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里那些违法小广告,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一位民警曾经和我说过,张贴违法小广告的人当然害怕被抓到,可他们有很多办法来躲避,劝各位千万不要随便相信这些小广告。

关于这些城市牛皮藓,无论走到哪都屡见不鲜,电线杆上,天桥底下,网吧,卫生间厕所,楼梯口,到处都是。

正常一点的,有类似于专业开锁,清理油烟机,清理下水道,维修空调等家政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迷药,枪支,办假证,上门服务等违法行为。

这些小广告非常的烦人,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不说,更主要的是,还有许多人为此而被陌生人诈骗,搞得人财两空。

说到这,或许有些人会好奇,贴这些违法小广告的人,都留下了号码,难道他们不怕警察看见吗?

结论是,他们当然也害怕,但他们都很狡猾,我曾经就打电话举报过他们。

亲戚打电话小广告被骗的经历

我堂妹,高中刚毕业的暑假,在家闲得无聊,非常想出去赚钱,可大伯害怕她出门被骗,不允许她出门。

可小女生想了赚钱以后,整个人便按捺不住,想着可不可以在家里做做客服之类的兼职。

当时堂妹路过家门的一个楼梯口,楼梯口有个招聘广告。

上面写着同城刷单,18岁以上,在家办公,日赚80—160元。堂妹一时心动,就打了上面的电话。

以后加上了对方的QQ,一开始按照对方的要求,还做了一些问卷,算是测试有没有资格,等一切搞定以后。

对方要看堂妹的支付宝余额,说是刷单的时候要用,傻傻的堂妹就真的把余额截图了给对方。

一开始,堂妹跟着对方的操作,真的做了几单,赚了几十块钱,开心的不得了。

可对方的套路是,每次让你先行垫付,之后再转回给你。

后来,对方说有大单,一单提成160元,让堂妹刷两个大单,一个800元,一个1600元,说刷完这两单,提成就是320元。

因为有了之前的提成,堂妹这次一贪心,就真的刷了两千多块钱,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对方刚开始说数额较大,第二天连本金和提成一并发给堂妹。

可到了第二天,对方直接在QQ上把堂妹删掉了,堂妹立马傻眼了,赶紧打电话给我,让我帮她想想办法。

而我也只是帮她报警处理,之后民警过来,堂妹指了上面的小广告电话号码,打过去之后无归属地,实名也查不出来。

而由于QQ的设置,对方删除你之后。在你的列表中,对方就自动消失了,根本无迹可循。

之后,用尽了很多办法依旧无法找到对方之后,堂妹只好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相信小广告了。

为什么这些贴违法广告的如此胆大,难道不怕警察发现吗?

堂妹的事情,事后我还咨询过当时办理此案件的民警,为什么这些人如此胆大,不怕被你们抓起来吗?

民警说,他们当然怕,可他们很擅长钻空子,这几个原因,是他们敢于贴小广告的主要原因。

01.贴广告的行为,属于专门的部门监管

首先在这里,给大家明确科普一下,那就是乱贴小广告,毋庸置疑,就是违法行为。

可这个违法,并不归警察直接管辖,而是归城市环境与卫生部门管辖。

而这个部门是不具备拘留或者抓人权利的,如果被他们发现,他们可以有权勒令你涂掉,或者罚款。

罚款一般在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具体金额视情节严重而定。

因此,他们往往肆无忌惮。

02.广告本身并不违法

乱贴广告的行为属于违法,可广告内容本身没有错,也就是说,贴广告的行为,和广告里的内容不矛盾。

举个容易让大家听明白的例子:

如果一个人会开锁,在当地开了一家开锁店,最近因为没有业务,因此他印了很多名片小广告,前往许多小区张贴。

假如有人确实锁在屋外,无法进门,而又刚好看到了这个号码,打电话过去之后,开锁的人过来了,帮这人开锁后领取了报酬。

这个广告确实属实,因为整个流程确实存在。

因此,并不能定义广告内容违法,顶多是乱贴广告不体面,要罚款。

03.违法广告,很难核实。

除了正常广告内容之后,还有许多一眼看上去就知道的违法广告。

通常这些广告都是类似枪支,迷药,上门服务之类的。

虽然说这些广告都违法,严重危害社会,但往往很难核实。

第一,身份无法核实,就算你掌握了这些电话号码,但有可能是假的,冒充的,很难看到幕后的主使。

举个例子:

