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包不同为何总是“非也非也”地和别人唱对台戏?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其实包不同这类角色,你在金庸其他书中也能看见他的影子,金庸很喜欢在激烈的打斗中突然出现一个插科打诨的人物,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也让大家哭笑不得一些。

这种人物,在射雕是侯通海,在神雕是马光佐,在倚天是高老者和周颠,在笑傲是桃谷六仙,在天龙则是包不同。

不过这些人中,包不同似乎最不讨喜,因为这一大堆人里,要么是脑子不大好使(如桃谷六仙、侯通海),要么是性格比较憨(如马光佐,高老者),唯独只有包不同,智商至少是中等偏上,但不分场合的当杠精。这里其实是跟金庸对天龙八部一书的定位有关:

书中所述史事大致正确,人物有真有假,故事则为虚构,人物的感情力求真实。但书中人物很多身具特异武功或内功(有许多是超现实的,实际人生中所不可能的),又颇有超现实的遭遇(有些人性格极奇极怪),因此以“天龙八部”为书名,强调这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带有魔幻性质、放纵想象力的作品(许多武侠小说都是这样)。

金庸特意强调天龙八部一书既然以天龙八部为名,就是强调其带有魔幻性质、放纵想象力,而具体的表现之一便是有些人性格极奇极怪,包不同便是性格极奇极怪的一个代表。

当然在新修版包不同稍微好了一些,在收服了青城派和秦家寨之后,既然成了自己人,那他就对自己之前的无礼进行了道歉。同时他极力支持阿朱与萧峰的感情,问阿朱你以后连公子爷也不想?阿朱斩钉截铁的忽回答说不想!包不同反而一挺大拇指表示好极!

同时包不同对真正的英雄豪杰也是敬佩的,像对萧峰,少室山一战原本他与风波恶便准备帮助萧峰,只是慕容复提到收拢人心更重要才不得不收手。最后包不同痛斥慕容复投靠段延庆乃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虽说对慕容家复国有碍,但大节无亏。

《天龙八部》中,包不同为何总是“非也非也”地和别人唱对台戏?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包不同是《天龙八部》中的经典人物,以喜欢反驳别人为其最大的特点,连绰号都叫“非也非也”。原著上说他的神情“怪戾执拗”,爱怼人,确实是包不同最大的名片。但除此之外,这个人物也并非扁平,他的爱与人唱对台戏,更多地时候是有着明确目的的。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

一、性格使然

包不同的性格如此,用阿碧的话说,是“一定要跟人顶撞几句,才吃得落饭”。而他的“为怼而怼”的性格特点,在西夏皇宫中展现得最具代表性。作为慕容复的忠诚部属,在自家公子面临人生重大机遇之时,他非但毫无收敛或试图帮助,反而大出洋相,大充小丑,可以说是放飞自我到极致了。

在众看客和读者的笑声中,包不同的表现与其说是真性情,毋宁说是没脑子,比之岳老三之类的“浑人”,他无疑拥有更高的智商和“正事”,但在此处拙劣的表现,却让这个并不恶毒的人可笑、可恨,但不可爱。

二、打探消息

除了上文所说的无意识的自然体现,包不同的与人唱反调,其实更多地是一个有功用的行为,比如在缥缈峰下“万仙大会”,他通过与乌老大的一番问答,成功地获取了天山童姥以及各岛各洞的相关情形,为慕容复做出最终决定提供了十分丰富翔实的佐证,虽然这个决定又是劳而无功,但若不是包不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和冷嘲热讽的恰到好处的刺激,让乌老大言无不尽,恐怕慕容一行人,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三、气势打压

对于交战对手或自己讨厌而准备打击的人,包不同往往是先动口再动手。在无锡杏子林,对阵丐帮四老,他先喊一句“最喜欢与人打架”之类的豪言,既震慑对手,又为自己壮胆,毕竟胆气一壮,对临场表现不无功劳。

而在听香水榭,他对段誉的态度则又是一例。包不同是老江湖,虽然相见时短,但他对这位段公子痴迷王语嫣的情形,可谓一目了然。客观地说,阿朱阿碧也未必对段誉的举动没有反感,但毕竟曾有救命之恩,实在不好破脸,而放任外人对自己未来主母的纠缠,无论于情于理,总是说不过去。于是包不同出言便夹枪带棒,对段誉的讥讽嘲骂逐渐升级,最后更下了逐客令,成功实现了逼走段誉的目的。

四、理念之争

包不同其人,对复兴燕国的执着程度,并不逊色于慕容父子,但与之不同,他仍有道德(或者说路线)的追求,这一点则是与其主人的分歧所在。慕容父子认为,要成大事,须当不择手段;包不同则要求名义上的仁义忠信。虽然他对慕容复争做驸马,抛弃王语嫣的行为不以为然,而且深感内疚,但依然默默支持,归根到底,这属于“私德”的范畴;等到评价慕容复拜段延庆为义父的行为,他却出言抗争。其根本更多地在于他对这个方式建立的燕国政权的合法性、名誉度有所担忧。而包不同毕竟太过随意,几句话揭破了慕容复的阴谋,激起了对方的杀心,甚至可以说,包不同是死在了自己的“毒舌”之下。

所以,包不同这一生,不好不坏,喜好与人争辩,也有执着的理想,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除了在少林寺外,以语言拉拢丐帮的几位脑残之外,悲惨地一事无成。

《天龙八部》中,包不同为何总是“非也非也”地和别人唱对台戏?

