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一说到阿里巴巴和腾讯,人们总是最先想到两大互联网平台的创始人马云和马化腾,但网上一直有说法称他们的企业也是在给外国人打工,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马云的阿里巴巴。

在1999年的时候,马云和其创业团队共18人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经过短短二十年的发展,阿里巴巴主营业务已经涉及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大哥大。

首先是淘宝、天猫、聚划算等基础业务,另外还有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蚂蚁金服、1688批发市场等等业务。另外通过其他并购等措施,阿里巴巴也是在短期内迅速崛起:

2005年的8月,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雅虎中国

2006年,阿里巴巴注资口碑网,2015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对口碑网进行深度整合,重新打造口碑品牌。

2010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了国内的一站式出口服务供应商一达通

2013年1月,阿里旗下的阿里云与万网合并,成立阿里云公司,万网品牌依旧保留。

2014年6月,阿里收购了UC浏览器

2014年7月,阿里与银泰成立合资,开始发展O2O相关业务。

2014年7月,阿里完成了对高德地图的投资与收购。

2015年1月,阿里巴巴投资控股易传媒

2015年5月。阿里集团对圆通进行战略投资。

2015年7月,阿里投资魅力惠,进军奢品折扣网站。

2015年11月,阿里收购优酷土豆

2016年7月,阿里并购了第三方应用下载平台“豌豆荚”

2017年3月,阿里全资收购大麦网

2018年4月,阿里对“饿了么”实现全资收购。

如此频繁的资本运作,没有资金支撑肯定是不行的。我门下面了解一下阿里的股权分配。

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股东有日本软银、雅虎、马云、蔡崇信、陆兆禧等人员或机构。其中日本软银占股最多,有797742980股,占股比例在34.4%左右;占股第二多的是美国的雅虎,有523565416股,占股比例在22.6%左右;占股第三的才是阿里灵魂人物马云,持有206100673股,占股比例在8.9%左右;占股第四的是蔡崇信,占有83499896股,占股比例在3.6%左右。

可见阿里集团最大的股东是日本的软银集团,该集团持有阿里大概八亿股票。其实当初马云之所以去国外找投资,主要是当时很多国内企业没有高瞻远瞩的互联网思维,很多人都不看好马云的阿里,更不用说投资了。万般无奈,马云只好去别的地方找投资,于是马云找到了软银集团的孙正义,孙正义很看好马云的公司,第一次就给马云投资了2000万美元。

因为软银是阿里第一大股东,很多人便说马云是在给外国人打工,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集团的决策管理权。阿里巴巴早在2019年就制定了合伙人制度。有了这项制度,董事会人选并不是根据股权多少来确定,而是根据合伙人的提名来确定董事会人选。有了这项制度,集团实际的管理决策还在马云等人手中。

再来看看腾讯。

腾讯成立于1998年,比阿里还早一年,最初是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开创者一起创立,并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互联网另一巨头。

别看现在腾讯做得风生水起,当时创立初期一度遇到很多困难,最严重的时候马化腾甚至想把腾讯公司转手卖掉,但很多人认为当时的腾讯是一块烫手山芋,根本没人要!

当初腾讯就找搜狐谈过,出价几十万想将腾讯转手给搜狐。但搜狐一脸不屑,说自己公司的人分分钟就能做出一个聊天软件,根本不需要买别人的。

就在腾讯四处找投资碰壁的时候,MIH出现了,全称是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对马化腾的腾讯加大投资,帮助其渡过难关。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MIH占有腾讯31%的股权,双方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现在不要说什么外国人控制着腾讯,要知道当初那个没人投资的腾讯谁敢投,我们更应该欣赏MIH的魄力和运气,如果没有他,说不定腾讯早在那会就倒闭了也说不定。

虽说现在马化腾只占8.58%的股份,但是人家在腾讯还是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管理权的。也就是说虽然MIH占股最大,但是其并不涉及经营和管理,更多的只是一种分红股份只享受分红就行了,管理经营不用你操心。

总的来讲:

不管是马云的阿里,还是马化腾的腾讯,虽然都有外资的注入,比如阿里的日本软银、美国雅虎,腾讯的MIH,据说母公司是南非报业。

虽然都有外资的大额注入,但是像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商界大佬会忍心将自己创业的心血交给外国人吗?肯定是不会的。

这些大股东往往只有分红的权利,少数投票的权利,公司的运行策略、经营方法绝对还是马云、马化腾等人说了算,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别说什么给外国人打工,当初没人投资的时候怎么不出来酸?如果没有这些外资注入,说不定腾讯、阿里早就创业失败了,哪里还有当今的两大互联网巨头?

