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回外公外婆家,村里熟人跟孩子开玩笑说“回你家去”,这种玩笑好吗,如何解决?
重庆有一句口头语:细娃儿没见过簸箕大的天哦。意思是说小孩子没见过簸箕那么大的天空,就是说没有见过多少世面。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怪题主见得太少了,所以才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有二个家,第一个家,就是故乡,在甘肃,第二个家,就是第二故乡,在新疆,二个家虽然相隔几千公里,但是,这两个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北方!
既然都是北方,肯定有一些风俗上的相同点,比如说在对待外孙的态度上,就高度的一致。
在我们北方,外孙回外婆家,或由外婆带大,时间长了,因为太顽皮,惹得村里人或与外婆同一个辈分的人都会开玩笑:喂不熟的外家狗,赶快回你们家去!
而有时候,外孙惹外婆了,或外孙的要求太过份了,外婆也会说:外家狗,回你们家找你爷爷奶奶要去。
这样的玩笑在我们北方太普遍了,相较题主说的“回你家去”,多少显得题主的话太小儿科了。
我记得我小时去外婆家玩,尽管外婆已经拿出了自己都舍不得吃,或藏着掖着,给她的亲孙子们都不给吃的好东西,此时都要拿出来哄我的小嘴。
尽管我们出门前母亲三番五次都叮嘱我们:不能拿外婆家的东西,不能给外婆找麻烦。但是,到了外婆家,在外婆的宠爱下,这些叮嘱都丢到爪哇国去了。
这事如果被外婆的亲孙子们撞见了,外婆也会打圆场:你弟弟(或哥哥)们一年才来我们家一次,等他们走了,我给你做更好吃的。
我们走后,到底外婆给表弟、表妹们做没做好吃的,那就只有外婆知道了。
当然,有时候外婆家的邻居来串门,或在村道上碰到村里人,外婆都会炫耀似的介绍:这是我的外孙,今天和他妈妈在看我。
此时,与外婆家关系好的邻居就会说:玩几天就回你家去,不要总赖在你外婆家吃饭了。
如果再遇到几个想与你互动的邻居或熟人,而你却无动于衷,或顽皮的不与他们互动,他们就会说:喂不熟的外家狗,快回你们家去!
其实,这种玩笑没有任何恶意,而让我们感受更多的则是一种爱意,一种亲情,一种浓浓的来自外婆的味道。
反正去了外婆家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高兴怎么折腾,外婆家是我儿时的乐园。在外婆家的那几天,非要把外婆的屋内屋外、屋前房后翻腾一个遍,把外婆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赶得鸡飞狗跳,折腾得外婆家的这些小宠物们精疲力竭,都很烦我了,我才在母亲多次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离开外婆家,踏上返家的路程。
外婆家虽然是母亲的家,但是,外婆家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那里是一片属于我的乐园,是我不可多得可以撒欢、可以任性、可以享受到最美童年快乐的地方。
外孙回外公外婆家,村里熟人跟孩子开玩笑说“回你家去”,这种玩笑好吗,如何解决?
《孩子会当真,玩笑没认真》
谢谢邀请。
哈哈哈,回答这个问题,想起了我孩子4岁时他奶奶逗他的相类似一件事。
那时他已上幼儿小班了,一个星期日,他去他幺叔家玩,我母亲问他:“你上幼儿班了,改的什么学名?”小子说“没改呀,就这个名呀”。他奶奶认真地道“去去去,到你舅舅家里去”。
小子跑回家,在我怀里跟我撒娇:“爸爸,我不跟妈姓了,要跟你姓”,他讲了奶奶赶他事。我笑了,告诉他:“奶奶逗你呢”。
他不干了,哭着跑到他妈那里,“我要跟爸爸姓,不然我就不能天天跟你们在一起了”,她也哈哈大笑起来“叫你爸爸跟你改一个就是”。
他笑着走到我跟前,我也逗他“改个什么名字好呀?”“爸爸是大老虎,我就叫X小虎”,我和他妈妈都笑了起来。那么,那时的小子现已成家有女了,户口簿上就是他自己改的那个名字。
外孙回外公外婆家,村里熟人跟孩子开玩笑说“回你家去”,这种玩笑好吗,如何解决?
