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
一说到杨振宁先生,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他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又或者是杨振宁先生与28岁妻子的婚姻。对于杨振宁先生的其他方面,很多人其实是不太了解的,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评判一个人往往就会有所偏颇,比如网上就有一些人说杨振宁先生对中国贡献不大,之所以回国是因为想回国养老等等之类的说法。
如果你对杨振宁先生有一定的了解,那你一定不会这么说,以上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剖析一下杨振宁先生的贡献究竟有什么。
杨振宁与妻子翁帆
杨振宁拥有的荣誉和头衔。说到一个人的贡献,往往看这个人拥有的头衔是最直截了当的。杨老的头衔有很多,比如人尽皆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2019年获得的“求是终身成就奖”,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海南大学特聘教授,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就在去年八月,杨老还受聘成为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名誉院长,另外杨老还有数不清的国际奖项、荣誉,比如费米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莫斯科大学奖、鲍尔奖、教皇学术奖等等。
杨振宁先生
看过这些密密麻麻的头衔荣誉,你还会觉得杨老的贡献小吗?通过这些头衔,我们也能看出杨老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和影响。这么多的奖项,很多奖项的奖金也是不菲的,再加上杨老日常的工资,在很多学校的兼职,你觉得杨老会在国外过得不好吗?所以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国养老之类的说法基本上是不攻自破。
杨老的爱国情怀。在国外优厚的待遇面前,在国外更好的理论研究条件下,杨老还是选择了回国,足以看出杨老内心的爱国情怀。很多人说杨老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即使当初杨老作为美籍华人,在涉及很多祖国问题时,杨老依然时刻保持一颗爱国心,比如1971年杨老就钓鱼岛问题在美国就曾公开演讲表明“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另外,杨老早在2015年4月1日,就已经彻底放弃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公民。
还有一些人总喜欢拿杨振宁先生与钱学森等两弹元勋作比较,认为杨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没有回来。但其实我们要知道,在当时我们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和美国的关系还是比较冷淡的,美国人来中国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杨振宁与翁帆
1971年的时候,中国才逐渐从美国的禁止前往名单上消失,杨老知道这一消息后,便归心似箭,第一时间回到祖国。在回国期间,美国FBI和情报部门多次询问杨老,并予以威胁,但杨老毫不畏惧,之后杨老几乎每年都要回国一到两次。
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沟通。回国期间,杨老一度成为中国和美国文化交流的一个桥梁。当时我们对美国的了解并不多,也缺乏和西方国家的有效交流渠道,当时的杨老正好成为了祖国和美国互相沟通了解的有效方式。通过杨老,当时的中国才短时间了解了有关美国的很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信息,可以说杨老为之后79年的中美正式建交提前做了很好的铺垫。
即使是在美国期间,杨老也始终致力于积极向美国人宣扬我们的文化,这也改变了很多美国人之前对中国人的以往旧的认知,甚至当时的很多美国人还以为中国人是梳着辫子的。通过杨老在美国的积极宣传和演讲,美国人对中国人逐渐有了一个正确认识,逐渐树立了祖国的国际形象。
年轻时期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心系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杨老即使在国外那段时间,也是时刻心系祖国的教育事业。杨振宁先生针对祖国当时的教育现状,提出应该加强基础学科教育的建议,同时杨老还建议应该适时翻译国外的一些科研杂志,努力了解和追赶国外的科研成果和进度。杨老还自己筹措资金,组建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为了组建研究院,杨老还一度将自己在美国的住宅悉数卖掉,清华大学给杨老的年薪,杨老也全部捐给了研究院。
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
据相关数据统计,杨老为中国很多高校筹措过教育科研资金,比如南开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总额大致有20亿之多,还为很多高校积极组建成立物理实验室、研究所等实验科研场所,数量有60所之多。如此巨额的科研资金,几十所科研实验场所,对祖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些人对杨老的质疑。很多人还诟病杨老未第一时间回国这个问题,我们也来简单谈谈。首先客观原因肯定是美国方面的阻拦,当时想回祖国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杨振宁先生研究的领域不像其他第一时间回国的科学家,杨老主要研究的是基础物理理论,相比之下,钱学森、邓稼先的研究领域更加实用化。
邓稼先、杨振宁
如果当时第一时间回国,国内的研究条件不足以保证自己的研究继续正常进行,国内可以供杨老施展才华的平台并不多。对于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那个时候更需要一些能快速将理论实用化的科学家,对于杨老这样注重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国内无法提供相应的研究设施,研究资金。
最后还有一些人总喜欢拿杨老的感情生活说事,杨老的确是在82岁的时候又有了一段忘年恋,娶28岁的翁帆为妻。这样的事情虽然不常见,但是人家俩人毕竟你情我愿,两情相悦,我们旁人有什么什么资格去评判呢?
