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我是,农村来的作家,我来解答!

2021年的人口普查出来了,因为,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所以,导致,现在男多女少,未婚的年轻男子非常多,尤其是在一些农村,超过三十岁的未婚男子还非常多。

现在,谁家有女儿,是非常吃香的,不仅仅是因为彩礼被炒高了,还因为女的太少了。并且,现在的社会,女人一样可以工作,女性越来越独立,也就让女性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了。

农村老人说的,如今,剩下的女生,都是比较优秀和漂亮的;不像以前剩下的女生,要么是长得太丑,要么是有些身体缺陷才不容易嫁出去!

那么,欢迎围观,农村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答案,农村老话说,女婿千万不要去女方家上坟,比如,平时清明节的,一般不让女婿跟着过去扫墓;要是去给女方家扫墓,就是侮辱先人,不尊重那些去世的祖祖辈辈!具体的分析,如下;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婿莫上坟,女婿是指上门女婿;女婿上坟辱先人,先人指女方家那些去世的长辈们!

在我农村老家,有很多家庭,生了很多孩子,或是只生2个孩子的,可生的都是女儿,就是没生儿子;这样的家庭,往往在农村,父母为了养老,让家里有人传宗接代,就会让最大的女儿留下,或是其中的一个女儿留下也可以,让留下的女儿去娶男人,那么男人嫁过来女方家,这样的女婿就是上门女婿,也就是所谓的赘婿。顺便建议大家可以看一部电视剧,就叫做《赘婿》,很搞笑的哈!

原本,在农村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在过去,就是很容易被乡里乡亲的人看不起,那是重男轻女的年代,那个年代,很多农村人,觉得生儿子才是宝贝,才是尽孝了!

而这里说女婿千万不要上坟,就是指女方家平时要去扫墓什么的,就不要让上门女婿跟着去扫墓了;不然,一来,乡里乡亲地看到,就会说闲话,说你看,这家没有生儿子,是招女婿入门的,真没用,也会顺便说男的没用,吃软饭的,才会嫁给女方;二来,在古代,上门女婿去给女方家的先人上坟,也就是让先人知道上门女婿来了,是说明这个家庭很没用,对祖宗不孝顺,没有生儿子出来,才会让上门女婿来上坟。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

  • 自家坟不先上,女婿先去女方家的坟墓扫墓,就是在侮辱男人家的先人,是对男方家那些死去的先人不尊重!

农村老话的另一种意思,就是指男人娶了老婆之后,要是平时遇到扫墓这种节日,应该让女方在男方家,同男方一起先去给男方的先人扫墓;要是,反着来,男方先同女方回家,先去女方家扫墓的话,就会被骂,说这个男人是不尊重自家的祖辈。

再者,就是指一些男人不够努力,能力不够,在家的家庭地位不高;才会先去女方家上坟,得听从老婆的意思,不敢反抗。

总之,这农村老话,只适合以前古老的年代了,这个是比较落后的思想了哈!大家听听就好,不要太当真哦。毕竟,我们是生活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年代嘛!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感谢围观,期待扩散,评论和关注一下,一直坚持给大家分享乐趣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农村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胡说八道,编排散布此言论者心肠何其歹毒,言出有儿子的人之口,妄图以此俗语阻止其子对岳父岳母的尽心孝敬,自私自利之人之谈。

岳父岳母去世,女婿跟女儿、儿子的孝布是一样长的,谁家的女婿不是把岳父岳母哀送到坟地入土为安的?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到场的,被视其为不知尊老,没有家教之人。

农村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你好笔者我是文化领域的创作者颠强时代,“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婿不要去岳父岳母家上坟,如果去岳父岳母家上坟,这样有愧对于自己的祖辈。”女婿作为自己女儿的老公,和女儿一块尽孝道到岳父岳母家上坟,本应该是一种孝,何况中华民族把孝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渊源流传下来,那古人又为什么把女婿上坟当做是一种有辱先人的做法呢,女婿真的不能去岳父岳母家上坟吗,其中又有怎么样的说法呢?

