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轻时偏心小儿子,现在老了又来找大儿子养老,该怎么办?

能怎么办?养着呗!

这完全是我婆婆的翻版。自从嫁进婆家后,不但从来没得到婆婆的半句好话,反而处处找你麻烦。现在老了,那几个小儿子都不愿意管她,最后,还不是住进我们家。

我老公有四个兄弟,他是老大,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我们结婚的时候,他家里连个睡的地方都没有。

平时都是几兄弟挤在一起,我们结婚的时候才勉强另外劈了一间房间出来,也仅仅能容下一张一米来宽的床。

就这样,我们只有一张能称得像是房间的地方,其余什么都没有。当时,之所以会嫁给他,也是因为我年龄偏大了,才会嫁到他们家。

婆婆也就经常拿这事来拿捏我,认为我就比他们家低人一等。

这也就算了,我最生气的是,在我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婆婆对我也无半分的好脸色。刚开始的时候特别犯困,婆婆就天天说我故意偷懒,不想干活。

后来又吐得特别厉害,吃什么吐什么,婆婆又说我娇贵,故意在拿娇。我那时实在是太委屈了,就回了娘家。

可从娘家回来的时候,婆婆又是各种挤兑我,说话更是阴阳怪气。

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我第一个孩子就这样流掉了。还不到三个月,就没有了。

我难过得躺在床上哭,可婆婆却在门外大叫大骂,说我故意把孩子弄掉的,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每一句都像根刺一样,让我痛得有口难言。

当天下午,我妈就拿着鸡蛋过来看我,我们娘俩还没说上两句话,婆婆就把我妈叫走了。在她那屋说了半天的话也没见我妈出来,那天我妈连口水都没喝就又回家了。

小产后的第三天,我连站着都觉得头晕,连个鸡蛋都没吃着,可婆婆却让我去下地。说人手不够,我做不了重活,帮忙一下也是应该的。

可能是没有休息好,营养也跟不上,这次小产后的三年时间我都一直没怀上。婆婆就更有话说了,说我是不下蛋的母鸡。

还要跟我们分家,可能分到哪去,本来就只有一间床铺,婆婆这是明摆着要撵我们出去。起初我们就在外面搭了个棚,再到娘家去借钱建房子。

我妈看见我可惜,就在娘家请了人过来帮我盖房子。

就这样,硬是盖起了一座带院子的四间平房。我们就像当初结婚一样,什么也没分着就被分出来了。

那时候,我们盖房子的时候,婆婆也盖起了两座房子,说是给老二和老三娶媳妇准备的。之后,老二和老三(小叔子)都陆续结婚,前后脚生下孩子。

老二生的是儿子,老三生的是女儿。这时,婆婆整天围在老二媳妇跟前转。家里养了几只鸡,全部都到了老二媳妇的肚子里。

对那孩子,更是从小就带在身边,到哪都要带着,宝贝到不行。

而当我的儿子出生的时候,她连碰都不愿碰一下,更别说抱了。所以,我的大儿子可以说多半是在娘家,跟着我弟弟长大的。

就因为没人带孩子,我只生了两个,而老二老三他们,每家生了四个。

见过偏心的,却没见过这么偏心的,我心里觉得太憋屈了。那时候也是年轻,就和婆婆狠狠进吵了一架。

而婆婆当时也特别大声地说:你放心,就算是要饭,我也不会要到你跟前。我除了你,我还有几个儿子,你放心,绝对不用你们来养活我。

言犹在耳,可,在公公去世后,婆婆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如以前。有时候连压个水都气喘吁吁,下地摘个菜都提不动了。

而一直被她当成宝的儿子儿媳妇,就当没看见她。别说把她接过去照顾,连过年也没见有谁会端碗饺子给她。

他们都热热闹闹地过年,只有老婆子自己冷清清地守在门口。

前几年,我家那位看不过眼了,就把几个小叔子聚集在一起,大家商量怎么赡养老人的事。那几个小叔子都说,他们家没有空房子,要接过去是根本不可能。

孩子的几个姑姑也说:儿子都不愿意养,凭什么要我们嫁出去的女儿来养?

