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姑丈,今年86岁,脚有点瘸,每到芒果成熟季节,他就会扛两大箱的芒果来给我。我们家不喜欢吃芒果,而且芒果在我们这里不值什么钱,但姑丈坚持送了好多年。
我们家在5楼,是步梯的,姑丈腿脚不灵便,爬楼梯比较辛苦。我们经常跟姑丈说他到楼下时,让他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下去拿就行了,但姑丈不听,执意要扛上楼来给我们。
由于我们家不喜欢吃芒果,姑丈前脚刚离开,后脚我们就把芒果拿去送给别人,担心留在家里会白白烂掉。
姑丈每次一送完芒果就走了,叫他留下来吃饭,但他从不留。
姑丈家在城郊,离我家只有4公里远。姑丈家跟我们家没有任何血缘的关系,姑姑有一个阿姨嫁在我们的村,她的阿姨是我的堂伯母。
我跟姑丈家的认识纯属偶然。
1994年春节,我回家过节,堂伯母跟我说她有一个外甥女嫁在我工作的地方,就在县城附近,让我们帮忙带点东西回去给她的外甥女。
我中专毕业之后就直接留在外地工作了,工作的那个县离我家有300多公里。而我工作的那个乡镇是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离县城有40多公里。一个人独自在异乡工作,让我感到非常寂寞。
当我父母听说伯母的外甥女嫁在这个县时,他们高兴极了,跟我说以后遇到困难可以找伯母的外甥女帮忙。
伯母说她的外甥女喜欢吃她包的粽粑,自从她的外甥女嫁去外地之后,几乎都没有跟伯母见过面了,伯母很想她。
那年春节初六,天还没有亮,伯母就拿了20个粽粑给我,让我带来给她的外甥女。
由于路途比较遥远,我整整坐了6个钟头的班车才到我工作的这个县城。当时由于通信不发达,没办法打电话,我一下车之后,就请了一部人力三轮车,让司机按着伯母所说的那个地址去找人。
那天运气非常好,三轮车一到村口,正好见到一个男的,那个男的大概有60岁左右,我跟他说起伯母外甥女的名字时,他突然看我好久,问我是谁?找她老婆做什么?
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我就向那个大叔说明来意,本来我是想拿粽粑给他了,就走人的。但这个大叔说既然都已经到家门口了,极力邀请我去家里坐一下,认识下他的家人,一起吃个饭再走。
让我感到非常亲切的是,这个大叔竟然用我们老家那边的土话跟我说话。按理说这个大叔不是我们那边的人,不应该会说我的家乡话才对的,我对他感到非常疑惑。这个大叔看起来和蔼可亲,不像是一个坏人,于是,我就付钱给三轮车司机,让他先离开。
这个大叔跟我说,说他家离村口不远,只需走几分钟的路就到了。
在路上,有人用本地话跟这个大叔打招呼,他满脸笑容地跟大家回应。我刚来这个县工作不到一年时间,还不会听当地的土话,但从他们的对话中依稀得知,那个大叔对别人说老家那边来客人了。
大概走了5分钟的路程,到了一个三开间的泥瓦房,房子有些低矮,刚到家门口,大叔就朝家里大声喊道:“老婆,你出来看是谁来我们家做客的?”
“谁啊?”随着一声回应,一个50多岁的大婶从家里面走出来,我看了那个大婶,她竟然跟伯母长得有些相像。那个大婶知道我跟伯母的关系时,很热情地招呼我进家里去坐。
为了称呼方便,这个大婶就让我她叫做姑姑。
姑姑跟我说她有两个小孩,一男一女,他们兄妹俩今天去上街了,晚一点才能回来。姑姑跟我说,既然已经认作亲戚了,那今晚我就在他们家住一个晚上,明天再去单位上班。
当时天色已经有些晚,再搭班车回单位已经有些迟了。一般每次我从家里回来,赶不上班车时,我都会去朋友家住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才搭班车去单位。
反正也是要在外面住一个晚上,那还不如在姑姑家住一个晚上,而且我还想认识那两个表弟表妹。
姑姑跟姑丈都很健谈,不到半个钟头时间,我就融入了他们家,就好像是自己家的亲戚一样,变得无拘无束。
姑丈跟我介绍说是他的父亲跟姑姑在同一个村庄,姑姑的娘家离我们家不远,只有3公里左右,他们跟我外婆的那个村是隔壁村,姑姑也认得我舅舅。
姑丈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国民党的兵,当时来到这里时,发现这里很好,就留下来上门了。
在困难时期,姑丈的父亲曾经带着姑丈回老家生活一段时间,并在那里娶了姑姑。
姑丈一共有三姐弟,姑丈是最小的,姑丈回我们那里那时,他的母亲已经过世了,而且他的两个姐姐也已经嫁人了。
后来这里的生活变好之后,他的两个姐姐就叫他们回来这里生活。听到姑丈说了故事的经过之后,我终于明白姑丈为什么会讲我们那里土话的原因了。
姑姑家虽然是个泥瓦房,房子有些破旧,但家里收拾得很干净,一看就知道姑姑是个持家的好手。
到了准备吃晚饭时间,表弟和表妹回来了,他们看到我时,感到有些意外。姑姑就用他们本地土话跟表弟表妹介绍,让他们叫我做表姐。虽然表弟和表妹是在当地这里出生的,但他们都听懂我们那边的土话。表弟只比我小几个月而已,看起来有些傻,表妹长得很漂亮。
我跟表妹是用普通交流的,也谈得很来。
平白无故得了一个姑姑,让我高兴极了,那一晚我们在一起聊天,聊得很开心,就像是多年不见的亲人一样,我们一直聊到晚上11点钟才各自回去睡觉。我跟表妹睡在一起,两个人上床之后,还聊了好久才睡觉。