假如A在生活中和B有过节,故意打印一些违法小广告,广告上面写的是B的号码,而B却完全不知,这种情况下就是冒充,不能随便处罚B。

要不然,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和别人有仇,故意贴小广告害人都有可能。

第二,行为无法核实,即使是违法内容,但并不能定义对方有违法行为。

举个例子:

有一张小广告,上面写的贩卖枪支弹药,电话号码也留下了,可依旧很难核实取证。

首先,对方要确实存在交易行为,另外交易的过程中要被现场抓捕,或者事后有证据证明,才可以判刑。

04.广告太多

关于小广告,大街上,公厕,娱乐场所,网吧,小区里,随便扫一眼,都有上百张。

全国这么大,那么多城市,如果每一张广告都要去核实,去抓捕的话,工作人员几乎就算从早上忙到晚上,一天24小时也无法完成。

因此,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

小广告的内容到底该不该相信?

我个人的建议是,小广告10张有9张都不能相信。

尤其是涉及到黄赌毒等行为的小广告,建议大家做做善事,举手之劳,顺带把这些小广告全部撕掉,以免危害群众。

不过,如果情况紧急,例如维修电脑,开锁等服务,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可以尝试。

但有两个点需要保证,第一,对方尽量是本地人,在本地有店面。第二,必须有相关的证件证明。

有了这两个保证,才能相信对方。

总结

违法小广告,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国家都是常有的事情。

虽然我们无法抵制贴小广告的,但我们可以不相信,不让自己有人身和财产上的损失。

同时也联系贴小广告的,为了生活,可以理解,但如果是牟取不正当利益,骗取财产,或者其他违法行为,还是早点收手。

毕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公共厕所里那些违法小广告,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在那些公共厕所里,都有一些见不得人的违法小广告,而且在这些小广告的下面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也曾经询问过几个警察朋友,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也就是这道问题的答案吧!

作为警察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维护辖区平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作为警察来讲,每天的接处警任务很重。而且是有呼必应,有警必须出,工作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有一位朋友就曾经接到过有人举报公共厕所里的小广告问题,结果到现场之后,就打了上面的小广告的电话,虽然有人接听,但是真要抓住他,还真的要下一番功夫。

有一次,我的一位警察朋友就抓到了一位发布小广告的人。按照他的话说,他只是负责张贴,里面的分工很细致,至于是什么情况,他也说不清楚,最后,只能按照治安处罚条例,被拘留和罚款了事。

作为警察来讲,每天要破的案子很多,确实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小事情。当然,如果报警的人受到侵害了,那必须是要依法处理的。

这或许就是那些违法小广告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吧!

公共厕所里那些违法小广告,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作为1名警察,建议您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公共厕所张贴东西,警察是否有权管辖?二是张贴的东西,是否构成违法犯罪?三是张贴东西的人害不害怕警察看见?

我是@职场取经阁,关于您的提问,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采取口语化方式进行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公共厕所张贴东西,警察是否有权管辖

人民警察属于执法机关,执法权限是严格受到法律限制的,一般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为主。

那么,警察有权管辖公共厕所张贴东西的行为吗?

首先,明确一点,在公共厕所张贴东西属于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构成行政违法。

关于行政违法,由具有管辖权的行政单位依法管辖。简单来说,各行政单位依据自己的法定职业,管辖自己权责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比如:工商局管辖涉及工商的违法行为,运政管辖涉及道路运输的违法行为。

