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是“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老话说“立冬头碰头,寡妇也不愁”,指的是如果遇到“立冬头碰头”的情况,明年就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就连寡妇都是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的,不用急着改嫁来养活自己。

那“立冬头碰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立冬的一些知识。

我们知道,老祖宗是非常有智慧的,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就是立冬。

而今年的立冬时间是在11月7日。

而这一天是农历的十月十四日,这个日子是比较特殊的,如果按照干支历来算的话,这一天是辛亥月的甲子日。

立冬这一天本来就是亥月的开头,相当于进入冬天了。

第一个头,是指“亥月头”

我们来看看亥月,亥月虽然不是最后一个月,却是十二地支中最后一位,那就相当于是排在最后的一个头。

十二地支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当然,我们平常听说得最多的是“子丑寅卯”,对后面的八个地支不是特别熟悉。

那你看,“亥”是排在最后一位的。

而在十二个月份里,它们对应的顺序是这样的:

1、寅对应正月;

2、卯对应二月;

3、辰对应三月;

4、巳对应四月;

5、午对应五月;

6、未对应六月;

7、申对应七月;

8、酉对应八月;

9、戌对应九月;

10、亥对应十月;

11、子对应十一月;

12、丑对应十二月。

所以,这个“十月”既然是对应的“亥”,那就相当于是排在末位了,就相当于是一头了。

而甲子日是第一天,既然是第一天,就相当于是一个开头。

所以,十月十四日这一天就被称为“立冬头碰头了”,一头指的是“亥月头”,一头指的是“甲子日”。

那“立冬头碰头”在民间有什么说法呢?立冬是一个好日子,意味着刚刚度过了丰收的时节,接下来可以享受这些丰收的果实了。

立冬就代表着大家可以把粮食收集起来,然后不用干活了,可以待在家里。

而植物和小动物们也都开始进入冬眠的状态了,世间万物都是进入一个休整期。

春天播种,夏天果实成长,秋天丰收,所以到了冬天就可以享受这些成果了。

立冬的时候,就是冬天的开始,也意味着接下来要下雨或下雪了。

而农作物的生长是需要雨雪的,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大家都希望着能多下几场雪,这对农作物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民间有说法“立冬头碰头,寡妇不用愁”,是对好的天气的一种期盼,希望农作物能长好,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立冬都有哪些风俗呢?

在北方,立冬都要吃饺子。

老北京人有谚语:“立冬补冬,不补嘴空”。

北京天津那边还有老话:“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福建潮汕那边有“立冬食蔗齿不痛”,会在立冬这天吃甘蔗和炒香饭。

在那边,甘蔗就是一种补品,刚好在立冬的时候成熟了,可以吃了。

还有很多地方也会在立冬这天吃羊肉火锅、炖麻油鸡来补一补。

总之,立冬这天是一个特别注重吃的日子。

外面有点冷,大家聚在家里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或火锅,多么温馨美好啊!

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立冬来时,气温开始降低了,大家要注意保暖。

这个时候就是感冒最多的季节。

温馨提示:

这些都是民间谚语,是在古代的那种条件简陋的条件下才被人编出来传唱的。

古人已经很有智慧了。

不过,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天气预报了,我们要更相信天气预报,不能用民间谚语来预测天气预报。

现在有天气预报了,农民要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来进行农业生产,做好防范措施。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是“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今年是“立冬头碰头”,怎么理解呢?有什么说法吗?

进入11月份了,天气越来越冷了,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将正式迎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1月7日-11月8日交节,主要的气候特点是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代表着冬季开始,万物自此闭藏。

在《孝经纬》中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到了冬季万物开始收藏,规避寒冷。

民间有农谚曰:“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是古人对气候的预测和与自然相处的经验总结。意思是说,如果这个立冬当天天气晴朗,那么当年的冬季将很大可能会很冷。相反,如果立冬这天阴天或下雨,那么当年冬天可能就不会太冷。

当然,这句农谚是古人根据他自己的所在地区和当时的气候条件总结出来的,像有的地区农谚有“八月热,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的说法,显然指的不是东北地区。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各不同,笼统地来看就可以。今年的立冬节气要到了,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看看古人总结的农谚还准不准了!

