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过年需要告诉我一声吗?
美女,你想多了!
首先说说大姑姐回娘家。大姑姐本来就是这个家的人,大姑姐春节回家,天经地义,除了给父母讲一声腔,没有必要给你讲啊。还有,大姑姐春节回娘家看望父母,又没有说看望你们,为什么要告诉你一声?你的意思是要你同意一下?还是怎么的?你实在没有任何理由要春节回家的大姑姐告诉你一声啊。
其次说说你吧,你为什么要那么在乎大姑姐告诉你一声才舒服呢?而且你也说了,人家是大姑姐,就是说人家是你老公的姐姐,人家为长,按理说应该是你老公或你在春节前主动问候大姑姐回不回来过春节才对。你不但不问人家,还总是纠结人家没有告诉你,这就是你的不了。
再次,凡事要从两方面考虑。大姑姐回娘家了,如果你们关系好,你热情一点,主动打招呼,这于全家都有好处,热热闹闹过一年春节有什么不好?如果你们俩关系一般,或你还在纠结她没有告诉你回家的事,你也必须摆出一个高姿态,脸上也要喜纳一点,弟媳妇和大姑姐明争暗斗关系不好的又不是你们一家。事后至于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什么感觉,那是以后的事,在老人跟前,把春节过好,是最重要的。
总之,大姑姐春节回家时没有告诉你一声,她有她的理由,你不应该想这么多,而你也不必很在乎这件事,大姑姐回家前没有告诉你一声,说明你们俩关系一般般或不咋地,如果你真的很纠结这件事,你就错了。
我们村有一个女的远嫁新疆,去年春节回家探望父母,因为父母和哥家分开过,她春节回家探望父母的事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告诉嫂子一声,只是在微信上给哥说了一声,要哥方便的话去火车站接下。而她哥因为工作忙,也没有来得及告诉媳妇一声。
这样,她回娘家几天了,嫂子也不知道。但是,三十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时,嫂子突然发现小姑子回来了,非常惊喜,赶快跑过去,搂着小姑子,责怪说为什么不告诉一声,她说我告诉我哥了,我哥没有告诉你吗?嫂子说你哥整天忙得不着家,人影都看不到,等他告诉我,黄花菜都凉了。
看看,小姑子春节回娘家,没有告诉嫂子一声,这分惊喜是不是很难得呢?
已经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过年需要告诉我一声吗?
父母健在,大姑姐回娘家,是不需要告诉你这个兄弟媳妇的,如果公婆提前通知你一下会更好,但你不能强求这个事。
我有2个姐姐,我觉的,父母的家是她们的娘家,是她们从小生活的地方,而我是她们的娘家兄弟,也可以说我的家也是她们的娘家,因为早晚父母会逝去,我终将成为她们唯一的娘家依靠,所以姐姐们来我家,跟到自己家应该一样,没那么多的约束,我也很喜欢这种气氛。
你做为兄弟媳妇,将来也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更要认清这个道理,要热情对待姑姐,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放平心态,公婆健在,他们才是一家之主,不要思想越权。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比什么都强,哪有牙不咬到舌头的时候呢,疼一下而已,不是什么大问题,都是一个嘴里的事儿,笑一笑就过去了,还需要一辈子继续生活在一起。
总之,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需要多沟通,不是敷衍的那种,而是真心换真心,慢慢的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越来越好!
已经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过年需要告诉我一声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有点疑惑不解,恕我直言,我不仅要问一句“你哪来的自信?”大姑姐出嫁多年,全家回娘家过年,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为什么非要告诉你呀?难道不告诉你这个年就过不好吗?你不至于想借题发挥吧,在这个问是上,我认为聪明的儿媳妇,对于这件事尽量还是“少说为佳”。
我记得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播出的内容和题主的提问差不多。视频拍的是一个出嫁多年的大姑姐也是到了春节回家看望父母,儿媳妇倒没有说什么话,侄女反而说了一句:“大姑姑,你怎么又来了……”此话一出口,被妈妈立刻拦住了,并对孩子说:“孩子,你怎么这么说呢?这个家是先有的你大姑姑,然后才有了你妈妈,再到后来才有了你,你大姑虽然嫁出去多少年了,但是这里永远是她的家,我们都应该欢迎你大姑姑常回家看看才对呀……”
作为一个家庭,只要有父母在,作为儿媳妇尽量不要当着其他家人的面,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更不能对大姑姐的到来说三道四。说句实话,大姑姐到来并不是来看你的,她是来看的父母的。从法律上来讲,儿子和女儿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同时也享有财产继承的权利。所以,儿媳妇在家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父母在,你们是一家人,父母不在,你们就是亲戚。如果相处的不好,恐怕还不如上下左右邻居呢。
弟妹的话虽然不多,但顿时缓解了尴尬的气氛。大姑姐拉着弟妹的手说,这些年来,妹妹起早贪黑的照顾二老非常辛苦,小侄女也非常乖巧可爱,作为大姑姐,不能常在身边尽孝,我感到内心非常愧疚,由衷的说一句,弟妹你辛苦了……”视频拍的时间不长,但场面很真实,也很感人。
儿媳妇和大姑姐的关系,有的时候很微妙,一边是不经常在一起生活的亲娘,作为母亲的小棉袄,来一次肯定有许多话要和母亲在一起交流。而另一边是朝夕相处的婆婆,生活中难免有些小摩擦。儿媳妇看到大姑姐来的时候,在家里不要有任何优越感,不要把自己当做主人,处处显示自己。一定要热情接待,不管对大姑姐的到来满意不满意,此时此刻都不能流露出来。
作为大姑姐,如果母亲向你传达了一些关于弟妹的信息,也不要听风就是雨,像法官一样对过去你事评头论足。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儿难念的经”,你过去是这家的主人,现在嫁出去啦,就成了这家的客人了,所以客人不要守着主人说一些过分、不中听的话,让真正的主人下不了台。千万不要忘记,“家和万事兴”,如果因为你回家过年和弟媳妇闹的不愉快,将来你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哦,亲爹亲娘也不会待见你的。已经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过年需要告诉我一声吗?
