟空完全无法从五行山加六字真言帖子中逃脱。同时原文表示如来降伏孙悟空令宇宙清平,而西游证道本评价其对天庭有再造之功,如来的五指山有一种观点是掌中另是一个乾坤世界,所以孙悟空无论怎么飞,也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张版西游记采用了这一个观点。
西游证道夹批:可谓再造之功。
如来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相比,谁的地位高,谁的武力值更强?
镇元子和如来佛一个是道教地仙之祖,一个是佛教至尊,若是他们两个比较谁的神通更加广大,小编以为,镇元子比如来佛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孙悟空是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的私生儿子,太上老君更是化身菩提祖师,教授了孙悟空一身本事,这种八卦作为地仙之祖的镇元子,是不会毫不知情的。
后来太上老君又另辟蹊径,想让孙悟空尽快获得长生不老的技能,把他弄上天庭,纵容孙悟空蟠桃园里偷吃蟠桃,兜率宫中狂啖仙丹。
由于孙悟空个性使然,进而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下令捉拿孙悟空,但他手下的人都知道孙悟空的出身背景,一概出工不出力,孙悟空才得有打遍天下无对手的假象。
其实道教中能够收拾孙悟空的人车载斗量。比如地仙之祖镇元子。
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玉皇大帝也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
太上老君并不想让孙悟空取代玉皇大帝位置,只是想让他用大闹天宫向玉皇大帝证明自己的实力。谋求一个更高的实职,而不是管马看果园的虚职。
一切都按照太上老君事先的安排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观音菩萨的意外出现,使太上老君的计划被迫终止。
观音菩萨来赴蟠桃会时,发现这届盛会被孙悟空搅了局,当时观音菩萨并不知道孙悟空的身世,自告奋勇拍自己的大弟子惠岸去降服孙悟空,没想到大败而归。
观音菩萨马上又向玉皇大帝举荐了灌口二郎神,就在二郎神和孙悟空激战之际,太上老君意外的发现。观音菩萨竟然也有干掉他宝贝儿子的手段。
观音菩萨说她手中的玉净瓶抛下去,即使不能把孙悟空打死,也能把他打个跟头,方便二郎真君抓他!
太上老君急忙制止说:你这瓶子是个瓷器,打得准更好,如果打不准或者撞着他的铁棒,不碎了吗?正好我这里有件法宝金刚镯,是当年我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时使用的。
太上老君这话明里告诉观音菩萨他有收拾孙悟空的手段。暗中提醒菩萨,就连释迦摩尼都是他点化成佛的,还轮不到菩萨在他面前显神通。
而太上老君的这次护短行为,被玉皇大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当孙悟空被太上老君假公济私,在八卦炉中炼成金刚不坏之身,继而大闹天宫之际。玉皇大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如来佛来降服妖猴。
如来佛使用诡计捉住了孙悟空,又压在五行山下,此举虽然讨好了玉皇大帝,却也把以太上老君为首的道教众仙彻底得罪了。
玉皇大帝为了表彰如来佛捉拿孙悟空的功劳,特地召开了安天大会。大会表面平静,其实危机四伏,道教的三清四御全部出马,这些人的实力,随便一个出马,收拾孙悟空都绰绰有余。现在一起来到安天大会,摆明了是要和如来佛摊牌。
危机时刻赤脚大仙为如来佛献上了火枣和交梨,提醒他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
如来佛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草草的应付一下,即向玉皇大帝辞行,临行还安排专人为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准时提供准饮食,千万不能饿死了他。
回到西天以后,如来佛马上安排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为取经人,释放孙悟空早脱桎梏。
无奈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的矛盾被玉皇大帝看得清清楚楚,他派心腹卷帘大将沙僧下凡,唐僧九世转世为取经人,都被沙僧给吃掉了。
最后逼的观音菩萨亲自出马,为十世取经人亲手奉上护身的锡杖、袈裟。并引导唐僧放出孙悟空,并收他为徒。
也正因如孙悟空的保护,十世唐僧才没有被沙僧吃掉。
在万寿山五庄观,是太上老君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教训如来佛。
在唐僧师徒将要到五庄观之时,太上老君唆使原始天尊请镇元大仙带众弟子去弥罗宫听“混元道果”。给孙悟空创造偷吃人参果的机会。
镇元大仙虽然也是道教,但他和如来佛交情甚密,在安天大会上,镇元大仙就没有参加。再后来镇元大仙更成为如来佛惹不起,也不敢惹的人。
从捉拿孙悟空的手段来看,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远比如来佛使诈高明很多。
再者自从安天大会以后,太上老君和如来佛彻底决裂,这次决裂给如来佛带来的损失大到难以估量。
