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编制已满,为何学校仍“教师荒”?
编制满和老师荒,都是相对而言,相对于某一学校或某一专业而言,的确存在编制满员,而其他个别专业仍然“老师荒”的情况。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老师编制与当前教学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才造成编制已满,但是学校仍存在“教师荒”现象。近些年来,全国各中小学校教师编制执行的是2001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就是说拿20年前的教师编制,套用或规范在现在的教师编制,显然不太切合教学工作实际,由此,必须造成部分或个别学校编制已满与“教师荒”的矛盾就不难理解了。由此,旧的教师编制已经不适合现在教育工作实际,老师编制工作应该根据目前的教学工作实际需要进行改革。
二是当前学科教师不均衡,学科分类趋于精细化,造成“教师荒”。众所周知,当前教学内容增多,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逐步调整,学科分类日趋精细,有些学科教师满编或超编,而有些科学却不足,造成“教师荒”。以前一个教师可以兼顾二课或三课的教学工作,而现在因为课程多,教学质量要求相应提高,课件准备分类细化,再兼顾不但牵扯老师的精力,且影响教学质量。
三是相对于一定范围看,联系经济发展原因,导致教师满编制与“教师荒”的矛盾。我们先从一个单位看,教师编制在一个单位总体上满编,但是,部分或个别课目因分配或社会资源等原因,导致缺少某个专业的老师。如数学、语文等老师满编制满编或超编制,而体育、音乐、英语等科目缺少老师的现象。
同理,在一定的地域或范围内看,老师编制的确满了,但是因为城乡差别、经济条件等原因,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教师超编,而偏远、条件差的学校缺编严重,造成“老师荒”现象。
四是随着社会综合治理的需求,学校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的各类社会性工作日趋增多,在一定程度是牵扯了教师的精力。众所周知,目前,全国各地的学校教师,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由学校或由上级相关部门布置的各项与教学工作联系不是很紧密,或关系不是很大的工作,与教师们有限的工作精力和工作时间之间的矛盾俞加突出。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承担各项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参与或完成一些与教学工作关系不太紧密的工作,造成老师的工作量日趋加重,在一定程度上牵扯了老师精力,顾此失彼,造成“老师荒”。比如说,许多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参与扶贫、消防、禁毒、防灾、值班等事务性工作等。
我有一个广西骑友,是一个县中学的老师,她平时都是双休日骑车,但是去年一年以来,她们所在学校参与了扶贫工作,她每周必须有两天去村里帮扶,和村民一起劳动,给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当地的一些扶贫的规定制度等,将党中央关于扶贫的关心关怀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而放寒暑假也必须去村里帮扶村民,这样她根本就没有过多的时间用在教学上,根本顾不上专心认真地做课件。平时工作中还要配合消防检查、禁毒检查等,真的让她有口难言,有苦说不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