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来说,顺治是谁的儿子?
从正史上来说,顺治就是皇太极的儿子,这件事情并不存在异议。
之所以会被野史渲染成是多尔衮的“私生子”,根本原因就是年仅六岁的他,竟然捡了个大便宜,登基为帝。
可顺治登基为帝,这是权力博弈使然的,不是多尔衮推动的,站在多尔衮的角度来看,他也很是无奈。
公元1626年,当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打破众人的眼球,越过本来被朝堂默认为“太子”的代善登基为帝(当时称为大汗),而在十二年后,皇太极生下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
作为“老九”,而且年纪还小,不管怎么说,福临和皇位都不可能沾边。
此时的皇太极已经有了长子豪格,而且豪格还是十分有能力的皇子,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受到祖父的赞赏。
所以豪格,也是被视为皇太极之后“理所应当”的继承人。
但问题来了,后金(大清)并不是纯粹的中原文明,文化底蕴是游牧民族的遗风,因为没有系统的汉化,他们一开始并不存在“嫡长子继承制”,又不排斥“兄终弟及”,如此一来,皇太极的儿子们能不能继承皇位,这事情说不准。
作为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也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在一众兄弟里脱颖而出,有能力,更有手段。
作为大清的“太宗”皇帝,皇太极团队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完成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不管是制衡大明,加强和蒙古的连接,还是发展大清的力量,他们都做得非常完美。
多尔衮就是这么一个大功臣,帮助皇太极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而多尔衮的身份也很特殊,乃是努尔哈赤之子。
公元1643年,皇太极忽然驾崩,在去世前,皇太极压根没有留下即位的指令。
在众人看来,豪格理应登基为帝,但问题来了,多尔衮也有着八旗的势力支持。
而且因为大清的一开始,就没有“嫡长子继承”的说法,兄终弟及也不是不行,所以多尔衮也想着抢皇位。
本来豪格的实力更强,但是因为豪格本人的“道行”比不上多尔衮,于是在一次次的“争斗”中,豪格不断失利。
豪格最后的结局是“被冤死”,就是因为和多尔衮的斗争中,他失去了所有优势,但在此之前,豪格也不可能让多尔衮顺利登基。
当时的大清,还是非常团结的,许多大臣看到“夺君”一事愈演愈烈,有的人呼吁团结入关,于是便想办法中止多尔衮和豪格的争斗。
然后他们才想出了,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为帝,豪格和多尔衮都不做皇帝,但是多尔衮可以成为“第二”摄政王。
第一摄政王乃是济尔哈朗,之后轮到了多尔衮,而当时的皇帝则是年仅六岁的福临。
选择福临,这件事是让后世人感到好奇的,甚至一度有“野史”传言,就是因为福临乃是多尔衮的亲生儿子,多尔衮才会以“破罐子破摔”的方法扶持福临登基。
可实际上,福临登基,就是一种朝堂默契的结果,要是可以选,多尔衮都会放弃。
福临能够被选中,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年纪太小了。
当福临的年纪还未达到成人的标准的时候,他不得亲政。
所以福临也只是多尔衮的“代言人”罢了,而他登基,就是豪格与多尔衮矛盾的一个缓和点,登基的是否为“福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先帝的亲子,只有这个说服力,才能够让其登基。
就是因为成为了“中立”人物,福临捡了大便宜,站在豪格的角度来说,这件事情他也必须接受。
但久而久之,多尔衮的手段继续展现出来,地位不断攀升,豪格逐渐失去了制衡的手段。
在不久后,豪格在四川打了胜仗而归,却因为多尔衮给予豪格罪名,罪名是豪格对多尔衮出言不逊,最终豪格被囚禁致死,成为史上最落魄、悲哀的皇帝亲子。
因为成功入住北京,不管是此前的准备,还是山海关之战,多尔衮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他被大清默认为“真正的皇帝”。
多尔衮和顺治的关系,仿佛真的像是“父子”。
公元1644年,顺治将多尔衮封为“叔父摄政王”,在这一个关系上,多尔衮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凌驾于顺治之上。
但这还不算完,在四年后,多尔衮成为了“皇父摄政王”,而这个“皇父”,与“叔父”的意义相差甚大,也是这个称谓,让后世人怀疑顺治是不是多尔衮的亲生儿子。
成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地位是绝无仅有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还传出多尔衮与顺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有“私情”的野闻,种种因素综合下来,让人不怀疑多尔衮和顺治的关系都难。
多尔衮其实也是倒霉的,他的一生,只有一个亲嗣,那就是唯一的女儿爱新觉罗·东莪。
因为是女儿,多尔衮的野心无处施展,假若篡夺了皇位,那么该让谁来继承皇位?
