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宋江起义,有可能推翻宋朝廷统治,改写历史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先说结论,只说水浒传中的梁山,完全有实力推翻宋朝。
梁山实力梁山虽然只有带甲十万,但在水浒所有军队中,战力最强,在与朝廷主力交战前,已经先后攻破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昌府,杀高廉、灭曾家五虎、斩史文恭,收编了秦明、呼延灼、关胜、索超、水火二将、董平、张清等,七千梁山军可以从山东杀到陕西,杀官放粮所过州县没有一个敢出来拦截的;元旦夜一千骑兵能够杀到东京,一个晚上就能把城门夺了。
大聚义后,五次对决朝廷主力,一战童贯,阵斩陈翥,歼灭宋军上万;二战童贯,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击毙马万里、王义、韩天麟、吴秉彝、李明、段鹏举、周信,擒获酆美,歼灭宋军约五万。一战高俅,阵斩荆忠,打伤梅展,活捉党世雄、韩存保,宋军损失上万,船只全部损毁。二战高俅,火烧宋军战船一千五百余艘,阵斩刘梦龙、牛邦喜,打伤丘岳,歼灭宋军约六万。三战高俅,生擒高俅、徐京、梅展、闻参谋、王文德、李从吉,阵斩丘岳、叶春、王瑾,歼灭宋军约三万,俘虏不计其数。
在宣和三年的孟夏到初冬的这短短几个月内,北宋朝廷就损失了几十万兵马,数十名战将,其中还包括了赫赫有名的十大节度。而梁山军在五场大战中全部是以少胜多。
此外,梁山军中还有公孙胜和樊瑞两个大魔法师,要知道,水浒传中的公孙胜学的可是五雷法,如果不清楚这个法术,想想西游记车迟国那回,虎力大仙练的也是五雷法。
宋朝内忧外患水浒传的宋朝,形式比崇祯时期的明朝还差,内有四大寇,拥兵近二百万,外有辽金虎视眈眈,田虎占据了从太原到上党大半个山西,侵至盖州,兵锋直逼卫州,对开封呈居高临下之势,书中说田虎是“久无敌手”。王庆从东川打到了宛州,所到之处,官军无不披靡,连西京洛阳、宛州都占了,刘敏一个无名下将,也能杀得童贯、蔡攸大败亏损,此时的开封已经直接暴露在王庆军的兵锋之下,这情形不比比李自成包围的北京好多少。方腊把苏杭膏腴之地占了个遍,主力正准备攻打扬州。扬州若失,大宋的东南门户洞开,赋税重地便已尽失。
大辽起兵大举兴兵,侵占山后九州边界,兵分四路而入,劫掳山东、山西,抢掠河南、河北。抗辽前沿重镇大名府刚刚被梁山兵锋毁坏殆尽,毫无抗御能力,各处州县,申达表文,奏请朝廷求救。
当然还有个幕后大BOSS大金国虎视眈眈,曾头市首领曾弄便是女真人,很可能是大金安排在大宋境内的卧底,此外,田虎也是大金扶持的势力。
至于种家军、西军什么的,田虎、王庆都已经把陕西跟河南割断了他们在书里干啥了?看戏吗?没有宋江招安,外破大辽,尽灭三大寇,宋朝早就玩完了,哪轮得到金国动刀兵。
宋江两次灭宋良机纵观水浒传,宋江有两次灭宋良机。
第一次在陈桥驿,只是宋江大军正在汴京城下,又发生了省院官贪污宋徽宗赏赐酒肉事件,群情激奋,此时宋江如果乘机造反,凭着梁山兵精将勇,宋朝那些战五渣根本不是对手,一战可灭。
第二次是灭了田虎归来,宋江搜罗了大批河北降将,势力达到巅峰,此时接着南征王庆之名直捣汴京,也可以一鼓作气灭宋。
《水浒传》里的宋江起义,有可能推翻宋朝廷统治,改写历史吗?