老人说,今年立冬不一般,“立冬头碰头”,怎么理解呢?什么是头碰头?

一、第一个“头”

咱们国家在清朝以前是用干支历来记日子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干支历法将一岁(一年)划分为十二月建也叫“十二辰”或“十二月令”,每月令含两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完整的十二月建是: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这里面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干支历中的十二地支,需要了解的是,子是十一月份,不是一月份,寅才是一月份。

十二月令的划分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完整的对应关系是:立春-寅月、惊蛰-卯月、清明-辰月、立夏-巳月、芒种-午月、小暑-未月、立秋-申月、白露-酉月、寒露-戌月、立冬-亥月、大雪-子月、小寒-丑月。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能够看到,立冬是亥月的起始。

二、第二个“头”

今年立冬节气交节的具体时间是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是甲子日。

甲子日,是干支历法中的第一天。古人认为:甲子为干支之始,为第一个干支组合。相同于事之起始,事之确立之时也 。

通过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已经把两个“头”都找出来了,分别是:立冬是亥月的起始,甲子是干支历的第一组。

三、“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按古人农谚的总结,出现立冬“头碰头”的年份,来年有可能会是个丰收年。当然,这只是古人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和所在地区总结出来,毕竟离我们太久远了,简单作为参考即可,还是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农事安排,更为稳妥。

农谚还有“立冬在月头,过年不出手;立冬在月半,秋衣穿过年;立冬在月尾,二月天很寒”的说法。怎么理解呢?

这句农谚是古人根据立冬的交节时间出现在月头、月半和月尾的情况,来判断过年期间冷不冷!

这里面月头、月半和月尾都是指农历月份,那个年代还没有有公历。意思是说,立冬节气在一个月开头的时候交节,那么当年的过年的时候手都有可能伸不出来,说明过年的时候还很冷;立冬节气在中旬交节,当年过年的时候相对暖和,穿着秋衣就能过年了。类似的农谚还有“立冬在月中,单衣过寒冬”,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立冬节气在下旬交节,那么到了来年农历二月份仍然很寒冷,说明出现了“倒春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对作物生长是非常不利的,发生冻害会造成减产,给农民朋友带来损失!

今年立冬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公历11月7日,农历十月十四,很明显,今年立冬节气在农历十月月中交节了。

五、立冬节气农谚分享

再给大家分享一组和立冬节气有关的农谚:“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北方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刮北风,皮袄贵如金”,“立冬刮南风,皮袄挂墙根”,“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有风,立春有雨”,“立冬晴过寒,弗要橱柴积”、“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柴火堆满城;立冬阴,柴火贵如金”、“立冬晴,茅草放满坪;立冬雨,茅草贵过金”等农谚。

写到最后:

农谚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不是预言,别搞错了,别用它来预测后来的天气,还是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是“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立冬头碰头,寡妇不用愁”,有什么说法吗?什么是“头碰头”呢?

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立冬到来因为冬天来了,但并不意味着天气冷。俗话说“八月热,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这里八月、九月、十月均指的是农历月份。而立冬就是10月节,对于北方来说,可能是万里铺霜千里雪飘,但对于南方刚刚进入秋季,果实飘香,黄叶翻飞,菊花满地。

立冬之意,立是开始,冬是收藏的意思,立冬到了意味着万物收藏,进入休养生息季节,动物开始冬眠,河水结冰,土地封冻。

俗话说: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意思是说立冬这一天如果是晴天,那么整个冬天是该冷的,冬天没有雨雪,这样的年景不好。立冬下雨一冬雨水多,这里的雨指的是降水,北方以风雪为主。立冬下雨雪意味着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今年立冬节气不一般,老人说今年“立冬头碰头”,这什么意思呢?

