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
大家好,我是,农村来的作家!我是福建闽南人,我老家种植水稻,就只有两季,也就是早稻和晚稻!我是90后的,依旧记忆犹新的是,每次割早稻的稻谷回来,都是拿去卖掉了;只留一些够吃到晚稻成熟的量;而晚稻都是自己吃!
那么,欢迎围观,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答案是,口感和种植时间不同等等原因。具体的分析,如下;
第一,早稻和晚稻是什么意思?所谓的早稻,我们这一般是指在4月左右以前播种的,一般就是春节过后,会开始插秧苗,等7月左右开始收割,一般这个早稻也叫做稀饭米,比较多的用来煮稀饭吃。而晚稻则是6.7月播种,等到12月或是1月左右才收割,这个时候的米,我们也叫做干饭米,常用来煮干饭吃的!
第二,早稻口感差,种植时间短用来卖掉;而晚稻口感较好,种植时间也长,用来留给自己吃!早稻从3.4月种植到6.7月就可以收割了,种植的时间差不多就3个月左右;而晚稻从6.7月播种要到12.1月才收割,种植到成熟时间用了大半年。早稻用的时间短,卖掉比较划算;再者,要是早稻不卖掉,留到晚稻的时候,早稻有些也会坏了。
并且,晚稻的口感比较好,晚稻煮出来的米饭很香。晚稻也可以当稀饭煮,可早稻只能煮稀饭,早稻煮干饭的话,非常难吃。口感粗糙,米饭也不香!因为,早稻种植是气温从低到高,而晚稻是气温从高到低。所以,口感差的早稻,一般卖掉,作为工业粮或储备粮,而晚稻留着自己吃!
像一些闹饥荒的地方,一般给他们吃的稻谷都是早稻;也有些食堂做大锅饭的,会买一些早稻掺和在晚稻中一起煮,早稻便宜嘛!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 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一直努力分享三农见解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
看到此题想说两句,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留晚稻自己吃。不是农民就为农民,作为一个农民从公正的角度看,不种田地就不知种田地的艰辛,饱汉不知饿汉饥,我种过双季稻,也种过一季稻。大家还很穷时,又没有什么可行的经济作物增收,只能多种稻谷,在忙碌中寻求多点收入。
生产队时,早稻收割晒干,大家用箩筐挑谷送往粮店,一段时间以送公粮为主。早稻除留些口粮外,全部送达粮店,晚稻收割后找数,晚稻照样留部分口粮外,多的卖余粮,叫三超。责任制后,交公粮一样是农民应尽的义务。
双季稻顾名思议是早晚两季,那时以种稻谷为主,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首先完成国家定购粮,农业税,上交提留后,还要有生产资金,早稻就要解决这些,解决了这一年日子就好过。如果早稻先不解决,留给晚稻去办,这一年就会欠下国家和集体的,到时就很被动。种田地的收入是有限的,经营的不好,一季达不到一季。就好比欠帐一样,有钱时不还,钱慢慢消费了,到时就还不了,有了钱就还,这帐就容易了。记得责任制刚开始些年,交了早稻后,还没有晚稻的生产资金,还要办款,那时国家和政府采取了一些惠农政策,低息或无息贷款来扶持农民,早日解决温饱。
记得"双抢"一结束,粮店就下到村,以村设点收购早稻,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农民更是涌跃交售,在预定的日子不及时去交,村民怕弄到粮店去,就没有那么便利了。如果国家不要早稻,农民是很听话的群体,待晚稻收割晒干照样交晚稻。那时国家收早稻,就交早稻,也不是农民要卖早稻自己留晚稻,不是这样的。
早稻是常规稻,季节性正好与杂交晚稻相搭配,如果早稻插了杂交稻,就会推迟晚稻生产,晚稻产量就会大打折扣。只有早稻插常规稻,晚稻插杂交稻显示其优势。早稻口感差点,这是实事。有些老人要吃早稻,说早稻发饭些,早稻又没有打多农药,晚稻是农药保起的。晚稻饭软糯,早稻没有,但早稻米适合制粉条,糊豆皮子,爽汗不沾连,是最佳的米粉制作原料,杂交晚稻不具备。现在米粉已经是大众早歺不可多得的食材,老幼皆宜,吃法多样,方便快捷。
