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赵构是赵佶的第九个儿子,若是在和平的盛世中,赵构想当皇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之所以后来成为高宗,除了靖康之变打得王朝猝不及防之外(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女真俘虏,北宋告亡),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赵构的确有过人的才能可以在乱世中被推崇,无论是文或是武,都是如此!

宋高宗是乱世之祖,拜别北宋,含恨建立南宋,不甘和愤怒肯定是有的。赵构建立南宋,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说喜悦,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责任,背负着赵宋兴亡的命运。其实文武双全一词,用于和平盛世,便是赞美,但放在乱世,那就是沾着血腥的描述,赵构当了皇帝,不再亲自上战场杀敌陷阵了,但要付出的依旧不比当一个武将轻松,南宋之所以后期得以安定,也是取决于赵构的审时度势,而这样有智慧,有思维的人,在文学以及思想追求上有独特见解,我认为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

赵构的武少年成才,皇室中的翘楚。(十九岁封兵马大元帅)

▪️少年成将(武略)

先说赵构的武胆,武者并非一定要以一敌百才算合格,赵构虽然没有岳飞那般的凶猛和不顾一切,但是在胆识上,却是不容忽视。在公元1126年,时维十九岁的赵构便已经是兵马大元帅,这就是少年天才的规格了,而且赵构出征是打的救火之战,并非那些皇室封王们的小打小闹。1126年末,赵构的皇兄让他解围汴梁,可当时的赵构没有如愿,而是撤军,避开锋芒,没有和金朝消耗力量。

当然,在此事上,赵构同样有着故意让哥哥被抓的嫌疑,因为赵构与父兄的情谊非常淡然。在次年,也就是1127年,逃亡五个月的宋钦宗被俘。在河南开封,赵构顺势登基成帝,开创南宋,都城是开封!

▪️毅然深入虎穴!(武胆)

赵构当皇帝之快,正是因为他自身的战功,以及过人的才智和统领能力加分。在靖康元年,金兵包围当时的开封府,又提出要宋皇朝议和(这一套屡试不爽,金和宋的战争议和永远是主题)。议和的同时也还割出几块地方作为赔偿,但条件有了,章程有了,却不知道让谁去!这个时候排出的虽说是使者,但金朝点了名要出王公以及宰相做俘虏才罢休!

当时三十一位皇宗无人敢言,仅有19岁的赵构出面要前往金朝置换和平。(这个时候的赵构还是一腔热血,放开手脚的)但是就是因为赵构这幅大无畏的姿态,加上和完颜宗望的射箭比赛中赵构大显身手,还赢了金国将领,让金朝怀疑这个表现过于淡定的“皇子”是假的。因祸得福,赵构被提出“退货”,要宋钦宗换人。无奈,最后只好把赵枢派了过去。赵构回来后,大多人对他都是佩服,这份胆量实属皇室少见!

▪️先天:天生神力(武力)

赵构自幼独处皇宫,说宋徽宗根本就不想理他一点都不为过。所以赵构后期淡定的心态大多和少年被忽视有关,而赵构也化悲愤为力量,年少习武,自六岁起就不停锻炼和实战。

构(宋高宗)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年,始冠,出就外第。——《宋史·高宗本纪》

史料中所说的一石五斗,就是370斤左右,在当时,赵构的拔弓标准已经可以成为一个将领,所以在先天上,赵构不仅有着优势,而且还夯实了基础。所以在武力、武胆、武略三个方面而言,赵构都是具备的,称得上有武之人!

赵构的文幼时便熟文,岁至81高寿,一生创造大量的诗词和书法作品!

文的定义很宽泛。在赵构的那个年代来说,便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算大成者。但是赵构活在一个不省心的年月里,少时学书,读文识字,做诗赋,咏情怀这自然是样样都不少,唯独只是没有在乐器方面的造诣,所以赵构的文才,应该说是“诗棋书画”。

赵构自幼博览群书,还是归结于皇室内的无情。据说赵佶有一次看到年仅六岁的赵构坐在地上痛哭都毫不动容,转身就走,这就给赵构留下了很深的童年阴影!于是赵构就学习,在书法、诗文、古籍上大下功夫,年幼到称帝,又到五十六岁退伍到死亡,赵构就一直在专研创作,在后人的评说中,赵构的文化造诣和书法造诣要甚于他的冷血老爸赵佶!

