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这都是审美闹的,毫不夸张地讲,其实画像里的将军,也是被画师“P”过的。
历史上的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胖,但是非要画成那样,因为将军肚看起来更有威严,而以前为了表示强壮,总不能把衣服脱了吧,然后把肌肉给画出来,所以就以胖代替了。
用现在喜欢“八块腹肌”,喜欢“S”型身材的审美去看当然觉得他们胖,但要知道,古代将军可是抬着冷兵器砍人的,不是衣服架子。可能放到古代,被人看到了他们的画像,会不由自主的呐喊:
“无量天尊,这位将军甚是好看,陆陆陆”!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将军里要是说没有胖的,那也是骗人的。现代社会崇尚热兵器,不讲究冷兵器战斗,正所谓:
“武功再高,一枪撂倒”
所以古代将军的胖,可能是极其壮的表现,你以为他是软啪啪的脂肪,但人家那可是攻防一体的肌肉,从古代训练练兵,再到生活方式、饮食,这几个维度都会决定将军在画像上的“肥胖形象”。
“胖”的根源一:高强度的训练古人是用冷兵器的,从青铜再到铁,从刀子到锤,这个使用的兵器也因人而异,越来越重。
有战争便有兵,有兵便有练兵之法。古人打仗,绝不可能说在村里拉人出去就干,肯定也是有专门的军队。那么,对于一个军人、对于一个将军的“胖”,就是在这个练兵之法里就可以看出不同。
正如战国时期,著名兵家人物吴起的选兵、练兵之法: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看看这条件,先是套三层甲,而后还要拉开十二石的弓弩,背五十根箭矢,除此之外还要练武器,带着干粮跑越野,五十公里啊,马拉松也不过如此,就这样,才算一个合格的魏国士兵。
一套操作猛如虎,一看操场就剩五。
就吴起这个玩法,选出来的人,能有几个不是虎背熊腰的,个个高似姚明,体型更胜洪金宝。即便一开始不是,相信练一段时间就是了。
还是那句话,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擅长练兵,即便是现代这个热兵器时代,练兵军训都不曾放下,更遑论穿着铠甲互殴的古代战场。
周代提倡“君子六艺”,这六艺可不是叫你沐浴焚香,搞个吹拉弹唱,也不仅仅是琴棋书画,而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这个射和御,就是军训之法,虽然当了士兵称不上君子,但是这种方法在军队里绝对是盛行的。
而且自周代起,中原也兴骑兵,汉代和匈奴拳对拳,拳拳到肉,可不是宋代那些步兵围攻骑兵的模式,而是骑兵对骑兵,所谓一汉揍五胡,就是这么来的。
在汉代,还经常搞大规模军事演习:
“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
而且还定期搞个“都试”,这就是军事审核考试,别说将军了,这士兵就这一套筛选下来,没有几个是不壮的。天天骑马晃啊晃,腰部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必然很发达,看起来就是一个字:“壮”。
到了后来的时代,尚武精神也在上升,唐代时期,很多著名将领都是游牧民族的人了,例如尉迟恭、例如哥舒翰,再例如那个五十多岁装小屁孩绑冲天辫的安禄山,特别是栗特族的这个安禄山,肥胖都是上了史书的。
他是肥胖吗?他就是壮的。
将军伙食好,吃肉喝酒补品全收现在健身讲究一个蛋白质,其次就讲究吸收。
在国共内战的时候,解放军抓国民党军官就是让他们跑操场,时间久了,那些军官就会气喘吁吁暴露出来。
但古代不同,人家那些将军是真的练出来的。能吃也能消化,也能练。
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天敌,每次击败游牧部队,除了缴获他们的马,那么就是大量的牛羊入账。这些牛羊可不是中原地区的牛羊品种,比如唐代和吐蕃打,缴获的肯定就是牦牛,这牦牛可比中原地区的家牛营养价值要高。
