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几乎都会有寺庙,每个月的什么初一或是十五,农村人都会在家上香后,经过寺庙也会再去“拜拜”(指祭拜)一下。

而我有个朋友,非常奇怪,正常我们小孩子路过寺庙,有时候也会受家里老人影响,看到就进去祭拜一下。

可我的朋友,从小只要是自己一个人走进寺庙,出来之后,人就会有些恍惚,然后就会出现倒霉的事情。哪怕,她只是在寺庙逛逛,并没有走到佛祖面前祭拜,她都会如此。我农村的外婆就解释说,有些人,是“一人不入庙”的。

那么,欢迎围观,今天分享的话题是俗话说“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是什么意思?
  • 何为一人不入庙门?

简单来说,农村是老话说,一个人的时候,没事千万不要去寺庙里。

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不要一个人去庙里。害怕夜黑风高的晚上,容易出现遇害事件,劫财或是劫色之类的。

再者,有些人和佛祖无缘,没事的时候,也不要一个人进入寺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如开头我写的,我朋友就属于和佛祖缘分比较浅的人。这种事情,很难用科学去解释的,不知道,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 何为二人不观井?

农村老话的意思是,若是两个人在一起,最好不要一起去井边玩耍和去观看井口。

因为,这是老一辈的人总结的智慧。如果,两个人一起去井边玩耍,一不小心,有一个人掉入井里,那这个事故,会导致,在井上的人会不好说话,没有证人可以证明,不是他推下去的;同时,他要是想救掉下去的人,人跑去叫人帮忙了,掉下去的人又只能自己在井里,时间不够可能引起生命危险。

  • 何为三人不抱树?

这边老话的意思,其实,不是指三个人抱着树围起来玩耍,而是指,不要三个人扛树。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小时候在农村,家里是要砍柴烧火做饭的?那会,我外婆把树砍倒之后,都是叫我和我表姐,两个人一前一后砍回家,不会让我表哥同我们三个人一起扛的。

因为,要是三个人扛树的话,一前一后,还有一个人就只能在中间扛着树。前面的人没办法看到后面的人,要是中间的人和后面的人,不怎么出力,树的重力全部前倾了,走在前面的人会非常危险,可能被树压伤的。

  • 何为四人不回头?

其实,这个意思我想是指诸葛亮去世之前,留下的那句话,“四人抬棺不回头,断生之后要磕头!”

这个故事,有人知道的吗?欢迎评论来探讨,有兴趣的,我可以单独回复你们的评论哦!

俗话说“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是什么意思?

“一人不入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五人三姓不同行,六人不入乌龟席”,这些老话都蕴含老祖宗的智慧,您都知道吗?怎么理解呢?

这些俗语表面上看很有意思,比如,前三句,“一人不入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说不要独自一个人进寺庙,两个人不能同时趴在井边,三个人不能同时抱大树。

其实,背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警示,多了解一些没有坏处。

一、一人不入庙

古人为什么说“一人不入庙”,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秀才,这年自己一个人去进京赶考。走了一段时间后,他在路上看见了一个寺庙,他就想进寺庙拜拜菩萨,讨个吉利,使自己考取个功名。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拜完之后,自己随身带的盘缠和行李,全都不见了。其实,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被人给偷走了。

这可把秀才急坏了,没有了盘缠和行李还怎么去进京赶考。因为,里面不仅有书还有赶考的公文,没有了公文就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十年的寒窗苦读也就白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去一个陌生和不熟悉的地方或领域,如果不小心就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例如,一个理发店再外拉人,说是搞酬宾,你一个人进去了,万一有问题,你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

还有一句老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和这个意思差不多,您认为有道理吗?

二、二人不观井

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说,凡事涉险的事不要两个人一起做,只要一旦两人离心离德,危险就出现了。我们想想是不是这样,身边这样的事其实不少。

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两个妇人在洗菜,一边洗菜,一边聊天,无话不谈,非常融洽。可是,其中一个妇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喜欢显罢,显罢自己的家庭多么和谐,丈夫对自己怎么好。同时,还挖苦另一个妇女,说她不如自己幸福。这样一直说,另一个妇女肯定不高兴,就把她推入井里去了。古代可不像我们现在,办案方法很多,在当时就她们两个人,死无对证,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古人警示我们,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聊天相处也好,还是合伙做生意也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即使被陷害了,也缺少证人,多数要吃哑巴亏。