到了第二天8点钟,我和表妹起床时,姑姑和姑丈已经煮好早餐等我了。吃过早餐之后,姑姑装了一袋东西给我,叫去拿去单位,但我不想要,姑姑坚持要给的,我只好收下了。
准备出门时,姑姑和姑丈再三交代我,说以后一定要经常来家里玩,那天是表妹踩单车送我去搭班车的。
自从那次以后,我每次来县城开会,我就不再去朋友家住了,就来姑姑家住一个晚上,帮姑姑家干一些农活,第二天才搭车回单位上班。姑姑家是个菜农,种了好多菜,每次我回单位时,她都会给我带很多的菜回去分给同事。
每次我去姑姑家,我都会买几斤猪肉回去,每次看到我这么做,姑姑都说我,叫我不要买东西,免得浪费钱。
1995年,姑姑家把老房子推倒重建,当时我手里有几千块钱,是我主动借给姑姑拿来建房子的,但姑姑坚决不要,是我硬塞着给她的。
在1996年,我介绍表妹去广东打工,由于路途太遥远,表妹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但我仍然还是继续出入姑姑家,跟表妹在家时没有什么差别。
在1996年5月份,姑姑把钱还给我,她多给了200元,算是利息,但那200元我并没有要。
1996年7月份,我生病住院动手术,是姑姑去医院照顾我的,让我终身难忘。
在1996年年底,表弟结婚了,新娘子的家在深山里面,那个亲娘子虽然容貌长得有些难看,但人很善良,我跟她关系也很好。
1997年,表妹结婚了,婆家跟姑姑家只隔了几个房子。就在那一年,我也谈恋爱了,我也经常带男朋友去姑姑家吃饭,男朋友很会来事,跟姑姑他们谈得来,深得他们的喜爱。
由于婆家太穷,我们只能裸婚,也没有办结婚喜酒。我结婚后不久,就调到了县城附近的乡镇。由于离县城比较近,表妹和妹夫还会经常去我那里玩,每次去都是拿了好多东西去给我们,就连姑丈也经常拿米去给我们。
在2000年,姑姑承包了一些荒坡,种了200棵的芒果。到了2003年,芒果就开始有收成了,每年芒果一成熟,姑丈就会拿两大箱芒果给我们。
那时候我还在乡下住,姑丈就骑着老年人的摩托车拉去给我。我看到姑丈骑了那么远的路送芒果来给我,于心不忍,就叫姑丈不要再送了,说以后我们想吃,我们过去拿就行了,但姑丈仍然不听劝说。每次姑丈送来给的芒果都是大大个的,看得出都是精心挑选过的。
老公工作性质,常年下工地,老公下工地时,都会拿芒果去工地送给那些朋友,让那些朋友高兴极了。
在2006年,我们搬到县城生活,我们家离姑姑家只有4公里远,不但姑丈经常送东西来给我们,就连表弟、表妹都会送东西来给我们。表弟虽然有些傻,但对我们好极了。
起初老公也以为这个姑姑是我的亲姑姑呢!后来告诉他了才知道这个姑姑是我认来,老公有些不敢相信,还以为是我骗他的。因为他压根儿都不相信,这个姑姑对我那么好,比亲姑还亲。
表弟和表妹结婚之后,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甚至比我这个领工资的还要好。每次我要买房子,买车,钱不够时,只要我开口借钱,想要多少他们都会尽量借给我。但我从不给利息给他们,因为我知道,我拿利息给他们,他们是不会要的,给了反而见外了。
特别是在2014年,当姑姑得知我们被骗了一大笔钱时,姑姑他们非常着急,不但不远离我们,还向我们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帮我们度过难关。
让我们觉得非常心寒的是,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那些亲人,担心我们跟他们借钱,都是故意躲避着我们。
很幸运的是,我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咸鱼翻身了。当我们把钱还给姑姑他们时,他们还说现在家里不用钱,让我拿去继续投资,等到他们用到了再跟我们要。但我们深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个道理,先把他们的钱都还上了再说。
我们家里有车,而表弟表妹家没有车,每次需要用到车时,只要他们说一声,老公二话不说,马上充当司机,开车送他们去。
总之,只要姑姑家有事叫我们帮忙事,我和老公都会竭尽全力帮忙,从不打折扣。
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我是有工作单位的,而姑姑家是农村的,在那个年代,相对来说,他们家的经济条件比我差了好多。
但我从不认为是姑姑家高攀了我,这些年来我一如既往地跟姑姑家来往。
每次姑姑看见我们买东西回去给他们时,姑姑就会责怪我浪费钱。每次听到姑姑这么说时,我就会跟姑姑说:“姑,你就把我当做你的大女儿一样来看待就好了。”
每次姑姑听到我这么说,马上眉开眼笑,跟我说不知道她哪辈子修来的福气,白白捡得一个领工资的女儿。
人心都是相互的,无论是“穷亲戚”还是“富亲戚”,只要彼此都付出真心,就会越走越近,越来越亲。
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我姥姥家有个表舅,每年春节前都会给我妈送一袋子五十斤的面,现在,五十斤面也不值几个钱,关键是一送就是快二十年,表舅今年都快六十了,我妈早在好几年就和表舅说,以后年龄大了,不用跑了,现在啥也不缺,可表舅在送面这个事上,特别“轴”,说,表姐,只要我能动,就让你过年吃上咱家磨的面,自己磨的好吃。
