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为什么汉朝可以推行成功,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就失败?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严格来说汉朝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应该叫做郡国并行制,在高帝五年刘邦自领二十四郡,异性诸侯王国足足有七个,分别为燕王臧荼(后来成了卢)、韩王韩信(这个是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也就是未来的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其疆域如下图所示:
高帝十二年也就是刘邦去世的那一年,结果多年的平定异姓诸侯王的战争,除了长沙国之外的异姓诸侯王国都已经被废除,但是与此同时,刘邦还大封了同姓诸侯王,至高帝十二年,汉朝中央直辖地更为缩小,只有十五郡,而王国增加到了十个。
不过在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期间废除了部分又新置了部分,末年共有王国十四,再到文帝期间根据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旧有的大国拆分,部分收归中央,文帝后期中央直属二十四郡,诸侯则有十七个。
从图中看出,此时汉朝中央辖地比之诸侯王已经有了优势,虽然不甚明显。之后汉景帝期间吴楚七国之乱,以汉朝廷中央取胜而告终,此时诸侯王真正的不再存在与中央抗衡的可能了。
我们看到这第三幅图,如果说文帝末年中央对地方诸侯王是小有优势,到了吴楚七国之乱结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任何一个诸侯王的力量足以抗衡中央。汉武帝成功实行推恩令,又以酎金夺爵一口气废了一百多个诸侯,其实完全是依赖着之前数代的努力。如刘邦时期,汉不过十五郡,是无论如何不存在这种条件的。
到了这里大家也该明白了,汉朝的郡县制和秦朝的不同在于,一在缓,一在急。秦汉上承春秋战国,是刚从一个年代分封才是常态的时代过来,秦朝直接实行大一统,完全取消分封,于是十五年而亡,汉朝则实行郡国并行制,从汉初到汉景帝吴楚七国之乱,用了五十年树立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最后上一张汉武帝时期的疆域图,对比汉初,此时汉朝开疆拓土,如清人赵翼说武帝所增疆域比之高帝文景几多一倍。
注:地图来自b站up主叶散Era的视频截图,侵删。
郡县制为什么汉朝可以推行成功,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就失败?
这个提问需要指正一下,那就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没有失败,反而相当成功,而且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中国大地上仍能看到郡县制的影子。
西楚霸王所谓的提法是他个人的看法,代表不了主流史学家的定论,那就是秦朝灭亡完全是因为暴政所致。
自从武王伐纣,建立大周以后,周武王为了皓赏有功之臣,也为了拱卫王室,实行分封制,分封下去的首领称为诸侯,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西周初期,王室拥有绝对权威,而诸侯感恩周王室的恩德,不敢造次,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一些大的诸侯国开始不听节制,兼并小国,王权逐渐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的破坏,造成了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人们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受到阻碍,国家名为统一,实则分崩离析。周王室徒有天下共主的虚名,实际控制不过王室京畿数百里范围。这与西周初年分封的初衷大相径庭。
而郡县制就能很好的解决中央集权问题,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政府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其实郡县制并不是秦始皇的独创,早在他的祖先秦穆公时期,就开始试点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经过数代法家的改造,到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这种行政制度已趋成熟,能很好的解决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割,既能保证中央朝廷的的权威,又能给予地方灵活的管理权力,国家政令统一。因此秦始皇在天下设置三十六郡县,并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保障了国家统一。
正是因为郡县制的优越性,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国家统一,西汉建立后,继续“汉承秦制”,继承了郡县制。
不过同时刘邦也吸取了秦朝孤立无援的教训,分封了一批诸侯和子弟到各地,这种封国制其实是一种历史倒退,容易引起地方和中央的对抗,后来的七国之乱证实这一点,到了汉武帝时期,为彻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削减封国对中央的威胁,刘彻实行推恩令,算是解决了封国制的弊端,郡县制再次得到了全面辉煌发展,影响后世深远。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郡县制为什么汉朝可以推行成功,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就失败?
因为汉朝的郡县制更温和,循序渐进,而不是像秦朝急于求成。汉朝并没有直接像秦朝一样推行郡县制,而是采用了当时人更能接受的分封制,并把郡县制混合在分封里面,后称“郡国并行”,作为过渡。等到日久年深,人们逐渐熟悉了郡县制,郡县制深入人心的时候,再逐步取消分封制。
总的来说,秦朝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群众基础薄弱,老百姓都不太愿意接受,加上秦朝强制推行,反而适得其反,百姓都起了抵触情绪,最终失败。
郡县制为什么汉朝可以推行成功,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就失败?