如此一来,多尔衮还不如成为一个超然的“皇父摄政王”,然后享受着皇帝的待遇,也算是为大清付出的同时,享受个人的私欲。
直到公元1650年,多尔衮不幸堕马发生意外去世,这个时候,朝堂被多尔衮所笼罩的阴霾才散去,顺治很快亲政,并且有了强大的政治天赋。
在多尔衮去世后,济尔哈朗等人带头“弹劾”多尔衮的种种行为,顺治帝也借势批判多尔衮,指出多尔衮当年对他的大不敬,最终多尔衮被取消掉了追封的“清成宗”尊号。
在这个细节上,完全可以知道,顺治和多尔衮二人就是叔侄关系。
在入关的一系列事件背后,多尔衮出的力不少,他的地位提高是必然,而为了迎合这样的多尔衮,不管是顺治还是孝庄太后,他们要做的妥协必然不少。也是这种妥协的背后,给予了人一种关系上的错觉。
另一方面,还有野闻说顺治乃是洪承畴之子,这更是无稽之谈。
洪承畴乃是大明的降臣,他的后半生忠诚于顺治,也因为奠定大清的基础而被推为地位极高的汉臣。但这一切,都与他和顺治是父子关系不沾边。
这种说法是来自于清代小说家隐晦的表达,其实就是为了讽刺洪承畴这一个二臣,对于顺治这一个年纪要比他小上很多的皇帝鞠躬尽瘁,却不愿意为大明献身。
换个角度来讲,谣传洪承畴乃是顺治之生父,这就是对于这两个人的捆绑侮辱。
不管怎么说,顺治乃是实打实的,皇太极的第九子。皇太极一生所爱的女人不多,海兰珠算一个,作为海兰珠妹妹的孝庄太后也算是一个。所以在关于顺治是否为亲子的问题上,自然是毫无疑问的,而顺治最后能登基,和孝庄的地位也离不开关系。
总的来讲,大清初期的历史,就是一桩桩利益关系的妥协史,顺治和孝庄妥协之后,才坐拥了皇权,但这背后大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正是没有能力拿下这一切荣耀的人拿下了,后世人更愿意把他们渲染得扑朔迷离。
例如就把顺治说成了不是皇太极的亲子,其实皇家关系没那么复杂,这些风言风语的背后,都是利益的搏斗和抗议罢了。
不管是离奇去世的多尔衮,还是装载着满满荣誉而去世的洪承畴,他们都只是大清皇权的附属,前者是代表者,后者是加固者。他们和顺治的关系的确牢固,但要说可能是父子关系,这就太过分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从历史上来说,顺治是谁的儿子?