在厕所张贴东西明显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警察无权管辖。

二、公共厕所张贴东西,是否构成违法犯罪

人民警察的执法管辖范围,主要针对违法犯罪。

在公共厕所张贴东西,有可能会涉及警察管辖的违法犯罪,比如买卖违禁品等。

但是,构成违法犯罪必须有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结果犯、行为犯等。

简单来说,某人发表文章“讨厌某某某,想要杀了他”、某人在大街上大喊“卖人了,卖人了”…这些行为构成违法犯罪吗?明显不构成,因为达不到构成要件。

综上,公共厕所张贴东西,并不能构成警察需要打击的违法犯罪。

三、公共厕所张贴东西的人,害不害怕警察看见

答案是肯定的,张贴东西的人本身从事的违法行为,必然害怕执法人员看到。而好巧不巧,警察恰恰属于执法人员。

凡事没有绝对的,构成警察管辖的违法犯罪,需要一个过程。在公共厕所张贴东西,也许是过程中的第一步,警察对于有可能以后发展为违法犯罪的,一定会提前打击。

所以,大家会发现,在公共厕所张贴东西的人,也只敢张贴一些简单的东西,再复杂点就不敢了。

也许有人会说,张贴东西属于违法犯罪的苗头,警察应该迅速提前打击。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是这里面涉及的警力和工作,绝对不是现在能解决的。

综上,张贴东西的人是害怕警察发现的。

我是@职场取经阁,警察在履职过程中是严格受法律限制的,并不是大家所想的,任何事都要管。这既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尊重。

公共厕所里那些违法小广告,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最讨厌这种张贴小广告的,家里的门上已经被贴得不成样子,真是把公共环境当成了广告的宣传地。这些贴小广告的,除了贴在公厕,房门上,还会贴在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路面上,建筑上面上等等。

总之能贴的地方,无孔不入,这些小广告,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做一些违法的事。

有对咨询者进行诈骗的,有卖假货的,上门服务的,内容五花八门,一定要小心上当。他们的作为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一张小广告清除很麻烦。

有很多人因为对这些小广告信以为真,结果上当受骗,我身边就有人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们要相信自己,但也不能低估骗子的套路,骗子往往都是利用了人的贪心,心虚,以及花小钱办大事的心理。

我见过公厕里面小广告最多的是以上门服务、装窃听器、以及迷药之类的违法广告。而我一个朋友就是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拨打了上门服务的电话,被骗了2100元,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听听也分析一下他是什么心理?

那是在2014年发生的事,朋友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有一天晚上他和同事去聚餐,中途因为喝酒过多,所以去厕所的次数多,来来回回总是看到公厕里的小广告。

其中一个广告让他看了以后动了歪心思。那就是上门服务。一开始他也犹豫,因为做这种事是违法的。但他当时就是冲动大过了理智,就保存了小广告上面的电话。

吃完饭后他就打了个电话过去。听声音接电话的是个女的,首先对方给他讲了上门服务收费的标准,500元到2000元之间,通话过程中, 对方要求先付费,然后告诉她地址,随后安排上门。

这里需要注意,对方当时要求的是通过ATM机存款的方式,把钱直接存入她提供的账户。电话打完几分钟,我的朋友就找到了一个指定的银行ATM机。向对方提供的账号存入了500元。

钱存了以后,朋友就打电话给那个女的,结果对方以确保安全为由,说是地点必须由他们提供,所以需要支付一定的房费,同时还需要提前支付人员来往的车费总计600元。

要不说我朋友傻呢,到了这里了还不清醒,居然还相信骗子的套路。竟然觉得骗子说得对,就是要以安全为主,支付车费也是理所应当的。听他说到这我就生气地说了他几句。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第二次他将600元存入骗子的账户后,骗子并没有按之前说的做,而是继续套路,那个女的说为了保证朋友是真心的,不会后期举报他们,需要交纳保证金。

保证金是1000元,保证上门服务小 姐的人身安全,等服务结束后,人员安全返回就把钱退给他,我这个朋友真的是感觉无药可救了的情况。傻傻的被人指挥,完全相信一个素未蒙面的人。

他真的把钱存了进去,前前后后总共2100元,他说做梦也没想到,等他第三次把钱转过去以后,那个女的电话就打不通了,怎么打都无法接通。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自己上当受骗了。但后悔已经没有什么用了,钱已经转了。他有无法联系对方,人在哪里,长什么样子,多少岁什么都不知道。

一开始他想报警,但是自己想了一下,又担心害怕,一方面这种事万一报警让身边的人知道了很丢人,一方面他这种行为一旦发生就属于“嫖 娼”。肯定是违法的。

因为害怕,他就自认倒霉,并没有报警,灰头土脸地回家去。当我们知道这件事以后已经是过去一年时间了。听到他的一番回忆,气得我是一肚子火。狠狠地批评了一番。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是想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好奇,他的冲动,他缺乏法律知识 、缺乏警惕性、判断力。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呢,