从男方家庭来讲

男婚女嫁是中华民族的嫁娶习俗,这也是延续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方式,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选择合适的人家出嫁,在以前不像现在这样恋爱自由,一般都是媒人或者父母给包办婚礼,女孩子嫁到了男方家以后,就成为了男方家的人,特别是在古代封建思想比较守旧的社会中,女孩子嫁人以后就从少女变成了在家相夫教子的妇人,也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是明显比男子要低一个档次,有什么事情都必须和夫家商量,不能自己一个人做决定,更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受到了什么委屈,动不动的就提出离婚,在古代提倡的是烈女,而不是思想独立的女性。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社会关系奠定了男性的社会地位。如果是因为家庭原因或者一些其它的原因成为了别人家的赘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上门女婿,在古代社会是非常被别人瞧不起的,哪怕是在现在社会里也会被别人带有有色眼镜看待。男子应该遵循自己家的家规,如果过节去岳父岳母家上坟,不给自己家先辈们上坟,是被别人嘲笑为没有骨气,是吃“软饭”的人。这样做法愧对自己的祖先,愧对自己的族人,更是对自己亲人的不孝。

从女方家庭来说

有的家庭后辈全是女性,没有男性出现,这样的话上坟这种大事也自然落到了自己女儿和女婿们的身上,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如果看到有女婿来家里上坟,就会别被人嘲笑这家是“绝户”意思就是没有可以继承家业的男孩,全部生的是女孩,在村里还有可能会受到同村人的欺负。在别人眼里就有一种被瞧不起的感觉。所以出于这种原因女方家庭也不愿意上女婿来家中上坟,有什么祭祀活动都是让自己的女儿全部去办,而女婿只是在旁边打个帮手。有时候别人的闲言碎语真的会喷死一个人,压的别人喘不过气来。

最后总结:

古人的这种说法和看法,其实是存在老思想里,不管儿子或者女儿都是自己亲生骨肉,都是一样对待。没有什么区分。而女婿作为自己女儿的丈夫,陪同自己女儿走过余生的人,正所谓一个女婿半个儿。彼此不相识的两家人走到了一起,就是一种缘分,成为了一家人更是亲上加亲。不应该存在什么芥蒂。人心都是彼此交换的,既然是一家人女婿和儿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是颠强时代,各位读者对于这句话还有什么想法可以评论出来我们共同交流学习,如果喜欢能否留个关注。我在评论区懂你们吆。

农村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辱不辱先人是不知道了,毕竟先人都埋地底下了。可很多时候是活着的人在做怪,就觉得女婿去上坟是辱了他们的脸面。

我们那有个两兄妹,如今都是当了爷爷奶奶的人了。这当哥哥的呢,早很多年就去了城里,带着儿孙在城里买了房,落了脚,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了。他人其实不错,和农村的这个妹妹感情一直也好。拐就拐在他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婆头上,文蛮不讲理的类型,关键还规矩大,爱计较,但偏巧这哥哥又特别怕老婆。

他们一家人一年到头不回来,每逢清明和春节,这当妹妹和妹夫的就会领着家人去爹妈坟上给上个香,烧个纸,也算替哥哥一家尽个心意,免得坟头草都长得比人还深。可有一年春节这哥哥就给妹妹打电话,突然叫他们不要再去爹娘坟上祭拜了。原因没多说,这妹妹想想觉得特别委屈,不用说,这肯定又是那个恶嫂子的主意,果然一追问,说是妹妹去上坟到时候别人以为他们家没儿子,还怕祖先光保佑妹妹一家了……

多么愚蠢的想法和观念,这妹妹气得挂了电话说不去了,但到底是自己的爹娘,他们做儿子的又不回,所以实在不忍心,就每年过年自己一个人去一趟坟上拜拜,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农村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糟粕,应该被清除出去。这样,才能保证那些优秀的传统,继承下来。

女婿不上坟,也属传承中的糟粕意识。女婿都是一家人了,为什么还有这种奇怪的说法和莫明其妙的规矩?!

清明上坟,表达的,是后人对前辈的追思和怀念。女婿也是后人,当然也应该去表达这份敬意!

农村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曹大爷去世的时候,我们附近几个村很多人都来围观他的葬礼,不是他的葬礼办得多隆重,而是他的女儿和女婿都身披孝衣、头戴孝帽,这是我们村这么多年来,唯一一个老人去世,女儿和女婿戴大孝的。有人说这不合规矩,可曹大爷的女儿说:这是我家,死的是我父亲,我说的就是规矩。

这是我们村的真人真事。

曹大爷和他的妻子结婚十多年都没有孩子,于是有人建议他们领养一个孩子。我们那边有这么一个说法:生不出孩子的夫妻,在领养了一个孩子后,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女人就会怀孕。深思熟虑后,曹大爷和他的妻子决定领养一个孩子。

巧的是,不久之后,有人在我们村东头的草垛子里发现了一个弃婴,这种事情在以前的农村是挺常见的,被丢弃到我们村的孩子大部分都被周围村里一些善良的村民抱回家抚养了。

因为曹大爷好多天之前就放出话来想领养一个孩子,所以发现孩子的村民立马通知了他,于是曹大爷就把那个孩子抱回了家。

那是个女孩,被曹大爷抱回家的时候应该还没满月。直到小女孩都十多岁了曹大爷的妻子都没能怀孕,于是他们就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把小女孩抚养长大。