谢谢邀请。个人感觉够呛,梁山一众保有山头,存活的原因在于:
一是北宋朝廷认为他们疥癣之疾,没重视。宋朝奉行守内虚外的国策,认为他们再强也只是疥癣之疾,真正的心腹大患是辽国。
二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占地利。大宋实行“更戍法”的政策,导致官军不堪一击。再凭借水泊、山势等的便利,易守难攻。
三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占人和。他们劫富济贫,和官府斗,但不与百姓争利。凭借周匝百姓的帮扶,能够守得一时。
要想走出去打江山,可能实力不够:
一、人太少,军力不足。有人揣测,宋江等人的起义军,最盛的时候,兵力不超过两万。打个祝家庄都费了好大力气,那可仅仅是个大一点的庄。
宋朝当时的军队禁厢军共计80万(禁军50万左右、厢军30万左右),兵力悬殊太大。虽说平时他们分散驻扎,但一旦有社稷倾覆的大患,肯定集中起来自卫。
二、以一隅对全国,终归蚂蚁打大象,后续乏力。打仗打钱,打后勤。没有源源不断的粮草、马匹、兵员补给,靠现有的即战力终归杯水车薪。
赋税钱粮无处筹措?兵员补给无法解决?衣食住行举步维艰?
而且不能打下一个地方就分兵拒守,那势必会形成前后左右夹击的危险。
三、势单力孤,哪怕是农民也只是一小部分支持,其他士农工商不在此列。农民想安稳,古往今来最能忍。除非真是官逼民反了,而且这也是逼的太狠了,没法过下去了的程度,要不然百姓还是打碎了牙和着血往肚里咽。反的农民是水泊梁山周边的,其他的还在忍。
大地主阶层不支持。劫富济贫,虽然能够得到周边百姓的扶助,但会损害大地主和豪门贵族的利益。他们手握权柄,富有家财,为了活命和长远利益,只能对抗。他们有钱,用来资助官军;他们有私人武装,用来保家,关键时刻会被宋庭征用来打击贼寇。
儒家历来强调忠孝观念,忠君思想更是首要,深入人心。士子阶层也只有“宋押司”、名落孙山的“智多星”和被逼造反的一部分加入,其他人受不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腌臜行径,不愿意“同流合污”,背上“造反”的骂名。而且这些下水的士子,还时时在考虑如何上岸,如何让子嗣得以求取功名、如何让祖宗得配太庙,如宋江之流。
商人重利,有来有往才有生意。除了军火贩子和投机者,打仗显然不利于大多数的商人。
ps:图片来自网络,敬谢。
《水浒传》里的宋江起义,有可能推翻宋朝廷统治,改写历史吗?
水浒传是一部文学力作,它并非是记载历史之册子,我们就假设它是历史,宋江要推翻宋朝,以我之见,难度确实不小,因为梁山上正如朝庭要人所说,是乌合之众,这乌合之众在说下去,就是一盘散沙,并没有达成同心齐力之势,他们大部分人只知大碗喝醉,大口吃肉,根本对时事政治不去研究,只知硬闯蛮干,这一点宋江早已明白了,只有招安投降才是出路,不过,宋江还是考虑不周,他应该联合方腊,王庆,田虎这几支队伍一起反对朝庭,宋朝也许岌岌可危,历史也许另写!
《水浒传》里的宋江起义,有可能推翻宋朝廷统治,改写历史吗?