《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山庄家臣人物包不同,属于天龙里“杠精”中集大成者,口头禅总是“非也,非也”,见到他的人都有种想揍他的冲动,属于金庸武侠小说里性格比较个性的存在。

为什么包不同总和他人唱对台戏,以个人经常看武侠的人来浅谈一下看法,浅见请见谅!

小说凸显独特个性的需要。

包不同属于慕容山庄慕容博留给慕容复的后勤家臣,处理慕容山庄暗地的生财渠道,可能资质有限和精力问题,武功一般,但作为以前燕国重臣后代,天然感高人一等,清高自傲就是其内在的体现,小说用“杠精”来体现内在的问题,凸显其个性需要。

刷存在感。

包不同就是一个慕容家族的后勤人员,要武功没有高强武功,要财富都是慕容复的,内心有清高非常,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经常以“抬杠”模式重新在人前,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内在有文化看不起江湖中人。

包不同武功不高,负责慕容山庄的后勤经济发展,属于师爷式的存在,运作经济肯定文化程度不错,自己武功与江湖高手无法一较长短,唯有文化与江湖中人有优势,由于武功的自卑转向文化的回补,所有带有文化人那种清高和不屑感经常抬杠,内在其实就是看不起江湖中人。

以上都是个人看小说多这个人的分析,以此作大家谈资,博君一乐。

我是“荆棘皇冠1983”,一个迷途中寻找心灵灯光的行者,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道光,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他人,大家可以多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请点赞加关注,谢谢!

《天龙八部》中,包不同为何总是“非也非也”地和别人唱对台戏?

《天龙八部》中,包不同总是喜欢和别人唱对台戏,而且口头禅总是“非也非也”,乃是人物角色性格需要,同时包不同也有这个资本。

包不同在四大家臣之中,有自己的性格特征需要。

姑苏慕容复手下四大家臣,每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这才比较有意思。

而邓百川、公冶乾、风波恶都是纯武人的性格设定。

那么包不同充当文人性格,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包不同内心自信,身份很有优越感。

别看包不同只是慕容复的跟班家臣,但是他们和大理段氏的家臣们还是有区别的。

包不同自己本来就是金风庄的庄主(四大家臣都是庄主),大不了再回去逍遥快活。

包不同跟着慕容复并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谋划复国大业。

基于这一点,包不同不论遇到谁,尤其是一般的武林中人,他的心里都是很有优越感的。

人如其名,增添许多辩论笑果。

金庸给包不同取这个名字,就是很有深意的。

所以“不同”和“非也非也”正好相得益彰。

金庸在小说中喜欢打“嘴仗”,尤其是逻辑上的辩论,往往妙趣横生。

《笑傲江湖》里的桃谷六仙刁难左冷禅,堪称教科书般的精彩范例。

很明显,在《天龙八部》里,金庸让包不同就是充当桃谷六仙那样的“开心果”的,可以给文章情节增加许多“笑果”。

《天龙八部》中,包不同为何总是“非也非也”地和别人唱对台戏?

就是杠精,这样的人生活里也不少啊

《天龙八部》中,包不同为何总是“非也非也”地和别人唱对台戏?

包不同,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中一个小人物,他是姑苏慕容复的一个跟班,四大家将之一,排行老三,故而人家都称他包三先生。

“非也非也”,是包不同的口头禅,但也因此能够呼应其名字。不同,就是,不赞同,不一样,无论谁说什么他都不认同,故而与口头禅“非也非也”相辉映。

名字“不同”,口头禅“非也非也”都能够很大侧面反映出他这个人的形象:生平酷爱抬杠,很难赞同别人,无论谁,只要自己不认可都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别人意见的对立面,即便是自己错的,他也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嘴硬到底,故而“非也非也”渐渐地成了他的口头禅。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他的“非也非也”,其实没有实质性的意思,仅仅就是口头禅,如同“嗯”“哦”拟声词一般。就好比他的名字“不同”,与众不同,包不同。

另外,笔者悔昔在来谈谈,他这个人,尽管他始终不认可不认同别人意见,但他的为人还是比较值得他人认可的。对主子忠诚,说话做事从不藏着掖着,直言不讳,是个为人豪爽的人。只可惜的是,他竟然最后死于他效忠的主子慕容复之手,亦是可悲,可叹之人。(文:悔昔道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