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

大家好,我是,农村来的作家!我农村的外公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在他的儿子都成家之后,就开始分家了。这分家不是意味着,大家就不是家人了,只是分开自己做饭而已,甚至还是都住在一个屋檐下面,只是大家不在一个灶台上吃饭了!那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答案是,一般按几个儿子分几家,一般都是孩子成家之后才会分家。具体的如下;

第一;孩子结婚了,就会分家,各自做饭吃;

在农村,一般只要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安排给他们相亲说媒,好让成家立业。一般结婚到一年半载的,就会给他们单独分出去,也就所谓的分家。我大舅是长子,他最早结婚,结婚不到半年,他们就自己在老家的另一个房间,弄了一个小厨房,他们两口子,就自己做饭自己吃,没有和我外公,外婆和其他二个舅舅一起吃饭。

再等我二舅和小舅子也成家了的时候,我们农村老家就那么大点,没有多余的房子再弄厨房了,我二舅和小舅虽然也是分家的,做饭他们也是自己做自己的了,就剩我和我外婆,外公一起吃饭了。可是,他们是公用两个厨房的,就是我大舅煮好了,我二舅去煮,我外婆煮好了,我小舅他们过来用厨房做饭。

第二,孩子成家了,就会分房子;

在农村,孩子结婚之前,就会先分配房间了,就是所谓的婚房;这个婚房以后就是孩子的房间,也就是分配给他们的了!我大舅一间,二舅一间和我小舅结婚的时候也分一间;在农村,以前没有像现在老家房子被拆了,可以一人分一套安置房!没结婚之前,其实,房间我们没有固定的,经常乱睡,就是想到那个房间睡觉,就到哪个房间睡觉。他们结婚之后,就是他们固定的住所,我们就很少去睡过了,除非他们去了远方,空着,我们才会去用。

第三,孩子成家了,所谓分家产,基本就是分土地;

在农村,有的孩子成家之后,会出去外面打工,有的孩子不愿意出去的,也会留在农村干农活。等他们成家之后,就也会分配一些土地给他们;很多上名义是分配给了他们各自的,但是,因为有的外出打工了,他们的土地,就给留在家里的孩子用了。不然,也是荒废着!而很多老人家,一辈子都是务农的,没有多少财产可以分给孩子!

第四,孩子分别养老人;

在农村,父母还没老的时候,会在孩子成家之后给他们分家,等父母老了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分家后的情况,来分别赡养老人。我外公和外婆目前还是自己照顾自己,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只要每个月分别给他们一些生活费用就可以!而有的农村老人也挺为难的,这个月去大儿子家,下个月去小儿子家,每个月都要来回适应!有的还互相推诿,怎么不想想,你们年轻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对你们的?

总之,分家,只是方便孩子成家后的生活,并不是分开关系哦!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不管他们怎么分家,都是跟着外婆生活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这个分家一直都是大事。这是一件非常容易起冲突的事,如果一旦安排不好,就会造成兄弟反目和父子成仇。

那么,这个农村分家究竟有什么规矩吗?是怎么分的呢?黑嫂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这种事既熟悉也有兴趣,所以就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分家不成文的规定

其实,农村分家并没有什么特别制定下来的规矩,但也并不代表着就是盲目的分,也是有着一些规矩在发生着作用的。什么规矩呢?首先就是,弟兄两个的,老大结婚后必须要马上分家,老大自己立户。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下面还有老二,父母给老大娶过媳妇了,以后的精力得放到老二身上,不能再照顾老大。

然后就是,一旦分开了家,老大再不能指望父母给自己帮什么忙,相反,老大虽然分出去了家,但对弟弟仍然有义务去照顾,不能只听自己的媳妇的啥也不管。

那老二呢?老二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算过几年老二也结婚了,但他是无法和父母分家另行立户的,因为父母年老后需要一个监护人,不能全部都分走自行立户。当然了,现在很多农村也实行一个孩子也分家。但这个分家其实是表面上的分,只要父母仍然活着,孩子是不能立户的,户口本上的户主永远都是父亲。

那么,具体到东西该怎么分呢?

二、究竟该怎么分这个家

农村分家,涉及到的东西无非三样:宅基地、农耕田、家里财产。比如说老大成家后要分出去,他可以适当的分到点农耕田,比如家里一共有十亩地,那他可以种四亩左右,剩下的四亩是老二的,父母也要种两亩。宅基地方面,一般家里弟兄两个的,老大结婚是会另有宅基地和房子,那相应的,这房了和宅基地就自动成老大的了。

然后就是财产,一般情况下,农村分家是分不到财产的,相反,还能分到一些欠款。因为老大盖房子,娶媳妇这些都需要花钱,农村人存钱不多,而盖房和娶媳妇又是农村最大的两件事,一般人家都会欠款。所以,老大成家后分家,他会被分到部分欠款。比如欠人家五万,有可能给他三万或者四万让他还,父母后面还有个老二,没能力还那么多。