杨振宁和翁帆
总的来讲:杨老对中国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在促进中美文化了解交流方面,促进祖国教育科研发展等方面,贡献显著。至于杨老的国籍,目前杨老也是妥妥的中国人无疑;至于杨老的婚姻,这是杨老的私事,只要人家两人夫妻和睦,两情相悦,我们外人不好做过多评判,所以我们没必要老揪着杨老的国籍和婚姻说事。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观点,如有问题或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
杨振宁在官方一直享有较高的地位,然而在网上和民间对杨振宁的评价却不是很高。
说起来,杨振宁遭诟病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杨振宁在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因而有许多人认为杨振宁“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却没有回国报效祖国,反而是年龄大了,才回国养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完全不对。
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下,比较需要的是应用科学人才,所谓应用科学就是核弹的研究、载人航天工程等等。而当时杨振宁所学的是理论物理学,偏向理论研究而非应用。
换句话说,当时的中国并不需要杨振宁这类的人才。再者,物理学科学理论的研究需要很好的科研条件以及仪器设备,而当时的中国显然缺乏这样的条件。再考虑到此时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刚刚结婚,孩子和夫人都在美国,因为这些顾虑,杨振宁才没回国。
杨振宁的第二个诟病点是在2004年,82岁高龄的杨振宁娶了比自己小54岁、年龄只有28岁的翁帆,说实话,杨振宁此举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确实不太好。然而,别人的你情我愿的婚姻我们也没有权力去评价和干涉。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是比较多的。例如,在促进中美关系上,杨振宁的贡献是比较大的。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杨振宁是第一个踏上祖国怀抱的华裔科学家。
回国后,杨振宁毫无保留的为邓稼先介绍了量子理论和大量的西方先进物理理论,一边讲还一边拿笔推算。杨振宁曾为病重的邓稼先带来了当时国外最先进但还没有上市的药物,此前杨振宁还无意间救过邓稼先:当时的四人帮企图以核爆炸未达到预期为由批斗他,杨振宁回国后请求见邓稼先,周总理就把邓稼先调回北京,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1971年,杨振宁参与了保钓运动,所谓的保钓运动,即:保卫钓鱼列岛和南海岛礁的爱国运动。之后,杨振宁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办的“归还冲绳协议”听证会上作证,杨振宁从地理、历史和现实等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杨振宁此举为我国的领土完整做了重要的贡献。
后来,杨振宁又致力于中国的科研事业。
他凭借自己的资源,或直接、或间接,帮助中国建立60多所物理实验室,杨振宁此举缩短了中国和国外物理基础设施的差距。
同时,杨振宁为清华、南开和复旦大学筹集了巨额的科研经费。例如,在2005年,杨振宁就奔赴香港,为清华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集到了一千多万美金的科研经费。
杨振宁受聘于清华大学时,其年薪为100万人民币,然而杨振宁却分文不取,将这些钱捐给清华大学的研究所。并且,杨振宁还卖掉了自己在纽约的房子,又捐了100万美元给清华大学。杨振宁捐的这些钱,足以让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安享晚年,所以说杨振宁来中国养老经不起任何的推敲。
多年来,杨振宁还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而且建立各种物理实验室和各类基金会,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高端人才,推动了科教事业的发展。
而以上只是杨振宁的其中一部分贡献。
总之,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的贡献有很多,仅凭杨振宁某些做法的不妥当而抹黑他,纯粹没有必要,毕竟,凡事都有主次之分。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
很多人对杨振宁的印象非常刻板,觉得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觉得他对国家没有任何贡献、觉得他在最困难的时期放弃了国家、觉得他回到国内只是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来养老的。
但实际状况真的如同大家所说那样吗?其实并不是。
杨振宁在国际间的地位首先,杨振宁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对于他来说,只是他人生中所经历的第一座高峰,在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他的人生中还曾数次攀登过其他高峰、提出过不少对世界物理界震动极大的理论。
凭借着这些理论,他斩获了众多国际间重要的奖项,在世界各个国家都获得了非常崇高的学术地位。
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之外,他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巴西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等众多重要头衔。
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头衔,大家还觉得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吗?
我们纵观现如今的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会发现很少有人能如同他一样在这么多国家、地区获得这么多头衔。
说实话,就算是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他也是站在了学术最顶端的人物之一。
除了自己拿诺贝尔奖,历史中还有不少人通过验证他提出的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从这方面,大家想必已经可以看出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杨振宁的贡献其实以他在这么多国家所拥有的尊崇学术地位,然后再加上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各种奖金以及工资(兼任了国内外众多大学教授职务),他到哪里都可以轻轻松松度过自己余生,不至于出现“在国外混不下去”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为什么会回到国内呢?
