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100多个小国家,到战国时期怎么只剩下七雄了?

首先明确一点,战国时期虽然没有像春秋那么多诸侯国,但远不止只有七雄,先来看看战国时期处七雄外的国家。

战国不止七雄

越国:在战国初期疆域仅次于楚国,版图自山东琅琊台起,沿海而南,有今江苏苏北的运河以东地区和全部苏南地区、安徽的皖南地区,江西东境一部分,兼有江苏北半部。公元前312年,秦、魏、韩与齐、楚对峙,楚国派遣大军把秦军包围在曲沃和商於时,越国遣军助阵秦魏韩联军,至此楚国和越国结仇。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乘着越国内乱,攻灭越国。

除了越国和七雄外,还有早已经成为空架子的东周王室,各诸侯国以宋国、鲁国、中山国疆域为大,郑国、卫国次之。宋鲁郑卫与邾国、薛国、郳国、滕国、莒国、任国、郯国、费国、邳国并称为泗上十二诸侯。它们皆为七雄所灭,值得一提的是,卫国比山东六国还要长命,直到秦二世元年,卫国最后一任国君卫角君才被秦二世废除。

战国诸侯国数量为何远不如春秋

首先,各大诸侯国都在争相变革,魏国由于魏文侯任用李悝变化,最早成为强国;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也强盛起来,而齐国和楚国是自春秋以来的老牌强国,也先后经历了晏子改革和吴起变法。而韩国和赵国也先后进行申不害变法和赵武灵王军事改革,形成为中央集权国家,而燕国也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于是七强并立的局面形成。

各国为了争霸,之间相互攻伐,同时也对各小国进行兼并,其中,楚国仅仅在春秋时期就灭掉四十余个诸侯国,根据《左传》记载,“汉阳诸姬”和邓、申、息等国都被楚国所灭。楚文王在位期间,共兼国三十九个,凌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到了楚庄王时代,又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公元前447年,楚国灭蔡国,两年后灭杞国,之后先后灭了越国、鲁国。

正如前文所说,越国在战国早期也是强国,先后攻灭滕国、郯国、 繒国;韩国攻灭郑国,魏国攻灭中山,中山国后来复国一次,又被赵国攻灭。秦国则先后攻灭蜀国、义渠国。

春秋时期100多个小国家,到战国时期怎么只剩下七雄了?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战国的时候肯定不是只剩下七雄,还有很多在大国夹缝中艰难度日的小国。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存在感的确不强,不强归不强,但是不能说不存在啊。

课本中的《唐雎不辱使命》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初中学过一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文中唐雎代表的安陵国不就是个小国吗?公元前225年,秦已经灭掉了七雄中的三个韩、赵、魏(刚巧是分了晋的三家),但是附属于魏国的小国安陵国却还依然存在,这才有了唐雎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的一段佳话。虽然现代有学者质疑唐雎不辱使命的事迹是古代史学家编撰的,但是我们至少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到,即便是到了战国末年,除了七雄,的的确确还是有其它的一些小国存在的。

另外既然他们被称为“战国七雄”,当然要有“被”称雄的群体环境,就是要有“不雄”的国家作为对比陪衬。假如只有这七个国家,干么还要叫做七雄呢?“雄”给谁看呢?

最后,从秦统一过程中消灭的国家来看,战国末期也不止剩下了七雄。除了七雄,秦在统一过程中消灭的国家还有诸如巴国、蜀国、苴国、充国等等小国……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到了战国就只剩下战国七雄这样的历史错觉呢?

战国七雄地理格局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国兼并严重,小国力量衰微引不起人们的注意。

西周王朝总共分封了多少诸侯国,到今天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有说一千二百个左右的;有说八百个左右的;有说四百个左右的;有说一百多个的;有说七十一个的。说法不一样,那是因为认定的标准根本就不一样!

你要计算有多少诸侯国,那就得先确定什么叫做诸侯国。方国、部邦及部落是不是也和封国一样算诸侯国呢?这个标准没统一。

所以我们能知道的就是,西周的诸侯国很多很多。既然很多很多,有一些可能史书中就没有记载,但是没有记载也不能说没有。这方面,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发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曾侯乙复原雕像

曾国史书中就没有记载,现代学者推断“曾国”和“随国”是一国两名。然而,这也仅仅是个推断。曾侯乙墓都挖出来了,史书却没有曾国,那么史书里又有多少没有记录下来而确有其实的诸侯国呢?

从西周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到底还有多少个小国家,其实是个未知数;是不是有100多个,也说不好。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大国欺负或者干脆吞并小国,是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生存、发展、成长的必然。

“假道伐虢”、“借蔡灭息”的成语里活生生的保存了当年大国兼并小国的鲜活实例,其它吞并,手段可能不同,目的和结果大概是可以类推的。

晋国“假道伐虢”

很多小国在被灭之后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还有一些倒是没有被灭,但是在历史的云烟中也同样的模糊难见。

2.七雄的实力强大,霸占了那段时间的历史舞台。

“弱国无外交”,无外交又哪来的走上历史舞台呢?