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阿里巴巴和腾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的市值超过70000亿港元,阿里巴巴的市值也超过了55000亿港元。而且腾讯和阿里巴巴旗下还对多家公司进行了投资,形成了两大互联网商业帝国,渗透至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阿里巴巴和腾讯背后的巨头是谁?难道马云和阿里巴巴真的只是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最大股东是谁?

先说阿里巴巴的股权情况,阿里巴巴最新披露的股东情况来看,第一大股东是软银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4.9%,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为4.8%,蔡崇信持股1.6%。虽然马云因为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坐拥数千亿的财富,但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确实是软银控股,而软银控股是日本孙正义创办的投资公司。

再看腾讯控股的股权情况,腾讯控股的最大股东为MIH TC Holdings Limited,其最终控制人是Naspers Limited,也就是南非报业公司。马化腾的个人持股比例为8.42%。南非报业是全球知名的媒体和电子商务集团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技术投资者之一。腾讯和阿里巴巴其实类似。其最大股东都是外国企业。

二、大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

虽然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最大股东都是外国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外国企业他们只是作为财务投资,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

阿里巴巴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在阿里集团内部,董事会拥有很大的权利,掌管公司事务,而董事会成员(即董事)大多数通常是由合伙人提名选举产生的,而不是像一般公司那样根据股份来分配董事席位。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拥有绝大部分董事会的人事控制权。

腾讯控股并没有像阿里巴巴一样采取合伙人制,但是南非报业集团从一开始入股就放弃了投票权。在腾讯的8个董事会席位中,第一大股东仅派了2名董事,而且是两名非执行董事,也不负责腾讯控股的具体事务。所以腾讯的经营控制权,其实都是在以马化腾为代表的董事会中。

三、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大股东是外国企业?

阿里巴巴和腾讯既然是中国的公司,那么为什么他们的最大股东是外国企业?

因为阿里巴巴和腾讯是互联网产业,在创办之初均属于风险很高的行业,这些企业需要到处去融资,但在当时,国内的机构及有实力的企业,并不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未来,不愿意投资,而外国投资者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机会,所以进行了早期投资。

阿里巴巴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日本软银孙正义的支持,当大家都不相信马云的时候,孙正义愿意给马云进行投资。腾讯控股当时只有香港的李泽楷愿意投资,之后由于李泽楷需要资金,便将其持有的股份转给了南非报业集团。

因为如此,所以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大股东都是外国企业,因为他们是早期的投资方。

四、理性看待互联网企业的股权结构

虽然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发展为大股东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但是他们也承担了对应的风险。这一路走来,当初的很多互联网企业最终都破产倒闭,阿里巴巴和腾讯成功了,也就是说假如阿里巴巴和腾讯没有成功,那么软银和南非报业的投资也同样会打水漂。

其实中国的资本市场近些年也在不断地扩大开放,A股已经开通了沪深股通,境外的投资者同样可以通过沪深股通买入A股的股票。但是我们设置了投资上限,最高不能超过30%。如果国外的投资者看好A股的公司,他们购买了A股的股票,实际上和投资阿里巴巴与腾讯没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妖魔化互联网企业的股权结构问题,因为这些公司它是中国的企业,它带来的是中国经济的增长,解决是中国大量人员的就业,同时也为国家缴纳了大量的税收。

而且近些年来,实际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旗下投资,也在尽可能地去外资化,比如阿里巴巴之前将支付宝进行剥离,然后支付宝引入了很多国资投资方,最后阿里巴巴再入股支付宝,明显的稀释外资大股东持有的支付宝股份。

