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喷贾浅浅?

既然碰到这个话题了,我也进来说几句。

贾浅浅,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当代作家贾平凹之女。

按理说,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根本没有资格对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评头论足,但是,读了贾浅浅的几首诗,觉得贾浅浅的诗的确很一般,有的作品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人出于对中国文化和诗歌的热爱,也感受到了大家对贾浅浅的不满,在此,我认为贾浅浅的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诗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是对真挚情感的反映,它传递的应该是一种自然的美。而贾浅浅的诗给大家传递的是什么呢?

有读过贾浅浅的诗《真香啊》、《我的娘》、《朗朗》等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这几首诗不是说屎,就是说尿,不是说拉屎,就是拉尿。这样的文学作品,这样的诗歌,美在哪里?我们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人众场合下很少说这两个字,即使要说,也会换一种方式,或称解手或称方便,就算是小孩子,也称拉粑粑等。或不是肆意地说屎啊尿的。但是,贾浅浅做为公众人物,在现代媒体上发表作品,莫非这些一般老百姓都知道回避的字,作为一个文学大家难道不知道吗?这不是粗俗是什么?贾浅浅谈也谈自己的诗作要语言力求清丽。但是,从她的作品中怎么感受不到清丽呢?大多是污秽、粗俗。

像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人们读起来就仿佛是一幅绝美的山村图再现。

而贾浅浅的诗给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美?这样的诗给社会什么裨益?

其次,诗一般都会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就是说一般都是大跨度,大视角,有江河湖海,高山峡谷之美。而贾浅浅的诗说过来说过去都是在一个很小的事上纠缠,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说事,她写的每个动作,每一个场景几乎都让人们可以想象到,没有给人们传递一种时空美和景物的美。

像王之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人马上就可以想象到西域边关的景色,给人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

而贾浅浅的《黄瓜,不仅仅是吃的》不知道要说什么,让人们感受不到意境的美。

再次,诗应该有诗的风格,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诗应该有其既有的品味和韵律。诗从格式化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发展到现代诗(也就是自由体吧),虽然没有了格式的要求了,人们表达意境更方便了,抒情更自由了,但是,诗在内容上也有要求,应该简洁、明快,大气,而不是一步一句,或一举一动都要展现出来。散文则要求描写细腻、感人,刻画深刻,有形!将人或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展现出来,给人真实的感觉。

以贾浅浅的《朗朗》一诗为例,如果不用回车键,直接用逗号将诗句连起来,倒是一篇的小散文,完整描述了妹妹拉屎的场景。但是,贾浅浅却均以回车键分开,逐句排开,就成了一首诗,这样的诗有诗意的美吗?有诗的浪漫的感觉吗?这样的诗与散文有什么区别呢?

最后,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贾浅浅的《朗朗》这首诗:

“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郎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为什么很多人喷贾浅浅?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诗坛有些污染,大家做做环保,有何不可?不也有些学者敝帚自珍,貌似客观理性振振有词,居高临下地指斥大家的环保行为吗?只是一方要做环保,一方执意阻拦,争执起来灰尘有点大而已。建议各方冷静,就是论事,切莫污言秽语,节外生枝,反而于事无补。

为什么很多人喷贾浅浅?

贾浅浅,太丟兰州人的人了,建议西北民族大学清退或者开除贾浅浅,建议贾浅浅主动离职。看了贾浅浅的诗,我脸羞辱红了7天,活人是需要尊严了,太丟兰州人的脸了。

为什么很多人喷贾浅浅?

因为她的所谓現代诗,太恶心,太汚秽,太无羞,太无聊,担心她散发着屎尿屁臭气的病毒,污染青年学子的灵魂,进而污染社会环境。

为什么很多人喷贾浅浅?

关键是这种低俗的诗出自作协博士之手,就难怪别人喷了,如是普通人之手也就罢了,大不了没人看。而大名鼎鼎的作协博士能写这样的诗就不得不让人们怀疑,是怎么混上作协的,这可是教育育人啊!

为什么很多人喷贾浅浅?

低俗,恶搞,就这能大学毕业当教授?叫兽差不多,如果她不是有个当院长的爹,她估计大学毕业都是问题,拼爹的时代,有谁监督她是怎么毕业的,怎么进大学当教授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