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为啥会这样?有道理吗?

我表姐,表哥从小就经常和我妈妈一起玩,我妈就是他们的姑姑!我妈对他们挺好的,有时候,我都感觉自己不是我妈亲生的。平时寒暑假,我表哥,表姐都去我妈那边,住不到一个月,基本他们两个都会肥一圈!而我,邻居看到我,都说我还不如我妈养得狗,我1.58的个子,88斤的体重,而我家小白都超百斤了!我表哥他们,有什么事情要帮忙,我妈有时自己都很窘迫还是会硬着头皮帮,我妈说,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侄子吖!大家看过《杨过小龙女》吧?他们如此亲密,也是姑姑和侄子的关系!

姑姑是孩子爸爸的妹妹或是姐姐,姑姑是嫁出去,可哥哥弟弟还在,根还在,总会有关联!

以上,我说这个事,主要就是给大家解释,农民常说的前半句,姑死连着筋,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姑姑和侄子,侄女都会很亲。因为,姑姑虽然是嫁出去了,可是侄子还是自己的亲侄子,也许姑姑和家里其他人没怎么联系,可是和自己兄弟生的孩子都会很亲密。在我们农村这边,姑姑死了,侄子和侄女都不管多远,都会去奔丧的。而侄子和侄女和姑姑的儿女关系也很好,我和我表姐他们感情也是从小好到大,因此,就算姑姑死了,还是会有来往,代代相传下去!也就是所谓的连着筋!

而农民常说的,姨死断了根的意思,就是姨要是死了,这关系就彻底断了,没有再来往了!这里的姨,就是所谓的小姨子,大姨子了。姨都是姐妹的关系,比如孩子的妈妈的妹妹,就是孩子的姨!那孩子的妈妈本来就是嫁出去的,而姨也是女孩子,最后也是嫁出去,这样就都是泼出去的水,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可以说就是断了根。再者,两个都出嫁的,平时的来动互动都很少,有联系,都是姐妹原本关系好,会来往一下,要是关系不好,姨活着的时候,也很少来往,等姨死了,就彻底没有来往了,也就断了根了!

以上,就是整句话的意思了,姑姑比较亲,姑姑死了,还是会连着筋,代代还会有联系;而姨是出嫁出去,比较不亲近,姨死了,就彻底没来来往,就断了根!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你们身边是这样的吗?反正我身边是这样的,就拿我这个当姨姨的人来说吧,即使我和我表姐关系不错,可是她出嫁后,回娘家次数也有限。我很少能和她的儿子接触,关系自然没有哥哥家里生的娃来得亲密了!

感谢围观,期待评论,转发和关注一下可爱又更爱你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农民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为啥会这样?有道理吗?

“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的姑姑死了,她的子女还会和自已有联系,而如果自己的姨死了,那么她的子女就和自己会慢慢的断了联系。为什么这么说?有道理吗?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理解。

一、姑死连着筋

姑死连着筋,在家庭关系中,姑姑可是自己父亲的姐妹,由于和父亲有着血缘关系,和父亲及自己都属于一个姓氏,所以,应属于近亲关系,是比较亲近的人,是自己人。

在过去,出嫁的姑娘都要走娘家,这就使得这种亲情更亲,亲上加亲。姑姑就是这样的,虽然出嫁了,但她会经常回娘家走动,和自己家的关系很系近,姑侄关系更是一种很亲的关系,就是因为姑姑和自己的父亲是亲兄妹或姐弟关系,这种血缘关系可以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因此,但由于她和兄弟之间的这种血缘关系,所以,即使姑姑不在了,可是她的子女和自己,姥姥家,舅舅家还都是很亲的亲戚关系,还是会继续来往走动,不会因为姑姑的去世而改变。所以才有了“姑死连着筋”,的说法,这里的“筋”指的就是血缘的亲情关系。

二、姨死断了根

姨死断了根,姨妈如果死了,就是说自己与姨家的关系也会慢慢谈化,到后来就会基本上没有了来往。姨妈就是自己母亲的姐妹,但由于姨与自己的姓氏是不同的,因此,姨妈和姑姑比较起来,姨一般没有姑姑亲近。

也许有人会说,姨和自己母亲是亲姐妹,血缘关系不也是很近的吗?不错,仅从血缘关系上讲,是比较近的,但是别忘了,中国社会之后,一直主要是以父系社会为主的,父亲是家里的户主,家族子女的姓都要随父姓,血缘关系上也以父亲这一支为主遗传下去。

正因这个原因,人们普遍认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虽然都是直系血亲关系。但爷爷奶奶显然要高于姥姥姥爷的。