当年的“五霸”动不动就会盟诸侯,主角永远都是大国的“大佬”,小国只有站队、捧场和鼓掌的权利,稍稍刷点存在感,“大佬”不爽就把你办了。然而五霸多多少少还有点想要“以德服人”的样子,到了七雄就彻底撕下了伪装,“何必曰义,曰利已矣”。于是,爽不爽都可能把你给办了!大国越是急赤白咧,小国越是战战兢兢。

历史舞台上充满了“七雄们”忙忙碌碌互串的身影。什么纵横捭阖;什么鸡鸣狗盗;什么战国四君子(小国有能力出这样的名人吗);什么四名将(二赵二秦);什么灭国复国(齐国田单);什么你打我、我打他、他要打大家……

戏份都让他们占了,小国要表现,有机会吗?表现,七雄答应吗?这个答应剩下的那6个答应吗?

弱国无外交古今亦然

3.我们的历史知识不全面,被熟知的历史事件裹挟着,习惯性的想当然。

后来的史书当然要记录那个时代的大事,“偏偏”那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大事都发生在战国七雄的身上。“荆轲刺秦王”牵扯的是燕国和秦国;和“信陵君窃符救赵”相关的是魏国、赵国和秦国;“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是赵国……

历史偏心眼的把那段时间的话题、流量都给了七雄!小国分演着路人甲乙丙丁,连句台词也没有,最后很多人就想当然的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存在了……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大转盘。

秦统一中国

四海毕,天下一。秦最终扫六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而此前七雄对于小国的兼并战,都是为秦的统一打前站做准备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有了战国末期就只剩下战国七雄的错觉。

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战国七雄在统一前龙腾虎啸,风光无限,到头来有6个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end——

谢谢阅读!

我是襟亚,喜欢我的文字就请点赞、评论和关注我吧!

春秋时期100多个小国家,到战国时期怎么只剩下七雄了?

东周春秋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秦国废了东周,天下群龙无首,强晋就被四大家族瓜分,最后形成魏、赵、韩三国,华夏就进入了战国大兼并时期。

经过龙争虎斗,大鱼吃小鱼,最后形成了战国七雄:秦、魏、楚、齐、韩、燕、赵。这七国都是有历史底蕴的,秦、晋(分三国)、燕、楚、齐等大都曾经有过春秋五霸的显赫历史。有的还要追溯到周文王时,比如齐鲁两国是周公、姜太公之后。楚国是南方后起之秀,春秋最后吴越争霸,最后尽被楚国收入囊中。

除了春秋五霸外,战国四公子、兵圣、纵横家、三教九流等显赫人物,几乎都来自七雄。就连名声最低的韩国、燕国,最后还出了大汉第一大谋士张良和天下第一刺客荆轲。

战国七雄,能傲视群雄,都各有很多名侯名相名将的出类拔萃、才华横溢,才能雄据一方。他们因此群星荟萃,七星高照,是华夏即将走向大一统的列国史的最后辉煌。他们烘托了、见证了大一统的秦王朝创世纪般的磅礴欲出!

春秋时期100多个小国家,到战国时期怎么只剩下七雄了?

最近收到热播剧《大秦赋》的影响,又回顾了一下当时的历史,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知识点没有通透,这人啊,真是得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有记载以后被编成了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今天我们就重点看看东周这段儿。

周朝也就是西周,我们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小时候看的《封神榜》那呼呼喊喊的,就是西周时期发生的事,因为年代久远,很多记录不可考证,所以那时候神了鬼儿了的事就比较多。周朝其实存在的时间挺长的,通常都说800年,其实这是把前前后后都算上了,我觉得,周朝到周幽王那个老色皮这,就算结束了。之后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五霸的形成,基本也就形成了之后几百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几大势力。

从周朝到春秋,甚至到战国时期,他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当时古代通信、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朝又重礼数,那破木头车,还得讲究什么人用多大的轱辘什么的。所以当天下都得知周朝已经基本丧失了集权统治的能力后,就纷纷自立山头了。最多的时候,据史料记载, 应该有140多个国家。其实这也很正常,就像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的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一定会狼烟四起,各自为王,像无数邪恶的虫子,或者说正义的虫子,吞噬着王朝的主体,等到主体死亡了,这些虫子就开始互相撕咬,最后存留下来的就是虫王,或者说新的王朝。