▪️书法方面

赵构的书法有着漫长的岁月打磨,年轻时的文艺风骚不可追溯,能说的,便是他的人生长河中的一些故事。赵构擅长行书与草书,古代书法,主要注重于派别与灵魂,赵构的书法夹杂着晋代文人书法的洒脱在其中,他早年还学习了书法大家黄庭坚以及米芾的风格,时常临摹,到了后来,还学了王羲之的精髓,在1165年到1187年这段时间里,赵构的字体大成,直到宋代末年,都依旧影响深远!

高宗皇帝垂精翰墨,始为黄庭坚书,今《戒石铭》之类是也。伪齐尚存,故臣郑亿年辈密奏,豫方使人习庭坚体,恐缓急与御笔相乱,遂改米芾字,皆夺其真。——《攻玫集》

而赵构的诸多作品也有流传,如最为著名的《洛神赋》(草书),《正草千字文》。除此之外,还有《光明塔碑》、《褚遂良倪宽赞》、《翰墨志》等等作品,这都是赵构生命之中所创作的瑰宝,珍贵无比,也代表着一代帝王的文人匠心!

▪️诗词方面

乱世的帝王最感性,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煜了。但赵构同样也是个感性之人,虽然没有李煜的功底和烂漫,但是也有着独特的文艺风格在其中!

赵构的十五首渔父词传播最为深远,赵构的诗词有着帝王的一种委婉和大气在其中,这是一种矛盾的情绪,不写磅礴的江山河川,时常观察细物有感而发,但在他眼中,细物也有着沸腾,有着旁人难以理解的气势,作态!

渔父词(其二) 薄晚烟林澹翠微。江边秋月已明晖。纵远舵,适天机。水底间云片段飞。——赵构(宋)

赵构还著有一本《宋赵构书七言律诗》,里面都是赵构的思维精华所诞生的诗词,价值意义非凡。赵构其实对于南宋晚期的文坛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贡献同样也是斐然。

评价赵构的文学对后世影响!

赵构在政治上被誉为“中兴之主”(手段和处理方式有争议),而中兴之主的名称,也可以认为是一般军事和一般策略的总和,南宋的议和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在文学上,赵构对当朝和后世的影响更是不小,所以很多人都说,看了当皇帝的宋高宗就一肚子火,看了赵构的造诣,才能够感到这位颇受争议的帝王的文化精髓!

赵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书法,书法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包括当时写给岳飞的《赐岳飞手赦卷》都一度成为精品,为南宋宗室所传阅。在宋高宗时期,赵构就喜欢把自己的书法爱好分享给众臣,时间长了,不喜欢的也得装作喜欢,有些兴趣甚至精通的,自然就追逐高宗的脚步,所以赵构在位期间,即便是乱世,也同样掀起了书法热!

到了宋高宗晚年,就闲下来写书给太学(教育机构),这时候也是宋高宗潜心输出文化的重要时期。高宗回来的书法内有行楷、小楷、草书等等多种特色交织在一起,自己写累了,还让老婆上来接上,后来的《南宋太学石经》就是临摹赵构所抄录的儒学经典!后来的赵构在南宋书法坛上有着超然地位,直到现在,赵构的文学书法依旧是漫长历史长河中值得借鉴的特色和大成典范的瑰宝!

结语:

赵构全面而言,是一个很难断论的人。在帝王心术方面,赵构谁都不相信,不信父兄,更不信臣子,虽然说他挽救了南宋的民族经济,但事情办得偏激也是存在的。可在文学方面的赵构却是洒脱得多了,所以在对古人的文学和思想方面的专研,不涉及个人的政治评价自然是最好的,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来说,赵构的的确确算得上一个才子!