首先必须肯定是一个玩笑,不带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在我的孩子小时去外婆家玩的时候也会有这个玩笑,但主要是孩子们有时不听话的时候,或者把外婆外公他们缠的没有办法的时候也会偶尔说上一两次,并不有伤大雅,只过是对孩子的一个警告,我觉的并设有什么不当,但能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该不该做。要是邻里的小外婆及舅妈他们说,那也只不过是逗他玩而,从不会计较,这是我个人们看法,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外孙回外公外婆家,村里熟人跟孩子开玩笑说“回你家去”,这种玩笑好吗,如何解决?
我的老家,在逗熟人或邻居的孩子时,常会笑着对孩子说:"回你家去!″或“滚回你家去!”他们这样逗孩子,我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很多村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在语言交流上,能使用的词汇不多,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他们如果对你的孩子说"回你家去″或"滚回你家去″,本意并不是想把你的孩子给撵回去,而是觉得你的孩子很可爱,逗人喜欢,跟他(她)逗逗乐而已。如果他们不喜你的孩子,那怕你的孩子在他们身边绕来绕去,他们都会熟视无睹,根本记不住你孩子长什么样,更不要说去关心,跟他(她)逗乐了。
二是孩子的外公外婆或者你的人缘好,得到村里的熟人或亲戚认可,爱屋及乌,他们才会重视和喜欢你的孩子。一句"回你家去"或者"滚回你家去",其实是对你孩子表达亲昵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孩子和对你充满乡情或者亲情的浓浓关爱,是一句很暖心的话。如果你不受村里人待见,他们会对你敬而远之,甚至唯恐避之不及,试想,有谁还会有心思去关注你的孩子并和他(她)嘻戏逗乐呢?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能你担心孩子小,熟人的一句"回你家去”或“滚回你家去”会给孩子留下被人嫌弃或被撵走的阴影,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绝大多数人对儿时所发生的事都是记不住的。
当然,也可能会因地区的差异,对"回你家去″有不同的理解。
外孙回外公外婆家,村里熟人跟孩子开玩笑说“回你家去”,这种玩笑好吗,如何解决?
不相干,外人说这话应该没有事,要是外孙的舅舅,舅妈另外,就是外孙小,不懂事,外公外婆都不想听到这种话,从舅舅,舅妈嘴里说出来。
要不说人生有三不亲,里面就包括有舅妈,姑父,姨夫。
外人说说,那是口边上的话,逗孩子玩的,不能说个什么。
特别是女儿娘家人,特别爱逗外孙,有的50,60了要逗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用不着解决,娘亲,舅为大,爹亲,叔伯大,这就是最亲近的人。
逗了孩子,逗了外孙,还不能翻脸,如果翻了脸,以后就没人理你了,成了真正的外生,就不亲了。
你不想想,妈妈娘家人,承认,你是外孙,不承认,就是外生,没人认得你。
外孙,在外公,外婆家,听吃香的,如果有点错,大家都会原谅,同外人肯定两样。
要不说,外孙到外婆家门上,好说话,别人办不了的事,叫一声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是事好说。
这是中国传统的家法,认外孙,不认姑父。
所以,村里熟人,一惯逗外孙,回到你家去吧,或者外孙家姓王,李,都会说,回到你王家去,回到你李家去。
一般开这种玩笑的人,都是同外公家,不耐的人,如果同外公家不说话,有仇,肯定不开这种玩笑。
你不想想,同外公家不说话,人家肯定不会逗你这个外孙。
逗你,也是外公家的人缘好,才会逗你,谁也逗你,美的你,外公家沒人缘理也不会理你,知道你是谁,你有什么脸面。
别人逗你,是给脸的,如果大了,懂事了,该叫什么叫什么。
外婆家就会承认,你是个好孩子,逢人就会说,你看看,谁家外孙,多懂事,母亲懂事,生出来的孩子也懂事,把你母亲的光,都争回来了。
外孙回外公外婆家,村里熟人跟孩子开玩笑说“回你家去”,这种玩笑好吗,如何解决?
这种玩笑好不好没有必要去追纠,这不过都是斗小孩的玩笑话。
外孙走姥姥家,一进村口遇到熟人老远都会大声喊小孩,“这是谁家的小孩?不在家跑到我们村干啥?”,小孩一边笑着,直溜溜就跑到姥姥家了。
一进大门姥姥又喊,“你不在你家跑到俺家干啥?”,外孙很快又回过去,“姥姥,这是您的家,也是俺妈的家,我是到俺妈家来”。
像这种玩笑话社会上很普遍,特别是农村,没有必要去解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