答案是他内心必然还拥有着极深的爱国情怀。
这点我们通过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
比如在1971年的时候,他虽然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是面对着钓鱼岛的问题他却仍然保持着一腔赤子之心,在美国参议院演讲、向美国人阐述了钓鱼岛属于我们的事实。
另外,他对国内的一些实际贡献也可以看出他这份情怀。
在1997年的时候,他引进美国的先进经验帮助清华大学建立了清华大学自己的高等研究中心。
在当时,他不仅给清华大学提供了经验,他还帮助清华大学从美国引进了不少科学人才,并且,他自己曾先后向清华大学捐助了600万美元(4000多万人民币)的资金资助清华大学进行科学研究,最后,他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清华大学募集到了不少用来研究的经费。
而且他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他还放弃了清华每年开出的100万人民币工资,没有拿这些钱,直接转手捐给了清华大学的研究中心,让清华大学用来进行科学研究。
此外,他还帮南开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创建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研究所、极大推动了国内学术研究的发展,国内总共有60个物理实验室就是在他直接和间接的帮助下成立的。
我觉得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爱国情怀,要不然他何至于为国内的科学发展如此奔波辛劳?
杨振宁的选择然后我们再来说一下他在艰难时期为什么没有回国的原因。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时国内没有供他施展才华的平台。
与钱学森、邓稼先等把理论实用化的科学家不一样,杨振宁研究的是基础物理,如果当时回到国内的话,他肯定无法继续展开自己的研究。
毕竟我们当时最需要的是把理论转换成实用的科学家,他这样致力于理论的科学家即便回来了,国内也肯定无法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资金给他来展开那对物理界影响极大、但对国内困境没有丝毫用处的研究。
作为一个拥有着惊人才华、把物理当成了自己人生一部分的科学家,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换做是大家,大家是会选择放弃改变历史的可能还是选择在科学史上留名?
感情问题最后我们再说一下他的感情问题,对于他娶了小自己几十岁妻子的事情很多人一直诟病不已,关于这点我们也没法说什么,不过我觉得这点并不影响他在科学界的地位。
如果大家有了解过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历史事迹,那么大家就会发现杨振宁的感情问题与其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比如爱因斯坦,在现实历史中他就是一个抛妻弃子的渣男,但这可影响不了他在科学界的地位。
比如牛顿,他平生非常喜欢讽刺人,在他抄袭了胡克的一部分论文后,面对着胡克的指责,他无法辩解,只能说出了一句“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话语”来讽刺胡克的矮小、驼背。
以上还没完,在胡克死后,牛顿为了报复胡克,直接动用自己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权力把胡克在皇家学会里的实验室、图书馆通通拆除,同时又把学会中唯一一张有关胡克的肖像画给毁掉,以至于在胡克死后人们再难知道他的真实面貌。
当然,这种种事情同样无法影响牛顿在科学竞争崇高地位。
正所谓人无完人,再如何厉害的人,总该会有一些缺点,杨振宁也是一个正常的人,只要双方是你情我愿,那我们就不应该过多地以此去指责他。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
杨振宁先生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和杨老再次加入中国国籍,并在原配去世后的一年就和小自己54岁的翁帆结婚等公众正义事件密不可分。
加上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依托网络传播的媒体行业大量出现,大量关于杨老很多失真报道的流量噱头文章大肆传播。
而关于杨振宁再入中国国籍的事情,更是让很多人不解,大量的网友批判辱骂杨振宁“回国养老”,诋毁他“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中国“骗取待遇和名誉”。
让我们看看网友喜欢用来和杨比较,为中国早期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对杨的评价: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他的规范场理论媲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不但影响当代,他的前瞻性是将以世纪来论的。说的不好听,你们现在骂在杨振宁,有经过邓稼先的同意了么?对得起两弹元勋邓稼先吗?