每次表舅来送面从不进屋,扛到楼道门口,话不多说,拍拍身上沾的面粉,拔腿就走。
此前,我曾开玩笑问过我妈,这个表舅到底沾了咱家多大的光,年年来给咱送面。
我妈打开了话匣子。
我这个表舅其实与我妈没有啥亲戚关系,就因为是同村人,所以论着叫表舅。
二十年前,表舅因为家里特别穷,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娶了个脑袋不灵光的媳妇,这个媳妇给表舅生了个男孩后,就离家出走,至今不知所踪。
在村里,人一旦过穷,就会被人看不起,被欺负,这个表舅在村里没有正儿八经的房子,就和年幼的儿子住在村头的小屋子里。
有一年,我妈回去给我姥姥上坟,在村头正好遇见这个表舅,我妈看见爷俩住在四处漏风的小屋里,很是心酸。
我妈特别热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只要她能帮到的,放心,谁也拦不住。
那时我们家已经搬到楼房,所以我妈看见表舅才几岁的孩子,心疼得不得了。
我妈直接就去找了村里,看能否给表舅划个宅基地,盖所正儿八经的房子,村里很为难说,划了也白划,他没钱盖咋弄。
不愧是我妈,我妈想起我姥姥姥爷留下的老宅子,因为表哥表姐上班的上班,不上班的也都盖了新房子,我姥姥家的老宅子还在,房子每年表哥们都修缮,住人木问题,比村头小屋子强多了,毕竟是个正儿八经的住处。
我妈就把家里的表哥们叫到一起,意思就是让这个表舅暂住,等他有钱盖了新房子就搬出去,那时,我舅已经去世了,表哥都尊重我妈说的话,而且,房子有人住,不容易破损。
就这样,表舅带着儿子住进我我姥姥家的老宅子,村里也给表舅划了宅基地,等他有钱了,再盖。
这时候,我妈又做出“惊人之举”,拿出了2000块帮表舅盖了几间半砖结构的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2000块钱可是巨款,不过我妈和表舅说了,是借的,等他过好了,必须还。
表舅带着儿子住进了新房子,觉得生活有了奔头,表舅虽没啥本事,可勤劳不怕苦,过了两年,表舅开了个磨坊,因为人们都觉得自己磨的面好吃,方圆几里地的人都来磨面,表舅生意越来越好,手里有了钱,三年后,表舅还了我妈2000块钱,表舅还要给利息,我妈没有要。
因为表舅日子越来越好,这时,就有人给表舅说媒了,说的是几十里外村的一个离婚女人,不过女方提出要求,说她娘家正在盖房子,还缺5000块钱,要表舅先救救急,帮她出了5000块,表舅对这个女的很满意,可5000块钱也不是小数目,表舅来找我妈商量这门“婚事”。
我妈毕竟工作多年,于是就找人打听了这个女人的情况,发现这个女人光离婚就离了好几次,而且每次结婚前都说家里盖房子,以此借口向男方要钱。
得亏我妈替表舅打听了下,表舅才没有上当。
表舅家的磨坊现在还开着,儿子也结婚生子,为了照顾老父亲,全家人经营着磨坊房,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
每年春节,我家都是用表舅家的面做面食,特别好吃,和在外面买的味道确实不一样,有淡淡的麦香味。
我妈说,当初你表舅穷,人们看不起他,我就觉得,人越穷的时候,就越要去帮帮,这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过咱帮助别人也不是为了图回报,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表舅年年来给咱家送面,说明你表舅是个感恩的人,但咱也不能白吃你表舅的面,来而不往非礼也。
所以每次表舅来送面时,我妈都会把提前备好的油米给他硬塞到车子里。
表舅说了,以后他来不了了,就让儿子接着来送面。
我不由得很感动,无论是“穷亲戚”还是“富亲戚”,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彼此都付出真心,就会越走越近,路越来越宽。
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有一年春节前夕,我和母亲一起去镇子上面买年货,母亲忽然发现她的二表妹带着两个孩子在卖菠菜,当看到两个孩子的时候,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的二表妹是母亲的二姨家的女儿,我称呼她表姨。母亲从小就和表姨的关系很好,但是,表姨长得又黑又瘦,所以她的亲事就一直耽误了下来,高不成低不就的,母亲都出嫁了好几年,表姨还一直单身一人。
后来,表姨和外县的一个小伙子相爱了,那个小伙子的家里一贫如洗,但是,她们是真心相爱的。自从表姨结婚之后,因为离得有些远,所以,母亲就和表姨就很少联系了。
母亲曾经告诉我,表姨嫁给了特别穷的表姨夫,但是,表姨夫十分的爱表姨,虽然她们家里虽然穷,但是,她们夫妻二人十分的恩爱。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表姨结婚没有几年,表姨夫就因病去世了,只剩下表姨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表姨夫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刚刚7岁,女儿也只是5岁。
