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的广西人为什么天天喝粥吗?

我是广西人,其实并不喜欢喝粥,因为喝粥容易饿,撒几泡尿肚子就饿扁了,特别是做辛苦工,早上喝一碗稀粥,不到半天肚子就直叫,但是,由于自己条件不好,即使不喜欢也要吃。

广西人喜欢喝粥的原因,除了穷之外,就是天气比较热,另一方面,广西的咸菜品种比较多,特别是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咸鱼送粥最出名,这一道菜,也是属于广西小吃的一种。

其实,有时候吃粥感觉很舒服,不用什么菜,一包榨菜,一块腐乳,一盘咸菜,就解决一餐,有很多外地人来广西旅游,都说广西人瘦,身材好,也许与吃粥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不知道,广西咸菜的种类最多,除了最出名的瓜皮之外,还有罗卜勾,咸梅菜,酸芋苗,竹笋,黑楠角,熟罗卜干,咸鱼,酸菜,豆角酸,咸黄楠康等,在农村,这些咸菜很多农户人家都有,所以,平时喝粥基本上都是吃咸菜送。

一直以来广西人都喜欢吃粥,就算是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些人也习惯一日三餐吃粥,但有些人是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饭,所以,广西人的饮食很简单,早中餐只有咸菜,或者是昨晚吃剩的荤菜,只有晚上才丰盛一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习惯了都一样,就像东北人喜欢吃面食一样,一日三餐不是大蒜送馒头,就是土豆丝送面条。

吃粥另一个好处就是,比如一斤米煮饭不够全家五口人吃,但是,一斤米煮粥全家人半天都吃不完,其实,说是吃粥,碗里没有几粒米,全都是水,所以不耐饿。

不过,经常吃粥好消化是不争的事实,吃粥的人,很少有出现便秘的情况,另外,喝粥容易出汗,这也是为什么广西人比较瘦的原因。

你知道有的广西人为什么天天喝粥吗?

广西人喜欢喝粥,我是深有体会,其实算不上喜欢吧,确切说,是怕麻烦。一锅水,撒点米,一会工夫就把早中午的口粮都解决,省事,关建还解渴。(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记得第一次去婆婆家,是半夜到的,进家门后婆婆说,煮点粥给你吃。当时差点吐血:坐了这么久的车,第一次来你家,你让我喝粥!事后老公解释:她妈妈怕我渴到了。

在婆婆家住了三年,喝了不少粥,应该是把小时候没喝的粥全补上了。我自己的老家,一年到头吃粥的次数用手指都数得过来。习惯了一日三餐米饭,天天喝粥,受不了。

喝粥,应该是祖传下来的习惯,方圆几个镇都是这样。早上煮一锅粥放着,忙完农活回来舀上一碗,就着萝卜干,解渴又能填饱肚子。中午回来炒个菜,不是空心菜就是苦麦菜,晚上煮点米饭弄一大盘菜,一家人吃。

可能怕我吃不消吧,老公天天早上给我冲一杯豆腐花+一个鸡蛋,婆婆她们喝粥。中午晚上老公煮饭我炒菜,之后一直是早上粥,中午米饭晚上也是米饭。后来我们离开了,婆婆也是早上粥中午晚上米饭,一直到现在。不知道其他人家一日三餐,是两粥一饭还是一粥两饭。

十几年过去了,早餐,我却爱上了喝粥,但不是白粥,小米粥、杂粮粥居多。要是几个早上都煮粥的话,老公就会问:怎么天天喝粥?我说:你从小喝到大,怎么就不喜欢了。他说:喝粥,容易饿,老要上WC。我说:这句话是我十几年前说的。老公笑笑说:我成捞佬了,行吧!

你知道有的广西人为什么天天喝粥吗?