相对来讲,军官、将军的伙食肯定是好一点的。就唐代来说,天天攻打游牧民族,今天砍突厥,明天砍吐蕃,吃牛羊的机会就必然不少。除了这些牛羊肉以外,还有大量的山珍补品,例如人参啊,鹿茸啊,这些东西都不会少吃。
这吃完之后,马上就开始训练消化。
剩下的可都是人体精华啊。可以想象,一个五大三粗的将军全身披甲,别人的确是很难砍得懂。这些将军不必做太敏捷的动作,只要找准机会一刀把敌人砍中就行了。就三国里面,关羽一刀一个小朋友那可是真的。
肚子的肉,不仅是保护组织,同样也是手臂发力的重要来源,腰马合一自古以来都不是传说。
不过也同样不可否认,历史上有些将军就是喜欢喝酒,这个将军肚啊,还真的是个啤酒肚。久无战事,那么自然就会把这个啤酒肚给养出来,但这也是身份的象征啊。
再说回现代,八块腹肌的体型当然是美观的。但是好看不中用,因为八块腹肌并不扛打。在唐代,如果有人经常晒八块腹肌,那么绝对会被别人叫去看医生,人家以肥为美,这个不仅限于女子的,这个美同样代表着美观的意思。
将军画像其实也是特地处理过的,随着审美而改变古代能留有画像的,无非就是帝王将相。
比如看汉代皇帝的图像,难免给一种,老刘家是不是都有肥胖病的错觉。
但其实,这些画像看多了,再对比画中人物的五官,不难发现,其实有很多人,他们并不胖,问题出就出在衣冠上,当然还有画师的处理也是一个因素。
中国人传统讲究一个“富态”,这个富态,其实就是从古代这些贵族身上来的。
首先是衣服,如果穿的是衣袍,那么画像为了展示衣袍飞舞的样子,就必然会画得蓬松,因此一来,就会把人画得胖。汉代、三国、再到唐代,其实大多数皇帝、将军的画像都是一个风格,除了极少个别真的很瘦的人,不然都会给他们画成胖子。
这是一种审美的不同。
不然的话,真的带一身夸张的肉,又或者是顶着个不像话的大肚子,还能打胜仗那就是奇怪的了,连骑马跳半天都上不去,这压根就不合理,所以啊,古代宫廷画师,才是p图界最早的大师。
除此之外,审美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例如看到南宋的将领画像,无论是岳飞,还是韩世忠,会发现他们都开始不胖了,一身铠甲军装,英姿飒爽。这其实就是审美的转变。
那么还能在哪些细节里看出来呢?
那就是从宋徽宗起,一直到南宋的皇帝,他们的画像开始刻意把自己画瘦了,而且那个衣服也不会很夸张,一律都是红色薄衣。这不是说南宋的贵族就变瘦了,南宋的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宋高宗还经常去吃夜宵,但他却是画得很瘦。
这就是时代审美的转变了。
将军真实的形象是一回事,给别人看的又是另一回事。
总的来讲,现实中带兵打仗的将军,肯定会把自身的赘肉变废为宝,不可能成为自己的负累,而这些画像,也只是不精确的临摹罢了。
也许就是南宋时代,有人嚷嚷着要给岳飞画像。
“嘿,你可别给我画胖咯,要瘦一点”
“得咧,元帅”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问题问的有点没见识了,您以为上战场那都是肚脐眼上整八块肌肉的样子货?这帮子从健身房出来的家伙,整匹马上去,分分钟钟就让人给剁了。
咱打个比方,搁古代像洪金宝那体型,那是古代将军们的最爱,那叫灵活的胖子。战场是啥玩意?那是拼耐力和力量的地,就你那肚皮没二两肉,上去挥舞大刀片子整上俩小时,脸都是绿的,为嘛?饿的!您瞅那大腰子比屁股都粗的人,越打越精神,为嘛?抗饿!
说道这里估计有那小伙伴就说了:“不就是饿吗?那有啥?抗会就过去了!”
你快拉倒吧!你是没有挨过饿!这玩意俺最有发言权,当年俺小的时候最不喜欢整的就是青菜,有一天把俺妈给惹急眼了。
“你不吃是不是?行!俺天天给你整青菜!吃不死你俺不是你妈?”老妈火了。
俺的火气更大:“只要打不死就不吃!”
俺们俩人就掘上了,齐活,三天,俺妈天天青菜,俺天天不吃就整凉水塞牙。第三天中午的时候,眼瞅着到家门口一百米的距离,呱嚓一下俺就整地上了。当时就感觉腿软,眼跟前冒着绿火星,大脑壳像是被一双大手玩命的捏,不痛就是难受,话都说不上来,缓了老半天,把气缓匀了挪着步回家。您别说青菜,筷子头都被俺给咬折了,那大米粒还半生的,这顿糟。把俺妈吓的,好悬没伸出手指头从俺嘴巴里抠那大米粒。
打那天起,家里的饭只要不是馊了,俺都能给你整下去,饿死了!