因为表姨的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自从姨夫去世之后,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从外县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那一年的春节前夕,母亲带着我去集市上面买年货,因为快要春节了,所以集市上面的人特别多,母亲准备买一些海带,当她弯腰正在挑海带的时候,忽然,卖海带隔壁的一个女人在叫母亲:“姐,你今天来买海带啊,想不到你的女儿都长这么高了。”
我顺着声音看去,只见卖海带紧挨着有一个卖菠菜的女人,因为天气太冷了,她的头上围着厚厚的围巾,可能是因为种菜劳累的原因,她的身上穿着满是灰尘的衣服。
在她面前的地上,铺了一张塑料布,塑料布上面摆着两大堆菠菜,那些菠菜看着很小,并且上面还有很多干叶子,一看就是在田野里面经过风刮日晒的菠菜,因为天气太冷了,那些菠菜冻的还有一些黑,每一棵菠菜都卷着叶子。
因为我小的时候见过一次表姨,所以当表姨把围巾取下来的时候,我就认出来了她,表姨看着又黑了不少,表姨虽然年龄比母亲小,可能是经常在地里劳作,所以表姨感觉特别老。我急忙上去和表姨打招呼。
表姨仔细地看了看我,说到:“姐,你们家的静都快和我一样高了,我们家的两个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长这么高。”
母亲那天特别的高兴,她拉着表姨的手,不住地说着话,而表姨好像忽然想起来了什么,她急忙走到她的摊位后边,从脚蹬三轮车那里拉过来了两个孩子,表姨和母亲介绍:这就是她的两个孩子。
当母亲看到表姨的两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因为她只是听说表姨这两年的生活过得特别的穷,但是,她实在是想不到表姨的生活穷得让人无法想象。
因为,母亲看到表姨的两个孩子都穿着十分破旧的棉衣 ,并且那个女孩子的棉衣上面好像破了个洞,上面还打着补丁,要知道,在那些年,穿打补丁衣服的人已经很少了,并且还是旧的看不出来颜色的衣服上面打了补丁。
并且,因为天气太冷,两个孩子都冻得流着鼻涕,母亲又低头往孩子们的脚上看去,两个孩子都穿着已经看不见颜色的棉鞋,上面都是灰尘和泥巴。一看就知道她们是穿别人的棉鞋,因为棉鞋很旧,并且她们的脚趾头都在外边漏着,两个孩子的鞋子明显看着已经小了许多。那个时候正是三九天,就算我们穿着新棉鞋都还冻得不行,更别提两个孩子都穿着漏着脚趾头的旧棉鞋。
表姨看到母亲的眼泪掉了下来,她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到:“姐,我也不是舍不得让孩子们穿,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我也没有什么学历和技术,也找不下什么工作,我今年冬天出去打工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挣了一点钱,谁知道,前些天 女儿有病又花完了。眼看着已经到了春节,我只好去地里铲了一些菠菜出来卖,想着卖一些菠菜换点钱过年。谁知道,地里太冷了,土都冻住了,菠菜看着也不好,也没有什么人买。”
母亲听了表姨的话之后,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她弯腰仔细的看了看两个孩子,包括孩子的身高,母亲又仔细的看了看两个孩子的棉鞋。
随后,母亲就急匆匆地和表姨告辞了,母亲拉着我走的时候,我听到表姨还在身后喊:“姐,你先不要走,等我给你装点菠菜。”
但是,母亲连头也没有回,她直接拉着我就消失在了集市上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那天,母亲并没有回家,她在集市上面卖棉衣的摊位上面转了很久,她仔细地挑选了两件棉衣,一套女孩子的,一套男孩子的,并且,母亲还给孩子们每个人买了一双厚厚的棉鞋,外加上几双棉袜。
我知道那些年我的家里也很穷,但是,相比起表姨的家里,我们家里的条件又比她的家里好一些,因为我们家里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而表姨的家里估计温饱都解决不了,因为她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个孩子实在是太难了。
并且,我还听母亲说:因为表姨和姨夫的关系很好,所以表姨也不打算再嫁了,她准备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那天,当我发现母亲仔细的弯腰看两个孩子的时候,我其实已经猜到了母亲在看什么,她肯定是想看看两个孩子的身高和棉鞋的大小,她想给两个孩子买衣服和棉鞋。
记得那天,母亲给两个孩子买完衣服之后,我们两个人就急忙向着表姨卖菠菜的地方走去,谁知道,当我们两个人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表姨和两个孩子都走了,原来卖菠菜的地方空荡荡的,地上只剩下了几片干菠菜叶子。
于是,我们就急忙询问卖海带的女摊主:她们隔壁卖菠菜的一家三口去了哪里?