正好我也是出嫁多年的大姑姐,今年准备一家三口回娘家过年,我就从来没有想过特意去告诉弟媳。
其实我最开始有要回娘家过年的想法时,我最先告诉的是我弟弟,本来姊妹之间什么话都可以讲的,尤其是这种跟彼此相关的事,肯定是第一时间让对方知道。
至于要不要跟弟媳说,我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倒不是说心里刻意把弟媳当外人,有些行为就是习惯成自然了。
再说我回的是娘家,就现在的情况来说,爸妈身体都还硬朗,家里还是爸妈当家,做饭应酬都是爸妈来,我们回去的话,影响最大的是爸妈,我们也会到厨房帮忙。
在我们那里,爸妈一般都喜欢闺女回去,因为出嫁的闺女说起来是客人,但是闺女不会真把自己当客人,回了娘家,都会主动到厨房帮忙,这对于娘家妈来说,招待闺女比其他客人轻松多了,娘们之间边做饭边说说女人们之间的话题。
有些不能对别人说的话,在这种时候很自然的就说了,就算是抱怨的话,说出来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抱怨,主要就是倾诉,有些委屈说出来心里就不觉得委屈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跟弟媳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万一弟媳心里不想大姑姐回去过年,又不能直说,那不是挺尴尬的嘛。
我嫁的比较远,以前都是初三初四回娘家,住上两三天,又要赶着去工作的城市,这一次好不容易跟老公争取到了回娘家过年的机会,我爸妈和爷爷都很高兴,现在又不缺吃喝,我们回去也会带很多东西,人多才有过年的滋味,吃饭也更香。
说到这里,好期待今年过年呢,希望别再出现啥叉子了。
已经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过年需要告诉我一声吗?
我就不明白了,人家闺女回自己娘家跟你有什么关系?闺女是回家看父母的,你既不跟公婆在一起过,又不是说公婆带着大姑姐上你家了,凭什么要通知你呀?
父母在的时候,闺女想什么时候回娘家就什么时候回娘家,每个女人都有三个家婆家,自己家,娘家,娘家是每个闺女的底气,闺女回娘家理直气壮,不用跟你说,你也不用心里不舒服,你要觉得不合适,过去你也可以回你娘家呀,根本不用因为这件事儿说,人家把你当外人,这个本身就不用跟你说,因为它只是你的婆家,不是你自己的家
已经出嫁多年的大姑姐,全家回娘家过年需要告诉我一声吗?
我认为是有必要的,一是因为尊重,二是因为需要提前告知然后提前多准备食物。
在我看来,尊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大姑姐已经嫁出去很多年了,虽然对于自己的老公和公公婆婆来说她不是外人,但是在自己嫁进来之后,整个家的组成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自己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一份子,甚至也可以说是变成了一家之主母,那么对于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应当有知情的权利,尤其是这种算不上是隐私还与自己有关系的问题,更是应该知晓。
第二,想要回家过年的,不只是大姑姐一个人,而是大姑姐的全家,这不只是大姑姐应该提前要告诉自己,也要把这个消息告知给其他家里的人,并且最好是先和家里这边的所有人打个招呼,看看家里是什么想法,最后再决定是否要全体回家过年,这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尊重。即使她曾经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但现在她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家庭的一份子了,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提前说的。
第三,在一个家庭中,大姑姐和弟媳妇的关系本来就容易不太融洽,所以更应该互相保持尊重,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需要格外注意这段关系的维护。所以不论是大姑姐还是弟媳妇,在想要做出一些和对方或者对方身边其他人有关的事情时都应该提前打个招呼,这里所说的对方身边其他人是应该包括和弟媳妇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和婆婆的,如果没生活在一起,那自然是活动自由。
全家来过年的话,人数肯定是不少,定然是要提前准备很多食物才可以。
第一,食材的量要有保障。过年那几天,很多大超市也都放假了,所以大多数人会在过年之前就把过年所需的食物提前买好,放到阳台上或者冰箱里面冻起来留着备用。如果突然增加3个或5个人一起吃饭,那提前存储的三天的量可能一天或者两天就吃没了,所以提前告知真的非常有必要。
第二,食材的档次会往上提。平常自己家人在过年的时候,年夜饭可能六个菜或八个菜就可以了,而且基本上是素的一半,肉的一半,但如果是大姑姐全家过来一起过年,那就不能是这么几个菜了。没有十二个菜也得十个菜,里面至少得有六个或者八个是荤菜,品质还必须得上的去。不至于说当祖宗供起来,但是也得拿出最高贵客人的待遇才行。然而他们全家也不可能只吃一顿年夜饭就回家了,至少也得住上一两天,再吃几顿大鱼大肉才算是串了门,不提前准备的话,家里掏空了都没有那么多的好食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