我想痛恨那些违法分子的同时,也应该怪他自作自受,自己犯了错,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而那些投机取巧的骗子也不会长久,有一天也一定逃不过被抓的命运。

公共厕所里的那些违法小广告,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不管是公厕还是公共场所,贴小广告都属于违法。

根据《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悬挂、张贴宣传品、广告,不得在建筑物、构筑物等处刻画、涂写、喷涂标语及宣传品、广告。

违反规定的,责令清除,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擅自利用或者组织张贴、涂抹、刻画、喷涂、散发标语、宣传品和广告进行宣传的。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1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所以说,这些张贴小广告的行为,首先可以肯定是违法,一旦发现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些基本的常识, 张贴小广告的人肯定很清楚。

所以他们不管是在哪里贴,都是趁没有人的时候偷偷的贴,绝对不会名目张胆的贴小广告,不管广告的内容是什么。很过张贴广告的不是本人,而是花钱雇的人。

违法小广告上的电话是真是假

小广告上都会说明是做什么的,比如维修下水道、上门服务、驾考包过等字体。然后留有电话。这些电话本身是存在的,有些能够打通,有些打不通。

打不通电话的是因为号码已经过期,或者从事违法活动已经被抓了。号码停用了。还有一些电话是网络虚拟电话。这种电话在以前特别多。

现在实行电话实名制以后,很少再出现乱七八糟的电话了。以前是因为电话号码很多小卖部都可以买,没有实名,一方面很难追踪, 一方面容易换号。

有些电话前两次打都能打通,再打就成空号或者无法接通了,不是被对方设置就是丢弃,或者呼叫转移了。仅凭一个虚拟的电话号码很难找到人。

违法小广告留了电话怕不怕警察看见?

因为我是在酒店工作,经常和派出所接触,通过向一些民警同志的咨询,以及我们酒店经常遇的乱塞小卡片的经历。

我可以明确地说不怕是假的,怕是真的,我就逮住过一会塞小广告的,他试图逃跑,被我和保安抓住,直接送到了派出所。

这里要说明的是,贴小广告和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是两个概念,首先贴这些广告的行为是违法的,但这种违法行为是破坏市容,影响公共环境的行为。

如果只是张贴这些小广告,则是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委托单位处罚,并不是公安机关,两者的责任和管理范围是不同的。

我可以说,一旦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一定会心理害怕,都会怕被相应的执法部门人员发现,这些张贴小广告的行为,虽然不直接归公安部门管辖。

但是警察看到了他们贴小广告,也不会袖手旁观任由他们破坏市容环境,有权对他们提出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以交给相关部门处理,或者拘留。

不管贴小广告的人是给自己打宣传广告,还是被雇佣来贴小广告的,也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这种行为都是违法的,只是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做违法的事,警察一般不会专门找他们。

另一种情况就是广告内容专门涉及的是涉黄、诈骗等影响危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小广告,这些人肯定是害怕警察的,做贼心虚是肯定的。一个人做违法的事,怎么可能不害怕。

为什么这些人害怕,依然敢贴小广告

1: 警察平时非常忙,他们平时主要是以治安管理为主要任务,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像我接触到的派出所同志,每天都会出警, 没事的时候也会一直在巡逻。

如果没有人因为这些小广告被诈骗,或者从事涉黄交易。当事人没有报案的情况下,警察很难得知,不知道就不存在去调查或者管理 。

正因为了解到这一点,那些不法分子才以小博大,利用这些小小的广告让一些有色心。或者贪图便宜的人,想走捷径的人上当受骗。 有的人选择了报警。有的人自己觉得心虚选择了沉默。

2:这些人使用的电话号码很难追踪,因为更换号码频繁,加上一些人使用网络虚拟号码,仅仅凭借一个电话很难查询他们的足迹,要想找到他们,确实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没有这些人的实质性违法犯罪证据,很难对他们进行处罚。所以这些人就是侥幸心理,虽然害怕,但是认为自己欺骗一个人就会是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的钱。所以铤而走险。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经历,我想分享的就是人做了违法的事,或者准备做违法的事的时候。内心一定是不安的,因为任何违法或者犯罪的事,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个惩罚不管是轻是重,都会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产生影响。有的人会存在侥幸心理,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追查更加快速,

想要全身而退,做了违法犯罪的事顺利逃脱,那简直死痴人说梦,迟早有一天会为自己的这些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还是正经做人,本分做事。不要搞歪门邪道的违法之事。害人害己,最终会受到惩罚。

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诈骗行为?