如果要解答“立冬头碰头”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的农历是怎么来的?只有了解了农历的制定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国的农历又叫“干支历”,也就是用天干和地支组成的,用来标注年月日时。这种天干地支标注的方法,让人们很好记忆,而且也是形象的描述。

我国共有十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对于年月日时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来表述出来。比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能够详细地标注出年月日时。按照数学组合的排列顺序,是60次一个循环,所以我们经常说60年一甲子年,无限的循环到今天。

但是一年当中月的地支排列顺序是不变的,因为一年有12个月,而我国的地支也有12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

我国有24个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转的规律来制定的,每个节气是太阳运行黄经15度,所经历的时间一般是15天左右的时间。一个月必须有两个节气,进入第1个节气就表示这个农历月刚刚开始,如果这个月的节气还没有到来,即便是进入了农历月,也表明这个月还没有开始。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二十四节气气格中可以看出,农历的十月开始是从立冬节气开始的,立冬不到农历十月还没有开始。

今年的立冬节气是在农历十月十四,10月又被称之为亥月,亥为水,十月由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所以十月雨水较多。因此,立冬这一天又叫亥月月头。

今年的立冬不一般,关键是立冬这一天是农历十月十四,甲子日。甲是天干的第1个,子是地支的第1个,甲子又是天干地支排序的第1个。也就是说甲子日是在“纪日法”的第1日,也叫头日。

今年立冬是亥月月头,与天干地支如何的头日碰头,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巧合,月头和日头相碰。因此,今年才有了“立冬头碰头”的说法。

“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呢?

老人说“立冬头碰头,寡妇不用愁”,意思是说立冬出现了月头和日头巧遇,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寡妇也不用愁吃、愁喝、愁穿。

立冬是亥月的开始,黛玉代表着雨水多,因为这个季节就是暖湿气流南下,冷空气也南下,但是冷空气速度比较快,很容易遇到暖湿气流形成有效降雨。

今年立冬又是甲子日,甲为木,子为水,农历10月已进入深秋,立冬已经到来,木处于休养阶段,木不用吸收水分,立冬在亥月又逢子水,所以立冬这一天会雨水较多。农村谚语“立冬雨一冬雨”,也就是说立冬这天下雨,冬天雨雪多,意味着瑞雪兆丰年,来年是一个丰收年。

综上所述,今年立冬不一般,“立冬头碰头,寡妇不用愁”,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是“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是“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年景如何?

“水始冰,地始冻”,北京时间11月7日18点45分将迎来立冬节气,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我国冬季的第1个节气。立冬的“立”表示开始的意思,“冬”表示“收藏”的意思,因此立冬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农民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特别注意:立冬虽然表示冬天的开始,但是并不表示寒冷的冬天到来了,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的气候差异比较大,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才算进入寒冷的冬季。

立冬是“四时八节”之一,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节气,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季节节点,因此我国民间对立冬非常重视。农村老人说,今年立冬不一般,属于“立冬头碰头”,那什么是“头碰头”?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历”来纪年、纪月、纪日,年、月、日都分别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个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60个基本单位来循环记录时间。就比如2022年11月1日是壬寅(虎)年庚戌月戊午日,年月日都有1个天干和1个地支组成。

聪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这60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时,周期为60年,就假如今年是甲子年,那么明年就是乙丑年,后年就是丙寅年,再回到下一个甲子年需要60年;同样的,用这60个基本单位来纪月是,周期是60个月;而用这60个基本单位来纪日时,周期为60天,就比如今天是甲子日,后天是乙丑日,大后天是丙寅日,回到下一个甲子日需要60天。

12个地支与十二生肖具有对应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2022年是壬寅年,“寅”对应十二生肖的“虎”,因此2023年是壬寅(虎年);2023年是癸卯年,“卯”对应十二生肖的“兔”,因此2023年是癸卯(兔)年。

