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
在西安待得时间久了,很多朋友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西安很少听到有人说方言,真的是不自信吗?在广东上海等地却经常听到广东话和上海话,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西安是移民城市。首先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就曾涌入大量其他地方的难民。另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知青下乡,再到后来的大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项目,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离开家乡,来到西安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挥洒汗水,建设家园,扎根在这里,逐渐成为新一代西安人。
另外还有很多朋友选择在西安投资建厂,创办企业,务工就业。相关数据显示,浙江温州人有大约五万人在西安创办企业;在陕西的福建人有超过十万人之多;在陕西的河南人更多,足足有八百万,尤其是陕西宝鸡,河南人占比更大;在西安务工的四川人有100万人左右……
看到这些,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真正的西安本地人并不多,好像在西安最多的就是外地人。目前西安人口1200多万人,这其中外地移民数量绝不是小数!
原因二:西安话比起上海话、广东话,更接近普通话。广东话源自楚语,上海话则属于吴语,二者皆和普通话发音有较大差距。西安话则属于中原官话,本身发音就和普通话更加接近,自然也就更容易接受普通话。
广东上海要想从方言转到普通话,还是很困难的,即使说普通话,也会带有明显的方言口音。西安话则不然,很多西安朋友可以做到方言和普通话无缝切换。
原因三:西安教育繁荣,高校众多。熟悉西安的朋友应该知道,西安是全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是我国高校密集度最多的城市,也是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很多城市一般市里也就十几二十所高校,但是在西安这座城市,足足有高等院校70多所。
仔细想想,西安耳熟能详的大学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等。这么多高等院校,自然吸纳了众多其他地方的学子,而且西安针对高校毕业生,有最宽松的引进落户政策,这也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在这里落户定居。
原因四:陕西方言众多,陕南、陕北、关中方言差异很大。陕西本地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那就是陕北方言,关中方言和陕北方言,三者在发音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沟通麻烦,还不如都说普通话方便省事。
原因五:缺乏自信的表现。抛开西安话不谈,我们就说方言和普通话,你什么时候会说方言,什么时候会说普通话?一般只有在亲戚朋友或者其他熟人面前说方言,在领导同事或者其他陌生人面前说普通话。当然一方面说普通话是为了保证别人听懂;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们是为了掩饰自己,不让别人听出我们是哪里人,这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原因六:西安的包容文化。西安外地人众多,从历史上看,西安自汉朝就有民族融合的传统。面对众多外地人,自然要语言沟通顺畅,所以西安人为了照顾外地人,才开始放弃方言说普通话,这也体现西安自古包容并蓄的传统。
目前,在西安投资工作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为了体现西安这座城市的包容,很多西安人开始说普通话,让外地人易于理解。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的确有一部分新西安人压根不会说西安方言。
原因七:西安和广东上海等地的生活节奏不同。广东、上海等地都是我国最发达的地方,经济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广东话、上海话的语速明显要比普通话快得多,人与人之间说方言,能更好地适应较快的生活节奏。西安相比这些地方,生活节奏则要稍稍慢一些。
原因八:和当地人的工作有关。我们都知道,南方做生意的人明显多于北方。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说话时经常要保密,而方言的保密性无疑要高于普通话。人们谈生意时更喜欢用方言,这样可以让很多外人听不懂,方便他们做生意。
北方人做生意的人不多,在西安做教育、科研的人比较多,他们更多喜欢直来直去,没有南方一些生意人的花花肠子,讲普通话也就很平常了。
总结:西安的朋友并不是一点不说方言,只是相比其他地方,西安人说方言的场合和机会不多。由于以上几点原因,西安人更爱说普通话。你觉得西安人比起上海人、广东人,更喜欢说普通话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回答,如有不同观点,还请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
全国最不排外的城市就是西安。
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
不奇怪,西安大国企,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说陕西话,只有用普通话交流!
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
因为西安方言本身就是官话。
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
西安作为全国资深旅游城市,外地游客比较多,天南海北,口音繁杂,作为东道主,必须说普通话,原因
第一外地人听不懂,交流有障碍。
第二,不礼貌。
别看陕西穷,但是涉及到礼数教养问题,别说西安,往城外走一百公里,农村人碰见外地人,口音也立刻变成陕普,为了让你听得懂。这是老陕作为已经没落的曾经首善之区遗留下来的贵族气质,最后的倔强。
第三,陕西人在经济上不自信,所以很多农村人认为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现代化,在很多人眼里,城市化就是要说普通话,那样才是现代化,比较洋气,方言和普通话比起来有点土。这点心思就像有些国人学英语说英语,以彰显自己的国际化,受教育程度高……一样的道理。另外,我自己也有点这样的感觉,还有就是普通话说久了,突然说方言,感觉特别特别难听,很多词都不会发音了,但是一回到村子,就正常了,很奇怪。
说到旅游,以前我在头条上说过西安,旅游搞的越来越肤浅,假大空,全是网红……结果被很多西安人骂了,这些遗老遗少,我还是那句话,西安的旅游已经走上邪路了!