那么,杨振宁到底为中国做了些什么?这么说吧,杨振宁即便是回国养老,凭借他早期以及现在为中国做过的贡献,完全可以。而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的一生对国家也就贡献了人口而已,老年了不还不是拿国家的养老金,走了甚至还占用土地资源,和杨振宁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何况杨振宁真不是回国养老的,他缺钱吗?她缺人脉吗?他缺声誉吗?不缺!相反他可以利用很多人都没有的这些资源,为中国新时代继续做贡献。
下面我就列举一些杨振宁对中国的直接和间接的贡献:-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那会,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1957年得诺奖,1964年才入美籍,这些都是有史据可依的,这对于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国际地位肯定是有提升作用的。
- 苏联的赫鲁晓夫时期,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当时的中国是很渴望和美国缓和关系,这其中杨振宁也做了些事情。
- 中国钓鱼岛领土的争端并不是前几年才有的事情,而是上世纪就存在的,当时的杨振宁和陈省身、丘成桐的科学家参加过“保钓”运动。
- “文革”时期,邓稼先等众多科学家境遇都不是很好,杨振宁作为当时享誉世界的华人科学家,很受“四人帮”的吹捧,杨也因此加以利用来改善国内科学家的境遇,并且在国际上为当时的中国说了很多好话。
- 杨振宁非常关心中国科学的发展,多次呼吁引进人才并出资帮助中国内地高校建立研究所,实验所。
- 上世纪70年代,我过科学家人工合成了世界上完整结构的功能性蛋白牛胰岛素,杨振宁不止一次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名这项生理学医学成就,但最终还是落选了。
- 杨振宁也很重视计算机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曾多次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谈过计算机的重要性,现在的中国靠互联网起家的富豪,以及中国现在蓬勃向上的互联网时代肯定和当时的杨振宁建议有关系。
- 1997年,杨振宁推动创办了北京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聘请计算机领域最高奖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到清华工作,姚期智为此毅然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 …
这个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众多高层政府人员接见和赞赏的一位,科学成就仅次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伟大科学家,现在为何会被网络暴力贴上什么“回家养老”等众多诋毁标签,这值得我们深思和忏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挡不住的熵增,听有趣真实的科普,有其他问题请留言评论,谢谢。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
在国内有很多人讨厌杨振宁,讨厌杨振宁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他对中国没有什么贡献,并且还会拿出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迹去和杨振宁进行对比。
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名字之所以耳熟能详,是因为他们的事迹被刻意宣传过。而杨振宁,他是民国时期的公费留学生,1957年获诺贝尔奖时手里拿着的还是中华民国的护照。1957年国内大型官方媒体谈到他和李政道的发现时,在标题中还突出了“美”、“蒋”。他的岳父是蒋的爱将杜聿明,那时还作为战犯被关押在国内监狱中。杨振宁的事迹没有像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人的事迹那样被官方刻意宣传过,作为读者只能从可靠的杨振宁的生平传记、随笔作品、以及一些新闻报道中主动的寻找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感受他的爱国热情。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杨振宁对中国到底有什么具体贡献。
70年代,中美关系刚开始有松动时,杨振宁就破除重重阻碍访问中国,他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海外杰出华人学者。他的破冰之旅以及之后的努力不仅为中国的科学界搭建了和国外交流的桥梁,为一大批学者、学生外出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在政治方面有破冰意义。杨振宁是保钓领袖,在多种重要场合发言阐述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立场,也曾在《纽约时报》上给当时的卡特总统致公开信,呼吁中美建交。1979年邓小平访美签署中美建交协议时,杨振宁在欢迎邓小平的宴会上致辞。
杨振宁在2003年开始在中国定居,那时他已81岁,这是本该在美国的养老院里安享晚年的年龄,可是他选择了回国。最初大约1年的时间里他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后定居在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80多岁的他亲自为本科生授课,至今已97岁高龄的他仍然没有停止工作,多种学术场合中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杨振宁回国后,他的财产也几乎全部捐献了出来,他在清华大学工作的薪水也全部捐献了出来,他的心思也全部放在了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上。他在中国建立了多所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的高等研究院在他的影响下逐步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杨振宁也凭借自己伟大科学家的个人魅力,劝说了一批杰出学者回中国工作。这样的工作,只有他这样的科学领袖能够做得到。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这也是作为科学领袖的凝聚力转移到了中国。
当然,这里看到的只能是杨振宁对中国贡献的一部分,也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杨振宁几十年里对中国的贡献不是几段文字就能够说明白的,仅凭这些已知的贡献就能够知道对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无人能够替代的。作为中国人,应感谢杨振宁。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有哪些?
不少人认识杨振宁的方式都是因为他的个人生活,比如说年老以后加入中国国籍,还娶了一位比他自己小很多的妻子,而对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贡献,对中国科学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做了做出的贡献了解并不多,之前我也并不了解,查阅了相关资料才逐步有所了解!
物理学上的贡献就不多说了,除了诺贝尔奖还有很多不亚于诺贝尔奖的奖项!重点谈谈他对中国的贡献!
加入美国国籍之后,1971年杨振宁来中国访问,回到美国后,他在美国几座城市开始演讲,受到演讲的影响,很多美国人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开始愿意同中国交流。同时不少美籍华人也开始回国探望,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振宁的做法在当时还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是他的责任。
同时,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很高,经常还到东南亚,欧洲,美洲,日本等地访问或者演讲,给这些地方带去了真实的中国,对当地的华人华侨影响很大。很多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愿意同中国交流。杨振宁在这方面贡献很大!说明他一直心系中国!
杨振宁也曾在一本书中透露,他的父亲直到临终前都没有原谅他放弃中国国籍!
这或许也是杨振宁重新加入中国国籍的一个重要原因,几十年的美国生活让他仍然无法放下,他想落叶归根!
所以,我们也就不要再对杨振宁的个人生活说三道四,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当然我所说的杨振宁的贡献只是一部分,他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