卖海带的女摊主笑着说到:“刚才你们走了没有多长时间,来了两位大娘,那两位大娘看到这些菠菜之后,就让她便宜一点,因为她的菠菜和菜市场卖的菠菜没法比,她的菠菜叶子太小了,都是干叶子。于是,经过两位大娘讲价钱,你们亲戚的两堆菠菜只卖了5元钱。”
“那些菠菜也没有称,两位大娘直接就分了,如果你们亲戚的菠菜再大一点就能卖上价钱,就这5元钱,还把你们亲戚高兴的不得了,她带着两个孩子去买猪肉了,说准备过年的时候让孩子们吃点肉。她们往东边卖猪肉那里去了。”
听了卖海带女摊主的话之后,母亲带着我直接就向东边卖猪肉的摊位那里追去。
果然,远远的,我已经看到表姨站在卖猪肉的摊位那里,表姨两只手牵着她的两个孩子,她好像在和卖猪肉的大叔正说着什么。
“你看看我的猪肉这么好,卖5元钱一斤,已经很便宜了,你怎么还让我便宜一些,大过年的,谁家都是买很多的猪肉,你准备要多少斤猪肉?如果要10斤以上,可以给你便宜一些”卖猪肉的大叔大声地说着。(因为在20多年前,猪肉就是那个价钱。)
而我的表姨一直低着头,我和母亲都知道,她的手里只有卖菠菜的5元钱。
母亲什么话也没有说,她直接就拿起一块猪肉,对卖猪肉的大叔说到:“把这块猪肉给我称一下。”
表姨听到说话声之后,她抬头看到了我们,于是小声地说到:“姐,你们原来还没有走,你们也来这里买猪肉过年啊!”
母亲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卖猪肉的大叔称完猪肉以后,直接说到:“共计9.2斤猪肉,收你45元钱,给你优惠1元钱。”
母亲付了钱之后,她立刻拉着表姨离开了猪肉摊位,母亲把表姨拉到了一边,她把自己买的猪肉递给了表姨,并且还从我的手里拿过来了孩子们的棉衣和棉鞋,让她们试一试大小。
表姨看到这些之后,她的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一直止不住地往下掉,她的口中一直说着“谢谢”,不住地用干裂的手擦着眼泪。
母亲看到表姨这么难过,她的眼泪也是又一次掉了下来,其实,那些年我们家里也是很穷,生活过得也很艰难,但是,我们家里的生活还能过的下去,表姨一个女人家带着两个孩子,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她的生活几乎已经穷的过不下去了。
自从那一年在集市上面遇到表姨之后,每年过春节前夕,母亲和父亲都要去表姨的家里坐坐,她们每年都会给表姨的两个孩子买一身棉衣,并且还会给表姨的家里送一些吃的。
母亲常常告诉表姨:你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确实是过得十分的辛苦,但是,只要你的两个孩子长大,将来等孩子们参加工作了,你就能熬出头。
而表姨在家里种了一些菜,她每次到集市上面卖菜的时候,总是会先到我们的家里,给我们家里送一些自己种的各种菜。
就这样,我们家和表姨的家一直来往了好些年,而我一直在上学,也很少在家,所以就很少见到表姨。
我再见到表姨的时候,是母亲在医院里面住院的时候。
记得有一年冬天母亲有病,那天上午,我到医院给母亲办理了住院手续,眼看着到了中午,我准备去医院外边给母亲买一些饭。
谁知道,刚刚走到医院门口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大声的叫:“静,是你吗?你来这里干什么?”
我扭脸一看,正是表姨在喊我,几年不见,表姨看着苍老了不少,但是,她的两眼看着十分的有劲,我看向表姨的身边,原来表姨正站在一个烤红薯的炉子旁边。
我赶紧向表姨走去,我也是十分的好奇:表姨在这里干什么?表姨看到我好奇的眼神,她赶紧说到:“果然是你,老远我就看着像你。我也是今年冬天才刚刚买了一个烤红薯的炉子,每天在医院门口卖烤红薯,因为两个孩子也大了,上学也需要不少钱。对了,静,你来医院干什么?”
于是,我就告诉表姨:母亲有一些不舒服,所以来医院住几天。
表姨听了我的话之后,她的脸上马上显露出担忧的表情,她立刻把烤红薯炉子交给了旁边卖水果的大婶,和我一起又去医院里面看 望 母亲。
母亲住院的那一个星期,表姨一直都在母亲的病床前面忙来忙去,白天表姨有生意的时候,我肯定不会让她陪着我们,但是,每当中午快要吃饭的时候,表姨总是会送来一些香甜可口的烤红薯,她总是和我们说:“我知道表姐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烤红薯,现在刚好我在这里卖烤红薯,你们尝尝,可好吃了。”
表姨做的烤红薯确实是特别的好吃,至今都让我回味无穷。而细心的表姨每天早上来医院门口卖烤红薯的时候,她总是会拿着饭盒给母亲带来一些她自己在家里做的饭。
母亲特别喜欢吃清淡点的饭,而表姨每天早上都从家里带来了包子和小米粥,正好合母亲的口味。
我也知道,表姨每天都会蹬着车子回家,而她的家里离医院也有快20里地,但是,就算再远,表姨在母亲住院的那一段时间,她都会每天很早起来,在家里细心的熬好小米粥,用保温饭盒盛着,从家里带到医院里面。虽然是大冬天,但是,母亲每天早上都能喝到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后来,母亲出院走的时候,她特意交代让我把几箱亲戚朋友们送的牛奶和一些水果,一起送到了表姨那里。
表姨说什么也不肯要,我告诉表姨:我们今天就要出院了,这些东西拿着实在是不方便。表姨这才收下了那些牛奶。
而母亲回到了家里一段时间之后,表姨就又拿了一些花生和粉条,到家里看望母亲,她看到母亲的身体恢复得很健康之后,这才放心地回家了。