据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毁誉参半的宋高宗赵构,其实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

宋高宗赵构是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在民间他的形象和口碑都极其不好,这跟他重用奸臣秦桧杀害岳飞父子有莫大的关系,也跟他卑躬屈膝丧失国格与金朝多次讲和有关。然而真实历史上的赵构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实际不尽然,根据正史的记载其实赵构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也称得上文武双全、雄才大略。比如《宋史》就这样记载他,“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后世更是有史学家将其与刘秀相比,认为他的功绩堪比光武中兴,没有他引领宋室南渡,整个宋朝就要遭受灭顶之灾,毕竟北宋赵家皇室在靖康之耻中基本被一网打尽了,正是因为赵构的“漏网”,又得以让宋室多延续了几百年,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为赵官家留下了正统的火种。

宋高宗赵构其实算是宋徽宗儿子中不得宠的一位,毕竟宋徽宗是中国帝王中子女最多的,再加上赵构的母亲韦贤妃也不怎么被待见,因此赵构的出身相对其他皇兄皇弟,是卑微的,在整个兄弟排行中也是第九,序齿不上不下,但是他在机缘巧合下却成了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不得不说是他的人生的确开挂,做人质的时候能够临危不惧,逃脱困厄,靖康之变的时候又在外地从而避免了被俘虏,在文臣武将的簇拥和支持下,他得以继承大统。

那么为什么说赵构说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呢? 我们先来看其武功作为:

第一,赵构未成年之时,就被封定武军节度使和检校太尉这样的军事职位,成年之前他就进封为了康王,相信没有一定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他是很难被授予这样职位的。第二,在金朝大举进攻北宋的时候,所有王亲贵族是没有敢去与金朝谈判的,而赵构竟然敢于自请而去,在被金军扣留期间,他的表现也不辱国格,在张邦昌等吓破胆的时候,他临危不惧,然后金军统帅都怀疑他不是真的皇子,而要求北宋政府换皇子做人质,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值得打call的行为,应该点赞。第三,据记载,赵构勇力惊人,能拉开武将都拉不开的大弓,骑射箭法、排兵布阵的能力都十分卓越,算得上是一位马上天子。第四,他自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直至建炎南渡,是依托自己的能力和手腕重新收拾局面的,能够整合江山,整顿军务重新建立起宋朝,并挫败苗刘兵变,重新稳定局面,这如果没有相当的军事谋略是断然不可能的。第五,宋高宗在位期间,涌现了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一大批的名将,所谓时势造英雄,同时也取得了对金作战的一系列胜利,尤其是岳飞、韩世忠的抗金作战甚至一度扭转了形势。

我们再来看赵构的文化修为:

第一,据记载,赵构天性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每天能够轻松背诵书籍过千言。第二,他在位期间通过大力发展使得南宋的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海洋经济。第三,赵构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这点很像他的老爹宋徽宗,他精通诗词和音律,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多造诣,书法他学习黄庭坚、米芾、王羲之、王献之等,其书法作品《赐岳飞手敕》、《草书洛神赋》等皆有传世,且艺术价值很高,并引领了南宋的书法潮流。第四,赵构在位期间还亲自给太学手书了《周易》、《论语》等经典著作,对于文化教育可谓十分重视,同时他对于书法理论也有建树,曾经著有《翰墨志》,同时也身体力行收集了大量古代书画,使其免遭战火涂炭。第五,赵构还有一些诗词存世,比如《渔父词》等,也得到了后世的好评。

综上所述,宋高宗赵构算得上文武全才,之所以后世那么多争议,主要跟其冤傻岳飞有关,在两宋动荡的时期,他一方面要处理外患金军的入侵,一方面又要解决各地的农民起义,恢复生产,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财赋,尤其是生逢乱世,让他极为忌惮武将的拥兵自重,他是投降派,但也在特定形势下,中兴了宋朝,总而言之,他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帝王,但确实也当得起文武双全这个评价。

据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提起赵构人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是位宠信奸臣秦桧,降旨冤杀岳飞,提倡议和的懦弱君主。

但正史中,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第一时间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懦弱二字显然与其相距甚远,甚至他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励志版赵构

赵构的母亲韦氏,出身贫寒。韦氏之所以能成为宋徽宗的妃子,还是因为乔贵妃相助。

在乔贵妃和韦氏还是宫女时,二人情同姐妹。当时二人许下承诺,一人得宠必定相互提携。

后宋徽宗纳乔氏为妃。因曾经许下的承诺,乔氏将韦氏送到了宋徽宗的枕边,而赵构就是此时得来。

因为给皇帝诞下子嗣,无才无德的韦氏也水涨船高,被宋徽宗封为韦贤妃。

尽管赵构是皇子,但赵佶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可以确定,赵构虽为皇子,却自幼在缺少父亲关爱的环境中长大。为了讨父亲的欢心,幼年时的赵构只能通过苦练书法、武艺提升自己。