1:以网购物品出现质量问题为由帮你退货,给你经济补偿,以此索要你个人支付宝信息的,我嫂子曾经被骗了3万。所以不要透漏任何个人信息,特别是需要验证码和密码的。

2:冒充单位领导让你转账,有一个财务公司的会计曾经因为接到电话,对方声称是其中一个老板,由于声音很像,被骗转出了140万 。最后追回了70万。

3:很多老人会受到骗子的电话,对方冒充老人子女的朋友,声称孩子出事了,需要拿钱解决,有人联系不到子女或者直接就信了,这种事一定要及时核实,不要着急转钱。

4:以中奖为由声称你中了大奖,但是要拿到奖金,需要先交纳税费和公证费等。其他就是骗人,自己要看看是不是买了彩票。或者其他兑奖的产品。如果没有就是骗子,如果有直接去核实,不要信电话。

如何更好的预防被骗子诈骗?

1:首先自己要行的端走的正,自己没有做违法的事,就不会给一些人可乘之机。

2: 不要太过贪心、贪婪,永远记住“色字头上一把刀”。天上不会掉下金子专门给你。

3:陌生人打电话询问个人信息或者让你存钱、转账的不要相信。手机丢失,及时挂失补办。

4: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国家推出的很有效的预防电话诈骗的软件。不要认为只有老人被骗的几率大 ,年轻人被骗的也不少。

5:陌生短信发来的链接不要点开看。不要拨打那些厕所了小广告上的电话。不要相信那些说考试保过的人。

总结:

法治社会,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仅是警察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配合的义务。个人是小家,社会是大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管我们的生活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成为自己违法犯罪的理由。人生要想走的更长久,就得依法做事,脚踏实地,努力前行。做任何事,首先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公共厕所里那些违法小广告,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警方看到招嫖的小广告,原来是这样做的,卖淫女直接傻眼,实在太给力了!

电线杆上、墙壁上、厕所里,到处张贴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让人非常的厌烦,很是影响市容市貌,而且他们还敢明目张胆的把电话号码也公布出来,有些人发布的内容,简直是辣眼睛,图片上还有各种美女,就是要起到诱人的作用,为什么他们敢张贴招嫖小广告呢?

这样的信息在厕所和宾馆里也是非常常见的,有些时候我们去到厕所里,就会发现,要么被贴了小卡片,要么直接用笔在门上写字,总而言之都是各类非法的广告,还会出售一些违禁品,去到酒店宾馆住宿的时候,也会在柜子上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的女孩子特别漂亮,还留下了电话号码

虽然说大部分的酒店都不会这样,但是有一些的确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人看到了会选择报警处理,而且警方在外面看见这些招嫖信息了,也会采用一招,将这些“失足女”抓住

警方佯装“嫖客”打击涉黄人员

警方看见小卡片了,就会打电话跟失足女联系,但是要冒充嫖客,这样才能让她们放松警惕,因为干这种非法勾当的人,也害怕有朝一日被抓,所以不能让她察觉是警察

电话打通之后,问她是不是有特殊服务?她就会说是的,但是约见的时候,她也不敢说出具体的详细位置,只会让你到一个她指定的地点说会过来接你的

等到警方摸清楚了她的具体位置,就会进行摸排跟踪调查,发现她们总是跟一些陌生男人进出同一个房子,等掌握足够证据的时候,就会破门而入,将他们抓个正常,此时失足女直接傻眼了,都不知道怎么突然之间会有警察闯入呢?其实他们公然张贴招嫖信息,就要想到有一天会被抓住

公厕里面的违法小广告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01、属于报复故意留别人号码

警察肯定是能看见公厕里面的违法小广告的,毕竟警察也要去上厕所,但是为何这些人还敢明目张胆地粘贴呢?而且还留下了电话号码

首先我觉得他们肯定是利益熏心了,想通过这些非法的手段,来谋取利益,但是“长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所以有些时候警察就会顺着这个电话号码把违法人员抓住