上面讲了这些,为什么农民卖早稻,晚稻留给自己吃的缘故,晚稻留做口粮外,多的出售。归根结底,种什么卖什么,种粮食卖粮食,变出钱来才能改善生活结构,提高生活品质。以前以现金交易为宗旨,现在网络发达,数字货币更方便,都是以收入作支撑的。收入高了,消费就高,整体国民经济就高,这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歺米饭是小头,吃菜占大头,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在困难时期,从不抱怨,节衣缩食,坚持完成国家公粮任务和集体提留。坚信只有国强民才富,坚信只有奋斗才能改变面貌,创造财富,实现想要的生活。现在还把农民卖早稻,自己留晚稻拿来说辞,未免对农民有点不道德不尊重。就像有些人甚至有的专家教授指责农民懒,没有创造力,荒芜田地,难道国家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参与和贡献。
是农民工的参与,成就了中国制造大国地位,是农民工的参与,中国挤入第二大经济体。农民舍弃了一部分田地,为国家创造的是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的整体富裕。大家不必焦虑,荒芜田地的局面会逐渐解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
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
这个提问我能肯定,在九o后出生肯定不知道全面,八o年前出生知道点,七o年前出生的基本全知道。
我六o年后出生的,十几岁开始做农活,大集体时期粮食特别紧张,许多人家吃早餐无中餐是经常的。更可怜者几百天都没有粮食占大多数,普遍都是杂粮,野生莱、果及猪都不吃的拿来充饥。
国家、政府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六O年后开始播种双季早、晚稻。因早稻是不增产,只能说是为了大家接早而已,孩子们饿了只是哭,大人饿了还要干活,所以早稻只能接接济一下饥荒。
提问: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因为早稻生长期短,早稻抽穗、扬花、壮浆都是大热才能成熟,所以早稻米粗糙,营养成分特低,米质味道这比不上中稻和晚稻。政策转变了,农民生活有所提高,所以凡辛种的早稻可以出卖掉。晚稻生长期天气变凉了,生长期要长半个月,所以米的质量特好吃,大部分农民将早稻卖掉,晚稻留给自己吃。
各位朋友们,希望大家珍惜粮食,其实农民劳动出来粮食是不易的。
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
我也种过水稻,刚好我这里就是一年种两季水稻的,早稻的生长周期较短,而且稻米吃起来也比较粗硬,晚稻生长周期较长,稻米吃起来也较为软滑,做的米饭吃起来口感比较香,所以大多数人更喜欢吃晚稻米,还有就是晚稻谷比较耐储存,早稻谷不好储存,所以才会有些人把早稻谷卖掉。
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
农民为什么把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已吃?答:因为大多数早稻品种米质硬朗口感差、只适合糊豆皮成炒钙饭,而晚稻由于气温低,米质柔软疏松且出米率高、尤其好炒剩饭。谢谢!
农民为什么把早稻卖掉,把晚稻留给自己吃?
我来自农村,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学出来,有深刻的农民、农村、农业情结,读书、工作近40年,就一农民、村干部朴素水平。农民是新中国最懂得感恩毛主席、共产党的群体,上世纪末以前,在生产资料贫乏、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以农民的巨大奉献,确保了中国人民有饭吃,解决了温饱问题,所收的第一颗粮送给国家,在明知晚稻农药超标、煮出来的饭量不足(和晚稻相比),宁可亏自己也不亏国家(八十年代以前,国家粮库是拒收或按比例少收晚稻的),积级交纳国家粮(无偿的,相当于农业税)、三超粮、爱国粮(低于当时的市场价)。到1982年土地包产到户时,“第一锄刀收获是国家的,第二锄头收获是集体的(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第三锄头才是自家的”,三三制,国家集体个人泾渭分明、先后分明,农民对国家的税收、”三提五统”也照交不少。农民把早稻卖给国家是爱国之举,忘记农民、忘记过去就是忘记党的初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