他们就是普通的农民,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家里的几亩田地,而曹大爷妻子的身体又不好,需要常年吃药,所以他们生活得非常窘迫。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坚持供小女孩读书,奈何小女孩不喜欢读书,上学的时候经常和男同学打架,还经常逃课,初中还没读完就被学校开除了。

眨眼间女孩就二十岁了。在这一年,女孩走了。

女孩的亲生父母来我们村寻亲,不知道他们怎么打听到的曹大爷,直接去曹大爷家要人。他们声泪俱下地说当初扔下女孩实在是迫不得已,当年他们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又接连生了三个女孩,最后在公婆的逼迫下,把刚出生的最小的这个女儿给扔了。

后来他们虽然又生了个儿子,可儿子才几个月大就夭折了。大女儿刚二十出头就因为一个男人喝药自杀了,现在他们身边只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和他们的关系不怎么好,出嫁后就没怎么回过娘家,于是他们就动了找回小女儿的心思。

他们当年虽然挺穷的,但这些年来日子越过越好,女孩的亲生父亲在他们镇上收购粮食,生意做得还不小,条件和曹大爷家比起来优越很多。

女孩的亲生父母给女孩说,只要她跟着他们回去,她要什么他们就给买什么,会给她找个条件很好的婆家,还会给她陪嫁很多嫁妆。让我们村里人大吃一惊的是,女孩竟然直接跟着他们走了。他们之间到底聊了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女孩走了后就没再回来过,而曹大爷和他的妻子对这件事只字不提。

村里人怎么说女孩的都有,大部分都说她忘恩负义,同时也都很同情曹大爷和他的妻子。那时候他和他的妻子都已经五十多岁了,他的妻子经过这件事后身体越发不好了。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过了没两年,曹大爷和他的妻子竟然又领养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也是一个弃婴。曹大爷有一个弟弟,那年他弟弟拉着自家种的姜去集市上卖,在路边的沟里发现了微弱哭声的小女孩,于是他弟弟就把小女孩带回了家。曹大爷听说后主动提出抚养小女孩。

他的弟弟说:你和我嫂子都是快六十岁的人了,不等孩子长大你们就老了,咱还是把小女孩送人吧。

曹大爷说:正是因为我和你嫂子年纪大了,我们才更想领养她。如果我先走了,她还能和你嫂子做个伴,你嫂子要是先走了,她也能和我做个伴。而且我和你嫂子没孩子,我们领养了她,至少等我死后还能有个人给我上坟。

他弟弟说:万一这个女孩长大后也走了呢?就跟你之前领养的那个一样。

曹大爷说:如果真那样,那谁也没办法。

于是曹大爷又领养了这个女孩。村里有人在背后笑话他,说他的年龄都可以做孩子的爷爷了,还有人说曹大爷就是想找个人给他养老送终,可惜是个女儿,在曹大爷去世的时候不能戴大孝。

我们那边只有儿子才能给父母戴大孝。不过不管别人怎么说,曹大爷都从来没理会过。

过了没几年曹大爷的妻子去世了,只剩下曹大爷和他的养女相依为命。

曹大爷都七八十岁了还下地干活,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挣点钱都供他的养女读书了。他的这个养女在学习上非常用功,也挺有天分,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养女考上大学的时候他都差不多八十岁了,可还是坚持在地里干活。女孩心疼他,自从上了大学后,就开始在学校里勤工俭学,放了假也不回家,而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每年还能拿到学校里的奖学金。女孩大学四年,没再花曹大爷一分钱,反而每次回去的时候还会给曹大爷买两件新衣服或是买点好吃的。

女孩毕业参加工作后,她的一个同事追求了她一年多,她被深深地打动了,可她还是冷静地给男孩说:我的情况有些特殊,如果你能接受的话我们就在一起,不能接受的话我是一定不会和你在一起的。

男孩急于表态,她说:你先别着急答应,你先听我说。我老家还有一个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我不是他的亲生女儿,我只是他的养女,可俗话说“生而未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我以后一定是要把我的养父接到身边赡养的,我们那边父母去世的时候只有儿子才可以戴大孝,可我的养父只有我这一个女儿,不论如何,他去世的时候我都要给他戴大孝。

每个地方的乡俗都不一样,我们那边老人去世后,女儿和儿子穿的孝服是不一样的,儿子戴的是大孝,身上需要穿孝衣,头上需要戴孝帽,腿上系白布条,女儿也是身披孝衣,腿上系白布条,但是不用戴孝帽子。一般来说没有儿子的宁愿找侄子戴大孝也不会让女儿戴大孝,女儿戴大孝的话除非女儿是拿当儿子养的,女婿就相当于倒插门。