清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的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出生,而他也在崇德八年(1643年)的时候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历史上的清世祖顺治皇帝。
由于其出生在由皇太极非常宠爱的关雎宫宸妃海兰珠所生的皇子去世后的第三天,并且相传其是伴随着代表祥瑞之兆的红光出生,因而皇太极为其取名为福临,意为“福兆降临”。
然而,不少民间野史盛传,清朝初年的权臣睿亲王多尔衮自幼便与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此便有人断定顺治的生父应该是多尔衮,而非皇太极。而除此之外,还有人称,顺治皇帝是孝庄与在明清“松锦大战”后被俘获的原明朝蓟辽督师洪承畴所生,原因就是当初皇太极是用“美人计”,让孝庄“色诱”洪承畴才使得其最终投降的。
只不过,这样的两种说法都是无稽之谈,从客观的历史条件来看,也更加是无法成立的。
顺治出生前,孝庄都没有见过洪承畴。其实,不仅仅是孝庄,就连皇太极与洪承畴进行正面对抗,也已经是非常的晚的时候了,因为在此之前,洪承畴一直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军部队在进行征战。
清崇德三年(1638年),也就是顺治皇帝出生的这一年,清军第四次破关南下,对明朝京畿以及北方地区进行劫掠。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洪承畴被紧急征调回京,负责拱卫京师,就此开始同清军进行对抗。但这次南下入侵,皇太极并没有御驾亲征,而是安排多尔衮统兵征战,所以他也没有在这个时候与洪承畴打上照面。
崇德四年(1639年),洪承畴正式被崇祯皇帝任命为蓟辽督师,成为明军在东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紧跟着就爆发了决定明清生死存亡的“松锦大战”,结果是明军损兵折将,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洪承畴也被生擒。
而当洪承畴被押赴到盛京的时候,这才是他第一次踏足当时的清朝国都,也是他第一次与皇太极进行会面。
所以由此可见,说顺治与洪承畴所谓的父子关系,从时间和洪承畴本人的履历来看,纯属是子虚乌有的说法,完全不可能实现。
那么,既然洪承畴和顺治没有关系,那他的投降是不是真的像某些影视作品中所演绎的那样,是因为中了皇太极与孝庄的“美人计”才决定投降清朝的呢?答案也自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从皇太极一贯的刚毅性格与他过往的处事风格来看,这种时候他绝对不会让一个女人,特别是自己的后妃,来为他“冲锋陷阵”,进而换取洪承畴的投降,他时绝对做不出来。
而另一方面,孝庄出面劝降洪承畴,也是绝无可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不通。历史上的孝庄精通满语、蒙语,但是对汉语和汉族文化还是非常的排斥,这一点从其为康熙抚养的五阿哥胤祺那非常拙劣的汉语水平就能看出。
因此,洪承畴绝不会是因为孝庄的原因才选择投降的,他甚至根本没有见过孝庄本人。
而他之所以会“背明降清”,除了是对明朝的彻底失望和绝望,以及对于皇太极礼贤下士的感动外,更多的还是在于正值盛年的他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就此了结,他也希望有个“平台”能让自己建功立业,故而选择了投降。
只不过,洪承畴在皇太极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于皇太极对他的防备,而等到之后清军入关、一统天下的时候,洪承畴才得以真正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顺治为多尔衮之子,这样的说法同样无法实现。许多民间的野史都记载说,孝庄与多尔衮从小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并且是早已私定终身,没想到却被皇太极捷足先登,将孝庄纳为了侧福晋,然而两人依旧感情缠绵,朝思暮想,最终在顺治朝的时候,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从而圆了曾经的“旧梦”。
至于“太后下嫁”的故事,咱们先暂且按下不表,单说多尔衮与孝庄从小相识、互生情愫这件事,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孝庄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并且是一直没有离开过草原。同样的,多尔衮自幼得到了努尔哈赤的疼爱,也是始终将其留在自己的都城之中,没有让其上过战场,也没有安排其进行远行,更加不可能与孝庄进行见面。
而多尔衮与孝庄第一次相见,那就是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皇太极正式迎娶孝庄为自己的侧福晋的婚礼仪式上,而这个时候的孝庄已经成为了皇太极的妻子,也就是多尔衮的嫂子。
紧跟着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顺利继承汗位,成为了新一任后金大汗,孝庄也随同自己的姑姑,即皇太极的大福晋哲哲搬入到了宫中。
或许这个时候会有人问,那么会不会是多尔衮悄悄潜入宫中与孝庄私会呢?答案是绝无可能。
这个时候的清朝尚未入关,皇太极所居住的地方是今天的沈阳故宫,而非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宫殿莅临、房屋错落,沈阳故宫则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包含宫殿的数量,都要远远逊色于北京故宫。
更为重要的是,不同于北京故宫之中,妃子有着自己独立的寝宫与院落,皇太极在崇德元年(1636年)改元称帝后,正式册封的级别最高的“五宫后妃”,实际上是住在一个“院子”里面的。这其中,中宫、即清宁宫,住着皇后哲哲;东宫、即关雎宫,住着宸妃海兰珠;西宫、即麟趾宫,住着贵妃娜木钟;次东宫、即衍庆宫,住着淑妃巴特玛璪;而孝庄,则是住在次西宫、即永福宫。