我们家和表姨的家里也越走越近,一直到后来,表姨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学,并且还参加了工作之后,表姨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了。
表姨的两个孩子总是从外地給表姨邮寄各种好吃的,但是,她的两个孩子总是忘不了给我的母亲也邮寄一份。
表姨常常告诉我们:她的两个孩子一直都记得母亲那些年春节的时候给她们买新衣服和棉鞋,她们一直都记得母亲对她们一家人的帮助,现在,她们事业有成了,她们要加倍的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的恩情她们会一直记在心里。
连着这些年的春节前夕,母亲也一直没有再去过表姨的家里,因为表姨跟随着她的两个孩子去外地享福去了,她的家里整年也没有人。
但是,这些年的春节前夕,表姨的儿子就会开着汽车来到了我的家里,她们从车上拿下来大包小包的礼品,送到了母亲的面前。
表姨高兴的告诉母亲:她在外边一直很想念母亲,她一直都记得那些年我们家对她们的帮助,她现在也要加倍的奉还,因为她们现在有钱了,她们和我们家由原来的穷亲戚变成了富亲戚。但是,她们一家人都记得在她们zui穷的时候,母亲对她们的帮助,所以,无论贫穷富贵,我们两家要一直来往下去。
所以说,无论是“穷亲戚”还是“富亲戚”,只要彼此真心相待,我们就是好亲戚,好亲戚没有穷富之分,我们会一直来往下去。
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我的舅母,家住禹城农村,今年已九十多岁高龄。在六十年代那个艰苦的日子里,隔一段时间,就让舅舅给我们送一袋玉米面子,这样的恩情,真是让人难忘。
现在我们条件好了,但昔日的恩情,怎能忘记。舅舅走了,她老人家是我们家庭中,唯一健在的老人。我们总是抽时间去看望老人家,心中总是惦记老人家的衣食住行。
近两年因疫情原因,末能前去,但逢年过节,总是电话问候或捎钱捎物,做人怎能忘本。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此,祝我的老舅母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当年,小暖表姐走投无路的时候,来到了我们家,她开口就对我母亲说:“三姨,你得帮帮我!”我们家对她施以援手。如今,小暖表姐的做法,感动了我们一家人!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全家人围坐在炉火前取暖。突然小暖表姐来了,我母亲赶紧把我表姐拽进了屋里,边给她扑打身上的落雪边问她:“小暖啊,下着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来了?”
我父亲连忙从锅里舀了一大碗滚烫的玉米粥 ,让表姐端着粥碗先暖暖手,慢慢喝。
表姐端着碗,眼泪噗簌噗簌地往下掉。
小暖表姐是我大姨家的三女儿。
大姨家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我家在山区,山上的梯田一块又一块,年年我家收粮食很多,院子里好几个粮囤都满满的。
我们家在山上还种了好多果树和和栗子树,每到秋天,我们就去摘果实卖钱。
我们家的日子过得还可以,虽然在农村,但是我们吃喝不愁。
由于当时我们姐弟几个年龄小,一到农忙的时候 ,我们家里的农活就干不了,因为家里劳力少啊。
我大姨就让三个女儿来帮我们家里干活,小暖表姐干活实实在在的,她干活不怕出力气。
我母亲总是在我三个表姐来我家干活的时候,提前扯好几块布料,让她们姐妹三个做件衣服穿,在那个年代里,布料也不便宜,一般的人不舍得买。
大表姐和二表姐干几天活儿就要回去,说实话,由于她们一直习惯在平原地里干活,上山干活还真受不了那个累,尤其是在山上整理果树枝子,很累很累的。
大表姐和二表姐走了,但是小暖表姐不走,她对我母亲说:“三姨,我不走,我好不容易来一趟,我得多替你干点活,弟弟妹妹都还小,你和我三姨夫都太累了!”
小暖表姐心疼人,体谅人,那些年,她为我们家没有少出力,我父母非常喜欢她。
那时候一台缝纫机大约一二百块钱,而且还不容易买到,我父亲托城里的一个亲戚买了一台缝纫机,送给了小暖表姐。
小暖表姐非常惊喜,她围着缝纫机转了好几圈,她说:“三姨,你对我太好了,俺村里一台缝纫机都没有呢!”
我母亲说:“小暖,这些年你给俺家出了多少力,三姨心里有数,我和你三姨夫商量了,给你买台缝纫机,你好好摸索怎么裁剪布料,这样你就能给人家做衣服挣钱了。”
小暖表姐学会了做衣服后,就能去集市上收布料做衣服挣钱了,她靠着这点手艺,给我大姨家挣了不少钱。
有一次,小暖表姐在集市上收布料的时候,有一个叫张庆的小伙子经常在她的摊子前转悠,没话找话地和她聊天。
张庆长得一表人才,一来二去,小暖表姐和张庆走在了一起。
那天小暖把张庆带到我家里,我们赶紧泡茶招待客人。
小暖满脸幸福地对我们说:“张庆对我可好了!”
小暖表姐就是看中了张庆,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结婚的时候,我大姨家没有钱,一分钱的嫁妆也没有陪送。
我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小暖置办了嫁妆:四床花被子,一个柜子,一个橱子,还有一张沙发,这在当时是很体面的嫁妆了。
我记得小暖表姐拉着我母亲的手,哭得一塌糊涂,她说:“三姨,这些年我把你当成自己的娘,你也把我当成闺女了!”