我是四川嫁到广西的。刚到老公老家那段时间,他家早上就用五十升,水缸粗的大锅,煲一大锅米粥,是白米粥,只有水加大米那种,有三四十斤,冬天就煲得少一点,半锅。也是可以从早上吃到晚上,到了晚上吃不完,剩下的米粥就喂狗喂鸡喂猪。

我原来不喜欢吃粥的,但是吃粥却是广西必须品一样,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别人见面是问:吃饭了吗?广西人见面是:吃粥了吗?可想而知,广西乡下吃粥文化习惯有多深!

所以开始我是很不习惯广西农村生活。但是在广西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慢慢我也无粥不欢了。对于为什么广西农村家家户户为什么那么喜欢喝粥,我特意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他们的劳动习惯中,我找到了本质原因,我理解得特别深刻,看了我的分析,你肯定就明白,原来广西农民爱吃粥,这其中还有那么多科学原理。

广西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水稻花生是一年种两季的,六月到七月是农民最忙的季节,这两个月,即要收稻谷,又要马上犁田抢种第二季,包括花生也是如此。

这个季节有多忙?可以说忙到脚打后脑勺了都不止,本地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忙得裤子掉下来都没空去拽起来。这是一句俏皮话,但是说明六七月份广西农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忙。

因为这个时间段同时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一边要收割稻谷,一边要晒稻谷,一边要洒秧田,拔花生,晒烟叶……反正我是数不过来。

(洒秧田:就是把谷种用水泡出牙,这其间不能一直泡着,要换水的,否则会泡坏谷种,等谷种子发芽了,在田里和一块出泥浆的田,一米宽左右,排水要方便,把发牙的谷种洒到泥浆上,等谷种长成禾苗,大约等到十五公分高,就可以拨出来,插到田里了。)

夏天的天气变幻莫测,上午太阳能把蚯蚓晒成灰,下午就有可能大雨淹蚁窝了。所以晒谷子是件不简单有大风险的工作。因为那时,人们即要下地干活,又要把家里的稻谷晒干!晒在晒谷场的谷子可不能被雨淋湿了,一淋湿了,谷子堆在一起,不用两天,里面稻谷就会发热霉坏,外面的就会发芽。这种情况一发生,稻谷就废了,农民稻谷就白种了,血本无归。

所以收割回来的稻谷不仅要及时晒干,还不能在这过程出现差错。

有人问那么忙,收回来的稻谷能不能先不要晒啊?等有空再晒啊?不行!收回来的稻谷不及时晒干,也会霉坏或者发芽。

以前没有天气预报,晒稻谷过程,为防止出现异常天气,防止稻谷被淋湿,人们还能通过看乡村泥路上的蚂蚁和蚯蚓的情况来判断天气的状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蚂蚁过路被水推,蚯蚓过路晒成灰。意思是看到蚂蚁过马路,可能有大雨来临,如果看到蚯蚓过马路,太阳会很猛烈。这是农村那时没有天气预报,聪明的农民靠这种自然现像判断天气的一种智慧总结

所以可想而知,在最炎热的六七月份里,农民一边拼命收割稻谷,一边想方设法快点晒干稻谷,一边准备播种,一边还要把收割后的田犁松,做好再次插秧的准备,这些都是不能等,必须立即干的事,你是忙不忙?紧张不紧张?

除了收割稻谷,播种第二季禾苗。还有很多的农民人家还种有花生,烟草,玉米等算农作物,也是这个月份收成。

比如花生不拔,苗一枯,根就容易坏,花生就拔不出来了,花生容易发芽了,晚了就废了,白种了。所以花生也是需要抢收的。

玉米也是不能拖延时间的,玉米继续生长就老了,变硬了,人就无法吃了,除非晒干磨粉。

为什么我说了一大堆的农业耕种的事情呢?