2022年11月7日立冬,立冬这天是“甲子”日,甲子日刚好是天干地支组合的第一天,甲子日是60天循环的开始,这就是“立冬头碰头”的第一个头。

此外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月份也有对应关系,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六月为未月,七月为申月,八月为酉月,九月为戌月,十月为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在我国周朝时期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因此古人把农历十一月称为子月。

冬季分为孟冬(农历十月)、仲冬(农历十一月)、季冬(农历十二月),立冬节气一般都会在农历十月份,农历十月为“亥月”。很多人可能会误认为农历十月初一是亥月的开始,那么就错了!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月有2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每月含一节一气),亥月对应的节气为立冬和小雪,而每个月的开始的时间为“月初的节”所对应的时间,因此立冬(11月7日)就是亥月的月头,以此类推,大雪(12月7日)就是子月(农历十一月)的月头。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翻开日历查看一下,2022年11月6日对应庚戌月,而2022年11月7日对应辛亥月,2022年11月8日同样属于辛亥月,辛亥月在大雪节气前结束。

立冬是亥月的开始时间,这点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立冬头碰头”的另一个头,当立冬这天是甲子日时,就有两个头,这就是所谓的“头碰头”。

那么“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老话说“立冬头碰头,寡妇不用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节气当天是“头碰头”的情况,那么按照我们老祖宗的经验,那么预示这来年的年景会比较好,粮食丰收人们就不容易挨饿,对于古代的寡妇来说就不用着急改嫁了,即便家里没有劳动力,也不会忍饥挨饿。这里的“愁”就是担心吃不饱。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这是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你认为老话还准吗?明年还比较特殊,是闰二月,同时也是双春年(农历一年中有2个立春),老话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就是遇到双春年的年份,粮食容易大丰收。

2023年是兔年,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是“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四季轮回,岁月流转,不期然,冬将至,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立冬!

立冬头碰头,寡妇也不愁”老百姓津津乐道。因为今年立冬这一天,阴历十月十四日,恰逢“头碰头”的好日子,六十载一遇的好兆头!

好兆头自有深意,来年必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粮食充足,生活富裕,在这样的年景里面,就连家里没有男人的妇女,吃穿也不用发愁!

要把“头碰头”掰持明白,很多人眼晕,因为干支纪年法听着很麻烦,最简单的解释,阴历10月14日是辛亥月的甲子日,就是亥月“月头”,碰上了甲子“日头”!

相信很多人会一头雾水,其实小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小学数学就够用!

因为数字10(天干)和数字12(地支)的最小公倍是60(年),所以说一甲子是60年!

中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很好记,天干共有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我们把它记为红色数字1~10。

地支呢,共有12个,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我们把它记作蓝色数字1~12。

这样一划分,干支纪年法就非常清晰明了。红1配蓝1,红2配蓝2……当红10配完蓝10以后;进行第二轮,红1陪蓝11,红2配蓝12,红3配蓝1,红4配蓝2……

如此,进行六轮,正好60年!60年一遇,红1蓝1再聚首,也就是,甲子再相逢!这就是60年一甲子的来由!

今年的立冬这一天,就是蓝12亥月的月“头”,遇上了红1蓝1的甲子日,甲子日又是干支纪年的开“头”!也就是“亥月头”和“甲子头”“两个头”碰在一起,极其少见,预示大吉!

民间对于“头碰头”的说法还有一层寓意,亥是12地支当中的最后一位,而甲是12天干的最开头,这是首尾相连,生生不息,万物循环往复的大吉之兆!

循环伊始,冬天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用来沉淀的季节,用来冻结春夏秋流转的烦恼,迎接大吉……

欢心悄然至,静待一场冬!

今年立冬不一般,老人说是“立冬头碰头”,有什么说法?

立冬阴雨雪,

晴天会冻脚,

麦苗喜湿地,

老人经常说,

旱浇防控肥,

基础设施哥,

这几年特别,

要想大丰收,

一定去解决,

家富婆媳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