还有些人会恶搞,同事之间有仇了,他会把女同事的号码写在公共厕所里,然后还写着招嫖信息,这样女同事就会遭到别人的骚扰,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报复,所以他当然不害怕别人找到,毕竟他留的电话号码又不是自己的,但是如果接到了骚扰电话,可以选择报警处理,警察通过调取监控,就能看到是谁经常去这些厕所,如果发现有受害人认识的人,就会遭到调查,这一点恐怕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有些为了报复,还会把别人的号码放到网上

02、诈骗

这些小广告大部分都是存在诈骗的行为,厕所里面经常看见办各种证,如果你跟这些办证的人联系,得到的只会是假证,你拿着假证去办事,也会遭到公安机关的处罚,比如假的驾驶证和行车证,当被交警查到的时候,是要拘留和罚款的

所以没有驾驶证的人,千万不要开车,千万不要去办假证,如果想要开车,一定要去驾校考驾照,不要听信厕所里的小广告,而且有时候你把钱转过去了,他就把你拉黑了,结果你什么也没有得到,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诈骗犯!

如果你轻信了厕所里的小广告,很可能就会上当受骗,他会想方设法让你通过手机转账,或者见面的时候,对你进行敲诈和勒索,电话号码也没有实名登记过

还有些小广告会写着购买人体器官,有些人为了筹钱,就会跟他们取得联系,见面之后,一切也谈得很顺利,然后骗子就会让他先交保证金,过几天就可以做手术了,但是交了几千块钱的保证金,骗子就赶紧跑路了,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也千万不要买卖人体器官,这可是违法行为,而且对自己身体的损伤可是致命的,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03、抓人要讲究证据

处理这种案件有一定的难度,有些人只是负责粘贴小广告的,如果有人举报,一旦被抓住了,就会拘留和罚款,小广告粘贴得特别多,警察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挨个打个电话打过去,而且也不能凭一个电话号码就抓人

所以他们抓卖淫女的时候,在她出来接人的时候也不能抓,要在他们交易的时候抓个正着,这样也就无话可说了,因为办案是要讲究证据的,一开始我们就说过,有些人会恶意报复,故意把良家妇女的号码写在厕所里,所以不能凭一个电话号码就抓人

所以说警察看见他们非法交易的时候,那么就有了充分的证据,就可以把人抓住,但是没有证据是不能随便抓人的,根据一名警察的说法,比如某人说我要打你,但是他并没有打你,他就不会被抓

写在最后

张贴非法小广告属于违法行为,他们破坏了市容市貌,影响到公共环境,给人造成不适感,需要城管对他们进行处罚,他们当然害怕执法人员看见,所以只能偷偷的贴,贴了之后他就不管了,因为有可能是别人委托他贴的,也有可能是恶意陷害别人

广告背后的人违法犯罪了,当然要被警察抓,比如可以冒充嫖客,把卖淫女也引出来,得知他的住所后,发现他跟别人非法交易时,就可以抓个正着

还有警察也不一定能够看得见,他们的事也有很多,很多受害人也没有报警,因为能去交易的人也是做贼心虚,当然也不敢报警,那也就没有人追查了

而且办案的难度也大,因为号码是虚拟的,很难追踪到,他们老是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号码变来变去的,总而言之,看见了这些小广告,可以报给城管,让他们来清理,不过,每一位公民也可以清理掉,自己也不要被诱骗,那些人基本上都是骗子

公共厕所里那些违法小广告,都留了电话号码,就不怕警察看见吗?

许多人在外面的公厕或者医院的厕所里经常会见到厕所内的墙壁上、门上贴着一些小广告,小广告上会留下一些电话号码,这些小广告的内容涉嫌违法,难道电话号码的拥有者就不怕被警察发现吗?