首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郡县制秦朝推行失败,而汉朝却推行成功了?下面仅是个人看法。
一:统一带来隐患秦朝一统天下横扫六国,虽说厉害但也留着了种种隐患和仇恨。六国余孽尚未全部铲除,种种势力也是蠢蠢欲动,而郡县制破坏了诸侯和贵族的利益,让隐患们看见了秦朝的破口借助诸侯贵族趁机崛起。
而到了汉朝种种势力隐患仇恨,随着秦朝的覆灭楚汉的战争清扫一空,所以汉朝才能成功推行郡县制。
二:郡县制推行太急当时在很多地方都是宗族自治。秦朝刚统一天下人力有限,而秦朝太急对边远地方都是一概进行郡县制,其实破坏了传统的宗族自治,又对地方上没有人力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是放任地方势力引发混乱。
而汉朝是分封和郡县并存的,郡县制是慢慢推行的,俗话说得好“治大国,如烹小鲜”需慢慢的来,秦朝太急了。
总结:总得来说,秦朝刚刚一统天下,所留下的隐患太多又推行郡县制太急,使得秦朝没有有效的对全国进行管理,引发了全国的混乱,使得隐患余孽们看见机会而崛起推翻秦朝。
而到了汉朝接过天下时,天下已是全然一新,推行郡县制也是慢慢的推行,最后才能使得郡县制推行成功。
备注:以上图片,皆来自网络,侵权必删,多多包涵。
郡县制为什么汉朝可以推行成功,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就失败?
秦朝灭亡不在郡县制,是法家与儒家。
秦始皇灭六国后,他无法消除仇恨,因为他法家壮国,他自己改不了自己,后面二世,包括那个传说中的扶苏,都不行。
汉朝可以,它不承担那个国亡的恨,刘邦好,更好的是他不光自己聪明,还生了一帮聪明的后代,其实郡县制人家老刘家也是付出了代价的。
郡县制为什么汉朝可以推行成功,而秦朝推行郡县制就失败?
秦国灭亡的主因不是郡县制造成的,秦朝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秦帝国开始实行郡县制到清朝末年,郡县制无疑是最成功的,就郡县制与分封制,具体分析一下:
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就是分土封侯,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大夫,大夫封士。并且是世卿世袭制,只要国不被灭,就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分封制的优势?周朝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度的优势在于分封初期建国的时候,周天子分封自己宗亲和功臣,各就其国,每年朝贡周天子,天子利于控制诸侯们,劣势在于,诸侯国传承几代后,血缘关系变得疏远了,各诸侯国就会为了利益相互征伐,不管什么宗族关系了,天子也不能完成控制了,出现春秋争霸情况,甚至忽视周天子的作用,西周周幽王就是被诸侯联合犬戎杀死在京城,所以周天子的权力被架空,封土大大减少,诸侯相互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开始,周王朝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再来看郡县制?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那么分封制就不能再适应了,必须换一个有利于集权的制度,那么就必须是郡县制,当然了郡县制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时候,就废除世袭制度,打击贵族特权,实行县邑制度,这就是郡县制的雏形,秦国经过商鞅的变法,君王的已经尝到了中央集权的甜头,只是贵族势力还过于强大,实行的不彻底,等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了,必定要全面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初,就曾为实行何种制度而开会讨论,为此还引发了一场冤案,焚史书,坑术士,秦始皇刚刚统一大业,丞相王绾就建议皇帝分封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这个时候的群臣全都是支持分封制度的,只有廷蔚李斯一人反对,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李斯看得很透,拿周武王、文王分封为例子,看整个周朝最后为分封而相互攻打,分析周朝灭亡的原因,秦始皇于是听从李斯建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守、县守全部由皇帝亲自任用,中央大权第一次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秦朝的郡县制秦朝灭亡的主因不是郡县制,秦始皇结束了天下混战的局面,统一初期,正是百废待兴,需要与民休息的时候,秦始皇却大修土木,修斥道,修直到,南征南越,北讨匈奴,修长城,修秦陵,劳民伤财,弄得人民怨声哀悼,苦不堪言,秦始皇不用仁德治国,而重用法家,重刑罚,人民的日子更是火上浇油,最后陈胜起义,天下一呼百应,全都起来反抗暴秦,秦始皇失去民心的支持,灭亡就是顺应天理的事了,
项羽的分封制项羽灭亡秦朝后,自称“西楚霸王”,大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但是项羽的分封已经不是制度上的分封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分封,该封的不封,不该封的乱封,这样的结果就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继续相互攻打,项羽就一直不停的去平叛诸侯,最后被以刘邦为首的诸侯灭亡了,所以说项羽是败在了他自己的分封制。
汉朝的分封制➕郡县制等到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当上了皇帝,汉承秦制,也是继续沿用郡县制,只不过是稍微变通一下,把开国功臣封了诸侯王,但是刘邦为了自己的皇权统治,还是把“异姓诸侯王”给铲除了,然后分封了自己的儿子为同姓诸侯王,并且规定“非刘姓者,不得为王,否则天下共铢之”这样大汉初期才暂时稳定发展了。
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统治,皇帝开始拿“同姓诸侯国”开刀了,诸侯国开始反叛,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后,汉武帝时又进一步加强集权,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诸侯封国逐渐废除,郡县制终于算顺利实施了。
总结一个帝国的建立,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看这个制度是否健全,就看这种制度有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不能片面的否定分封制,也不能全部赞同郡县制,各有利弊,这就是我对汉朝能推行郡县制的理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