陕西的人文素养历史韵味不在西安那不伦不类的仿唐建筑上,也不在灯火辉煌的北大街钟楼,更不在装空调的古建筑里,而在家家户户过的日子里,冬天蹲在墙角嗮太阳,妇女们手里衲着鞋底,嘴里聊着家长里短,夏天蹲在门口树荫下咥干面,借邻居一碗面粉,顶上要平,还的时候顶上要堆的高高的……
范仲淹在庆历五年被贬谪至陕西做经略使,知彬州,这一年6月他收到了好朋友滕子京的信,和一副岳阳楼全景图,邀请他写一篇序文,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等到来年即庆历六年才动笔,在陕西的这段日子,他悟到了一些为官做人之道,这才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鄙人老家陕西扶风,学生时代曾在苏轼《喜雨亭记》 中读到了扶风县,兴奋不已,最倾慕的词圣竟然与我有交集,实在荣幸。苏轼曾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段话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其实苏轼的仕途起点就在凤翔,今天的扶风县,岐山县,凤翔县以及部分陈仓区,在这里他意气风发,也写下很多明快的诗词文集,直到乌台诗案以后,他的文风才有了变化,因为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其巨大。
张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陕西的历史太厚重,更多的是思想文化的贡献,周武王开中国封建制,秦始皇开郡县制中央集权,帝国时代,汉族成为华夏主体民族始于汉朝,汉高祖的长陵有几个游客去拜谒过?汉武帝派遣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成就千秋功业,隋唐开科举制,西安事变为全民族抗日……我希望游客更多关注的是我们陕西的文化,历史,中国历史从这里辉煌过,也出现过转折,宋以前,帝国的所有政令都出自古长安……去陕西旅游需要非常多的知识储备,凭吊古先贤才能让人精神升华!
希望西安停止那些肤浅的,毫无营养的网红款节目,到处张灯结彩,浪费电力资源,那就是光污染,停止景区造假,大唐芙蓉园就是一个公园,居然收费超级贵!特别是寒窑曲江池那一带,我以前在大雁塔后村住着,目睹整个建造过程,太莫名其妙了,随便讲个没有历史记载故事,就斥巨资造一个景点,然后收门票,卖纪念品,真是为了挣钱无所不用其极!如果光看景点,西安的旅游景点性价比太低了,远远没有北京的景点实惠,差十万八千里!
建议整顿一下营商环境,少一点坑蒙拐骗偷,一锤子买卖太多了,听说兵马俑旁边还有个小的假的展厅?真是让人无语!
广东,上海本地人都在说方言,为什么西安本地人喜欢说普通话?
确实如此,在西安街头,本地人说的基本都是普通话,说陕西话的要么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么是小摊小贩。按理来说,陕西方言也不难懂,为什么当地人不喜欢说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改革开放后,新西安人的不断涌入。在清末民初,关中地区分为东府(渭南市)、西安府(西安咸阳)、西府(宝鸡市)。方言基本都差不多,但是仍然保留了各自的口音,也许外地人听不出来,但是只要你一开口,关中本地人就知道你来自哪里。
比如“水”字,关中地区有的读“fei",有的读“shei”,渭北一带读的音还没法用拼音写出来。真的是千里不同音。
在以前,交通不便,人员流动也不难么频繁。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哪怕两地人见面,说话只要能听懂就行,根本不会在乎口音。随着改革开放,交通便捷,西安市不断扩张,关中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安发展,很多人在九十年代就开始在西安置办房产。
这些新西安人为了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便首先从口音上入手,尽管东西府方言和西安方言听起来都差不多,但口音总有点差别,当然大家并不会排外歧视,但这个口音有时也被大家拿来品头论足一番。
于是乎,这些新西安人选择了普通话,因为普通话可以消除口音,至少听不出来我是凤翔人还是蒲城人。渐渐地,大家也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了。
还有学校推广,外来工厂迁入等因素,导致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学校到处都有“请讲普通话”的标语,谁要是说方言,还会被同学报告给老师。当说普通话的学生走入社会,也就扩大了说普通话的人群。
另外,在三线建设时期,西安上马了很多工程,科研人员来自祖国各地,为了方便交流,大家都说普通话,至今你在西安某些老旧小区,还能听到一些老人在说着南方方言。
另外,陕西的“醋溜普通话”也很有特色,我有一个小伙伴,小时候大家都一起穿开裆裤玩大的,大家从小说的都是方言。我大学毕业后回西安时,他竟然跟我说普通话,而且是“醋溜普通话”,比如说“把值班表bia到墙上”,让人忍俊不禁。
总之,说普通话是为了大家方便交流,陕西方言也很有特色,只要对方能听懂,说啥都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