那只是说明一个现象:广西农民太忙了,忙到连吃饭时间都没有,这不是夸张。

这个时候,米粥就帮到农民了。这是说的是白米粥,并不是什么瘦肉粥鸡蛋粥绿豆粥。农民出去干活,为了节省时间,只需要带上一大竹筒的米粥,就可以解决口渴问题,又能解决饥饿问题。

因为白米粥水份多,所以解渴,二是因为米粥里有米粒,有米浆,可以充饥。

出门劳动时,用有两尺长,碗口粗的大竹筒装上一筒的米粥,用绳子系着,像挎包一样带着,就可以解决了一个人一整天的饥渴问题了。人们在干活过程,通过不断喝米粥,这样就可以保证一整天保持体力,能连续干一天活。这样农民就可以在农忙时提高劳动效率了。

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平时不是农忙时广西农民也喜欢喝粥啊?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科学问题了。

大家想一下,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水最好喝?当然是干了活出了一身汗之后了!平时不口渴喝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那只是补充水份而已。只有人在沙漠中,在运动之后,在劳动之后,身体非常需要水时,那时喝到水,那种感觉才是最美、最爽的。

同理,广西农民在田地干活,累了渴了,喝上甘甜(其实没有甜味)的米粥,那种解决了口渴饥饿的感觉是非常幸福,非常愉悦的。所以这和美好的味感就在农民脑中留下深刻的好印象,于是长期以来,农民就爱上吃白米粥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广西城里人不那么爱吃米粥,而农民却特别爱吃米粥的原因。那是因为,米粥给辛苦勤劳的广西农民留印下美好的口味和愉悦的感觉。而城里人并不需要种田种地,没有感受过那种辛苦之后喝到米粥的愉悦与幸福。

这种科学现像还出现在八零后七零后到六零后的人群中,他们经常怀念小时候的那种食物,哪怕是一野菜,咸菜都很怀念。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东西吃,已经是非常幸福,非常愉快的事情了,那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怀念一辈子。而后面出生的人,没有经验过辛苦,没有感受过辛苦之后,饥饿之后吃到食物的那种幸福,所以现在的人对那些小吃没有什么感觉,这就是经历与没经历过的区别了。

还有一种科学现像,一种很普遍的人类的共同爱好,就是人大部份都喜欢吃烧烤的食物,那是因为人类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锅,都是吃直接烧熟的食物的。这种口味已经在我们的基因里传承下来了,所以大部分人喜欢吃烧烤的食物。这跟广西人爱喝粥是一样的原理。

所以总结:广西人爱喝粥,是广西劳动人民长期劳动方式的一种结果,是广西人劳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习惯。也是广西劳动人民辛苦勤劳的一个地方特色。

后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忙时节收割也机械化了,农民也没有那么辛苦了。但是吃米粥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有些新生人是受着父母的影响,也喜欢吃粥,并不是因经历过辛苦劳动,越往后,生活越好,爱吃白米粥的人应该会变少了,必竟时代不同了吧!

如今,聪明的广西人们还发展出了更美味,更有营养价值的绿豆粥,瘦肉粥,皮蛋瘦肉粥,等等这些美食。这又跟饥饿时代的野菜粥,番薯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以前是为了充饥,现在是为了体会更美的味道,得到更营养的食物。这也显示着时代的变迁,反应出广西人们的生活状态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竟是新时代了。

你知道有的广西人为什么天天喝粥吗?

我是广西贵港的,我九零后,自从我出生以来,我们家就一直有煮粥的习惯,整个村,乡镇周围都是。

我打小上学,老妈都会起早给我们一家子煮好粥,喝着粥,拌辣椒,或者萝卜干,之类的小食。都是自己做的,然后去上学,中午和晚上回来是煮饭,炒菜吃,每当吃饱饭再来一碗粥,简直是很爽。

一直是这样,到外面工作我偶尔也都会煮粥喝。我的理解是,农民伯伯们每天起早贪黑的下田,下地,口渴了怎么办,带粥去喝啊!比如说我家,如果全家人下地,都会装两瓶粥去,犁地或者拔草,还是砍甘蔗,口渴了,就喝粥解解渴,还可以填饱肚子,虽然很快会饿到了中午太阳大,我们就回来煮饭吃,如果天气太热,有时候吃不下饭,就喝粥,炒菜。

所以广西人喝粥,说习俗,习惯其实不太对,是生活环境下形成的,那时候,不管下地,放牛,还是去山上,只要出去干活,我们拿什么解渴,填肚子?只有粥方便带,找个大瓶子一装完事了,不够还可以喝山里的水,溪里活泉眼流出的水,现在的水不行了。祖辈就这样流转下来了。

刚好附现在的图片[大笑]

你知道有的广西人为什么天天喝粥吗?