我们在公厕里经常可以看到白色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小广告,广告的内容涉嫌违法,比如电表调数器,手机 监 听 器,药品回收,医考包过……甚至还出现了办证 迷 药 等广告信息。有的广告的内容还涉嫌黄 赌 毒,比如小姐/每次多少钱,还包括个人年龄。

医院或者外面一些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上写着的小广告内容五花八门,无一例外,每则广告下面都会附着一个号码,有好奇者拨打的电话号码,确实能联系到对方。

这样明目张胆张贴的违法小广告,不可能警察没有看见,然而贴广告的人、写广告的人难道不怕吗?说实在的,他们确实真不怕,毕竟摊上事的人不多。

1、小广告不属于警察管辖的范围

警察的职责是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包括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交警还要维持交通秩序,做好消防、危险物品的追踪管理,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小广告的内容虽然涉嫌违法,对公民的财产或人身权益造成一定的危害,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诱饵,能否钓到鱼还是个未知数。

既然没能钓到鱼,没有对公民的权益造成损害,警察就没有管理的权利。当犯罪行为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小广告不过是一张纸,把纸贴在了公共厕所上,或者在公厕上乱涂乱画,这些警察可管不了。

在公厕、车站、宾馆、网吧、电线杆上等地方贴小广告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这些范围是由城市的环境和卫生部门管辖,他们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发现一宗处罚一宗。

但处罚的金额不会很大,一般是100块钱到1000元之间,情节特别严重的才处罚1000元到一万元以下,这就是最大的处罚力度了。

当然,有关部门要处罚,也必须抓到人,而这些贴小广告的人就像老鼠一样,日伏夜出,常常神出鬼没,专挑夜深人静的时刻,此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谁有时间和精力去蹲守呢?众人当场抓住了,也不会交到警察那儿。

2、警察只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小广告中的内容不一定违法

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小广告中的内容错综复杂,有的跟违法犯罪活动有关,其实是清通下水道或者开锁的业务,继续没有涉嫌虚假宣传,并不违反广告法,虽然粘贴的地方对市容市貌有影响,但不是违法行为,警察不会管。

也就是说,有的小广告是商家们搞活动的需要。比如有一家小商铺或者小超市,逢年过节需要搞促销活动,但由于商家的资金不足,不可能到电视台或者报刊登广告,也无法印刷一些宣传单进行宣传,于是他们就采用贴小广告的方式。

这样的小广告内容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说贴的地方可能影响了市容市貌,不构成违法,警察也拿他们没辙。

3、钓鱼执法不被允许

小广告上的内容明知是违法的,警察也不能通过设套的方式来抓捕犯罪分子。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要抓住这些违法犯罪分子其实很简单,只要拨打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把对方约出来,跟他们做交易,就可以保留证据,将他们绳之于法。

但是,有些时候电话号码的接听者并不是违法犯罪分子,他们可能是犯罪分子雇佣的接线员,如果通过打电话把对方约出来,对方并没有违法犯罪行为,若把他们捉住,这本身就是不合法的。

这种方式就是钓鱼执法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当事人本身有违法或者犯罪的企图,其本身已经在悄悄实施,只是当时还没有显露出来,通过把对方约出来的方式,让他们的不法行为显露出来,就是钓鱼执法。

这种通过设套取得的证据,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警方不会采用不法的手段去取得证据,再者,警方每天需要处理的案件很多,他们完全没有时间和心思去理这些还没有真正构成犯罪行为的小广告。

4、小广告涉及的内容没有上升到刑事案件范围

这些小广告中,除了一些正常的商品宣传等广告之外,对于那些 约 炮的、枪 支 弹 药的、黄 赌 毒 等小广告,如果没有人赴约,就不够构成刑事案件。

除非有人好奇拨打了电话号码而上当受骗,然后报警,警察才会顺藤摸瓜查找犯罪分子。这时候性质就变了,就构成了刑事案件,警察肯定不会置之不理。

总之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属于警察管辖的范围,一旦有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侵害,报了警,就是刑事案件,警察才会插手管这些事。

现在最后:

当我们看到这些违法的小广告时,每个人都愤愤不平,都希望警察能出力铲除这些不法分子,然而,警察的执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理所当然,他们必须是讲究证据的,事情还没发生,仅是思想和道德的问题,只有到了危害人民的利益的时候,警察才会处理。

贴广告的那些人正是知道了这一点,他们才会肆无忌惮,当然,违法犯罪的行为是不可能长久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犯罪行为必定会受到严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