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阿里巴巴和腾讯目前是我国最大的两个互联网巨头,这两个互联网巨头不论是营业收入、利润、用户量、业务范围都非常庞大。

比如2020财年,阿里巴巴实现营业收入5097.11亿元,净利润1492.63亿元;再比如2019年腾讯实现营收3772.89亿元,净利润943.5亿元。

可以看出目前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在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方面都是非常惊人的。

而阿里巴巴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离不开马云的功劳,腾讯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也离不开马化腾的功劳,可以说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化腾就没有腾讯。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把马云等同于阿里巴巴,把马化腾等同于腾讯,但从股权结构来看,实际上目前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最大的股东都不是创始人,而是国外一些投资机构。

其中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软银,目前其持股比例达到24.9%,第二大股东是美国的雅虎,其持股比例大概是9.4%;相当于这两个外国投资机构占阿里巴巴股权的比例达到35%左右;而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目前马云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只有4.8%,这个股份要比软银和雅虎少很多。

再来看一下腾讯的股东结构,目前腾讯最大的股东是MIH,这是南非报业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其持股比例达到31%,而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持股比例只有8.5%左右。

如果单纯从股权结构来看,目前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都是掌握在外国投资机构的手里,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外国公司,马云和马化腾只不过是为这些外国投资机构打工而已。

但实际上大家不能简单的从股权结构去了解一个企业的性质。

不论是对于阿里巴巴还是腾讯来说,虽然他们主要股权掌握在外国投资者的手里,但是这些外国投资者更多的只是一种财务投资,他们并不参与到腾讯或者阿里巴巴内部的实际管理当中。

因为目前阿里巴巴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的实际经营掌握在阿里巴巴合伙人的手里;而当初腾讯在引入MIH投资的时候,也跟他们签署了协议,MIH只是进行财务投资,不干涉腾讯的日常经营,腾讯的实际经营权还是掌控在腾讯高管的手里。

也正因为股权和投票权分开,所以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性质都是差不多的,就像几万个小股东掌握了30%的股权跟一个股东掌握了30%的股权性质是一样的,他们并不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只能享受企业分红以及股票上涨带来的好处。

而且阿里巴巴和腾讯股权之所以掌握在外国投资机构的手里,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

想当初腾讯和阿里巴巴创立的时候,刚好赶上全球互联网泡沫,当时很多互联网都倒掉了,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非常困难,所以当时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在国内都找不到投资者。

比如当年马化腾就曾经找到过搜狐这些大佬希望她们投资,但这些大佬都看不上腾讯,结果马化腾还曾经考虑把腾讯QQ卖出去,但都没有人接受。

即便后来马化腾利用自身的一些人脉关系引入了 IDG以及李泽楷进行投资,但是这两个机构投入一年多之后就退出来了,他们都不看好腾讯的发展前景。

只不过在腾讯发展比较困难的时候,当时MIH中国负责人网大为通过实地考察后认同了腾讯的这种商业模式,并认为腾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同意对腾讯进行高估值,并进行战略投资,这样腾讯才有资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所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目前股权掌握在外国投资机构的手里,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当初他们不引入这些外国投资者,说不定今天都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1999年我11岁,在家里的一张照片里看到过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拿着照片的时候还看到了隔壁刚步入社会的大哥腰间别着BB机在村口横冲直撞。

那时我们年轻,高谈着梦想和希望

1999年3月马云第二次创业失败后凭着惊人的口才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忽悠”了18个人共同出资50万创建了阿里巴巴。同年4月,蔡崇信凭着惊人的战略眼光,放弃75万美元的年薪,拿着500块的工资只为跟阿里巴巴一起成长。经过蔡崇信的一番资本操作,8月份阿里巴巴成立当年就获得了以高盛为主的投资机构500万美元的投资。有了高盛的背书、蔡崇信的关系以及马云天马行空的演讲能力,次年软银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2004年再次领投阿里巴巴,到阿里巴巴集团第二次美股上市时持股34.4%,是阿里的第一大股东。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10亿美元,置换阿里40%的股份,后因公司经营问题陆续出售部分股权,到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时持股不到22.6%。