刚开始大家都愿意几兄弟轮流着住。可老婆子不同意,她更愿意直接住到老二家。这也是她心心念念的事,同时,她以为只要她开口,老二就会把她接走。

可,事与愿违。老二家并不愿意她长住在自己家里。

这次的谈话以老婆子的作为结束。对于我来说,这也是可以预见的。毕竟,她以往就有说过类似的话。而老二也曾侧方面承诺过,到时会把她接过去一起住。

但,老二或者说他媳妇反悔了,不想要这个只是个累赘的婆婆了。

又拖了一年后,婆婆主动找到我们说:你们说要轮着养我就轮着吧,我也活不了几天了。但,我哪也不去,只住在你们家。那可怜兮兮的样子,哪里还有半分当年折磨我的样子。

我很想把当年她说过的话扔给她,可,看着这个人老了、背也驼了,不知哪天就闭眼的老人,再多的指责也说不出口。

所以,该养还是得养着,谁叫你嫁给她儿子,她生了你老公,你老公就有义务赡养她。而你和你老公本就是一体的,这赡养老人的义务也转嫁到你的身上了。

就比如我们家也一样,再怎么生气、不愤,赡养老人的那份义务还是要做到。我们可以不认同她的某些行为与做法,但为人子儿者,就必须要承担起养老的责任。

另外,我们养老除了本身的责任,更是一种传承。我们怎么做,下一代就怎么做。

我们是为父母养老,也是为自己的以后养老。所以,换个思维。其实到头来,赚到的还是我们自己。

何乐而不为呢!

老人年轻时偏心小儿子,现在老了又来找大儿子养老,该怎么办?

我父母现在都70多岁了,两个人的退休金6000多元,本来够他们很安逸的养老了,可是闲不住的,他们两个人还过着那种节衣缩食的生活。有时候你给他买的水果,买的点心他也不舍得吃,总留给他老儿子和老孙女。有的时候我真的很生气地告诉他们,我说妈妈爸爸,这是我孝敬您们的,不是给他们的吃的东西,你们一定要尝尝,有的别留下遗遗憾。父母们当时答应的很好,可是过后做的事情真的让你感觉到很伤心。一次过年的时候,我老婆给妈妈买了一件很贵的大衣。可是没过多久,在街上,我就看见那个大衣被我的兄弟媳妇儿给穿上了。回到家里,我偷偷的跟妈妈说衣服,你是不是给弟妹了,我妈妈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了。后来无奈的告诉我说,这是兄弟媳妇儿来家里看中了这件衣服。所以就要去了,这下子给我这个气呀,你想一想,儿媳妇儿辛辛苦苦表达的爱心,你却把它不当做好东西珍惜,却给了你的小儿媳,你不觉得这样做太伤孝顺儿女的心了吗?

这都不算什么,更让人气愤的是70多岁的母亲仍然还去废旧的工地捡废钢,去城市的郊区捡黄豆,玉米什么的。而且一看见我的时候就跟我炫耀挣了多少钱,我也没好气儿地跟母亲说,妈妈,你可知道你这样的去挣钱是透支你的健康,等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到时候儿女们花的比这还要多。我妈妈不信,但是等到她一头疼脑热的时候就找到我了,我领他去医院一检查浑身都是毛病,我告诉他妈妈健康最重要,别去捡那些东西了。话虽这样说,倔强的母亲是不会听你话的,它仍然去做一些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仿佛安逸的退休生活,跟她就根本不沾边儿。后来我和妈妈聊天儿的时候才知道了她为什么这样拼命的挣钱,原来我兄弟他是一个单职工,家里三口人,靠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得十分紧张,为了接济他们母亲每个月都给他们一些钱。听了这些事情,我真的是很伤心,作为母亲的不能拿你的身体去做代价,然后挣钱,最后有了病的时候,还得让你的大儿子去承担这些。所以有些时候我真的想让妈妈闲下来,别再去干那些力气活嘞。可不管你怎样劝说,她都自己有主张所以说作为儿女的也真的那老人没有办法呀!

老人年轻时偏心小儿子,现在老了又来找大儿子养老,该怎么办?