我母亲也流泪了,她拍着小暖的肩膀说;“小暖啊,你好好过日子吧,三姨希望你过得顺风顺水的!”
母亲说出这些话时,她的心里是祝福,毕竟她那么喜欢小暖!
小暖表姐结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张庆对老婆孩子比较上心。
小暖表姐一直没有放下她的缝纫机,她一直在村里收布料做衣服挣加工费,逢集的时候就去集市上收布料,由于她的手艺好,四邻八村的人都愿意找她做衣服。
小暖表姐做衣服的时候,地里的庄稼活基本上是张庆去干的 ,小暖表姐为了安慰他,只要挣了钱,就给丈夫买烟,买酒,给他置办好衣服。
小暖表姐家的日子,在他们村里算是过得好的了,当时周围的邻居很少有做小买卖的,都是靠种地为生,卖粮食花钱。
但是小暖靠着自己的手艺,让一家人衣食无忧,邻居们都非常羡慕张庆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儿。
张庆和小暖夫唱妇随,有时下午吃完饭就领着孩子去田间的小路上玩耍。
那几年,小暖表姐过得特别幸福,她经常来我家,每次脸上都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母亲对父亲说:“我终于放心了,小暖现在过得很舒心啊!”
但是好景不长, 慢慢地,张庆不愿意下地干活了,他说:“天天去侍弄那几棵庄稼有什么用?我得学着做大买卖,挣大钱!”
小暖劝他说:“咱不能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你先别着急,我好好做衣服挣钱,你把庄稼地种好,等咱们攒一笔本钱,再考虑做别的买卖,这样行吗? ”
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说,张庆无动于衷,他就是着了魔一般想做生意。
当时我们这里有种蔬菜大棚的,需要用到竹竿,他跟着一个亲戚去南方贩卖竹竿,但是由于人生地不熟的,竹竿质量不好,运回来后,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赔了路费!
小暖表姐眼瞅着自己好几年做衣服攒下的钱,被张庆这一趟去南方贩卖竹竿,一下子花去了一多半,她着急上火,嘴上起了水泡,大病一场!
小暖表姐的钱挣得不容易,她天天低头裁剪布料,踩缝纫机,有时忙到下半夜,她的脖子累得直不起来,眼也要花了。
张庆说:“这次贩卖竹竿赔了,等于我交了学费,算是增长了一点经验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久,他又要去外地贩卖小电器,当时我们家一心想帮他,主动给了他1000块钱。
在当时100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一头肥猪才卖个一二百块钱呢!
他信誓旦旦地对我母亲表示:“三姨,以后我一定忘不了你对我们的好,这次我好好做生意,等我挣到大钱了,一定好好孝敬你们!”
可是,万万没想到,张庆这一次又是血本无归!
当他贩卖了一部分小电器回来后,根本找不到销路,卖不出去,都积压在家里了!
天天瞅着那堆小电器,小暖表姐几乎愁白了头!张庆撂下的烂摊子只能她来收拾了!
张庆自知不是做生意的料,他灰心丧气,天天皱着眉头躺在床上。
由于他心情不好,体质也越来越差,后来几乎就干不了活了。
小暖开始没日没夜地做衣服,地里的庄稼活她也不敢撂下,打点粮食糊口,家里的钱都被他折腾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两个女儿非常懂事,她们俩学习都很好,写完作业,就帮着妈妈干活。
两个孩子是小暖表姐所有的希望。
那几年,我们家没有少帮小暖,我母亲经常去她家帮着她做顿饭,帮她把布料提前洗好,缩缩水,腾出功夫让她赶紧做衣服。
我母亲还经常明里暗里地三十元五十元地塞给小暖,让她补贴家用。
小暖表姐留着泪说:“三姨,这些年要是你不帮我们,我家的日子真得过不下去了!”
我母亲安慰她说:“我家那1000块钱等于帮了你们了,以后不要再提了,咱们是亲戚,帮个忙是应该的。”
“小暖,人这一辈子,什么事都能遇到,你别灰心丧气的,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让俩闺女好好读书,等孩子们考上大学了,就是你的出头之日!”
在我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小暖表姐有了生活的信心。
几年后,我中专毕业也参加工作了,有时,发了工资,我会给小暖表姐和孩子买点东西送过去。
她总会拉着我的手,泪水涟涟地说:“表妹啊,这些年,我这个穷亲戚拖累你们了,我三姨处处帮我们,你现在也开始帮我了,你们的恩情我这辈子是没法还了!”
我说:“表姐,亲顾亲顾,只要是亲戚都会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的,谁还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大家帮你一把 ,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
那些日子,我休假在家,正好一连多日的大雪,天寒地冻的,我们只能足不出户了。
那天中午,我们都围坐在锅屋的灶台前,烤着熊熊的炉火取暖。
突然,我们听到了门外有动静,我母亲赶忙出去了。
没想到,冰天雪地中,小暖表姐站在大门外!
她一进门就说:“三姨,你得帮帮我!”
等她坐下定了定神,她才说:“张庆得了重病!”
张庆得了重病?我们都大吃一惊!
原来,这几年张庆郁郁不得志,他早已察觉胃里不舒服,但是,他想到由于自己做生意把家底折腾光了,他就不好意思说出来自己可能得病了,他知道家里没有钱啊!