虽然我不是广西的,但是我嫁到广西之后,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广西人喜欢喝粥,特别是老一辈的人,连冬天都喝粥,无粥不香啊!我开始是不习惯的。没结婚刚到广西的男朋友家时,他们竟然请我喝粥吃咸菜,当时我就不乐意了,看着住的是两层小洋楼,有小车有摩托车,不至于穷到没饭吃吧?我很不高兴,到男朋友家连饭都没得吃,这太惨了,嫁不得!

后来男朋友努力解释,我才知道,原来男友的父母在家,平时都是两餐吃粥,晚上才做一点点饭的。并不是因为穷得吃不起饭。

男友带我到他家二楼谷仓,我滴个乖乖,一间大房间堆满了稻谷,就像一座金山,有两万多斤!因为广西种稻谷是一年种两季的,所以稻谷收成那是相当多,不用交公粮,又是两老在家,根本吃不了那么多,每年卖稻谷都得两三万块钱。我敢说人家吃不起饭吗?

后来我发现,不仅不是吃不起饭,感觉比吃饭还奢侈——连猪都喂米粥!早上阿姨用特大号不锈钢锅煲一大锅粥,人吃,狗吃,鸡吃,猪吃。我说这过份吧?太浪费了!

经过阿姨解释,才知道,有时候,猪饲料比稻谷子还贵。干脆,白米粥加蕃薯藤喂猪好了。这样养出来的猪,猪肉特别的好吃。反正养的猪也是自己过年杀的。

狗啊,猫啊,都吃粥!我真是涨见识了,广西人不仅自己爱吃粥,连动物都被改变了饮食习惯,也爱吃粥了。我想是因为主人长年吃粥,所以身边的动物也只能跟着吃,然后也跟着习惯了。

我就纳闷了,白米粥有什么好吃的呢?跟喝白开水似的,你见过谁会爱上喝开水的吗?

所来经过一次在广西的农忙季节,我就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广西人喜欢喝粥了。

广西农忙季,就是每年农历六月到七月之间,广西农民即要收割稻谷,又要拔花生,还要再插秧,再种二季花生,有的人家种有烟草,还要收割晾晒烟草。因为时间不等人啊,即要收成,又要抢种,时间就这么一个月,要干的活又那么多。必须争分夺秒啊!忙成啥样呢?当地有句话是这样的:裤子掉下来都没空拽起来!

而这个时候,偏偏又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又是一年之中天气变化最频繁的时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上一秒烈日当空,下一秒倾盆大雨,这收回家的稻谷要晒,晒谷子还得时刻留意天气变化,千万不能淋湿了稻谷,那样,收回来的稻子淋湿了很容易发芽,也很容易“发烧”,如果这样稻谷就废了,半年就白干了哦!

这时候,田里的秧要秧,天气热又多变,农民的繁忙程度,只有经历过农忙时节的人才懂,有的地方,学校都放假,让孩子回家帮忙收种,忙碌程度,可是“官方认可”的。

我曾经为此后悔嫁到广西了。太累了,忙得饭都没空吃了。这个时候,白米粥是最受欢迎的主食了。

白米粥是即能解渴,又能充饥,在你又累又饿又渴时。甚至连菜都不需要,大口大口喝粥,快速解渴解饥,还能快速补充体力,因为米粥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白米粥好不好喝?又饥又渴的农民才有说话权。这跟泉水甜不甜,只有流汗之后口渴的人才品得出来一样!

我不爱喝粥的人,在广西农村渡过一个农忙季节后,我竟然也爱上了喝粥!