神仙们的最高追求就是长生不老,而要想达到目的,只有两个有效的办法,一个是赴蟠桃会,另一个就是吃太上老君炼制的丹药。
随着孙悟空身陷囹圄,如来佛等于把获得蟠桃和仙丹的途径全部堵死。
在和太上老君与王母娘娘的矛盾化解之前,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就成了如来佛弟子们续命的唯一选择。
虽然有人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但他的母亲满堂娇,在唐僧出生时就吃掉了他一个脚趾头,可后来满堂娇还是死掉了,所以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只是个传说,并不可靠。
从镇元大仙手中获取人参果有两个途径,要么动用武力强抢,这个办法最简单有效。可如来佛对自己的战斗力心知肚明,不是不想,是实力不允许。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怀柔政策,所以在佛教传统的盂兰盆节上,镇元子被奉若上宾,如来佛的二弟子金蝉子甘做奴仆,为镇元子端茶送水,对镇元子来说,这是极高的待遇了。
如果这次在五庄观孙悟空把人参果偷吃干净,镇元子盛怒之下,虽然不敢对孙悟空痛下杀手,这一定会迁怒于唐僧,就是下重手把他毙掉,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一来,镇元子和如来佛就会反目成仇,这也意味着如来佛用人参果为弟子们续命的唯一渠道也被堵死。这样的损失也是如来佛无法承受的。
幸好观音菩萨及时出手,医活了被孙悟空毁掉的人参果树,又让镇元子和孙悟空结拜为异性兄弟。这样做等于是给足了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的面子,镇元子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心里更清楚。
同时也警告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孙悟空的命就捏在观音菩萨的手心里,以前只有玉净瓶,现在又多了一个紧箍咒。
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投鼠忌器,只能选择息事宁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蒙在鼓里的镇元子根本不知道,就是因为他超强的战斗力,以及他视为心肝宝贝的人参果树,才是这次人参果事件的根本缘由。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相比,谁的地位高,谁的武力值更强?
《西游记》中能称为“祖”的人物共有三位,一是元始天尊,二是如来佛祖,三是这镇元子。
至于菩提老祖,可能就是这三位中某位的化身,或者说是其属下的化身。因此,菩提老祖不能与三位并列。
元始天尊自不必说,他是道家最高尊神,地位要超过太上老君,整个小说中,他只出现过两次,一是安天大会,二是人参果会。
如来乃是西天佛界至尊,辈分上可能不及元始天尊,但也绝对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地位上与元始天尊相当。
再说这镇元子,他的身份乃是地仙之祖、与世同君,通过其徒儿清风、明月的口述可知,镇元子与三清四帝是朋友。
清风、明月是这样说的:
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这三清是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四帝是指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和后土皇地祇。
镇元子能与这几位称兄道弟,可见其地位和辈分之高。应该说,镇元子与三清的地位旗鼓相当,要高于如来。
通常来讲,道家的神仙排名依次是: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等,与西游较吻合。
这里的“五老”就是《西游记》中说的“五方五老”,如来和南海观音就属于五方五老级别的人物,这是天庭给的排名。
若是单论地位,如来是不及三清的,既然镇元子与三清四帝是朋友故人,那自然是地位相当,才能这般称呼。
唐僧一行来到五庄观,发现观中只供奉天地,清风解释说,供上天乃是礼尚往来,至于地,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
接着就道出了镇元子的身份,一是说镇元子与三清四帝地位相当,二是说镇元子并非属于天庭道家体系。
实际上,镇元子是属道家之外,且是与三清平辈论交的人物,这便是地仙之祖。
在《西游记》中,如来虽贵为西天佛界大佬,但地位是不及玉皇大帝的,与最高尊神三清更是相差甚远。
镇元子既属于西天佛界,又不属于天庭道家,他是地仙领域的大佬,按理说,不同领域是很难比较地位尊崇的。
但通过三清来交叉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镇元子的地位要高于如来。
镇元子地位之所以很高,主要是因他拥有“神器”人参果,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人参果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人参果与太上老君的仙丹、王母娘娘的蟠桃,皆是仙家至宝,加上人参果的产量太小,哪个修道之人不想尝一口?