在农村,这种现象特别普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年轻力壮,自己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儿子,儿媳妇儿,虽然说不上欺负,但总得来说,在生活上很少照顾他们。而把重心放在了他们比较喜欢的孩子身上。甚至有些老人会放出狠话,永远不会靠不喜欢的孩子养老。可是人们常说,“偏染的花儿不上色”,当老人老了时,老人偏向的这些孩子大多数都不会为老人养老。他们会理所当然的把自己的父母亲推向门外,在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我婆婆生了三个儿子,我们家是老大。本来农村有一种习俗说老人偏小儿,可我婆婆却偏偏偏向二儿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她都会毫无理由的偏向老二家。我们弟兄三个虽然在同一个镇子上,但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后来由于拆迁,老二和老三家没有地方住了,正好我们家有三栋房子,我婆婆就让我们家给老二家一栋房子。我当时还给我老公说,如果给老二家一栋房子,那老三家怎么办呢?我婆婆正好在旁边,她理直气壮的说:“老三家有钱,别管了”,那语气好像老三并不是她生下的一样,其实老三家生活并不如老二家好。最后我和我老公商量,要么两家都不给,要么忍痛割爱两家一人一栋房子。说实在话,分开的家,给他们白给房子心里确实有些不痛快。但我婆婆却说他要让老二一家养老,只要我能把房子给老二家,她根本不会靠我们生活。老二两口子也表示,我婆婆和他们是一家人,利益相关,我们给他房子实际上就是给老人房子。看在老人的面子上,我们也就默认了这种状况。可是当老二家拿到房子后,没几年就理直气壮的把我婆婆赶出了家门。

被赶出家门的婆婆也感觉到自己的理亏,因此没有第一时间找我们家,而是去了老三家。老三两口子虽然不是太过分的人,但由于我婆婆从心里就不喜欢他这个小儿子,无形中母子关系就不是特别的好。当她提出想和老三两口子一起生活时,老三两口子想也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婆婆不好意思的来到了我家。说实在话,当时我也有些生气。可是想一想,如果老人的每一个子女都不要老人的话,那老人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一个看一个,说他不管你不管,那最后应该谁管呢?没有办法,我只好自己说服自己。心中想到:就当是给自己集福吧!我就让婆婆跟我们一起生活啦。

也许是我婆婆受到了不好的待遇吧,又或许是年龄大了,知道自己再也折腾不起了,自从这次到我们家之后,虽然有时候言语上仍然向着老二家,但在行动上再也没有做出过分的事情。我们一家人也和和睦睦的在一起。我觉得人一辈子都是这样,一个家有老有小,挺好的。你们认为呢?

老人年轻时偏心小儿子,现在老了又来找大儿子养老,该怎么办?

老人年轻欺负大儿媳大儿子,偏爱小儿子,现在老了,小儿不管,又来找大儿子,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第一、有几个孩子的家庭,老人多少都有点偏心。过去老人都有好几个子女,沒有儿,有几个女儿也要再生个儿子,生了儿子后,就偏向这个儿子。有几个女儿的,也是哪个漂亮的,能说会道的,顺父母的心,老人就偏向她。老人不管向着哪个儿子或是女儿,一般来说和养老关系不大。儿女们不争气,父母越是对他好的那个孩子,等到父母老了,他不一定孝顺,不是不管父母,就是不赡养父母。这是多少年来无数家庭的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可做父母的,不以为然。

这家女儿远嫁夫沒有姐姐家有钱,不敢回娘家,都看不起她。可父母有病了,她第一个去照顾。送走了母亲,又照顾不能自理的父亲,看到这些,父亲哭了说:“你来了我不怕了”!

第二、父母一碗水端不平,亲谁年老了指望不上谁。有一对父母退休金舍不得化,用来供养小儿子一家,小儿子40岁了,花钱大手大脚,生活有滋有味,老人就是他家里的提款机。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老人偏爱小儿子的多些。一对父母把小儿子的结婚费用,摊在几个哥哥身上,到分家时,哥哥分到了饥荒,等到父母老了,还得找哥哥家养老。

还有一对父母乘儿子不在家时,拿儿子家的包米面喂鸡,等鸡下了蛋时,父母把鸡蛋给了成了家的姐姐和弟弟。

有人说,这是老人劫富济贫!