原来,广西人爱喝粥,是由极高的农业劳动强度决定的,在特定的条件下,白米粥助农民方便快捷地解渴充饥,不用炒菜不用浪费更多时间在厨房里,早上一锅粥,够喝一整天。甚至带到田地里,一天都不用回家吃饭了。

而后来,为什么不农忙了,广西人还喜欢喝粥呢?这个就需要用人性特点来解释了。人啊,总是对美好的东西记忆深刻,白米粥在农民最累,最忙时,给农民留下甘甜爽口的记忆,又累又渴时喝上清凉爽口的白米粥,那感觉绝不比你吃山珍海味差。

农民记住了这种感觉,所以感平时,也会去追寻这种如品山珍海味的美味。再说,天气炎热,米饭确实难以下咽,这时,米粥配上咸酸萝卜,那叫一个爽啊!人类对自己吃过的美食是难忘的,六零到八零后,就喜欢吃以前穷的时候吃过的食物,零食。

而现在的年轻人却不喜欢吃,因为他们没经历过。人们喜欢吃烧烤,是因为那食物特别香吗?未必,因为现在的香料可多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很长的几十万年里,没有锅,都是吃直接烤熟的食物,所以我们有祖先的基因,几乎人人都喜欢吃烧烤就是这个原因吧。

同理,广西人喜欢喝粥,并不是因为广西穷,而是因为广西人劳动强度大,广西人勤劳,能吃苦耐劳,至少我见过很多广西男人,基本上都是会做饭会洗衣服,也能出去干活挣钱的。

所以广西人爱喝粥,是由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当地民风纯朴勤劳,吃苦耐劳的特性因素造成的。你觉得是吗?个人观点,欢迎说出你不同的意见。[抠鼻][呲牙]

你知道有的广西人为什么天天喝粥吗?

我就是广西的,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是广西很多人一天只煮一次饭,是因为其它饭点不吃饭吗?并不是,只是我们煮一次就够吃一天,甚至是足够吃两天。

解答广西人为什么可以天天喝粥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广西目前的物价水平,然后再谈到以前老一辈的生活情况,这样的话或许你们就能从中了解到一些。

不喜欢看唠嗑的直接可以翻到末尾,直接看观点就行

跟大家说一下我家的情况,我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住在全国有名的贫困县,物价水平很低 当然了,工资水平也很低,低到什么程度?

常见的青菜一斤1块钱到2块钱之间,大部分都是1块五,一块钱的菜一般都是野菜居多,这些野菜都是老奶奶老爷爷去野外捡回来的,很便宜。

虽然我住在乡下,但是比较懒得去捡,通常我都会花钱买野菜,大棚里边的菜我几乎都不吃。

罗非鱼,各种鱼类的价格平均6块钱一斤,最便宜的罗非鱼一斤4块钱,多买几条的话3.5老板也会卖,老板大都很好说话,在我看来,他们只要有得赚,就会卖给你。

猪肉的话,感觉全国都差不多一样的价钱,8到16块钱一斤,这个就没啥好说的了。

接下来进入正题

我家一共四口人,以前在我还小的时候,家里其实过得很艰难,不仅仅只是我家,屯里的,村里的,都是一样的情况,那就是没钱,穷得叮当响。

70年代的那代人,也就是我爸爸那一辈的人,听我妈妈说,村子里饿死过不少人。

有的人就会问,那不会去找野味吗?那时候又没饥荒?

可以去河里抓螃蟹和鱼来吃啊,实在不行捡野菜来填一下肚子也可以啊。

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但实际却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盐巴都是稀有的东西,一小块肥猪肉,大概就两根手指那么宽,两节手指头那么短,每次煮东西的时候,放到锅里蹭蹭,蹭出一点点油润锅又立马拿起来,存放好,留下次再用。

那时候的主食还不是米煮的粥,是野生的木薯,挖回来煮熟了再吃,吃没了几个人,我妈妈的哥哥就因为太饿了,吃了很多木薯离开的。

除了吃木薯以外,还会去挖一些草根之类的,总之我也叫不上来名字,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水田(我爷爷那辈没有),但是还不是高产量的水稻,没钱施肥喷药,以前的蚊虫各种飞禽走兽又多,基本上颗粒无收。

没有米饭吃,油盐几乎不沾,饿到树皮都吃,能有力气到山上找吃的吗?