在比如,当兵到了部队里头,玩手榴弹,最恨的就是那长的乌漆嘛黑的黑胖子,满脸横肉那肉缝里的小眼睛瞅你,一颗手榴弹给整出大老远,还拼命的要和你比。
当时恨不得踹死他,可这黑胖子整整一天挤上跳下就不见喊累。
还有那打篮球那奥尼尔,胳膊比脑瓜都粗,把那上衣聊起来,肚皮上一圈的大肥肉,就没有瞅出来有啥腹肌。
有喜欢搏击的,那种不设上限搏击选手,那些个有名有姓您自己个瞅瞅,他们那肚皮上有没有啥八块还六块腹肌的,压根就没有,全是汽油桶一样肥肉。
那PRIDE无差级无敌王者,有着号称六十亿最强男人称号的菲多.艾米连科,那肚子厚实的用俩手指头才能扣的动的肚脐眼。
UFC里边还有个绰号大肚佛的尼尔森,那肚皮都下坠了。还有那大力士比赛,那个大力士肚子不得整几圈大肥肉,没这肥肉您都挤不上去,不够看的!
所以啊,肌肉他不等于战斗力,那些个顶个漂亮的健美先生,他那爆发力不咋地,和练习散打的整一场,分分钟钟给他就整趴下了,给他一把锄头玩耐力和农民伯伯比锄大地,没二十分钟就得累趴下,农民伯伯擦把汗能溜一天。
啥腹肌那是骗女人的,题主这老头很坏,信不得!
以上都是举例说明,咱从生理的角度整个道理瞅瞅。话说咱人类腹部整点脂肪那才是正常的,为嘛呢?头一个对抗寒冷。比如天一凉那瘦子整件单褂冻的腿肚子都抽筋,回头就跑肚拉稀,而胖子同样的衣服整身上,还得来把扇子扇扇。
第二个呢,还能给你储存热量抵御饥饿。所以这肚皮上的脂肪那是亿万年来咱进化过程中那DNA告诉咱,就得这样,不这样的都死在进化的半道上了。
而现在认为的肌肉男,尤其是从健身房出来的,那都是通过降低脂肪,来凸显夸张的肌肉,青筋暴起的效果。
再有这脂肪很能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样一个瘦子一拳打上去立马趴窝了,而胖子那脂肪可以吸收那些个动能达到抵消伤害的目的。
如果套上铠甲,不管是啥武器怼上去,他内脏受到的伤害总比瘦子少。就算是开了锋的大刀片子划拉到肚皮上,您没脂肪这皮就薄,一家伙下去,零零碎碎全得露出来,您如果拿那八块腹肌去抗,得,这肌肉就得断裂,这筋骨整不好也得玩完,弄个胳膊不举的残疾啥的那也很有可能。
所以战场上不论从那个角度来说,这大肚皮的生存能力就是比肚皮上整八块没用的腹肌要强。
所以脂肪可以给肌肉提供防护力,使肌肉得到支撑,在受到冲击的时候还能够得到缓冲。
当然您也不能说健身房出来那的些个肌肉男没用,但至少在真真的格斗中是没有用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古人跟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是完全不同的,现代人认为的美,古人并不认同。
古人并非不喜欢腹肌,古代对武士的描写也多有“板肋条筋”、“猿臂狼腰”的记载,这种形象就基本等同于我们现代人眼中的健美男的形象。但是古人认为那是年轻武士的形象(或者赵云、马超这种白面小生的形象),真正的成功男人,不是这种形象。
成功的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如关二爷
几乎在所有古代的关二爷画像里,你都能看见关二爷大大的肚子,长长的胡须,这是古人对男人审美的两个最重要的标准。
与现代人不同,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古人的审美,就讲究一个实用。这种体征的男人代表两件事——生活好,力气大。
大肚子象征着生活水平高古人并不认为大肚子是中年油腻男的表现,想反,这在古代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条件是非常差的,极少吃肉,常态是“瓜果半年粮”,大部分人连粮食都不能吃到足份的。而且他们吃不到我们现代的这种精加工的细粮,也很少喝酒(酒也是粮食做的呀)。这种饮食条件下,想长将军肚都长不起来。
但将军可以,古代将军的伙食条件跟现代飞行员和潜艇兵的待遇一样,都是军队中全力保证的。将军可以吃到足额的粮食和肉,而大大的将军肚,是将军地位的最有力的象征。
古人眼中的力士和将军,一定是特别能吃的。像廉颇这样的老将,吃一顿饭都是以“升”为单位的,樊哙这样的武士,当着项羽的面吃生猪肉,这种观念跟现代人是截然不同的。
大肚子象征着战斗力强与很多人想的不同的是,在格斗中,肌肉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体重才是。
高重量级的人打低重量级的人,完全是压倒性优势。在格斗比赛中(散打、拳击、MMA等),如果体重差上20公斤,哪怕轻量级的冠军,在重量级比赛中连普通选手都打不过。
而战场上则更是如此。战场打架,不像电影中那样你来我往拳脚横飞,大部分的格斗都是在冷兵器条件下几秒钟完成,骑兵马战尤其如此,骑兵不轻易掉头,死活好歹就是一下子。
这个时候,像关公这种体型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关公历史上真的是个大胖子,这并不是画家的想象。他曾经对曹操说过:“贱躯颇重,马不能负”。连马都载不动的关羽,体重应该得二百大几十斤。
而且关羽身高在一米九以上,体重两百多斤,骑在几百斤的马上,跑起来跟小汽车似的。这种冲击力下,轮起大刀给你一下子,谁顶的住?