题主这个问题,恰好就是周这个大王朝死亡以后,众多豪强互相撕咬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春秋五霸开始,一直到大秦统一,经历了几百年。而战国七雄就是最后存留下来的七只最强壮,或者位置最好的虫子,因为各种原因,达成平衡了很多年。直到秦始皇嬴政登基,才完成了一统大业。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时期战事连绵不断,各种暴政苛政层出不穷,难以正常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大家都希望着有天下太平的时刻。中国史上每次王朝更迭都是这样一个规律,狼烟四起,然后形成一统。只不过这个从狼烟四起到完全统一的过程越短,对于老百姓来说, 就越好,越避免了更多的战火和颠沛流离。史上有几次维持时间比较长的混乱时期,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凄惨无比,甚至差点有灭族的危险。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有时候我就在想,生活在我们当下的时代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生活的不幸福,而且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想不开自杀的。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就是觉得,这些人缺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缺少对历史和这个世界的了解。其实我自己生活压力也挺大的,也有心情低落的时候,但是想一想世界这么大,人们都在这么勇敢的面对生活,也就没什么了。不想灌什么鸡汤,就是觉得,人,一定得多了解历史,尤其是男人。

春秋时期100多个小国家,到战国时期怎么只剩下七雄了?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先后强大起来的七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但并不是说战国时期只有这七个国家。“战国”这个名称来源于《战国策》,《战国策》中提到的国家就不止这七个,还要加上宋、卫和中山。其中中山屡次灭亡又复国;宋国则一度强大到威胁了秦楚。春秋时期的越国,在战国时期依然存在,后被楚、秦先后灭亡。孔子出生的鲁国一直到公元前256年才为楚所灭,春秋时代的大国卫国一直到秦二世的时候才灭亡。

所谓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只是个大概的说法。实际上春秋时代不同诸侯国之间已经展开了兼并,只不过当时还有很浓重的贵族战争色彩,兼并之战通常都发生在大国和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国家之间,因此很少被历史记录下来而已,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晋文公的“假途灭虢”,楚国灭息国,宋灭曹国,都在《左传》中有反映。吴越争霸的故事之所以在当时就影响巨大,因为被灭亡的吴国本身也是当时的大国之一,一度称霸中原。以兼并的频率而言,春秋实际上还超过了战国。

之所以后世对战国时代的兼并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的兼并战争主要发生在大国之间。比如战国时期几乎没有存在感的鲁国,实际上春秋时代也灭亡了十几个国家,也是地方一霸。所谓邹鲁,邹国就是邾国,被鲁国所灭亡。如果不是出了个孟老夫子估计不会有人记得。因为战争发生在大国之间,加上生产力发展,铁器普及,战争的惨烈程度大为增加,动不动“斩首x万”,给后世史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春秋时期100多个小国家,到战国时期怎么只剩下七雄了?

战国时期还剩下大约15到20个诸侯国左右,其中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就是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秦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

在战国七雄之外,还有宋国、中山国、越国、鲁国、巴国、蜀国、卫国、郑国等国家。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的典故由此而来。

不过,相比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的百国林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量已经大大下降,数量锐减到30个以下。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的诸侯国仅剩下战国七雄和一些中等国家,数量仅在20个左右。到了战国中期,诸侯国数量又下降到15个左右。

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远远多于春秋时期,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财富,不断扩充军队、发动灭国战争。按照周朝的分封制度,周天子把诸侯们分封在各地建国。

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已经无足轻重,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也越来越频繁

按理来说,各诸侯国们不但要遵守和睦共处的原则,还要一起效忠周天子。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威严下降,无法再约束各国,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相互攻打。

尽管如此,周天子仍然代表着正统,所以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仍然以争霸战争为主,这是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最强大的诸侯国可以成为霸主,并建立秩序,然后率领小国们一起效忠周天子,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而各国完全不再接受周天子的规则,并发动了频繁的灭国战争,他们目的已经不仅仅是相互争霸,而是要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财富。

据统计,战国七雄之中灭国数量最多的是楚国。楚国在周天子分封建国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方圆50里的“蛮夷小国家”。中原各国都把楚国人当蛮夷,所以楚国的君主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当时,只有北方的齐国、鲁国、晋国等国家才有资格自称中国(华夏)。

可是,楚国后来强大了起来,吞并了南方的大部分小国家们,史称“江汉之小国尽亡于楚”。汉水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全部都被楚国灭掉了,比如唐国、邓国、申国、息国、江国、黄国、陈国、蔡国等几十个国家。

(春秋初年的楚国,紫色区域)

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居然扩张到了“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的地步。

其实不只是楚国,就连其他的诸侯国也在大肆兼并小国、扩充领土,比如秦国就消灭了西北的20多个小国家们,齐国则消灭了山东境内的一些小国们,燕国、赵国分别消灭了河北地区的小国们。

(战国中期的楚国,紫色区域)

正是由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非常频繁,所以诸侯国的数量已经大大下降,只剩下一些实力较强的国家。除了战国七雄这种大国以外,还有中山国、宋国、越国、郑国、鲁国这些中等强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