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武力与马超的差距有多大?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首先说结论,马超在三国演义中是属于超一流猛将,是演义中前五的有力争夺者,而太史慈大概是位于一流水准,这个要分版本,如果是嘉靖本,太史慈大概是超一流末,但在毛本中,由于太史慈的对手张辽被削弱严重,太史慈亦遭到牵连,一削俱削,只能位列一流水准,只在争夺前二十位,吕布、五虎、颜良文丑、典韦许褚庞德都是明确比太史慈强大的存在。
太史慈和马超没有直接交锋,但可以通过张郃得出结论。由于嘉靖本中张郃三合败给马超太掉价,所以下面论据还是以毛本为主。
太史慈、张辽、张郃应该都是一个档次,太史慈在合肥之战中与张辽大战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阵门中一将挺枪骤马早出,乃太史慈也。张辽挥刀来迎。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张辽在官渡之战中又和张郃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观看战斗的曹操暗暗称奇,之后双方更增加一名生力军许褚和高览,四人混战,仍然是平手,似乎隐隐表现出张郃略胜张辽。
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郃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 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
但是在渭南之战中,张郃面对复仇心切的马超只二十合便败阵:
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
汉中争夺战时,张郃在死战状态下能和张飞大战百合。诸葛亮评价昔日张郃大战张翼德,人皆惊惧。
所以这个结论不就很明显,太史慈≈张郃,如果正常交锋,大概二十合到八十合左右会败给马超,败阵回合数要看双方状态,取个中间值的话大概五六十合,但如果是死战的话,可能战到百合以上。
太史慈的武力与马超的差距有多大?
西凉锦马超侪身于蜀汉五虎上将之列,白马银枪,笑傲沙场,平身未逢一败;而东莱太史慈身为东吴第一勇士,枪箭双绝,横行江东多年,单挑厮杀也从来没有输过。那么两位猛将若在阵前相逢,谁又更胜一筹呢?
三国迷们都有个共识,江东武将虽然不少,但总的来说,单挑厮杀的武力值整体上不如曹魏和蜀汉,能拿得出手的猛将真是不多:“小霸王”孙策算一个,“锦帆贼”甘宁算一个,东莱太史慈算一个,年轻后辈里有个凌统,勉强也能凑个数,其他人就不那么理想了。
太史慈号为“江东第一勇士”,但他的战绩并不算多么出色,最大的缺点是斩将率太低。征战沙场多年,居然未曾干掉过一个有名有姓的敌将,有点名不符实的感觉。太史慈有过三次平手:
1.孙策神亭岭拜光武庙,太史慈与曲阿小将前去阻截,太史慈“纵马横枪,直取孙策”,两人捉对厮杀,“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且战且退,将孙策诱至山后,“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双方夺枪落马,马战变步战,“揪住厮打”,仍然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2.刘繇大寨前,程普前来挑战,太史慈出马没把程普放在眼里“你非我之敌手”,两将交锋,“战到三十合”,刘繇鸣金收兵;
3.孙权率兵攻打合淝,曹军主将张辽出马搦战,太史慈“挺枪骤马早出”,与张辽交锋,“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随后,乐进偷袭孙权,李典箭射宋谦,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堕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
太史慈与张辽厮杀七八十合旗鼓相当,丝毫不占上风,还是主动撤退,可以确定,以太史慈的武力值顶多与张辽、张郃属于同一层次,根本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只能算是“中一流”。北海救孔融那次战斗也能说明这一点,太史慈并不具备击败管亥的实力,而关羽到来,与管亥大战,“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完全体现了两人之间的差距。
而以马超的武艺,那是不折不扣的“超级猛将”。早在长安勤王之时,马超“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与敌将王方对阵,“战不到数合”一枪刺死王方;李蒙来追,又被马超走马活擒;潼关一战,“八九合”击败于禁,张郃出马接战,“战二十合亦败走”,再“战不数合”刺死李通。
同样是平局,马超面对的是曹军第一猛将“虎痴”许禇和以悍勇敢斗威震天下的张飞。而且两场战斗中,许禇卸去了铁甲,张飞则脱掉了头盔,马超始终都是全装贯束,从容应对。
马超能够以二十个回合击败张郃,张郃、张辽和夏侯渊都属于“中一流”,武力值尚弱于庞德、曹彰、夏侯惇这些“强一流”。而太史慈与张辽交锋七八十合不占上风,还主动撤退,与马超相比,差距是相当明显的。
那么,太史慈箭法超群,能否以箭术取胜呢?仍然不行。马超避箭能力还是相当强的:西凉军水讧,马超追杀叛将李堪,于禁从背后放箭,马超“听得背后弦响,急闪过”,那箭误中李堪;马超在渭桥上,曹操虎卫军到来“乱箭夹射马超”,马超则“以枪拨之,矢皆纷纷落地”,有用长枪拔打雕翔箭的绝技。同时,马超自己的箭术也相当高明,渭水半渡追击曹操时,马超在岸上射击渡河的曹军,“箭不虚发,船上驾舟之人,应弦落水”,精准度丝毫不弱于太史慈。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马超属于“超级猛将”,太史慈只能算是“中一流”,两人差着两个层次。如果两将在阵前单挑厮杀,马超顶多也就需要二十余合能足以击败太史慈。若用弓箭,太史慈也占不得半分便宜。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太史慈的武力与马超的差距有多大?
