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退伍,摘下军徽那一刻,你是什么感受?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为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必须吐故纳新,必须优中选优,才能使部队始终处于一种最活跃、最具战斗力的状态。
但是,面对退伍,有的战友视同生死离别、有的战友似乎认为今生再难相见,而有的战友坦然一笑,坦然面对,但是大多数连队或部队众所周知的钢铁硬汉都流出了难以割舍的眼泪。
那么,当兵退伍,摘下军徽那一刻,你是什么感受?
首先,在部队一起服役数年,战友之间培养了共同的价值观。古人云:人生难得一知己。当兵服役数年,正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之际,而入伍后在部队服役几年,就是受教育几年,大家在一起坚持“五同”:同劳动、同休息、同训练、同吃一锅饭,同一举一杆旗,在日积月累中,在潜移默化中,战友之间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而一旦突然要离开这一群体,人生路上很难找到这样的一个平等相处,“三观”一致的集体,有如将自己精神生活活脱脱的剥离,所以不忍心失去这种刻进生命里的诸多共同点和集体生活。
其次,在部队服役数年,难舍深厚的战友情谊。古人云:千金易得,知己难觅。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可以把生铁炼成钢,可以把钢可以炼练成一把锋利的钢刀。每一个战友在数年的军旅生涯中,都会结下生死与共的友谊,这种友谊不同于社会上的吃吃喝喝,不同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更不同于商海中的绞尽脑汁、斤斤计较。
这种生死与共,体现在战场上就是我愿意用我的流血牺牲求换得你的生存,让你为社会、为国家产生更多的价值,我更愿意用我的付出,默默支持你的前行,你成功了就是我的快慰。
人的一生,可以通过艰辛打拼挣得千金万银,但是,人海茫茫,从早到晚,唯有与你相伴执勤、巡逻、放哨的战友,才是我们最难忘记和割舍的真情友谊。这种战友情,如果人为的结束或失去,岂不是人生一大遗憾?所以在退伍,在摘下军徽的那一刻,我们都流出了难以割舍的眼泪。
再次,在部队服役数年,我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心爱的连队,连队成了我的家。人们都说故土难离,那么战友们在一个连队战斗、工作、生活数年,数十年等,面对整洁的床铺、面对熟悉的军号、面对吼翻了天的拉歌场面,面对此起彼、杀声震天的训练场,那种挚爱和情感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以替代的。而人都是感情动物,军人是最具情感的群体,他们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绽放在这里,将人生最美的歌声声留在这里、将人生最甜的汗水挥洒在这里,所以,当退伍,摘下军徽那一刻,无论如何也不会舒心、快意地放手,一定会伤感至极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退伍只是你的人生拐了一个弯,你将会走向另一条人生路。不必太过悲伤,只要我们坦诚面对生活,退伍不退色,你还会拥有很多真诚的友谊和朋友,用唐代诗人高适的话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兵尽义务是国家的需要,退伍回归社会也是国家的需要。退伍军人这个群体常庞大,特别是一些在部队服役了十几年、几十前的老首长、老同志,他们对部队倾注了更多心血,对部队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留恋和喜爱。但是,他们服从国家号召,坦然面对退伍、退役、转业等,脱下军装,回归社会,享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目前,随着部队退伍政策的不断修订,部队各项待遇逐年趋于向好,许多在部队工作多年的战友对部队产生了依恋,不忍心离开部队,为防止老兵因退伍情感失控,部队提早介入,各连队都有心理调节疏导员,在老兵退伍前就进行心理调节疏导,这样,可以安抚部分老兵同志的情感。
我身边的战友在退伍转业后,也有人情绪波动,总是长时间沉浸在部队的生活氛围中,整天闷闷不乐,做任何事都没有心情,但是,很快我们都学会了心理调节,平衡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国防建设的需求,尽快恢复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心态,这样才利国利民利己,不给社会添麻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