所以关羽是《三国志》中极少的几个真正在战场上有斩将记录的人:关公真的斩杀了颜良,而且是自己去的——羽望见颜良宝盖,匹马刺良于万众丛中,绍之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围。
古代战场中,像关羽这种体型的人,都当做前锋或者核心保镖使用。比如我们现在形容东西大都叫做“巨无霸”,实际上这种说法来源于两汉时王莽的保镖“巨毋霸”。这是一个超级大胖子,史书称他是“高九尺,大十围”,曾经给刘秀创造了很大的麻烦。
(岳王爷雕像)
总之,将军肚在古代,是男人身份、力量的象征,绝不是现代人眼中的概念。而拥有将军肚的人,上战场上不仅不会害怕,反而会拥有巨大的优势,倒是没有将军肚的人应该害怕哦!
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变高,人们为了更高的需求而努力,越来越注重自己身材的塑造,许多男士的目标都是肩宽腰细八块腹肌。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因身材好而受到好评。而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中,武将们却大多都是圆脸粗腰,有着较为起伏的将军肚。而且中国古代形容壮士的语言,也都是类似于膀大腰圆、虎背熊腰这种,突出强调了腰腹要厚实。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武将的雕塑和绘画形象都是没有很强壮的肌肉,反而有着“水桶腰”“大肚腩”呢?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中国古代对孔武有力的武士的描写也有类似“板肋条筋”、“猿臂狼腰”的语句,这种形象就勉强可等同于现在我们眼中的匀称肌肉男的形貌体态,但是古人似乎认为那样的描写更符合年轻武士的形象,比如赵云、马超等这类年轻武将。而像关羽这样的武将,几乎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关于关羽画像、塑像中,我们都能看见关二爷挺着大大的肚子,飘着长长的胡须,这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两个最重要的审美标准。
与现代生活水平相比,中国古代生产力肯定是低的,对比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地区也并不算一直发达,这时候的审美主要讲求实用性、时效性。加之阶级划分明确,社会大环境纷争动乱不断,这个背景下男子有两大评价标准:生活水平与力气大小。将军肚代表着生活质量高,古代并不将大肚子看成是现代中年油腻男的表现,相反,大肚子在古代是令人羡慕的一个表现。
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条件是较差的,正常情况是“瓜果半年粮”,肉类较少,有部分人连粮食需求都不能满足,更无法跟现代的这种高质高量的粮食产出相比。将军身份和地位可以吃到足额的粮食和肉,而大大的将军肚,是将军地位的最有力的象征之一。古人眼中的将军和力士,大多都是食量大的。如老将廉颇,吃饭都以“升”为单位;又如樊哙力士,当着项羽的面吃生猪肉,都是孔武有力的形象的鲜明反映。
关羽曾经对曹操说:“贱躯颇重,马不能负。”可见关二爷身躯之分量。连马都载不动的关羽,体重应该不轻,所以画像和塑像中腰腹部偏大的状况应该比较贴近具体情况。而且关羽身高预估一米九以上,体重估计两百多斤,骑在几百斤的马上,奔跑起来类似现代的小型汽车。这种冲击力下,再抡起分量也不轻的青龙偃月刀劈下去,顶得住的人也极少。所以关羽在《三国志》中是极少的几个真正在战场上有斩将记录的人:羽望见颜良宝盖,匹马刺良于万众丛中,绍之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围。这便是关二爷斩颜良的描写。
同样,从“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塑像、画像中看,他也是位有着将军肚的人,但参考有关历史记载他徒手能拉开3石弓,相当于300斤。可见,中国古代有名的大肚腩力士自身分量大,力气也极大。
综上所述,区别于现代的思想观念,中国古代的将军们的将军肚不仅是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孔武有力的表现。在达成一定的社会共识后,挺着将军肚上战场更能给对手一种心理压迫。以上仅为笔者个人看法,欢迎读者留言交流。
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那不是肚子大,那是核心力量强的表现。
古代武将,只要是真正从战场上下来的,一定是有个“大肚子”的,所以现在很胖的人被戏称的”将军肚“。
有“将军肚”的人,很显然是运动少、营养过剩、脂肪规程,体力不强,跑几步气喘吁吁。那么,武将挺着个大肚子,能打仗吗?