太史慈是《三国演义》中公认的东吴阵营第一高手。不过在演义中东吴属于配角中的配角,其武将水平较蜀汉和曹魏明显差得多。太史慈对上马超,最多也就是能坚持三五十合的样子。
太史慈和马超没有直接交过手,所以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比较一下。
在合肥之战中,太史慈曾经和张辽大战一场。两人战了七八十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随后乐进突袭孙权,宋谦、贾华两人迎战时,宋谦被李典一箭射死。太史慈见后面有变退回本阵。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太史慈和张辽基本是棋逢对手,属于同一层次的武将。
张辽在官渡之战曾经对战张郃,两人斗了四五十合未分胜败。两个人也算是旗鼓相当,武艺水平接近,自然太史慈和张郃水平也差不多。
而张郃多次败给五虎上将,因此综合看,太史慈、张郃、张辽三人在演义里都属于第二梯队,要弱于五虎上将等超一流武将。
至于具体的差距,可以看张郃和马超交手的结果。
在潼关之战马超第二个遇到的就是张郃,结果两人打了才二十个回合张郃就败下阵去。从这里看的话,太史慈遇到马超表现应该也是相近。
不过在演义里通过第三人估算的话有一定的偏差。像张郃此后在宕渠山遇到和马超武艺相当的张飞时,就可以坚持三十合的样子,比和马超交手时的表现强一些。
因此乐观估计的话,太史慈对马超可能可以坚持三五十合,再久就危险了。
太史慈的武力与马超的差距有多大?
伯仲之间。
太史慈的武力与马超的差距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东吴武将从来不是以武功见长的。东吴从成立到亡国,能打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而太史慈就是东吴的翘楚。
太史慈第一次出现是在北海救孔融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太史慈也小小的来了一下单骑拒敌。虽然都是黄巾军,一群乌合之众。但是一大群乌合之众聚在一起,实力也不容小觑。能杀出来确实要有一定本事,太史慈做到了。另外太史慈在这里展现了神箭绝技,吓退了黄巾军,才得以脱身。可以看出太史慈的箭术更厉害。
太史慈还和刘备有过接触,要是当年太史慈跟了刘备,不说进五虎将,就凭他的忠孝双全,也能被刘备中用,很有一番作为。
太史慈一生的两个最强对手,一个是孙策,一个是张辽。太史慈和孙策的那场单挑,可以说是东吴唯一一场精彩的单挑,可以入选三国十大精彩单挑。并且回合数也是东吴之最,到最后也无人超越。
太史慈和张辽的单挑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后一场单挑。虽然八十回合完全平手。但是似乎也看出点问题来。张辽的时候武艺在曹操阵营绝对排不上第一,上面还有一个许褚压着。太史慈能战平张辽,但是未必能战平许褚。这就是太史慈和许褚的差距。
而马超呢,曾有一场和许褚惊心动魄的一战,通过此战的细节,可以看出马超和许褚虽然表面平手,但是实际是马超占上风。
那么这样一看,太史慈不一定打得过许褚,而马超略上风许褚,高下立判了。
如果马超和太史慈面对面打一架,结果可想而知,拼武功,太史慈绝对不是马超的对手。如果太史慈展示神箭绝技也未必能伤到马超。
马超的箭法也很高,同时马超在渭桥战败之时,乱箭齐放,都被马超挑落,没有伤到他分毫,要不是坐下马被射到,谁也抓不住马超。
那看来太史慈的神箭绝技对马超未必有效。
不过虽然太史慈打不过马超,但是全身而退,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要说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马超在潼关战张郃二十回合就击败张郃,嘉靖版十个回合以内。
那就以现在通行的二十回合为准,太史慈和马超的单挑,分出胜负应该就是在二十回合左右。
毕竟马超太凶悍,又是可以和吕布齐名的人,能在他手上撑二十回合已经不错了。
不过看得出,罗贯中似乎很喜欢太史慈。历史上太史慈去世于公元206年,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而罗贯中让太史慈活到赤壁之战之后。并且给了一个壮烈悲惨的谢幕。
最后,以太史慈那句临终壮言来结束本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的武力与马超的差距有多大?
太史慈是省冠军,马超是全国冠军。太史慈没参加过全国大赛,只能这么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