在宋江的带领下,绝无可能。
一般来说成大事者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对于梁山泊来说基本都具备了。
天时梁山泊起义时期,北宋政权已走到了风雨飘摇的尽头,外部辽、金、吐蕃、西夏等列强环伺,其中,辽、金时常寇边,对北宋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逼得宋廷不得不割地纳贡赔款,这加剧了老百姓的负担,引发了爱国人士的不满,导致民怨沸腾。
内部,由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方腊、田虎、王庆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方兴未艾。其中为了给宋徽宗祈福生子和粉饰太平,在蔡京、童贯、高俅之辈的撺掇下上马的“艮岳”工程,直接导致了江南方腊的起义,《水浒传》的故事也因此而生(“花石纲”即是为了建设“艮岳”园林而从民间强征的)。
还有,北宋重文轻武(跟北宋政权的取得方式有很大关系),武备力量较弱。在联金抗辽的战斗中,宋军在战场上的不堪表现,被金国看得清清楚楚,也为金灭宋埋下了伏笔。对此,作为禁军和全国军事的主管,“高俅”等辈应当承担直接责任。这帮家伙在练兵时为了好看弄了不少噱头,常常事前制订好蓝本,摆好阵势,照本宣科进行演习,糊弄不懂军事的徽宗皇帝开心。
地利《水浒传》第十回、第十一回这样描述梁山水泊:“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阻当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鹅卵石迭迭如山,苦竹枪森森如雨,深港水汊,芦苇荡荡……断金亭上愁气起,聚义厅前杀气生……”
从《水浒传》的描述可以看出,梁山泊是个天造地设的据点和堡垒,易守难攻。
人和按照《水浒传》的说法,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由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组成,这一百零八人义结金兰,情同手足,非常团结、抱膀,是为了义气可以连身家性命都不要的热血豪杰。梁山泊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口碑也不错,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于民秋毫不犯,深得民众拥戴。
说到这儿,有读者可能会问了,既然梁山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先决条件,那你怎么还说梁山绝无可能推翻宋朝统治,改写历史呢?
那是因为梁山缺乏一个最重要的关键条件——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这跟梁山的带头大哥——宋江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起义军的结局无非有三种:一、推翻当朝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二、起义失败,被朝廷镇压;三、接受招安,投降加盟朝廷。
按照上文的分析,如果梁山能抓住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有利条件,对外联系方腊、田虎、王庆等义军(不建议联系金、辽等外部政权,那样就是“汉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为表里,报团发展,对内在攻城掠县之后建立起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而不是抢了就走,那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但宋江走的是第三条路,投降朝廷,接受招安。
当年,毛主席说“宋江是投降派”,一点儿都没有冤枉他。此君是封建礼教思想的卫道士,作为体制内的曾经一员,起初为了清白名声,抵死不愿入伙梁山(其实都是贼,只不过一个在庙堂,一个在江湖),后被迫上山落草,时常高唱“忠义”,等到晁盖归天后,迫不及待地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处心积虑谋求招安。在他的煽动和指引下,梁山有相当一部分人嘉许和默认了接受招安,甘当朝廷鹰犬的思想。这是所谓的知识份子和社会精英的时代认知局限性,是梁山的悲哀。
英雄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历史证明,在斗争的坚决性上和观察问题的实质性上,所谓的社会精英常常没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坚定和准确。比如,李逵劝责宋江说:“今日招安、明日招安,都凉了弟兄的心了。”后来,干脆说:“那大宋皇帝,他赵家做得,公明哥哥也做得。”
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梁山自宋江主持以后,就注定了投降朝廷却不被待见的失败的结局。所以说,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绝无可能推翻大宋朝廷的统治。
《水浒传》里的宋江起义,有可能推翻宋朝廷统治,改写历史吗?
不可能,首先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同一的目标和纲领,所以不可能。其次,这些人在不同阶层,意识形态不同,每个人的际遇遭遇不同,不可能对朝廷有深层次的仇恨,所以不可能。
《水浒传》里的宋江起义,有可能推翻宋朝廷统治,改写历史吗?
看过《水浒传》的人,大都认为,只要宋江想当皇都,应该是唾手可得的事。因为水泊梁山的军队太厉害了,皇帝派多少兵马都镇压不了。原因是梁山泊军队集中了全国优秀的军师人才和众多武将,又有梁山泊作为天然屏障。
然而,如果反过来想,能守住梁山泊,不一定就能攻下京都,杀死或俘虏皇帝,打败所有的官军。守和攻,是两个级别的战争实力或两个不同的态势。梁山泊众将当时也这样认为,他们完全有实力打到汴梁城,保宋江做皇帝,其中李逵就不止说过一次。在这个情况下,还是宋江最明智,吴用则不置可否。
对于这个理解,在诏安后苦战方腊的起义军时,实际上得到了验证,结果就是虽然平定了方腊义军,但梁山好汉也折损不少。再加上后期的征辽,梁山好汉实则所剩无多。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不可能。如果完全有这个把握,我想宋江也不会一味的非得要求诏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