三、三人不抱树

意思是说,在抬树的时候,不要三个人一起抬树。你看,两个人抬树的时候,我们为了保持平衡会一人一头,自己出自己的力,更为公平合理。如果,多出来一个人,靠近前面一点,后面的人吃亏了,靠近后面一点,前面的人吃亏了,在中间吧又感觉自己吃亏。

延伸到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都想着对方多出一点力,最后十有八九办不成。按现在理解,就是你这个小团队不合,即使能在一起干事也干不长。

再比如,现在很多公司采取股份制,假如公司就三个人,每个人持股33%多一点。如果,你是这个公式的CEO就更要有智慧了,否则那两个一合伙,抱团在一起,你就没有任何话语权了。

古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合作的时候一定会有矛盾和分歧。合作之前要做好心里准备,没有团队意识的人就不要和他一起做事,赔钱又受气就不值当了。

四、四人不回头

这里面有一个诸葛亮的故事,由于篇幅关系不在这里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团队了,大家一起都商量好的事情,就别再当提出反对意见了的那个,基本上不会成功,还让人对你产生了看法,对自己反而不利了。

比如,四个人说好了去吃火锅,你又说不想吃了,想吃烧烤,想想能成功吗?总是这样,你就会变成你们这小队里的外人。

五、五人三姓不同行

同姓,是指姓氏相同的称呼。在《诗·唐风·杕杜》中说:“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5个想一起合伙干点事。但是,5个人中有三个是同姓的,你是单独的一个姓,就要在干之前掂量一下了。因为,自古就有同姓是一家的说法,很明显你自己的力量要比他们合在一起小,处于不利的局面。

不涉及利益和冲突的时候可能相安无事,涉及到你提出的意见,违背了他们,他们就会把你排除在外了。

六、六人不入乌龟席

所谓“乌龟席“是指一张桌子的两侧分别坐两人,上下分别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态像是一只乌龟,别称王八,让人心生歧疑,为了避免误会,并且,这种坐法,两边的人也不好夹菜。所以,还是不要这么坐的好。

写到最后:

一人不入庙说的是要有忧患意识,两人不看井,说的是防患意识,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五人三姓不同行说的是合作意识,六人不入乌龟席说的是礼仪意识。

老祖宗留下的俗语,看上去虽然很俗气,但蕴含着很多道理,老祖宗的智慧也真不简单!您还知道哪些很有道理的俗语?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俗话说“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不要久留。

二是:危险的地方去做事,如果不同心,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三: 如果三个人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不同力,这是准不成功,齐心协力才是成功之路。

四是:一个团队,有一项目,需要四人齐力,去干一个项目,其中一人反悔,这项目难成功!这是我的理解,如说的不对,请大家多多指教🙏

俗话说“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是什么意思?

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用具体形象一点的表述就是: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

一人不进庙:庙乃森严之地,若进庙中遭人谋财害命,或百口莫辩,或冤沉大海。

二人不观井:相传两个秀才相约进京赶考,途中饥渴难耐,路遇一井,一人欲取水喝,被另一人背后推之落井。

三人不抱树:“抱树”即“抬树”,三人抬树,最怕有人松懈,老实者就要吃亏。

四人不回头:相传诸葛亮死后命四人抬棺不回头,待绳断即落棺。结果四人抬一段路后,回头看没人,就偷偷割断绳子将棺材下葬,最后被发现,全部砍头。

最后要说的是,这些说法现在虽然很多已经脱离了生活实际,但其背后的道理,仍发人深思,正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我是烟斗杂说,欢迎交流关注。

俗话说“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是什么意思?

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这都是古人总结的经验,来警醒世人。“一人不入庙”,意思是说庙里供奉各种神像,大多面部表情过于严肃。有的神像甚至二目圆睁,剑眉倒竖,看上去未免紧张不舒服,面对空旷阴森的寺庙,心里会感到恐惧害怕。甚至可能被坏人袭击,遭遇不测,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一个人不要去空旷的庙宇。

二人不看井,是说一起结伴同行,途中看到一口井。出于好奇俩人来到井边,其中一个人往下看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出于某种动机,将其推进井中溺水而亡。故事中发生的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轻易去相信别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猜不透他的心境。

三人不抱树,是说三个人一起抬一棵树,有一个人在中间的位置,中间的人若和前面或后面的一个人关系好,他随意挪动一下,而另一个人的负担就会重很多。这样两个人就会把其中的一个人给算计了。

四人不回头,意思是诸葛亮在临死前嘱托,四个人用草绳抬着棺材往前走,草绳在哪里磨断,就葬在哪里。埋葬的时候不能回头,回头后就会魂魄散去,四人一听就知道不是好事。干脆半路把草绳割断随意埋葬,四人不回头的故事就是这样由来的。

俗话说“一人不入庙,二人不观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是什么意思?