所以,多尔衮要是出入皇太极的后宫,不仅会被侍卫、太监、宫女所知,同时,他与孝庄的一举一动,其他同住一处的皇太极“五宫后妃”们,也会看得一清二楚。
因此,说顺治皇帝是孝庄与多尔衮所生,同样是无法成立的。
多尔衮支持顺治继位,并不是出于感情,而是出于“利益”。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骤然崩逝,由于在此之前他没有对继位人选问题作出任何交代和安排,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多尔衮和豪格谁都没有染指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反而是年仅5岁的顺治皇帝登上了皇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多尔衮对其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人也就此认为即便是多尔衮与顺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是因为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感情,让其最终选择放弃皇位,从而扶保顺治登基。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首先,多尔衮并不是最先提出让顺治继位的人。
当时的情况是,多尔衮与豪格两人互不相让,以至于两黄旗与两白旗都在暗中进行部署,已然走到了即将火并的边缘,最终是由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这两人都不能继承皇位,而是应该让顺治继承,最终才让这场风波得以平息。
其次,顺治毫无疑问,是当时最为合适的继位人选。
皇太极先后迎娶了三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后妃,即皇后哲哲、关雎宫宸妃海兰珠以及孝庄,为的就是能够诞育一位拥有科尔沁血统的皇子,以维系“满蒙同盟”的关系,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所以由孝庄所生的顺治继位是符合皇太极的本意和初衷的。
与此同时,按照“子以母贵”的传统,像硕塞等一众由侧妃、庶妃所生的皇子,由于其出身太低,自然会被排除在外。而尽管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生母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要比孝庄高出三个级别,但她毕竟嫁给皇太极时“二婚”,在此之前是林丹汗的福晋,这样的出身必然难以服众,因此博穆博果尔也不在众人的考虑范围内。
况且此时的顺治只有5岁,年龄太小,无法直接参与朝政,因而可以最大化的维持现有的政治格局,故而获得了支持与拥护。
而实际上,不仅仅是多尔衮,豪格也对济尔哈朗的建议表示了赞同。
再次,顺治登基可以让多尔衮的“利益”最大化。
这其中,是有着多尔衮对于全局的考虑,他在极力避免因为统治阶层的内讧而让整个国家陷入内乱,进而让这个新兴的政权就此土崩瓦解,这一点是值得肯定与称赞的。
当然,多尔衮更多的还是看重的是顺治幼小的年龄,而他则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实力,不断打压政敌、培植势力,进而成为了实际上的掌权者,这才是他扶保顺治登基的根本目的,而他之后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综上所述,不管是顺治皇帝为洪承畴所生,还是多尔衮所生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是根本无法成立的说法,也是客观历史条件所不允许的。而此后,多尔衮之所以选择扶保顺治登基,更多的也还是出于自己的“利益”,绝非所谓的“感情”,再加上顺治皇帝在对多尔衮去世后对其残忍的报复行径,也更加说明两人之间确实没有任何的血缘与情感牵绊,有的只剩下了仇恨。
从历史上来说,顺治是谁的儿子?
顺治肯定不是洪承畴的儿子,多尔衮儿子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多半还是皇太极本人的儿子。
顺治皇帝福临生于1638年,而理论上洪承畴能和顺治母亲孝庄有一腿的时间起码要到1642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清双方的一场大决战松锦之战中,明军战败,明军统帅督师洪承畴被俘,随后无耻降清。孝庄想和洪承畴有一腿最少也要到洪承畴被俘后才有可能。顺治皇帝福临是洪承畴的儿子的可能性可以排除了。
另外,洪承畴和孝庄的桃色事件,可信度其实不高,两人基本可以确定没啥男女关系。
(顺治皇帝福临)
在孝庄的丈夫皇太极生前,多尔衮和孝庄有男女关系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孝庄(真正的名字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十三岁就被皇太极纳为侧福晋,皇太极比孝庄大21岁,多尔衮只比孝庄大一岁。单纯只考虑男女关系的话,肯定年龄相近的多尔衮有吸引力的多。皇太极时代满清还处于草创时期,后宫制度不是那么严密,两人勾搭上还是有一定机会。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有一定可能,多尔衮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犯不着为一个女人冒那么大风险。
有一点可以证明福临多半不是多尔衮的儿子。多尔衮死后,顺治将多尔衮挖坟掘尸,进行了残酷的清算,多尔衮的党羽们大多也被顺治皇帝诛杀。顺治真是多尔衮的儿子,孝庄起码要阻止顺治将多尔衮挖坟掘尸。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实际掌权的时间,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主流还是政治盟友关系。两人即使有男女关系也不是两人关系的主要方面。
从历史上来说,顺治是谁的儿子?