除非是西天佛界,修成金身正果不需要这些宝贝来延寿,比如如来,他就不需要,这是他之所以牛气的资本。
如来和镇元子在地位上很好分辨,但在实力和本事上,却不好得出高低,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在笔者看来,镇元子的本事要略胜一筹,但如来的势力要远大于镇元子。
若是单挑,镇元子获胜的几率要高一些,若是群攻,则镇元子可能不及如来。
在《西游记》中,这两人没有照过面,更没有比试过本事,只是在人参果树被推倒后,镇元子提过如来。
镇元子对孙悟空如是说:
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
由此可见,镇元子从心底根本不怕如来,就是见了如来,人参果树照赔不误。
还有,孙悟空找观音菩萨求救时,菩萨说镇元子乃地仙之祖,神通广大,就连她也要让他三分,可见镇元子是有真本事的。
我们再拿孙悟空做参照物,如来降服孙悟空可谓胜之不武,在哄骗之下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还需加持灵符才行。
严格来讲,如来降服孙悟空是用了计谋和法器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硬刚。
而镇元子就不同了,孙悟空举棒打来时,镇元子拂尘轻轻一挥,金箍棒被打脱手,顺带一个袖里乾坤降服四人。
可以说,镇元子降服孙悟空不用吹灰之力,从始至终,镇元子都表现的胸有成竹,这就是神通广大的表现。
孙悟空师徒一夜赶了120里路,而镇元子一步就跨出上千里,竟还要往回赶800里才看见师徒四人。
若非镇元子的势力太弱,早让孙悟空万劫不复了,他之所以只降不杀,就是为了拉拢孙悟空,增强势力的。
再看如来降服大鹏,一个大鹏就打遍灵山无敌手,在群攻无效的情况下,最终如来只能靠法器将其收服。
若抛开法器不讲,镇元子的实力是要强于如来的,单打独斗,如来未必能赢得了地仙之祖镇元子。
不过,镇元子的地位和实力虽然都很高,但势力却很弱,只有一颗人参果树和48个徒弟,所以镇元子始终很低调。
他对元始天尊的尊敬和对菩萨的礼让,都是其谦虚的表现,在西天和天庭势力都很强的情况下,他只能低调应对。
所以说,镇元子的“地仙之祖”不是白叫的,不论是地位还是本事,镇元子都不弱于如来,只是势力弱点罢了。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相比,谁的地位高,谁的武力值更强?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地位很高,只敬天地。他的实力也很强大,不管是孙悟空一个人,还是唐僧师徒四人,他只用一招"袖里乾坤",就能活捉,而且屡用不爽。
如来佛祖地位也很高,他掌管四大部洲,无数人信仰,连法力高深的观音也只是如来座下四大菩萨之一。如来实力当然也很强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但却翻不出如来手掌,最后还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镇元子和如来地位都高,也都跟悟空交过手。那么,他们相比,究竟谁的地位高一些,谁的实力强一些呢?