两家外国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50%,是否就意味着它们控制了阿里,马云持股8.9%只是个“打工人”呢?我们先看看腾讯的故事,后面再一起分析。

20年前,少有人能预见这只企鹅是全球最贵的企鹅

1999年,大哥大还属于奢侈品,BB机开始出现在小镇青年的裤腰带上。小马哥刚搭建完网上寻呼系统,发现国外有款叫"ICQ"的产品十分便利,于是便小小模仿了下,在国内推出“OICQ”。为了吸引用户,闷骚马一度装成女生与电脑对面的技术宅们聊天,给他们爱情的希望和滋养。也许是他的虔诚感动了上天,OICQ用户呈几何级的增长,导致小马哥一度支付不起服务器托管费,差点60万卖掉OICQ。没有蔡崇信在投行圈的关系网,没有马云老师口若悬河的独特天赋,小马哥为QQ的融资过程一路碰壁,直到2001年南非MIH集团中国区的副总裁网大为跟他们见了面。经过几番沟通,MIH当时给了这只光有用户但还没找到盈利渠道的企鹅6000万美元的估值。2001年6月,MIH购买了腾讯当时46.5%的股份。腾讯的两个投资方中,电讯盈科手里的全部股份被收购,IDG的股份也只剩下7%,MIH为此总共支付了3200万美元。

十几年过去,MIH在这笔交易上的收益也已经翻了4000倍,成为地球上最赚钱、且最伟大的投资。而持股14%左右的小马哥是否又变成了个为南非公司打工的”打工人“?

想象下,这张儒雅的脸装成女生,跟电脑对面的你聊天

阿里和腾讯背后的巨头是谁?按股权看的话大头确实是国外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位马总是国外公司的“马前卒”,如果把他们定义为外国人的“打工人”,也是有点片面的理解。

首先,从企业的发展来看

企业发展前期资金紧缺,市场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当时投资阿里和腾讯的这几家机构是冒着本金沉没的风险进行豪赌的,所以早期企业估值低,投资越早股权拿的越多。等到企业发展壮大,大家都能看到它的未来的时候,最早投资并陪伴企业成长的那拨人理应获得最高的收益。

其次,从上市融资地方来看

阿里巴巴第一次是在港股上市,私有化第二次在美股上市;腾讯是2004年在港股上市。从上市时间和地点看,它们融的钱大部分是国外股民的钱。国内因为政策原因导致中国股民无法买到这两只优质股票确实是个遗憾。但既然它们融的是国外股民的钱,出钱的人分享它们的成长和股息,也是理所应当。

第三,从公司权力架构上看

阿里的公司章程规定,由合伙人提名过半数董事。为了保证阿里合伙人这一特殊权力的持续有效,阿里巴巴还规定,如果要修改章程中关于合伙人提名权的相关条款,必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票数95%以上通过方可。按此规则,阿里合伙人拥有超越股东的董事提名权和任免权,管理团队只要持股达到5%,则其他股东都无法修改合伙人制度,合伙人的“董事提名权”坚如磐石,难以打破。所以整个阿里巴巴就是由“合伙人”进行实控,至于要如何才能阿里的合伙人,首先一条就是要在阿里工作满5年并认同阿里的价值观。由此来看,即便国外公司持股达到阿里集团的94.99999%,他们也无法控制阿里巴巴。

腾讯这边有过约定,创始人可以提名一半董事,这实际上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腾讯的董事会中董事长是马化腾,执行董事是刘炽平,只有两个人是MIH集团的人,MIH成员的董事具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对于决策权是很少的。

第四,从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创造的产业收入和税收看

不管注册地在哪里,不管上市地在哪里,不管最大股东是谁。毋庸置疑,这几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真正服务的是中国大陆市场,为此直接间接创造了数十万上百万的就业岗位,每年贡献的税收和为地方政府创造的财政收入,更是让地方政府把他们视为掌中宝。从这点看,两位马总都是在为中国打工。