这是一个给顺治皇帝找爹的话题,顺治皇帝的爹到底是谁?是超级胖子皇太极,还是他母亲大玉儿青梅竹马的情人多尔衮,还是明朝降臣洪承畴呢?
我们这有排除法,先把洪承畴给排除了,这位大明朝的顶级干部在顺治帝出生之前,压根就没有见过他的母亲大玉儿,如果顺治帝是他的孩子,那就是云受精,云怀孕。
很显然,明末清初根本不具备这个技术,哪怕就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网上已经出现了云孝子曲婉婷,但是云怀孕这个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咱们捋捋时间线,清朝的顺治皇帝出生于崇德三年,顺治皇帝出生的时候,别说他的母亲,大玉儿,孝庄皇太后,就是他老爸都不认识洪承畴,公元1638年顺治皇帝出生,他的“爸比”洪承畴先生,在干嘛呢?
他正在和农民起义军拼命呢,主要的作战区域在山西,陕西和河南那一块,后来赶上满清第四次叩关骚扰京师,铁骨铮铮洪承畴,这才奉旨回援京师,负责首都的安全,开始了和满清作战的历程。
可是问题又来了,在这一次的作战过程中,超级胖子皇太极先生并没有登场,带兵的是他的好兄弟,送给他一整片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多尔衮,皇太极竟然没有出现。作为他的爱妃,孝庄自然也不可能出现在北京城。
所以在此时此刻,皇太极与大玉儿这一对夫妻根本就没有见过洪承畴。直到第二年,我们的洪大人成为了辽东明军的最高统帅,负责对抗满清。
紧接着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决定明清两国命运的大战,松锦之战爆发,大明朝输了个人仰马翻,连最高统帅洪承畴都成为了他人的俘虏。
作为重要俘虏,洪承畴被押往了当时的首都沈阳,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皇太极,此时此刻,咱们的顺治皇帝已经能够打酱油了,在这个时候,谣传中的“爸比”洪承畴,第一次见到了福临他老人家医学上的老爸皇太极。
至于后来什么乱七八糟的皇太极设下美人计,让庄妃色诱洪承畴,这个事无论真假,不管洪承畴和庄妃有没有一腿,但是从时间上说,要想生出顺治这么大的儿子,已经没有机会了。
至于皇太极有没有可能牺牲庄妃去色诱洪承畴,这个事情应该不太可能,尽管与皇太极形成绝美CP的,不是大玉儿,而是海兰珠。像满清这样野蛮的民族,确实有可能牺牲一个不怎么宠爱的妃子,去笼络一个能力出众的敌国大臣。
但是问题来了,大玉儿无法和洪承畴进行有效的沟通,庄妃大玉儿确实是个语言天才,精通蒙古语和满语,但是恰恰对于汉语,她生疏的很,她去色诱劝降洪大人,这两人怎么沟通呢?光靠用爱发电吗?所以我觉得大玉儿去色诱洪承畴这件事大概率是假的。
至于顺治会不会是他的14叔多尔衮的儿子,这个估计也是谣传,现在网上对于多尔衮与大玉儿多余CP的炒作方兴未艾,说什么这两个人从小两小无猜,皇太极才是男小三。
其实事实上,在皇太极娶大玉儿之前,这个14爷多尔衮压根就没有见过大玉儿,哪来的青梅竹马?衮衮宝宝是老爸努尔哈赤的心头肉,一直被安排在都城,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出过远门。
所以说他出屎科尔沁草原遇到大玉儿,两人一见钟情的故事,只是故事而已,而且大玉儿也没有离开过草原,所以这两个人,从来就没有交集。那么会不会是多尔衮对大玉儿一见钟情,在自己的老哥成为了皇帝之后,两人依然保持着偷偷摸摸的那种关系呢?