那些日子,他饭量减小了,小暖表姐变着花样给他做饭,他也吃不下多少。
直到有一天早晨,他突然肚子特别难受,头上都是豆大的汗珠,呼吸急促,小暖表姐吓得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
做了一番检查后,医生说是胃癌早期,要赶紧住院治病。
万般无奈,小暖表姐找不到可以帮助的人,只好来到了我家求助,和我们商量一下怎么办?
我母亲说:“小暖啊,你要好好给张庆治病,虽然这些年他不靠谱,让你受了很多苦,但是他是孩子们的爸爸,是你的丈夫,只要有他在,你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他现在病了,你得好好管他,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你们还有俩闺女呢!”
小暖眼含热泪点点头。
我父亲拿出了5000块钱,我又把自己刚发的工资拿出来,凑了6000块钱给小暖表姐,让她先拿着,赶紧给张庆去看病 ,钱不够的话,我们再给想办法。
小暖表姐说:“三姨,三姨夫,表妹,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这个家早就不存在了!我这辈子要是不能报答你们,以后我会让孩子记住你们的大恩大德!”
我母亲说:“小暖,你看看你说到哪里去了?以前你在我家干活,出了那么多力,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处处为三姨着想,知道疼三姨。现在我对你们好,都是以前你的福报!”
张庆住院一段时间后,身体有所好转了,就回家了。
我们去看望张庆的时候,都开导他,不要把过去失败的经历挂在心上了,一切都要往前看,好日子在后头呢!
后来,小暖表姐去了我们的镇上开了一家缝纫店,她去市里进来布料,给人定做衣服,挣钱比以前多了。
两个女儿先后考上了大学,大女儿考进了我们县城的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小女儿在外地当了医生。
小暖表姐的日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已经衣食无忧,风调雨顺了。
小暖表姐没有忘记我们曾经对她的帮助,她每隔几天就要去我家里看望我的父母,比我们回去得还要勤。
有一次我母亲不舒服在镇上的卫生院住院,小暖直接不让母亲告诉我,她说:“三姨,我表妹工作忙,你不要打扰她了,我照顾你就行了。”
我母亲住院的日子,都是小暖表姐和张庆跑前跑后地照顾,一日三餐都是小暖表姐按照我母亲口味做好了,给送到医院。
我母亲感激地说:“小暖,多亏了你照顾我,你比我闺女还管用呢!”
小暖说:“三姨,我照顾你都是应该的,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张庆也说:“三姨,以后你就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儿女吧,只要你给我们打个电话,信到人就到,你和三姨夫年纪大了,以后用人的地方就多了,我表妹表弟都不在身边,有什么事你就和我们说声就行了!”
这些年,多亏了小暖表姐和张庆,他们经常对我父母嘘寒问暖,有事就跑前跑后的。
我们姐弟都在外工作,有小暖表姐帮我们照顾父母,我们就踏实多了。
小暖表姐的两个女儿,逢年过节时,她们也经常来看望我父母。
到现在,我们依然经常相聚,小暖表姐只要知道我回老家了,她就得来我家,大家说说心里话。
我的感悟:
小暖表姐就是我家当年的“穷亲戚”,我们到现在一直来往。
当年,小暖表姐在我家帮忙干活出了不少力,她心地善良,知道心疼别人,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她的付出!
我们家给小暖表姐买了一台缝纫机,让她学会了做衣服,挣钱养家。
她结婚的时候,我们家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在她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我们给他凑钱;当她丈夫生意失败的时候,我们更是出手相助;当她丈夫病重的时候,我们出钱给他治病。
小暖表姐时刻铭记我们对她的好,她现在回报了我们,她在无微不至地帮我们照顾父母,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亲戚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不管谁遇到难处的时候,该帮一把就帮一把!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我们不要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好。
人在困难的时候,更需要来自亲戚的关怀。
每个人都会遇到风风雨雨,亲戚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一切的沟沟坎坎都会过去的。
当初,家里的“穷亲戚”,现在还来往吗?
穷亲戚不怕,怕的是算计你的穷亲戚。我父母是三线的时候去的甘肃,我三大爷(三大伯)带我父亲去的还有我五叔家。我二十的时候不想在厂里干了,父母也退休了,我姨在沈阳做生意,九五年全家回沈阳了,我也算下海了。甘肃有套房厂里分的,当时我表想要给一万五,我叔给了九千那会和我叔家关系好,我父母就把房子给我叔家了一直也没过户。我父母一辈老实工人不会算计这些事。前年房子要动迁,不知道怎么的我妈要回去看看,我这边忙雇不上,买了张软卧从上海送我妈上车,我妈到甘肃就让我开放弃遗产证明(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当时没多想也不打算回去就开了个寄回去。我妈回来给我老婆五千块钱说是我唐哥给他的,当时我跟我妈说你还不如不要,你去一趟来来回回我就拿一万多。后边听我妈说我婶跟别人说给我妈二万,都是老同志就传到我妈耳朵里了,当时心里不太舒服,也没在意,在外边应酬一个月也要一万多。后来听我同学说那房子动迁能给40万左右,我才明白我叔为什么着急让我妈回去。上个月我婶给我妈打电话说回迁有个大房子要补三十万,想从我这借点,我当时就告诉我妈说我没钱。亲戚就这样千万别动钱还能处下去,沈阳我表哥欠我六十万,要了四年一分没给,去年让我起诉了,天天下熙熙皆利来,钱是最好的试金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