第三、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女们都大度点,随父母心情。我们都是过来的人,也是为人父母,有些事每个家庭都曾发生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的好,对于过的相对差一点的子女,父母能出力就出力帮,有能力出钱就给钱帮。父母经常节俭过日子,为自己什么也舍不化舍不得买。但是给孩子,帮孩子时,有时好象不是钱,象纸一样往外拿,父母从不吝惜。

有一个高工,老二口退休金8000多元钱,平日节约过日子惯了,从不乱花钱,可每月给儿子钱就6000多元,但是没有烦恼,钱给儿子了,心里舒服,关键其他子女不攀不比,父母还好过些。

第四、父母给儿女养大,不要指责曾经的对与错,老了,儿女只管孝顺就行。有一个儿媳在生孩子时,老婆婆没过来看,可是小叔子的孩子5岁了,还天天背着。只因重男轻女。儿媳妇说:“我难时她在哪?凭什么她难了我服伺她”!

叫我说,婆婆有难时你可以不伺候她,但她的儿子必须管她,不管她以前有哪些不妥,儿子不能记在心上,都要尽心尽力照顾父母,因为他(她)是生你养你的人!

父母老了,要记住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好,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别翻出来了,一切向前看,顺其自然。做儿女的不要计较得与失,你只管孝顺就行,叫父母高兴就好!

老人年轻时偏心小儿子,现在老了又来找大儿子养老,该怎么办?

这个事情没辙,都是养着了,还能咋办呢,这是自己的责任,别人承不承担这个责任那是别人的事儿,但是自己得承担起来,这是基本的美德。

有句话,偏疼儿女不得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老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身体好,一碗水不说端平吧,也不能都往一个方向偏,到了最后老了就被嫌弃。

这种事情大多都发生在农村里面。

我们村儿,有个老太婆,大概姓赵吧,70多岁了,过的可可怜怜的,膝下有两个儿子,有一个女儿,但是都对她冷眼相看。究其原因,村里的老人都说是自己作的。

怎么回事呢?

听村里老人讲,赵老太,年轻时候还是很能干的,身体强壮,和丈夫在村里首先盖起了砖瓦房,可以说是比较能干的也比较有头脑了。

但是这种有头脑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要强,这不,在自己大儿子结婚的时候,按那个年代的风俗,彩礼一般都是给女方手表和缝纫机,但是赵老太个性太强势了,就捉了几只小鸡过去,说是未来可期。

那个年代的婚姻就这样,女方很多都很少有主见的,媒婆说没问题就没问题了。

大儿子就这样讨了个老婆,姓李,比较朴实,也不会说什么话没什么主见,在那个时候算是便宜的嫁过去了,就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导致赵老太从心底就看不起,在加上大儿媳妇唯唯诺诺的关系,更看不起了。

在大儿媳妇儿怀第一胎的时候,孕吐嘛,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赵老太看着就不正常,说是儿媳妇太懒,故意用孕吐来糊弄人,不想下地干活,而大儿子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被逼着到地里干活了,当时的年代,营养本来就跟不上,在加上体力活,最后流产了。

流产后娘家母亲过来看自己的女儿,没在多长时间就被赵老太赶走了,说是碍着她了,还把带过来的鸡蛋什么的都给自己小儿子吃去了,儿媳妇身体恢复的很差,没几天又被催着下地干活。

最后实在忍受不来的儿媳妇顶了一句嘴,就被张老太赶出家门了,在娘家的支持下和自己丈夫在村子不远的地方,两口子合力盖了个小房子,也算是有住的了,而赵老太也盖了个房子,说是给小儿子娶媳妇用的。

由于流产关系,以及营养方面的原因,大儿媳妇一直没能怀上,赵老太说话就更损了,说儿媳妇是不下蛋的鸡,还说自己老了去小儿子那里住,不到大儿子这边住,八抬大轿请也不会过去,说了各种话语,还在村子里面流传比较广泛。

而这个时候自己的二女儿也出嫁了,小儿子也娶了媳妇了,再加上小儿子的媳妇生了个男孩,赵老太将家里所有东西都往小儿子那边搬,吃的穿的,都拿过去了,而大儿子这边什么都没摊到,眼巴巴的过日子,好在几年后大儿媳妇身体恢复好了生了个女儿,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了,至少不是那种不下蛋的鸡了。

赵老太见大儿媳妇生了个姑娘,就更看不上了,过年都不让回来,两家就像断绝关系一样。

人都会老的,赵老太也一样,后面老太爷走了之后,赵老太身体也渐渐的不行了,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面对这种情况,小儿子当作没看到,女儿作为嫁出去的人也装作没看到,自己大儿子看不下去了,就召集大家一起,看看怎么赡养自己的母亲。