一、武将的将军肚如果大家有机会摸一下摔跤、举重、柔道等需要绝对力量的运动员的肚子,就会发现,他们的脂肪下面,隐藏着坚实浑圆的肌肉。
这些肌肉,没有健美运动员那样的线条,却充满弹性、浑然一体,尤其是肌纤维粗大,异常厚实。
而现在的将军肚,脂肪不仅仅在表面,他们的肠道内,内脏之间都是脂肪,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与古代武将的将军肚完全是两回事。
而且,古代武将可不光是肚子大、它们颈部雄壮、肩膀浑圆、胸腹厚实、大腿健壮,看起来就一头熊一样!所以,不要被他们的表面一层脂肪给迷惑了。
二、武将为什么会有将军肚真正的战场搏杀,力量是决定性的。力量大的人,才能在残酷的战场上打败对手活下来。古代有名的武将,莫不是身高体壮,那种精瘦的早就被淘汰了!
武将的肚子大,实际上是”核心力量“的体现,只有“核心力量”和支撑到位,才能够发出毁灭性的打击力量。现代的大力士,不都是这样的体形吗?
评书中形容罗成、罗通这样的小将,为了突出他们的“美”,说他们是“猿臂蜂腰”,看起来异常健美、赏心悦目,这样体形的真要是上了战场,绝对悲剧。
再者,雄壮的躯体,抗击打能力也格外地强,谁也不敢担保自己在战场上不受伤、不中箭、不被砍。而且,如此雄壮的腰身,还能够让下盘稳固,减少空档破绽,吸收兵器相击时的震动。
战场上的搏杀技巧和经验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体型大的人绝对是占有优势的。
三、画像是艺术夸张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武将画像,大多数是艺术夸张的结果。
画师们为了突出武将的威武,故意把武将的肚子显然突出,这样整个人看起来更威风、更饱满,也更有气势。
尤其是唐时以肥胖为美,唐朝无论男女,都是一副富态的样子,唐代武将的画像更是夸张得厉害。把武将们画得威武一点,画师才有钱拿嘛!
此外,武将往往是着甲的,导致看起来更加壮硕。
真正的将军,永远练不出有线条的肌肉和赏心悦目的肌肉块,那些东西对于实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
结语:现实中打架,最怕碰到这样的人。表面上一身肥肉,其实下面全是肌肉,力量过人,偏偏还灵活无比,一点都不臃肿!
所以不要把“肥”和“壮”搞混了!
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将军是要打仗的,不像是健美先生。
没练过健美,不懂得其中的门道。看上去很不错,不知道力气如何?
看拳击比赛,轻量级的都比较瘦小,但重量级的还是比较粗壮,像泰森那个样子。
不懂拳击,但感觉拳击手出手很快,出手的力度也很大。不过,三分钟一个回合下来就张口气喘。职业拳击十二个回合结束,基本都瘫了。这还是中间要休息一分钟。
那些大力士比赛,没有瘦的,基本上肚子都很大。
相扑、摔跤、举重的都不瘦,肚子也不小。
常言道,身大力不亏。一般还是说要粗壮,小肚子夹夹着,像饿得直不起腰来,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力气。
最关键的是,肚子大就能吃,能吃才能干。
打起仗来,就不是按点下班了。只有开饭的点,没有收工的点,战斗不结束是不会开饭的。
还有个说法,就是能吃就能靠,也就是能坚持的时间长。
看看那些侠客,像武松,一弄就是:小二,上二斤牛肉,来几斤酒。
酒量大小先不说,这二斤牛肉能吃进去的人就不是很多。
看到一个资料介绍,一个大力士一顿只牛肉消耗就在一到一点五公斤,还不包括其他的肉类和食物。
读小学的时候,村里有个二货,跟人打赌说能吃上五斤豆腐。
结果是吃了三斤六两,再也咽不下去了,被他老娘好一顿臭骂。
从此,也得了一个“臭豆腐”的绰号。
但估计对那些武将来说,水漓漓的五斤豆腐恐怕是小菜一碟。
如此看来,古代的武将们有个将军肚是必须的事。
武将们需要的是力量,不是在练健美,吃的东西不一定都去了肌肉上为了好看。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据说八十二斤左右。一般人能扛得动就不错了,就不必说提着它杀人了。
不要说还要对战,提着它来回走三百趟也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活。
需要力气,就要能吃饭;能吃饭就会肚子大。
这就是将军肚的缘故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