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现在有一些老年人丧偶后,为解决孤独,找一个老伴不办证,同居生活在一起,合得来就过下去,合不来就分手。

每月退休金高达7800元的67岁的郭大爷,最近遇到了烦心事,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想要和63岁的保姆曾阿姨领证住在一起,以他的条件居然还被拒绝了。

曾阿姨是这样说的“我在这做保姆,我还有一份工资,我是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甚至还可以为以后存点养老钱,可是,我要是和你领了结婚证,你还会给我发工资吗?到时,我就变成了一个伸手向你要钱的卑微的女人,你还会看得起我吗?”

可是,郭大爷还是不愿放弃,他百般讨好曾阿姨,还为了能够和曾阿姨在一起,一直放低自己,说“我实在是离不开你,想要和你永远在一起,不领结婚证也没关系,我们搭伙过,我还像以前一直给你发工资,只要你答应我不要离开。”

其实,郭大爷也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非曾阿姨不可,明明自己才是那个主导的人,可是,在曾阿姨面前,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被动的人,甚至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要看曾阿姨的面色。

有时候,他也觉得自己太不够男人了,但是,只要想到以后能够一直和曾阿姨在一起,他又觉得够不够男人都无所谓了。

而曾阿姨面对这样的郭大爷时,她也心软了,再说,她毕竟照顾了郭大爷很长时间,说心里话,郭大爷是个宽厚的男人,是她这些年中遇到最好的一个男人。

最后,曾阿姨还是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全心对自己好的男人,如今,他们在一起搭伙过日子已经有6年了,两人相处得非常愉快。

郭大爷是某事业单位里的退休人员,他在46岁时,妻子就因病去世了,当时,他唯一的女儿在国外。

妻子过世之后,很多人都以为他会再婚,毕竟,他的条件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但有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而且,人长得高大帅气,关键这正是他黄金年龄,可以说是有钱又有魅力,妥妥的“万人迷大叔”。

他的着装大多数以宽松为主,正是这样的着装给他加了不少魅力值,让更多的人为他着迷。

像这样的条件,倒追他的人非常多,甚至还有头婚的姑娘追求他,可是,他都不为所动,在他的规划中,他说“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想去哪,拿起车钥匙就能走,不用迁就谁,更不会委屈自己,这日子才是我想要的。”

他还说“以后退休的话,我就开着我那辆小破车,到全国各地去转一圈,我的人生就圆满了。”

其实,郭大爷和妻子的婚姻,可以说是父母包办的,因为,就因为父母的一句戏言,他不得不娶从小和他有过口头约定的娃娃亲妻子。

妻子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人,不但孝敬公婆,和睦家人,对他更是非常体贴,连邻居都称赞他有福气,娶了一个好妻子。

可是,这个妻子却不是他喜欢的,两个人在一起时,他说的话,妻子听不懂,而妻子口中的家长里短,也不是他想听的。

久而久之,两人之间就越来越无话可说,但是,郭大爷是一个责任感非常强的男人,哪怕妻子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他还是尽到了男人的责任,给予妻子应有的尊重。

特别是在妻子病重期间,他放下工作,全天24小时守在妻子的病床前,亲力亲为地照顾已经无法自理的妻子。

那时候,连他的女儿也被感动到了,劝他说“如果太累了就请个保姆吧,我们实在不差这一点钱。”

可是,郭大爷却说“我照顾自己的妻子本应天经地义,更何况,我还能照顾她几天呢?这辈子她为了这个家放弃得太多了,我能为她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妻子在病床上躺了半年多,郭大爷就在医院住了半年多,直到妻子去世。

当时,他的妻子临走之前还握着他的手,流着泪说对不起,还说是自己耽误了郭大爷,连累了郭大爷。

可能是心中对郭大爷有愧疚,妻子还叮嘱郭大爷说希望自己走了之后,郭大爷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过后半辈子。

其实,妻子可能不知道,郭大爷对她虽然没有太浓烈的男女之情,但是,他们早就是一家人了,妻子的离世,对郭大爷来说,同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送走了妻子后,郭大爷就把重心都放在了女儿的身上,平时除了上班之外,更多的是经常打电话陪女儿聊天,因为他知道,女儿更需要他。