先说地位
尽管两个人都是"祖",但是就地位而言,地仙之祖的镇元子,没法跟如来佛祖比。别说如来佛祖,就是观音菩萨的地位,镇元子也比不了。
镇元子号称地仙之祖,是因为他是地仙第一人,祖的意思就是第一人,再往下就是宗。福禄寿三星,就说过他们是神仙之宗。即是说,镇元子成为神仙的时间很久,修为时间也很长。
但是,成仙时间长不代表地位就一定高,只能说辈分很高。
有人说不对,清风明月说过,三清是镇元子的朋友,四帝是镇元子的故人,而九曜、十二元辰都是镇元子的晚辈、下宾。另外,镇元子出门,是因为元始天尊邀请他听讲混元道果。看起来地位肯定很高,不然不会和三清四帝成为朋友。
其实,这些只能证明镇元子辈分高,元始天尊、三清四帝敬重他,也是正常的事儿。
就好像一些大将军,会尊重老兵,有问题甚至会咨询老兵;一些董事长,会尊重公司底层里元老级别的员工,有什么福利优先考虑他们;一些官员,会尊重那些年纪大了的农民工等等。
但是,论地位,这些老兵、员工、农民工,还是不如将军、董事长或者官员。
镇元子自己说过,五百年前,如来佛祖搞盂兰盆会,金蝉子曾亲手给他递茶,他都觉得是尊敬他,所以他说唐僧是故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镇元子大概和金蝉子是一个等级的。
因为,若是对方地位低,给你递茶的话,你会认为这是应该的。即便不说是应该的,起码也不会认为对方尊重你。若是对方等级和你差不多甚至比你高,那么他可以不给你递茶,但若是他亲手递茶给你,你自然会觉得人家很尊重你。
您别不信,看看观音菩萨对镇元子的态度,以及镇元子对观音菩萨的态度,也能发现这一点。
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
孙悟空遍访群仙,希望找到救活人参果树的办法。找了一圈,最后还是得找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得知后,说了这句话。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我也让他三分"这样的话呢?那就是地位不平等的时候,且是"上级"对"下级",或者"强"对"弱"。若是本身地位就低,让人家不是理所当然吗?再说也不会"让三分"了。
比如,刘备可以对别人说,"张飞脾气暴躁,我也得让他三分",这样是完全可以的。如果张飞说"大哥发怒的话,我也得让他三分",那就不合适了。因为他是小弟,是臣子,他得听刘备的话,谈何"让"呢?
所以,观音的话足以证明,他的地位比镇元子高。他之所以要"让三分",是因为镇元子是地仙之祖,是个老前辈。
后来,观音菩萨去五庄观救人参果树,镇元子的表现也能证明他地位低。
孙大圣按落云头,叫道:"菩萨来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与镇元子共三藏师徒,一齐迎出宝殿……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那大仙即命设具香案,打扫后园,请菩萨先行,三老随后。
观音才来,镇元子连忙去殿迎接;观音说要来救火人参果树,镇元子不仅要"躬身"感谢,还要自称"小可",对于菩萨的到来,他谦称菩萨是"下降";菩萨要动身时,镇元子又请菩萨走在前面。救活了人参果树后,镇元子又"请菩萨坐了上面正席"。
如果镇元子地位比观音菩萨高,会这么做这么自称吗?显然不会。所以,别说如来佛祖了,就是观音菩萨的地位都比镇元子高。
正因为镇元子地位低,所以他才愿意和孙悟空结为兄弟。若是镇元子地位能和菩萨或者如来比,他怎么会自降身份,去和如来的徒孙(悟空的师父是唐僧,唐僧师父是如来)结为兄弟呢?
所以,镇元子的地位没有如来佛祖高。他的地位,不仅比不上如来,还比不上观音菩萨。但是他辈分高,地位高的人一般也会让他三分或者尊重他。
再说实力
其实,人参果树这一块,也算是能证明二人的实力了。果树被毁,镇元子毫无办法,但是,观音菩萨轻松解决。这就说明,镇元子的法力,还不如观音菩萨,那就更别和佛法无边如来比了。
另外,孙悟空被捉之后,镇元子把他下油锅。但是,孙悟空把石狮子变成自己,真身在一边看呢,镇元子却发现不了。之前孙悟空用柳树变成师徒四人,镇元子也看不出来。
镇元子虽然能捉孙悟空,但是奈何不了孙悟空,悟空可以从容逃脱。而且,镇元子甚至都没有法子来惩罚悟空,后来,他自己也对悟空说"你莫弄神通",因为悟空弄神通他看不出来,还因此毁了大锅。
但是,如来可就不一样了。
如来对付孙悟空,轻而易举,只是翻手之间,就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贴上法帖,孙悟空就动弹不得了。而且如来还有法宝,一个紧箍就足以制服孙悟空了,金箍、禁锢效果也不差。
孙悟空对付不了六耳猕猴,观音菩萨、天庭众神等也分不出真假,但是如来一眼看穿六耳猕猴,且只用一个钵盂就解决了。
所以,如来不仅是"佛法无边",其实也是"法力无边"。
总而言之,无论是地位还是实力,镇元子都比不过如来佛祖。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相比,谁的地位高,谁的武力值更强?