有的!那都是被逼出来的,你没力气,你想躺平,那你就等着到土里躺平吧。

现在知道哪些野菜可以吃,基本上都是前人吃出来的。

以上说的基本上都是我爸妈没结婚之前的事,都是他们讲给我。

我爸妈结婚之后,有了我和弟弟,生活压力更加大了,我五岁的时候,我爸妈带着还没出生的弟弟去广东的一个砖头厂打工。

我弟是在广东出生的,我弟2岁的时候,我二叔在广东做些偷鸡摸狗的事,警察找不见他,就来找我爸妈,我爸妈说不知道,警察还踢了我妈一脚。

我爸妈害怕惹出麻烦,我们一家人就回到了老家,自从那次之后到现在,二十几年了吧,二叔生死未卜,一直都没有消息。

回家之后,建了一个茅草屋,记得我弟还把家给烧了一半,我弟当时在屋内玩打火机,点着了被子,然后还被另一张被子盖上去,然后跑出去告诉奶奶,“奶奶,你看,被子起火了耶”

流水账,大家随便看看就好,我想到什么说什么,文化很低,没有别人的那种逻辑性。

记忆中记得家里有米煮粥喝应该是我8岁的时候,那时候生活跟之前不一样了,村里的人基本上很少去山里专门找吃了。

可以种水稻了,家家户户都分到了一些水田,政府给种子,然后肥料农药这些都可以赊账。

我们种出来的粮食刚好够自己吃,主要是农田太少了,一家也就不到一亩好像?一亩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多大了。

一年可以种两次水稻,每次够吃,随着水稻种子的升级,产量也越来越多,虽然没多少,但是一年到头也吃不完。

早期的时候,还拿去镇上换面条之类的,以物换物,以物换物这个交易方式,我记得好像是野人时代才有的吧!

一段时间过后,觉得这样的交易方式不划算,总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干脆就不换了,多余的粮食自己养鸡鸭,给鸡鸭吃。

由于我们广西这边夏天挺热的,乡下又没空调,吃米饭的话就会感觉很热很难下口,当然不是因为吃不下,而是粥更好下口,更有胃口的意思。

说完了我就总结一下广西人为什么可以天天喝粥,真的这么喜欢喝粥吗?

1、太累了,懒得顿顿做饭

现在的人是不是觉得在乡下做农活挺好的,时间自由,想做就做,不想做就睡觉?

其实不然,在乡下做农活挺忙的,而且很累,很多乡下人,5点钟就起床,煮一大锅粥,随便喝两碗就出去做工了。

为什么出去这么早?是因为勤快吗?

勤快,也是为了能够避免临近太阳被暴晒,6点出去工作,10点就可以回来。

回来喝几碗粥开始睡觉消息,下午三点开始出发工作,晚上多少点回家都行,反正晚上天气没那么热。

每天务农很累,懒得每次回来都煮饭,夫妻两人出去工作,女方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往往会更加的累,这时候回来难道还让女的煮饭?

男的一般也不会煮,所以才会出现一天煮一锅粥,一锅喝一天的情况发生。

2、煮粥方便携带

自己家的活当然是想什么时候去做都行,但是去给别人打零工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去很远的地方往往都会带几瓶粥(把稀粥放到饮料瓶)然后打包一点下饭菜就行。

粥比较容易消化,因此人饿得快,做农活的消耗只会更快,所以说才会煮一大锅粥。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真的要了我的老命啊,毕竟我这个文化水平你们懂的,阅读肯定有感觉得到,能看到这里的人,我很感谢,谢谢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