《宋史》记载:赵构自幼天资聪敏,博学多才。每日苦读诗书的他,可挽弓一石五斗。

赵构如此奋发图强,便是期盼被父亲青睐,有朝一日带母亲一起出人头地。

舍命自荐的康王

公元1126年,金兵挥师南下,围攻汴梁城。

在位的宋钦宗无力抵抗,决定和金人议和。

对于议和金人是答应了,但他们提出的条件也十分苛刻:宋廷需向金国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座重镇。同时宋廷还需要向金国缴纳六千多万两(白银)岁币(白银),以及牛羊三万头。

更重要的是,宋廷的宰相与亲王还要到金国军营中充当人质。

此时,太上皇宋徽宗已被宋钦宗软禁在皇宫之中。面对金人苛刻的议和条件,宋钦宗急召众大臣、赵氏皇族商议对策。

宋钦宗有十多位兄弟,钦宗自然征求众人意见,甚至提出了优越条件——去可以被封王。

但是面对宋钦宗的询问,十多位皇子选择了自保。

皇兄,臣弟往。

在宋钦宗愁眉不展时,皇宫大殿外一个声音传来,当宋钦宗抬头细看时,昂首阔步走来的,正是一直被冷落的皇子赵构。

虽然平时赵构受到了冷落,但此时能为钦宗排忧解难,钦宗也不会食言。随即宋钦宗颁布旨意,封赵构为康王,让其前往金国军营充当人质。

而充当人质的宰相,宋钦宗则选择了张邦昌。

宋钦宗带着满朝文武为赵构、张邦昌送行时。赵构仍对兄长说道:皇兄应以国家社稷为重,可以继续对金国用兵,不要顾及臣弟。反观身边的宰相张邦昌却吓得失声痛哭。

钦宗对金国用兵,赵构作为人质必然首当其冲,从赵构的言语可以看出,赵构绝非软弱之辈。

来自完颜宗望的肯定

到达金军大营后,赵构举止从容,不卑不亢。

《宋史》记载,金国元帅完颜宗望见到赵构后,认定形色从容的赵构不像大宋皇族,应是将门之后。

赵构扣押在金军大营的十多天时间里,完颜宗望十分关注这位大宋皇子,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而监视赵构的人向完颜宗望的回复无非是“每天不是读书,就是练武”。

对赵构更加好奇地完颜宗望,来到了赵构居住的营帐。而更令完颜宗望吃惊的是赵构读的书是《孙子兵法》。

据记载:完颜宗望笑问赵构:羸弱的宋人学习兵法又有何用?随后,完颜宗望见到赵构营帐中悬挂的弓箭,又问道:难道你还能拉得动铁胎宝弓?

恼怒无比的赵构,随即虚拉铁胎宝弓,对准完颜宗望,二人不欢而散。

第二天,完颜宗望又来到赵构居住的营帐。此次完颜宗望已经将心中疑惑转为行动。

他对赵构说道:宋人向来羸弱,不堪一击,但宋人却十又分狡猾。你不像是宋氏皇族,反倒像将门之后。大宋皇帝肯定偷梁换柱,用你来骗我。你即刻返回汴梁城,换肃王来当人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

甘愿充当人质的赵构,就这样被完颜宗望放回宋朝。而宋钦宗感念赵构舍身赴难,随即加封其为太傅,掌管天下兵马。

题外话

肃王当人质期间,宋廷如约向金国交付了岁币,但却没有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座重镇。不久后,金军以此为借口,再度挥师侵宋。

猝不及防的徽宗和钦宗二帝,被金军虏去了北国。此时在江南招募士兵的赵构,却意外成为中原大地上唯一的成年皇子,赵构借机在临安称帝,建立南宋政权。

参考资料《两宋风云》

据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宋高宗赵构确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而且史书中把他和汉光武帝刘秀相提并论,可见他的不凡。只可惜生不逢时,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宋朝历代重文轻武,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抗击金军的铁骑,实属不易。

武功卓越

在宋钦宗时期,金军包围开封府时,宋钦宗让赵构去谈判,赵构不畏生死,自请前去。金军元帅斡离不扣留赵构在金营十余日,赵构对金帅毫不畏惧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赵构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宋高宗建炎四年,让韩世忠率8000人围堵金兀术10万大军,经黄天荡之战,大挫金军士气,使其不敢贸然渡长江。

艺术水平高

抛开帝王的身份,宋高宗还是一位艺术家,他精通诗词与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志趣一直在笔墨方面,是一位相当勤于学习书法的皇帝。

赵构的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赐岳飞手敕卷》《赐岳飞批劄卷》及《光明塔碑》等。

关于岳飞之死

其实自古以来,忠心耿耿的将领从来都不在少数,而且最终也得不到善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呢?