女孩给男孩解释清楚后继续说:我不是要求你倒插门,以后我们俩生了孩子也是跟你姓,可我还是要提前给你说清楚,我不管我们那边的风俗什么样,总之我就是要给我的父亲戴大孝,不能让他白养我一场。

男孩犹豫了,他怎么都无所谓,他主要担心的是他的父母。可他的父母竟然非常通情达理,说女孩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们理解并且也支持。

于是他们俩就结婚了。

没过多久,曹大爷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摔断了,没法再自理,只能躺在床上。女孩把曹大爷接到了自己家里,为了照顾曹大爷,她辞去了自己稳定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了曹大爷将近两年。在这期间,她和她老公一直没有要孩子,怕有了孩子后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曹大爷。

曹大爷在床上躺了两年,身上一块褥疮都没起过,房间里和身上也没有什么所谓的老年味。他临死之前似乎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交代他养女说等他死后,要把他葬在老家。说完没两天他就走了。

曹大爷的葬礼震惊了我们村里所有人,不是他的葬礼办得多隆重,而是他的养女和女婿的行为,谁看了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本来定的是让曹大爷的侄子戴大孝,可他的养女不同意,坚持要自己戴大孝。有人说这不合规矩,可他的养女坚定地说:这是我家,死的是我父亲,我说的就是规矩。

最终谁都没能拗过她,而让众人吃惊的是,曹大爷的女婿竟然跟着一起戴了大孝。

他的养女在守灵的时候,数次哭昏过去。我们那边是儿子跪在一边,女儿跪在另一边,他的养女和女婿都跪在本该是儿子跪的那边,都披麻戴孝,他们的对面一个人都没有,谁看了都觉得心酸。他的养女跪了两天两夜,连窝都没挪一下,腿都差点跪废了,送葬的时候他的养女都是被人架着走的。

他的养女做了所有儿子该做的事,而他的女婿则一直在旁边陪着。

路祭的时候,他的养女把头都磕破了,跪在铺着石子的路上,裤子都跪破了,两个膝盖上都是血,他的养女嘴里一遍遍地哭喊着:我的爷啊,我以后再也见不到我的爷了啊……而他的女婿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后面不管是下葬还是圆坟,曹大爷的女婿都跟着。他们每年清明和曹大爷忌日的时候都会回来给曹大爷上坟。曹大爷已经去世五年了,可他的养女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每次回来的时候,一进村口就开始嚎啕大哭。

我们村的人都说曹大爷这辈子也算是值了,虽然没能有亲生儿子,可他的养女做的这些全天下又有几个儿子能做到呢?

有的地方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婿不要去给岳父或岳母上坟,否则会有愧于自己的祖辈。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于女婿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侮辱。有的地方是不止不准女婿去上坟,还不准女儿去上坟,只准儿子去上坟,因为在他们看来,儿子是自家人,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儿子去上坟,代表着自己家后继有人,除非是倒插门的女婿才会去给岳父和岳母上坟。所以女婿去上坟,在女婿这边的人看来,就多少带有一些侮辱性。

另一方面,在有的人看来,祭奠逝者应该是儿子、孙子这些人该操办的事,女婿是外姓人,怎么也轮不到女婿这一个外人。就算没有儿子的,宁愿用侄子也不会用女婿。除非是家里实在没人了,可能才不得不用女婿去上坟。女婿去上坟,也就代表着媳妇娘家没人了,别人就会瞧不起。

其实这些都是老思想。

在我们那边是没有这种说法的,我们那边在老人去世的时候,女婿不用给老人披麻戴孝,只有儿子才用戴大孝,但女婿是要跟着一起去给老人上坟的,在清明和忌日的时候,女婿都可以去。甚至有的地方在清明的时候,还只能是女儿跟着女婿去,儿子还不能去。总之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吧。

一个女婿半个儿,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没了这么多讲究。不过最好还是尊重一下每个地方的风俗,特别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尽量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反对女婿上坟,那女婿就还是不要去了,如果他们那边没有这么多约束,那就最好还是去,毕竟那是自己妻子的父母,自己和妻子同样都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给老人上坟,是为人子女对父母及祖辈的感恩与怀念,不管允不允许女婿给岳父岳母上坟,我们都应该表示尊重,这是他们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我们不应该因为看不惯或是有意见而去指责或是抗议。对老人的孝心不是从这体现的,只要在老人生前的时候,我们对老人尽了孝道,那我们就无愧于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