俗语:“一人不住庙,两人不观井,三人不抬树”,其实后面还有两句更经典的哲理,是“四人不回头,独坐莫倚栏。”这句俗语是古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总结。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人不进庙

庙是始于西周的金文,原本的意思是供祀祖先的地方,在汉朝以后,人们逐渐把庙和原始的神社混成一体,再后来随着佛教的兴起,人们把佛教的寺院也称为庙。

庙本是供奉祖先和各路神仙菩萨的地方,属于方外人士的清净之地,那么为什么古人却说,一人不进庙呢?其实,这句话有三种解释。

一.主要和古代的治安有一定关系,古代寺庙多数建在深山老林,孤独清幽之处,而这些地方往往容易被强盗土匪占据,如果一个人冒冒失失的进入,很可能是羊入虎口,所以,一人不进庙是告诫大家,一个人的时候,最好不要贸然进入寺庙,免得遭遇危险。

二.庙里不仅有慈眉善目的菩萨,也有怒目相向的金刚,有些雕像高大威猛,会对人产生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严肃的环境,威严的雕像会让人,容易产生恐惧感,越看越害怕。所以,才有了一人不进庙的说法。

三.庙是供奉祖先和各路神仙的地方,人们在祭拜的时候,都会投入香火钱,当你一个人进入寺庙的时候,若是这寺庙丢了什么财物,那么就算是佛祖相信你,但是庙里的和尚也未必信任你,最后便是百口莫辩。所以,为了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告诫人们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

其实这句话,是出自古代一个两人进京赶考的故事。故事是大意是,在古代有两个秀才,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远万里进京赶考,由于路途遥远,刚刚走到一半的路程,就快要把带的粮食和水吃完了,哪个时候也没有便利店和外卖啊,怎么办呢?就在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在前面发现一口井,其中一个秀才就蹲在井边喝水,而另外一个秀才却起了杀心,于是把他推落井中,拿走了食物,夺走了钱财,还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最后,事情败露,这才有了二人不看井的说法。

当然,现在有井的地方,少之又少了,这句话主要是出于自保的目的,告诉我们,当两人结伴时,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

三人不抱树

其实这句话,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抱树,一种解释是抬树。

一.古代有三个抬木头的人,其中两人要加害其中一人,于是在三个人抬一棵大树的时候,这两人就劝被害之人去抬前面,剩下两人一个中间,一个后面,当抬起大树后,中间的人不断悄悄地往后移动,最后和后面的人一起抬,并且在前面的人还看不到,一段时间后,被害之人被压垮,内脏受伤,这才有了三人不抱树的说法。

二.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当三个人同时抱一棵树的时候,如果其中两个人有加害之心,那么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把被害之人手脚绑在树上。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四人不回头

这句话有个传说,话说当年诸葛亮去世后,曾留下“四人抬棺不回头,绳断之后需磕头”的遗命。

所以,当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皇帝刘婵就按照遗命,在军中挑选了4名士兵,让他们四人抬着诸葛亮的棺木,从定军上一直往南走,并命令中途不能回头,直到绳子自己磨断,然后在绳断处磕头下拜,再将棺木就地下葬。

可是这四名士兵,走了很久实在是太累了,于是就决定用石头砸断绳子,就地掩埋,然后返回。可是,最后刘禅派人调查,发现绳子有被石头砸断的痕迹,于是拆穿了四人的谎言,并将四名士兵处死。这才有了四人不回头的说法。

独坐莫凭栏

这是这句俗语的最后一句,说的是一个人不要去河边或靠着高处的栏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话说古代有个武功特别高强的人,遭到自己师兄弟们的嫉妒,于是就在他每天休息的栏杆上做了手脚,他们把其中的一处栏杆弄断,在粘好,等到这个人,在栏杆处休息时,栏杆断了最后掉下去摔死了……

而且,当我一个人独坐的时候,很容易想到一些不好的悲伤的事情,很容易想不开,所以告诫大家独坐莫凭栏。

最后,“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独坐莫凭栏。”虽然很多已经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存在条件,但其背后的道理,仍发人深思。主要还是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让我们明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