其实这并不完全是皇帝昏庸导致,也跟时局有关,帝王是从全局考虑的,就拿岳飞之死来说,不可否认,岳飞是一个尽忠报国,忠孝两全的人,但是当时整个形势是宋朝已经式微,没法再跟金军战斗下去了。于是宋高宗做了两手准备,一是积极对抗,二是谈判保存实力。但是岳飞是一个犟脾气,在谈判的时候,依旧不听从指挥,于是就被杀死了。其实岳飞之死是一个很复杂关系,有着很多原因,就不一一详解了。

我是观史闻趣,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感谢您的评论、转发、收藏!

据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不具备文韬武略的,但作为一个平头百姓,他是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牛逼哄哄的。首先我们来看他文的方面。从个人气质上来讲,赵钩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他涉猎广泛,而且造诣还颇深。除善写诗词外,还擅长书法、绘画和音乐,特别是在书法方面更是了得,真、行、草书无一不精,笔法洒脱清丽,自然流畅,有晋人书圣之遗风。他的传世墨宝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赐岳飞手敕卷》《赐岳飞批劄卷》及《光明塔碑》等。再说说他武的方面。史书上说赵构能挽弓一石五斗,力大无穷。金军围困汴京城(今开封市)时金军要一个皇子作人质,徽宗众多儿子无人敢去,只有赵构自告奋勇站出来,到了金军大营随从吓得面如土色,他却不亢不卑,大义凛然,还和金人比武,勇不可挡,金人看他这么牛掰不相信他是真皇子,就把他给放了,叫重新派一个正宗的皇子过来。赵构离开后没有直接回汴京城,而是自已招兵买马树旗单干。这就是为什么金军攻破汴京城之后,将大宋皇家子孙、大臣和后宫一锅端,唯独赵构一人成了漏网之魚的原因。就是这么一个又有文化而且文化水平还不低,又有武功而且武功还勇冠三军的赵构,在国破家亡的非常时期,本可以利用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再加上纯正的皇家子孙血统,扯起抗金大旗,收拢各路抗金人马,然后沿黄河一线组织防御,再待机北伐,收复失地。但不知道为什么,曾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构,在靖康之役后吓破了胆,变得畏敌如虎胆小如鼠,面对金军不断地南侵,他就不断地向南逃跑,稍有风吹草动就逃得比兔子还快,成了名符其实的逃跑皇帝。所以说宋高宗赵构如果作为一个平民,他无疑是响当当的文武双全的人物,或者说他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但在一个非常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时候,作为一个皇帝首要的是要有胆识,要有韬略,整军备战收复河山,这样的皇帝才称得上文武双全的皇帝。

据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抛开宋高宗的功与过不说!赵构本人可以称的上是一个文武全才!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同时,赵构的武术也不赖。

有一次,宋徽宗派赵构去金国大营,金国人都以为宋朝皇室全是窝囊废,武功肯定不咋地,可是,赵构不但箭法了得,而且,武功也很好,改变了金国人对宋朝皇室的看法。而且,金国人也将他视为眼中钉,因为,他们预感以后这个皇子很可能会让金国人头疼。

果不其然,北宋灭亡后,正是这位曾经去过金国大营的皇子,重整旗鼓后在南边继续着宋朝的统治。赵构作为一个比较有才的皇帝,还有一些特别的隐藏技能,比如:他可以对将领们的兵器进行改进。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的军事装备一般更新换代的比较少,不像现代的热兵器时代,枪械、导弹等,每年几乎都会有新的型号。而且,古代部队为了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兵器,通常制作起来都不精良,也比较粗糙,但是,实战性比较强。有一次,赵构观察到岳飞军中的士兵都用国家统一制发的长枪。作为一个懂得武术和实战的皇帝,赵构对全国的长枪进行了改进,以发挥兵器的最大优势。

所以绝对称的上文武全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