农村分家一般就这些事。

写在最后:我们能看出来,农村分家虽然没有什么明文的规定,但一些传下来的老规矩还是有的。如果谁家孩子执意不同意这样的分法,就会让村里人看不起和说不懂事。当然了,大部分人也会遵守,毕竟娶过媳妇后人生才刚刚开始,不想搞坏自己的名声,再说了,这样分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道理。

乡村黑嫂为您说些农村事儿。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

东北的农村分家,都是50年代,60年代,最近的也就是70年代的事了,因为从79年以后就实行了一家一孩的计划生育了,一家一孩,那就没有分家的必要了,在过去年代,在我们东北农村老家,每个家庭都有几个男孩子的,刚开始的时候,男孩子结婚之后,都会在一个大家庭生活的,东北的农村都是东西屋,南北炕,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男孩的话,等到第二个男孩结婚的时候,这个家庭就开始分家了,老大就会从这个家庭分出去了,在等到第三个男孩结婚的时候,这个家庭又开始分家了,老二就从这个家庭分出去了,最后是家里的老人与老三生活在一起!那时候的东北农村,实话实说是很穷的,东北农村分家,是不能分到钱的,因为每个家庭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钱的,分家不但要分家产,如果家里有“饥荒”的话,还要分摊“饥荒”的,这个“饥荒”是什么呢?东北话这个“饥荒”就是这个家庭的对外欠的债,一般家庭的这个所谓的饥荒,就是孩子结婚的时候,置办结婚的家具生活用品时候,从外面借的钱,所以,东北农村分家既要分家产,也要分摊外债的,因为小时候我就在东北农村生活,所以很多家分家的事,都看到过的,家里如果分家的话,还得请请家里岁数大的亲戚们来做阵的!分家了,一般就不能在一起住了,所以没分家之前,这个大家庭都要给分出去的孩子盖两间房,在我们东北农村过去,虽然盖的两间房都是土坯,土垡子垒的墙,房顶上都是苫的谷草或者苫房草,但是在那个时候盖两间房,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不但全家出动,而且乡亲们也要帮忙的,房子盖好之后就可以筹备分家的事,有了房子,分家最主要的的财产就是粮食了,因在我们东北农村的过去,粮食基本上是不够吃,所以分家分粮食才是一件大事。分粮食要把家里所有的粮食品种,统统的用农村的那个“升”量一下的,这个升就是东北农村用来量粮食的斗升的那个升,一斗平均是装50斤粮食,一升是装5斤粮食的,量完之后,基本上就是按家庭的人口把这些粮食平均分配的了,粮食分完了,大缸小缸锅碗瓢盆筷子都得分,专门说一句大缸小缸的事,东北农村过去的时候,这个缸也是家庭的主要财产之一,装水,装粮食,冬天腌酸菜,都是离不开大缸小缸的,东北的农村,每家都有大柴火垛的,一般情况下,柴火就不用分了,分出家的就到大柴火垛来取柴火拿回去烧火做饭做菜取暖了,原来小家庭的被褥衣服什么的,那就是他们私有财产了,也不用分了,就直接拿回去了。还有用于劳动的生产工具,那什候农村的生产工具很简单,锄头,镰刀,锹镐,耙子之类的,也就不用细分了,分出家的能用什么就拿什么,有些稍大一点的,可以通用的生产工具,那就留在大家庭里,也不用分了,随时用随时来取就行了,分家的时候,因为请来了家里的年龄比较大的亲戚,有的家庭,还有一个分家文书的,大多数的家庭是没有的,不管是大家庭,小家庭对分家满意或者不满意,或者在分家的时候也可能会闹出点矛盾来,但是毕竟都是一家人呐,得过且过吧,分家结束的时候,分出去家的小家庭就会把分到他们的财产拿走了,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散伙饭,家就这样分完了!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

谢谢邀请!

我们本地有句颜语黄秧不散不发棵,兄弟不分不兴旺,分家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之路,那么题主提到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也许有所不同,本人生活在一个南宋时期迁徒而来的一个古村落,谈谈我们家乡是怎么分家,和本家族从民国到如今是怎么分家的。

一,家乡分家的全过程!

1,何时分家,要不要分家,决定权在父母手中,就是儿子想分家也不敢说出口。

2,分家越晚,说明这个家庭兄弟之间,儿媳之间不仅比较义气,而且家庭比较和睦,因此本地分家一般在四世或三世同堂才分家的。

3,在什么情况分家呢,一般父母年几大,管理这个家有心力不足,而且儿子都结婚生子了,孙子也老大不小了,而且虽说设出口要分家,父母已经看出来了,这时父母会提出分家,让他们各顾各。

4,确定分家,首先要择日,选一个吉利的日子,並且邀请娘舅及其他长辈参加,目的防止在家产分配过程中有争执,长辈起到协商与调解作用。

5,分家的具体内容有房产,土地含宅基地,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具,大型农机具等家里所有资产,还有父母今后的赡养问题,如未蒂瓜没成家的弟弟,如何承担义务等。

6,一切达成协议后,有的家庭马上动笔据,全部如实记录下来,中人与执笔要签字,这叫分家单,以此为证,有的家庭简单,就不写分家单以在场人为证。

7,亲戚朋友知道后要来送礼,过去只要一对糕,lO个碗,10双筷即可,现在生活好了,当然会更多。

8,在分家过程中还有一个规矩,就是长子不出屋,也是说过去祖屋都比较好一些,但必须要分给长子。一直流传至今,还有这种说法。

二,谈谈我们家族4次分家的全过程!