父母家人看他还这么年轻,几乎可以说才刚过中年,都劝他再婚,甚至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说要帮他介绍对象,连他的初恋都找上门来,说希望他能够再给彼此一个机会。

可是,郭大爷的心思并不在这上面,他拒绝了所有人的好意,甚至包括初恋,他对初恋说“经过这么多年,我们都变了,我们都不是以前的我们了,我也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对你,所以,就让我们保留着最美好的样子吧。”

本来,郭大爷以来自己的下半辈子都会按自己的规划一样,在各地旅游或旅游的路上,可是,他的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在他刚退休不到半年,他就进了医院。

原因是年检时,郭大爷被查出脑部长了肿瘤,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谁也没想到,平时连感冒都非常少的人,居然会患上肿瘤。

幸运的是,这是个良性肿瘤。

只是手术后,郭大爷的腿就使不上力了,他的饮食起居都需要有人来照顾,这时候,父母只能给郭大爷找保姆,可是,这些保姆做不了几天就被郭大爷赶走了。

郭大爷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把保姆辞退,后来,朋友把曾阿姨介绍到郭大爷家做保姆。

也许是缘分吧,以前总嫌弃保姆这不好那不好的人,对曾阿姨却变得非常好说明,而且,第一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聊天。

再说曾阿姨,她是一名单亲母亲,女儿出嫁后,她大部分时间都住到女儿家,特别是女儿有了孩子后,她就一直在女儿家照顾两个外孙。

可以说,两个外孙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周围的人都知道,她对两个外孙非常好,为了让女儿女婿能够休息得好一点,两个外孙都是跟着她睡。

其实,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照顾孩子是一件既辛苦又无人体谅的活,而曾阿姨不但要照顾孩子,还要做一家五口人的饭。

每天忙得连一点私人的时间都没有,可是,曾阿姨从来没有抱怨过,甚至连女儿给她的零花钱,她几乎都花在两个外孙身上。

她常说“只要女儿过得好,我累一点算什么。”

只是,到了两个外孙上学后,一切就变了,她察觉出女婿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不好,甚至还故意给她摆脸色。

她突然醒悟到自己该回家了,不能再给女儿添麻烦了。

同时,正是女婿的态度让她意识到,以前想要靠女儿养老的观念是多么可笑,以女婿今时今日的态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她要为自己以后作打算了。

而为了不让女儿为难,更不希望小两口因自己发生矛盾,曾阿姨故意向女儿撒谎,说自己的一个好姐妹邀请她到家里玩。

其实,真正原因是曾阿姨托姐妹们帮忙找工作,曾阿姨说自己可以做保姆,也可以做清洁工,还说自己不怕吃苦,更不怕累,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

女儿虽然觉得很突然,但是,从私心上说,女儿也希望暂时与母亲分开一段时间,毕竟,她也察觉到丈夫对母亲的态度。

另外,她对母亲为自己所做的,虽然心里非常感激,但是,这些年母女之间同样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所以,对于母亲说想出去走走,她表示支持。

而曾阿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小区打扫卫生,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是,工作却非常适合她,不但不累,关键是闲了还可以和小区里带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一起聊天。

可惜,好景不长,她的这份工作才做了不到5个月,就被别人顶替了,原因是物业的朋友的父亲正在找工作,就把曾阿姨给辞退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曾阿姨只能收拾李行,把位置让出来。

在她失业一个星期后,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问她想不想去做保姆?她那刚好有朋友需要请保姆,说如果她有意愿的话,可以帮她介绍。

这个需要请保姆的人就是郭大爷,挂掉电话之前,朋友让曾阿姨考虑一下再作出选择。

其实在当时,曾阿姨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朋友之所以会这么问她,也是出于尊重她的个人意愿。