屠龙少年会不会变恶龙呢

当然,随着两家公司的体量逐渐变大,当初的“屠龙少年”似乎开始慢慢利用垄断地位变成了另一只“恶龙”,这是资本发展的自然趋势,好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屠龙宝刀“不会掌握在资本的手里。

以上,希望能解决题主的疑惑。

我是注册会计师隔壁老王,专注于财经领域知识和经验分享,欢迎关注交流。

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之所以造成很多人说马化腾和马云在给外国人打工,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发展历程导致的,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阿里巴巴和腾讯吧。

1.阿里巴巴于1999年3月于成立,2000年9月在杭州设立总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超级巨头。而在在阿里发展初期的时候,中国互联网才刚刚起步,阿里生存异常艰难,早期马云团队资金紧张,当时的环境下盈利又遥遥无期,在寻求一众国内投资人无果后,去见了当时在北京的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在与孙正义交流第二次次的时候,孙正义投资马云团队2000万美元,这是阿里的救命钱,因此至今软银还拥有阿里28.4%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但是要说明的是软银只有股权,没有决策权。

2.腾讯于1998年11月创立,早期以QQ为发家之本,挖掘腾讯发家简史,1998年和阿里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国内互联网大环境如此,融资男,用户少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难题,据马化腾自爆在QQ发展初期的时候曾假扮女生在网上和用户聊天,虽然如此努力,但腾讯依旧打算将QQ以200万的价格出售,买家觉得价格太高了,最终放弃,到了2000年4月,IDG及李泽楷一共投了220万美元给腾讯,双方各占20%的股份,腾讯估值是550万美元。但在当时腾讯还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所以虽然投了钱,IDG及权泽楷都不看好腾讯,一直想找机会卖了。于是在2001年南非MIH出现,并给腾讯估值6000万美元时,李泽楷迫不及待的就把20%的股份卖了,变成了1260万美元,赚了1150万。并且IDG也卖了12.8%,保留了7.2%,而MIH拥有32.8%,成为第二大股东。之后MIH再多次对腾讯投资,直到现在MIH的股权没有被稀释,成为腾讯的第一大股东,同样只有股权没有决策权。

发展至今,阿里和腾讯已经是国内家喻户晓的超级巨头,超3万亿的市值涉及到各个行业,回归到题主的问题,我觉得不够严谨,两大公司的的最大股东虽说是外国公司,但是只有股权没有决策权,不能干预公司运营,无法强行理解为背后的巨头,其次马云和马化腾才是二者的创世人,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说到这里,题主有答案了吧,祝幸福美满!

阿里和腾讯背后巨头是谁? 马云和马化腾, 真的在给外国人打工吗?

我不认为马云和马化腾在给外国人打工。

给人打工能有这么舒服吗?给人打工能有这么大的决策权吗?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集团和腾讯的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完全不干涉公司经营,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管理层手中,软银集团和南非报业集团的投资更像是放高利贷,在公司步入正轨之后收取高额利息。

马云当初接受软银集团、雅虎的投资阿里巴巴集团,马化腾接受李泽楷的投资以及后来李泽楷把腾讯控股的股权转让给南非报业集团,都是公司发展遇到资金缺口,急需投资人的时候,但是他们还是在对方投资之前约法三章,保持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保护自己的权益。

马云和马化腾更像是用外国人的钱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理想,顺便让投资人也从股价上涨中收获丰厚回报。可以说创业者和投资人是互相成就,创业成功了,创业者收获成就,投资人收获回报,并不是创业者为投资者打工。阿里巴巴集团一直没有分红,早期投资者并没有直接从阿里巴阿里巴巴集团拿到收益,如果想把投资收回,只能卖出股票套现。腾讯控股虽然有分红,但是相对于投资金额,分红金额少的可怜,投资者想把高额的账面浮盈落袋为安,也只能通过卖出股票套现。不分红和少分红是最有利于公司管理层,大比例分红最有利于大股东。从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的分红政策看,马云和马化腾一点都不像打工者。

总之,马云和马化腾牢牢控制着公司的经营权、决策权,怎么会是在给外国人打工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