镇元子号称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按照镇元子手下两个童子清风明月的说法,三清是他的朋友,四帝是他的故人,九曜是他的晚辈,元辰是他的下宾。而且镇元子经常受三清之邀到天上听三清讲课,比如唐僧师徒在路过五庄观的时候镇元大仙就不在家而是被玉清元始天尊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
镇元大仙确实地位不低,否则高高在上的元始天尊也不会下请柬请他上天听课。如果这么论的话镇元大仙起码地位跟三清持平,地仙之祖的名号那不是浪得虚名。由此可见镇元大仙的地位在西游世界中是高于如来佛祖的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西游记》原著把道教体系分为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而如来佛位列道教第三层级的五方五老之一。关于如来佛是五方五老的说法原著中也说的很明确,当年孙悟空看守蟠桃园的时候看到七仙女来摘桃子方才得知王母娘娘要举办蟠桃盛宴,孙悟空问仙女都请了哪些客人,仙女回答:
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我们看西天佛老也就是如来佛祖在五方五老中赫然在列。也就是说如来佛的西天只不过是天庭的一个辖区,如来佛祖只是这个辖区的老大,但在天庭里他的地位只处在第三个等级上,上面还有四御和三清。镇元子是三清四御的朋友故人地位显然比如来佛祖高出不少。
当然了镇元子地位比如来佛高但不代表法力也比如来佛高。事实上镇元大仙的法力比不上如来佛。镇元子最大的法力就是袖里乾坤,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便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但是镇元子袖里乾坤虽然厉害但只能俘获住唐僧师徒,却没有办法对孙悟空造成伤害。孙悟空多次逃脱,镇元子也无可奈何。相比之下如来佛祖的法力就显得更强了,他仅凭只手就可以将孙悟空压到五行山下动弹不得,想跑更是不可能。如来佛想要孙悟空的命那也是易如反掌。
综合比较来看镇元子地位高于如来;法力如来高于镇元子。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相比,谁的地位高,谁的武力值更强?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顶级的神仙大佬,地位、实力非同小可,能与之比肩的并不多。
地位地位按我的理解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权势,一种是辈份。
权势地位镇元子和如来佛祖其实相差无几。镇元子号称地仙之祖。而地仙也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群体,毕竟能修炼到飞升仙界的修行者寥寥无几,作为这一庞大群体供奉的对象,镇元子地位自然不低。而如来佛祖则是天庭五方五老之一,也是佛教的现在佛,事实上的一把手。二人领域不同,单纯就影响力来说可能如来佛祖要大些。
而在辈份上无疑镇元子要高出一筹来。镇元子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和七位仅有的圣人中三清都是平辈论交,就像原著中说的一样:“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
而如来佛祖的来历说法很多,从中国神话传说的角度来讲,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如来佛祖是传说中三清之一通天教主的大徒弟多宝道人的化身。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来佛祖要比镇元子低一辈儿。综合来说二人地位相当。
实力按中国神话传说中流行的实力划分方式,二人的实力其实相差无几。圣人之下实力接近圣人的被称为准圣,二人其实都是准圣巅峰修为,只是限于天地规则无法晋升为圣人。
和封神演义中圣人和神仙之类对敌都是基本靠法宝取胜不同,镇元子和如来佛祖使用法宝的次数并不多,更多的是依靠自身法力取胜。如来佛祖的法宝好像就是他坐的莲台以及真假美猴王中所用的金钵,而镇元子的法宝唯一确定的就是手中所拿的拂尘,至于袖里乾坤则是他修炼的神通而非法宝。
二人没有直接交手的记录,不好比较,但对付孙悟空时,如来佛祖是一掌镇压,镇元子是一招将师徒四人擒获,事后孙悟空一直不服,觉得是如来佛祖先将他哄到手掌上才导致他逃脱不了。
当然从这来比较也没有实际意义,作为圣人之下最强的修为者,二人若要分出胜负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相对来说镇元子从盘古开天辟地就存在,法力深厚程度和积累上可能会略胜如来佛祖一丝。
总之,镇元子和如来佛祖二人地位相当,实力也几乎不相上下,镇元子可能会略强一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