第二天,曾阿姨就给朋友回复说自己想要试试,在车上朋友就把郭大爷的情况告诉了曾阿姨,当然,朋友省去了郭大爷赶走好几个保姆的事,主要是不想增加曾阿姨的心理负担。

到了那之后,两人仿佛一见如故,非常聊得来,谈到薪资时,郭大爷还担心曾阿姨会拒绝,还把薪资往上提。

而曾阿姨在郭大爷家,一待就待了5年,两个老人虽然名为雇佣关系,实际上却像是一对老夫妻,特别是在郭大爷康复之后,两人经常一起买菜做饭,一起散步。

如果不说,谁都会错认他们是普通的夫妻关系。

其实,曾阿姨到来的第三年,郭大爷基本就完全康复了,但是,郭大爷却一直说自己还需要有人照顾,不放曾阿姨走。

而曾阿姨也确实需要这份工作,再说,这些年她把自己封闭起来,身边几乎没有异性朋友,在她以为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后,突然多了一个郭大爷。

在她感受到郭大爷对她的关心与陪伴后,她真的不舍得离开,正是这样的心理,两个人就这样半推半就地继续生活在一起。

可郭大爷比较贪心,在他意识到曾阿姨终会有一天要走时,他就想把曾阿姨留下来,以合法的身份留在他的身边。

而他的这个决定也得到了父母家人和女儿的同意,在他以为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时,却遭到了曾阿姨的拒绝。

在了解了曾阿姨的顾虑后,郭大爷做出了让步,不但同意不办结婚证,还每月照顾给她发工资,一切都没有很大的变动,唯一的变动是曾阿姨从客房搬到了郭大爷的主卧室。

另外,郭大爷还给两个办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照,另外还办了两桌酒席。

郭大爷说“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属于我们的二婚,我们得给自己一个有意义的、 回想起来会打从心里发出微笑的日子。”

如今,6年过去了,时间对他们来说,似乎只是一瞬间,他们这对老人好得不像是经过了6年,而是6天。

回到正题:老年人丧偶后找老伴,但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以郭大爷和曾阿姨的事例来说,不办结婚证也不影响他们在一起生活,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来说,他们过得非常好,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找到了对的人。

其实,生活是自己的,以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过得开心。

而从曾阿姨的事例中,她还给我们以下两点启发:

一、谈感情,也要谈“钱”。

很多人在面对感情时,都容易冲动,容易忘记现实生活需要柴米油盐,因此,在做选择时,容易做出一些令自己无比后悔的事。

特别是女性朋友,不管年龄有多大,都容易被异性的一些甜言蜜语所迷惑,甚至可以说都难逃异性的“一张嘴”。

在异性有意煽动下,缺乏思考能力的普通女子往往非常容易被带入套,分不清真假,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对方口中的那个人一样,那么优秀,也不可取代。

可曾阿姨却能在第一时间内摆脱困局,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和保障。

其实当时,对曾阿姨来说,那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毕竟,在郭大爷身上,她感受到了被爱、被尊重,还有一种来自异性的心动。

而当时的生活也正是她所追求、所渴望的,她明知道拒绝后就有可能失去这份工作,也等同于失去这样的生活,可她还是狠心拒绝了。

原因只有一个,她认得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接受后的后果。

作为一个几乎可以说是被女婿赶出家门的老人,她太清楚金钱对自己的重要性,她相信郭大爷对自己是真心的,但是,真心是无法掌控的,与其依赖别人的真心过日子,不如掌握一点实际的东西。

只有握在手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也更让她有安全感。

事实证明,她的做法非常有智慧,她不但赢得了老伴对自己不离不弃,更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加了一道保险杠。

所以,处于弱势时,应该懂得分清局势,更应该懂得为自己考虑得长远一点。

二、听从内心的声音。

其实,很多人单身久了,都会有情感和生理上的需求,都渴望有人陪、有人倾诉,还需要一些肢体上的接触,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特别是像曾阿姨这样的女性朋友,几十年的单身,几十年的空虚,这些空虚有情感上,也有身体上。

也正因为单身太久,才会更加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或者说更容易被异性打动。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承认自己的需求,甚至还会故意去掩饰,仿佛那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而曾阿姨在这方面就比较勇敢,有爱就去追。

在面对郭大爷的表白时,她是感动的,同时,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懂得分享,这个分享是把自己内心的顾虑分享给对方知道,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拒绝也是出于无奈,并不是不想要。