而姨与姑,虽然都是出嫁的亲人,但根据姓氏来分,姑姑一般要比姨亲。所以人们认为,自己和姨家的亲戚关系的存在,都是由姨在维系着,姨在关系在,如果姨不在了,那么,自己与姨家的亲戚关系慢慢的就会断了。

这样说,有道理吗?我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是有道理的,实际情况也基本是这样的。

只是说这个说法在今天,已经不那么准确了,不那么重要了,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这种的观点。

但现实是虽然姑、姨都很很亲,但如果姑、姨都不在了,就一定会使自己与她们家的亲戚亲情关系受到影响和疏远,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今天,我们关注这个问题,就是让大家认清楚到这个说法和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倡和鼓励大家要以新的观念和满腔热情对待自己和姑姑和姨妈以及她们一家的亲情关系,提醒自己,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即使将来她们不在了,也要继续保持和她们子女的友好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为啥会这样?有道理吗?

大家好!我是长江老农。农村人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这话的意思呢?姑姑比较亲近一点,姨可能疏远一点。在农村,论亲疏关系,按血缘关系来分,姑姑是自己家里嫁出去的姑娘,与娘家人又走的比较近,娘家侄儿们与姑姑比较亲 密些,姑表亲与姨表亲,当然姑表亲近一点,即使姑姑死了,表兄弟姐妹们还会来往走动,只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所以说“姑死连着筋”。姨表亲不一样,是母亲的姊妹,看在母亲的份上表兄弟姐妹们在来往走动,平时也是大事就来,小事不往,很少走动,姨死后,一般就不礼尚往来了,断了联系了,也就了了姨表亲这层关系了,所以说“姨死断了根”。

在农村,女人一辈子都需要娘家人,我母亲九十岁了,还惦记着娘家兄弟、兄弟媳妇、娘家侄子们,逢年过节 敦促我们给八十九舅舅送礼,老舅舅和老表们经常上门探望母亲,来往密切,姑姑是父亲的姐妹,姓氏与父亲一样,做为娘家侄儿们对姑姑格外尊敬。在农村家庭,农民夫妻经常闹矛盾,为家庭琐事吵架,女人就往娘家跑,去娘家倾诉,请求娘家人做主。去年下半年,我们当地有位结婚不到一年的小媳妇,跑回娘家至今未归,婆家人去接了几回,不肯回来,正月十五之后,婆家人再去接,说是外出打工了,可能不想回婆家了。农村女人对娘家人格外亲,因为娘家是女人依靠,是“靠山”,娘家势力越强,女人在婆家越享福,婆家惹不起,只能忍声吞气地。农村女人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娘家就是来了一只小猫小狗心里都是高兴的、亲切的”。甚至娘家邻居来了也当贵客招待,足见姑姑与侄儿的亲密。姑姑也有意识的与娘家侄子搞好关系,建立感情,把侄儿当自己儿子一样看待,从小哄着、带着、抱着、宠着,上娘家去第一就去看看娘家侄儿,再去看看老父母。所以姑姑肯定亲近一点,感情肯定深一点,即使姑姑去世后,对表兄弟姐妹能照顾就照顾一下,看在姑姑的份上,看在血亲的份上,仍然互相走动,只是关系开始疏远了,没有姑姑在世那么亲了。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有钱、有势、有地位,即使姨死了,姨老表们也会继续走动的,只是亲情关系变成利益关系。农村有农村文明,农村在农民长期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社会关系。在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是男人的“附属品”,只有依靠娘家人,为了娘家人可以无私奉献,帮助娘家人提高社会地位,使自己的“靠山”更牢,这也使姑表亲更深一点。农村人称姑表亲为“打断骨头连着筋”、“除了猪肉无大荤,除了郎舅无好亲”。而姨表亲自始至终都不深厚,姨死后,就大多不来往了,见面也只是礼节性打声招呼。

农民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为啥会这样?有道理吗?

“姑表亲、辈辈亲;姨表亲、一阵亲”。说得就是这。不过现在经过计划生育,姊妹们都少了,表兄间也都亲了

农民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为啥会这样?有道理吗?

这个问题,姑姑家,姨姨家,都有好的啦。有的姨姨家也很好,即便姨姨不在了,也还很好,有的姑姑家也不行。

农民常说“姑死连着筋,姨死断了根”,为啥会这样?有道理吗?

我的回答:我的理解,这也是人们思想上,根深蒂固的一种父氏血源家族意识的说法吧。这相同于我们陕南汉中这里,常把姑舅关糸的儿女说是“姑血佬表,或姑血俵子妹”;而对姨妈家的儿女在论说关系时,就不加“血源”的意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