1,爷替老爸来分家!

我的曾公去世时,爷爷年仅16岁,叔爷爷只有6岁,由姑妈扶养到16岁与爷爷共同生活,二人结婚生子,由二人一直增加到l7人生活,人多空间小溶纳不下这么人一起生活,于民国25年,(1936年)爷爷邀请长辈与弟弟分开居住,爷爷分了祖屋,並160担稻(1,5块银元一担稻),盖3一栋新瓦房给叔爷爷,土地二人均分,不按各自的人口。

2,爷以老父来分家!

奶奶早逝,爷爷身体不分,于民国31年(1942年)为三个儿子分家,祖屋分给了大儿子与三儿子,三间草房与一块宅基地分给二儿子,另外建了一栋小屋给爷单住,并由三个儿子轮流养老,田地三个儿子均分。

3,与爷爷一样替父分家!

父亲早逝,二弟一妹,在母亲的带领下相以为命长大成人于大集体时代的|969年兄弟三人在娘舅的主持下终于分家了,老房给老三与老母居住,当年老三没成家,不承担赡养母亲的义务,老大,老二分别盖了三间草房居住,上队劳动的工具,开锅吃飯的炊具,用具三人由集体资金配齐。现在三人都七十多岁不仅健在,关系很好。

4,最后一次分家是2007年,那不算分家,是与儿子儿媳分开单过,我们是开店,儿子有商品房开店,二老住老房子也开店,当年儿子公有资金内给了IO万元给我们养老。只有个儿子名义上是分家,事实上是他们的义务保管员,眼睛一闭什么都归他们。

分家现阶段已停下来了,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就是要分也像我一样,是有房单过自在一点,年轻人也自由一点,隨着计生政策的转变,二胎放开,分家一定会再现。

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

我见过本生产队许多人家分家的了,在农村,老一辈的最辛苦。小孩多,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成家,然后分家。最小的孩子累成家了,老人老了,不能动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子女懂事的,儿媳贤惠的,分歧少,攀比少,吵架的少。为分家,为债务,为养老,吵嘴打架的。老人的心都碎了,因为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不能挣钱,指望儿女们抚养。真的没有发言权。

在农村,没有分家前,弟兄姊妹全都在一口锅里吃饭。干活挣工分是大家庭的。先给老大建房,结婚这一切开支都是大家庭开支。一两年后,必须分家。房子不用说,建的婚房归老大。生产队时,田地是集体的,只划一块菜园地,分家后老大得到几间空房子,几件简单的家俱。当初结婚大家庭背下的债务,这个老大也得摊。谁也不想多承担债务呀。

一般请来队长,会计,母舅,这一片有威望的人。原大家庭的一家人到齐,主事的说话,会计或会写字的记录。问:现在一共欠多少债?欠哪些人的?记下来,核实。然后决定老大摊多少,借的哪几家的,归老大还。什么分家?分家就是分债!家里多少稻,按人口分。从分家后起,会计就给老大单立户头,新增1户了。也等于谈判,过程中,娘就是哭哭啼啼的,当然难过。由队长或母舅拍板定夺,如何怎样。签一个协议。最后吃一餐分家饭。娘都没心情吃饭。当然小兄弟姐妹的,咕咕哝哝的,认为不合理。也不作数。

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

我是初心,61年出生,兄弟三个,经历过分家的过程,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经历过分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在我这个年龄出生的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这种说法,基本上是随便生育,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没有男孩就是绝户,不生男孩不罢休,加速了当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四个孩子以上的家庭非常多,在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老人们都非常累,省吃俭用,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条件好的供孩子多上几年学,上到高中的都不多,多数的就早早下来帮助家里干活挣工分。当时由于家庭兄弟多,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也是为了给下面的兄弟娶媳妇创造条件,一旦结婚就要分家,另立门户,分家的时候要请来家族或是亲戚当中有威望的人来做个见证,有的甚至请来村干部写个文书立个字据,分到的土地和家产都写下来,以此为证,不能反悔。一般第一个结婚的儿子比较吃亏,分的东西比较少,要为下面的兄弟结婚打基础,因为那时贫穷落后,女孩又少,转亲连亲的非常多,就是你家的女儿嫁给我家儿子,我家的女儿嫁给你家的儿子,现在真正体会到了那时的老人真难呀,穷家难当家呀,不分家不行呀。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计划生育又很严格,基本上最多俩个孩子,有个男孩基本上就不再生了,分家的现像也少了。

现在计划生育放开生二胎了,也许分家这种现像还会重现,大家试目以待吧。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分享个人观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