正是因为她的勇敢与坦诚,更赢得郭大爷对她的包容与尊重。

而在这一点上,个人认为曾阿姨做对了:不失分寸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参考。

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谢谢邀请;关于老人丧偶,要找一个伴侣来结束孤独的生活这个问题,我多次做过答复,并且阐明我的立场,我是坚决支持的。今天就这一问题,我就再来说一说吧。

情感的依托并不是年轻人拥有的权利,中年人,老年人也有这个权利。一个人失去了在感情上的另一半,在精神上遭到折磨,孤独,无助和无奈,就会萎靡,会不利于身心健康,缩短生命。

孤独的老年人要是能找个伴,能唠个磕也解除了寂寞。互相照应,对方有个头疼脑热的,身边也有个端茶送药的人,遇上了紧急情况,就能有人及时拨打120捡回一条生命。就算子女是孝顺的,你不可能一天24小时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再婚是解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帮了子女的大忙。

正是由于子女们自私,怕老年人再婚后,家庭财产会流失,现在老年人的同居现象才是普遍存在的。它方便就在,想和就和,想分就分,养老的问题不牵扯到对方的子女,家庭财产也不至于流失,造成不了家庭矛盾。

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过着虽然是夫妻的家庭生活,但是却不是合法夫妻,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就不受法律保护。个人的利益和权益就没有保障,一旦受到了伤害,只有悲天哭地。

总之,我觉得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权利。领不领取结婚证有利有弊,利在不麻烦,都是自由身。弊在得不到法律承认,就没有法律做保障。强迫不成买卖,只能看当事人的选择了。

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我对这个问题来个不请自答,不知妥当不妥当?

我简略谈谈我的自已经历和体会,也许更有说服力,对与我有相同境遇的人更有参考的价值。

我是个退休的公务员,已年近七旬。几年前老伴患病去世了,我的生活一下子乱套了,需自已做饭料理家务不必说,精神上的孤独苦梦更是难熬,竞管自已读些有关摆脱孤独之类的书,出去旅游,和老同事老朋友们聊聊天。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在和朋友们一起的时候,可以暂时忘记烦恼,但回到家里的日子照样不好过,睹物思人,老想同一个问题:陪伴我几十年的这个人我是再也见不上了,真的再也见不上了!我常问自已,我就在这种不良的环境氛围中度过我的晚年么?

过了一年多,经老同事老朋友们的介绍撮合,我找了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经历与我相差不大的老伴。我们走到一起已快两年时间了,相处的不错,过得也还算愉快。从我们走过来的路和我的思考我想有这么几点值向大家说说。

其一,我们俩就是不领证,属同居,这是我们双方协商都同意这么做。

二,我们俩的结合,取得了双方子女的同意。

三,双方的房产及存款,各归各所有,将来归各方子女,互不纠缠。四,家中的伙食开支由我全部承担,老伴的退休工资由她自由支配,医疗开支各自承担,外出旅游开支执行AA制。

五,今后如一方生了大病,另一方愿意待候,可以继续过下去,如另一方有难度,双方协商分开。我们俩都认为,人老了生病难免,生了病能在一起过下去更好,实在不能过下去,分手也不是坏事,起码在我们生病前这一段时间我们过得还是有质量的。相反,如果领了结婚证,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六,据我的体会,找老伴双方的年龄不要相差太大,太大了就有了代沟,生活中不容易沟通。

七,三观要大体相近。三观相差太远,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

上面说的有些零乱琐碎,但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如还有一些参考价值,也就不枉费我的辛苦了。

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有关老年人丧偶后找老伴儿,要不要办结婚证的问题,我之前在相似问题《老人再婚,是领结婚证好,还是不领结婚证、只是同居更好?》下做了回答,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评论中各有所言,并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论中,一部分人支持办理结婚证,另一部分则认为不办结婚证更好一些。我仔细盘算了下,比例各接近百分之五十。由此可以看出,办证还是不办证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今天我们就聊一下这个问题。

老人再婚办结婚证和不办证的区别

老人再婚办理了结婚证,双方老人的养老金在婚后就成为共同财产。其中一方去世,另一方与其子女共同拥有财产继承权。同时,结婚证也约束了双方有赡养、帮扶的义务。无论是丧失经济来源还是身患重病,另一方有义务对其进行赡养和照顾。