应该说这种事情难度其实很大,因为他们住在沈阳的故宫,在这个小故宫里,并不是每一个得宠的妃子都有自己的宫殿,顶多就是每人占一个小院子。皇宫的面积小,这给多尔衮和大玉儿偷情的空间也小了很多,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想要避开众多侍卫宫女太监的眼睛,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关键的是大玉儿这里一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其他和他形成竞争关系的妃嫔都一目了然,这么好的一次打压大玉儿,抬高自己身价的机会,这些妃嫔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所以我们觉得多尔衮在这个阶段是不敢对自己的嫂子动手动脚的。
所以综上所述,顺治帝就是皇太极的儿子,与洪承畴和多尔衮这两个隔壁老王没有半点关系!
从历史上来说,顺治是谁的儿子?
顺治当然是皇太极的儿子。其实,关于顺治父亲的野史有很多个版本,多尔衮和洪承畴是流传最广泛的两种。说顺治是多尔衮的儿子,是源自太后下嫁摄政王的野史传言,说顺治是洪承畴的儿子是源自庄妃色诱洪承畴归降的野史,还有野史说顺治是庄妃私通皇太极的侍卫邓侉子和王皋所生。
总之,给顺治安了很多爹,不单单是顺治,从顺治,到康熙雍正乾隆,都有野史说他们的爹另有其人,把大清国整成绿帽王朝。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啊,其实都是反清人士杜撰编造的,编造的还十分低级,属于粗制滥造一类的,在当时人们视为谣言,但是流传到今天,就被一些辨别力低的人们当成信史继续传播。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从历史上来说,顺治是谁的儿子?
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单的说说顺治出身,然后在回答你所提的问题。
在中国清代历史上,顺治是最年轻的少年皇帝,他六岁登基,14岁临朝执政,24岁英年早逝,他的离去,给历史留下了许多传奇。
关于他的出身,有野史说他是多尔衮的儿子,也有的说他是洪承畴的儿子。还有文学艺术作品说的更是离谱的神奇,他们说来说去证据呢?证据在那里?《清史稿》没有记载,文献资料不见只言片语,只能是文学家们的一种臆想吧!
顺治,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在位18年,年号顺治。
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父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由此可以断定顺治的亲生父亲就是皇太极,没有任何问题。
与多尔衮的关系。
多尔衮和顺治是叔侄关系,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所以,顺治叫多尔衮十四叔。
多尔衮是顺治的恩人,也顺治最恨的人。
由于皇太极的突然驾崩,立储之事没有安排好,皇太极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接班人的选拔由皇室贵族开会决定。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在这次选接班人上,有两位入选。一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二是多尔衮。
但是多尔衮不愿意豪格做皇帝,怕日后豪格收拾他,于是就把豪格给否了。多尔衮自己要当皇帝呢?满清八旗中有五个旗不同意,没办法!多尔衮提议由六岁的福临当皇帝,多尔衮和济尔哈郎辅政。
这就是在多尔衮的提议下,顺治登基做上大清皇帝,从这方面来说,多尔衮是他的恩人。
为什么他又恨多尔衮呢?
一。多尔衮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与顺治多次发生激烈的矛盾。二。与其母亲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顺治怀恨在心。三。多尔衮杀了豪格,豪格是顺治的亲哥哥。四。多尔衮凌驾于顺治之上的事,发生的太多,令顺治无法容忍。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
有很多文学作品,说孝庄皇太后下嫁给多尔衮,在正史记录中没有任何记载,文献资料里也没有提及,在《清史稿》中也没有任何信息,这只能说明,历史上孝庄皇太后下嫁之事,根本就不存在。
至于说她和多尔衮有暧昧关系,这是避免不了的。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那个复杂的环境里,即要生存又想要出人头地,没有一个能臣相助,是不可能的事情,说他俩有私情,这一点关系应该是存在的。
与洪承畴的关系。
洪承畴本是明将,后投降皇太极的。在皇太极时期,为了防范洪承畴还有不死之心,皇太极没有给他任何官职,闲赋在家不得随意出入府邸。
说明了就是软禁起来了,他怎么会与孝庄皇太后有染的呢?一直到皇太极一朝终了,他也没有走出过家门口。
综合来说:顺治的一生是短暂的,这里有四层关系左右了他一生。一是与母亲的关系不好,二是与皇叔多尔衮的关系不好,三是爱妃关系特好,但是母亲不认可。四与和尚有缘,甚至要出家。
从顺治的出生日期来看,父亲是皇太极没有任何疑议的。至于多尔衮和洪承畴只能是文学演义,民间传说罢了。我们要正视历史,承认历史,尊重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