女儿率先开口说自己嫁出去了,夫家那边住不下;小儿子也讲,自己那边也不好住。总之就是没人愿意接手,而自己这边确实也地方住,这件事就没人接手了。

没办法只能问母亲想去谁家了,赵老太说想去小儿子家,因为小儿子的房子是她盖的知道那边有多少房间,而且平时也对小儿子非常好,想着小儿子不会拒绝。

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小儿子家虽然有3个房间,但是也找了很多借口,反正就是不接老母亲过去住。

最后实在不行了,大儿子就说住我那里吧,在外面搭出一格来给老人住。

实际上,大儿子的房子是最小的,自己盖的嘛,没多少钱,只有前面一个客厅,后面一个卧室,侧面一个厨房,大儿子想的就是在厨房边上搭出一格来给老人住。

事情就初步定下来了,小儿子和女儿拍拍屁股就走了,也没说给点钱支援下什么的。

大儿媳妇心里也一肚子火,本来说好的老了不过来的,家里本来就挤了,现在有个小孩更挤了,还要来一个老人,简直没地方呆了。

本来想发一顿火的,将这些年的委屈都说出来,但是后面一想,算了,人家都是老人了,说不定哪天就走了,而且还是自己的婆婆,谁叫自己就嫁过来了呢。

写在最后

就像我们自己一样,不管有多大的委屈多大的火气,想通了就通了,就是人生的一个升华。

而且自己女儿也在看着呢,从小就教育以德服人,自己是子女的镜子,自己怎么做,子女也会有学有样的,谁都有老的那一天,现在种下的因,等到老了之后收获果实,何乐为不为呢?

老人年轻时偏心小儿子,现在老了又来找大儿子养老,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浅醉浅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明白的让着糊涂的。何况是自己的父母!难道我们要因为他们年轻时的糊涂和他们计较吗?怎么办?小儿子不管咱管呗!做人做事,不管别人怎么样,咱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般来说,老人偏爱的都是日子过得不好的那个孩子,老人总想着尽自己所能让每个孩子都过好。如果他觉得大儿子不用自己操太多心就能过好,而二儿子必须他帮衬着才能过好,那他一定会偏爱小儿子的。甚至在他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他会命令大儿子去帮小儿子。

我们村就有这样的例子。老大和老二一块出门打工,老大诚实守信,深得老板赏识,没过几年就升职加薪,在家盖起了小洋楼。而老二偷懒耍滑,常常会被老板辞退,几年之间换了无数工作,没攒下一分钱。老人在家要帮着老二照顾孩子,还要给老二干农活。对老大家的不管不问。逢年过节老大给他寄钱,他还拿出钱来给老二的孩子买衣服,给老二办年货。老二一分钱也不出,回家还什么也不干。后来老二孩子们大了,不用爷爷奶奶伺候了,老人也干不动活了。老二就要求老大把老人接走。老人也非常想住老大家。因为他已经帮不了小儿子了。成了小儿子的累赘,怕拖累小儿子。而老大家日子过得比较好,他觉得老大养他是理所应当的。

刚开始老大媳妇不同意,自己当年带孩子难的时候,老人一天忙都没帮,现在不中用了,为什么该我管?可是老大却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不管他当初如何对待我们,但他毕竟生我养我了,他是我的父母,我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不能干不养老人,让人背后戳脊梁骨的事。何况,我们的孩子也大了,我们也很快就会变老,我们不能给孩子树立错误的榜样。我们对老人好,孩子们看在眼里,等我们老了,孩子们也会对我们好的。”最终,老大媳妇同意了接老人过来照顾。虽然多吃点苦,多劳累点,但心里踏实。

养老人穷不了自己,只会让自己的家越过越旺。不养老人,表面上貌似很沾光,可是你见过几个不养老人的孩子日子过得很好,发了大财了的?不要说良心值多少钱。也不要说人在做天在看是看不见的。其实老天爷是很公平的,对于善良的人他从来不会让他运气太差的。

不必和不和我们一个档次的人计较。他不配!做好我们自己,做个善良的人,善待父母,也是善待我们自己。既然老人来找大儿子,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再去挖苦计较了。让往事随风,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儿子吧。为自己也为后代添福报!相信我,好人善人一定会家和万事兴!祝你幸福,心想事成发大财!

我是浅醉浅笑,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能对你有所帮助!

关注我,让我的文字温暖这个世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