如果不办理结婚证,就是“搭伙过日子”,只要能互相信任、相处愉快,就能起到陪伴和照顾的作用。遇到身体出现重大疾病的情况,由双方家庭各自负责,各自进行救治和照料。当然,大多数这种情况,都会在同居前以“同居协议”的方式,来协商好这些问题。

领证的好处是确定了责任和义务,不领证的好处就是,能够好合好散,不牵扯过多的麻烦事。这两种情况落到现实中来看,很难说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不应该的。每一个个体家庭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领证。这个观点和我在上一个回答中的观点略有变化。个人觉得应该中性一些,要尊重每一个家庭自己的选择。

子女对老人再婚的态度

我们有时候,会想当然的认为,老人再婚就是搭伴过日子,哪有那么多讲究。只要不领结婚证,能好就一起,不能好就散伙。采取这样放任不管甚至“不负责任”的态度,把找老伴儿当成找的保姆或者临时搭伙人来看待。

有的甚至因为怕麻烦或者担心财产问题,而反对老人再婚,觉得老人这么大年龄了,没必要再折腾了。这其实是忽视了老人自身的情感需求。老人需要有人能够陪伴,互相照顾生活,甚至寻求精神寄托。这些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就被忽视掉。

以上面说的这样的态度对待老人再婚是不恰当的。想想我们结婚的时候,父母是怎么为我们的婚姻把关,并负责操办的。到了老人再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负责任的态度,来认真对待老人的婚事呢?

所以说,我们对于老人再婚,要以老人自身的需求为主要考虑。如果老人有这个愿望,作为儿女应该予以支持,并切实为此做出积极的实际行动。

子女在老人再婚这件事上应该怎么做

有位网友提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办证还是不办证,遇到通情达理的人,不办证也会互相照料;遇到心怀不轨的人,即使是办了证,也一样会各种欺骗和刁难。仔细想一想,确实是有这个道理。这就不由得让人觉得,寻找一个在人品上能够信任、情感上能够真诚的人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需要在这方面为老人把好关。

老人常被称为“老小孩”,就说明老人虽然在经验方面比较强,但有时也会表现的像小孩子一样不成熟。这往往是因为过于依赖经验而不会变通,表现的过于固执甚至执拗。所以,子女在老人找老伴儿这事上,要做到有耐心的引导和解释。

另外,子女工作忙没有条件陪伴老人,老人日常的陪伴需求逐渐强烈。此时有了一个能够陪着聊天的伴侣,正好满足了需求。这就容易被一些不轨的人钻了空子,引诱老人迷了心窍。新闻中不乏出现老人被骗婚的案例。因此,子女在老人再婚的事情上,要尽到监督责任。

总之,我们除了积极的满足老人的心愿之外,也要为此做好子女应尽的引导和监督责任。希望能做到,以当初父母对待我们的婚事的用心程度,来对待老人再婚这件事。

综上所述,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件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决定,不可一概而下定论。在能够维护老人权益的基础上,要充分尊重老人和家属的意见。所以说,至于应该还是不应该领结婚证,就让当事人自己来协商和决定吧。(end)

欢迎【关注】大象生,专注回答情感、两性、婚姻、家庭等问题。希望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公公和他后来的老伴儿白姨。

我的婆婆是1996年去世,那年公公67岁。婆婆去世后,考虑到公公一个人很孤独,就让他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他自己不会做饭,这样我们可以照顾他,家里有个小孙子也可以给老人带来一些慰籍。但几个月后,我发现任何人也取代不了老伴儿在他心中的地位,孤独寂寞让他憔悴了许多,每天一张报纸反复的看,吸烟也比以前多了,少言寡语,和我们一起生活也不能消除他心中的落寞,而且我发现他在儿女家也找不到家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公公的老同学为他介绍了白姨。白姨比公公小几岁,中年丧夫,独自把五个孩子拉扯大,直到结婚生子,她自己也步入了老年。

两位老人接触几个月后,决定一起生活。他们也达成了口头协定,搭伴过日子,不领证,一旦有一方病了需要照顾,而另一方又没有能力照顾的时候,各回各家,由儿女养老送终。就这样,他们幸福的生活了十年。十年后,白姨年岁也大了,还要照顾公公的衣食住行,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她狠下心,和儿子回了老家。虽有不舍,但是很理智,公公虽然也很受伤,但时间长了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

好聚好散,各不相欠。老人在一起就是要晚年生活的快乐一些,彼此有个照应,一旦超出这个能力,感情在老年再婚中不能说没有,但大难来临各自飞更现实一些。

公公和白姨分开后,他们也会偶尔通个电活,说说各自的情况,直到公公2014年去世。

老年人的再婚本就不易,如果领证结婚更是牵扯了很多麻烦,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以我认为还是不领证,搭伴过日子比较好,省去了很多麻烦,但必须双方提前达成一致。

这是我亲历的一场老年再婚的经过,没错,老年人需要幸福,但也要面对现实,一旦闹到不欢而散或是法院就难堪了。

老年人丧偶之后找了一个老伴但是不想办结婚证,这样好吗?

谢谢邀请:

你提的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我是双方都丧偶的再婚家庭,我们己婚5年之久了,而且正式登记结婚,登记这事俩人都有共同想法,即双方己了解一段时间了,而且得到了双方儿子的同意,我们想要一起重启生活,就去登记走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向初婚那样相互理解和信任,谁都不可以朝三暮四的再有其它想法。

5年多我们做到了,婚姻稳定,儿子孝顺,孙子们可爱,我们每天在相互照顾下,过的很快乐。生活中有幸福,但也有不幸,老伴今年66岁,前年时得了场大病脑梗了,那年我身体还可以,为了履行婚姻的诺言,我在儿子的支持下,为他做手术时签了字,他头上支了三根支架保住了生命,病中是儿子们和我照顾他,而且一直到康复。

如今他己完全康复,基本沒留啥后遗证,可以骑电动车买菜赶大集,我们又可以快乐的去玩了,去年去了厦门福建上了鼓浪屿,还看了福建少数民族的围屋,回来后修整一下又去了山西太原大同平遥古城,我们不能向年青人那样玩的匆忙,但我们可以慢慢地溜达。

今天疫情影响,我们不在出游了,老实在家避难,不幸的是我又生了大病,得了房颤,年初为了治愈好吃了许多中西药也沒治好,最后医院决定手术治疗,用了最选进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心脏消融术,在手术其间他要陪伴,但儿子考虑他身体不好,在说医院经常找家属怕他听不明白,关健是一个陪伴证,做核酸可以的,但不许家属探望,他在家很着急,一天三个视频,问吃了吗?喝了吗?手术做完后他打发儿子去上班,接下来就是他在照顾我如今还在康复中。

通过各自这场病,真正考验了我们的婚姻基础牢靠与否,我们从决定再婚那天起就决定一定相互照顾到各自百年,永不反悔,我们的婚姻稳定在我们在一起时,沒把各自财产看的那么重,二个企业退休的工人哪这么多财产,如今两方儿子都有事业可做,生活的也很好,年节假日我们会一同聚会。

说起我俩再婚,他一分钱也沒给我花,什么黄金珠宝我都有,所以他要买是我不要的,我俩最奢侈的婚礼就是去了华东5省市旅游了一趟,然后我就走入了他的家庭。

现如今我俩晚年凑上了个好子,感谢网络给了我们一个好姻缘,我们沒有媒人,是在网上认识的,聊的多了知道都是丧偶孤单人,同龄人理解中年时的孤独,在得到儿子们的赞许下我俩才走到了一起。

每年清明时节,孩子们会祭奠他们失去的父母,我俩也一同纪念生活了30年的夫与妻,说不想是瞎话,30年的情感还历历在目,我们共同祈祷他她们天堂无病无灾快乐每一天吧!也希望他她支持我们最晚年的相遇,多多给我们生命中的平安和幸福!最后说一句己要进入二婚的家庭的各位,俩人相处不难,难的是都得付出真心,人心无私天地宽,愿看微信的各位朋友幸福一生快乐永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