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常说:“屠夫不传代”,为什么?有没有道理?
记得,我在农村读书的时候,每次学生们比较调皮,我的语文老师被气得不行,就会说我上辈子估计是杀猪的,这辈子才投胎来当老师。因为上辈子杀猪的不好,所以,这辈子才做老师受气。或者,学生不听话,读书不用功,老师也会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回家养猪去。
还有,一部电影名叫《雪花秘扇的》的,里面的一个女主角,原本家境是千金小姐,可因为她的脚没有裹脚的很小,很好,所以,最后只能嫁给了屠夫,她闺蜜很是心疼。说这些故事,是告诉大家,屠夫,养猪,杀猪的,古时候,在农村,都带有一种贬义的意思。
那么,在农村,老人常说“屠夫不传代”为什么?有没有道理?答案,因为,屠夫是指宰杀牲畜或整理牲畜肉准备出售的人,多指杀猪宰牛羊的,他们是杀生的,是血腥杀害无辜者的人。所以,觉得是做坏事,屠夫不是在做积德的事情,所以会不传代,也就是生不出儿子。至于道理,生为21世纪的我,虽然是农村来的,但是,还是觉得,这也许是一种巧合和迷信!
我的农村老家,就有一位屠夫,娶了个老婆连续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女儿,老人们就会说,屠夫不传代。虽然,屠夫这个职业,还是比较吃香的,自己家吃饭不会没肉吃,还能赚钱,但是,他每天不知道杀了多少条生命。损阴德的行为,这屠夫后面就想要个儿子,就真的改行了,改去开拖拉机,可真是不巧,第二年,她老婆还是给他生女儿,老人家就说,之前杀太多了,估计一辈子都传代不了了。
最后这屠夫没办法,就去买了一个儿子回家养。你们说,这是道理还是巧合?用生物学来说,就是精子的问题,是x染色体或是y染色体的问题。用农村老人来说,就是屠夫不传代,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在此,感谢大家来围观,期待大家去扩散和关注一下我嘛!大恩不言谢啦!
在农村,老人常说:“屠夫不传代”,为什么?有没有道理?
所谓屠夫即杀猪宰牛者,在大多数人眼里,屠夫杀生,有伤天害理之嫌。所谓屠夫不传代,一是指他们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干屠夫的营生。二是指他们子女较少,有诬蔑之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屠夫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子女成群,颇有成就者不在少数。
在农村,老人常说:“屠夫不传代”,为什么?有没有道理?
屠夫不传代,在我这里的屠夫,主要是指杀猪的,其次是杀牛劏狗的。说屠夫不传代,原因大概有二,一是辛苦又熬夜多伤身,健康有寿不利。我过去见的屠夫杀猪匠,总是要三更半夜就起身的去人家里杀猪,交通不便,走夜路打火把,也常出事。一是心理上的,人要行善,杀生太多,心理上有过意不去,似会折损什么的。所以,屠夫好吃赚钱,但为长远,为家庭发展,便有人认为屠夫职业不宜传给下一代接承。现在屠宰也专业化,现代机械化了,许多只是买肉的,不必屠宰了,我见的,传代的也不少,这仅是一门职业,那赚钱做那样。
我过去家里也养猪,也要请屠夫来杀猪,我发现一些屠夫为多赚一点钱,都有点耍阴耍奸,在秤入秤岀玩阴招,偷龙转凤,偷梁换柱常有。牛有人性,我就见一杀牛的去牵牛,牛就不原走,也多次见老牛一遇杀牛的就流泪。过去,我敢看杀猪杀牛,现在我不敢看了。慈悲善良心重的,不但不敢干屠夫职业,甚至对杀猪牛羊都有害怕。
在农村,老人常说:“屠夫不传代”,为什么?有没有道理?
屠夫,就是我们常说的“杀猪匠”。许多屠夫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继承自已的“手艺”,这就是所谓的“屠夫不传代”。
那么,为什么许多屠夫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继承自己的“手艺”呢?
我的同学就干过杀猪的行当,当我向他问起不愿意将“手艺”传给后代的原因时,他告诉我说:
一、太累人杀猪卖肉要想赚到钱,不能雇人,必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来做。否则,除掉雇人的工钱后就赚不到多少钱了。而以前农户家养的猪,一般都有二三百斤重。要想杀掉这么重的猪,是要花费许多力气的。因此,凡是干过这一行的人到老的时候都会落下浑身毛病。鉴于此,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再干自己的职业。于是,就不会将自己的“手艺”再传给后代了。
二、社会地位太低屠夫是人们对杀猪匠含蓄的称谓,其实,许多人都想称杀猪匠为“蠢夫”的。因为许多人都认为杀猪匠都属于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才干的活儿。所以,在背地里有许多人都看不起杀猪匠,社会地位很低。鉴于此,他也不希望后代再干自己的职业。
三、太脏用他自己的话说,杀猪匠的手整天都油乎乎的,从来没有洗干净过。而且,自己的衣服、被褥上都有一股“脂肪味”,很难闻。曾有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到他家里去玩,其主要原因就是嫌弃他家里的卫生状况不好。鉴于此,他不想让下一代再过自己的生活了,所以,他希望下一代千万别干杀猪匠这一行。
四、太血腥杀猪毕竟是杀生。猪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然而,杀猪匠一刀下去却结果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有时候在做梦的时候都会“听到”猪的惨叫,让人不寒而栗。有时候做梦都会梦到杀猪时那血腥的场面,让人惊悸不已。鉴于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继承自己的手艺。
这就是许多屠夫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后代继承自己“手艺”的真正原因。
至于说有没有道理,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后还是感觉非常有道理的。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杀猪匠的活儿不是什么特别“舒服”的活儿,因此,许多杀猪匠才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再干自己的行当呢!
在农村,老人常说:“屠夫不传代”,为什么?有没有道理?
我看没什么道理。我们村子里有一家姓李的,父子都是屠夫,过去还是生产队的时候,每逢过年,生产队里宰杀的活计都是他们父子来干,父子全都是长寿之人。父亲九十多岁去世的,儿子现在还健在,乡亲辈里我跟他还叫表叔呢。一个月前我回家还看到表叔在街上遛,身体还挺硬朗,也九十多岁了。
为什么有屠夫不传代的说法呢?我想这与传统儒学的“人之初性本善”有关系。作为人来讲,一辈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总让人感到不是善行,所以,一般做屠夫父亲的都不一样自己的子孙干这行。孟子也说过“君子远庖厨”的话,证明屠夫非君子之流,做长辈的当然不愿意子孙辈跟自己一样做不成君子永远做小人。还有一点,我国受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也比较严重,说是屠夫罪业太多,下一辈子会有影响,所以长辈更不愿意让子孙们干这一行了。就怕儒学佛教全然不信的,您看我们村这父子,不仅长寿,而且人丁及家业也挺兴旺的。
在农村,老人常说:“屠夫不传代”,为什么?有没有道理?
在我们老家河南农村,没有“屠夫”的说法,一般会把屠夫叫做“杀猪匠”或者“杀猪的”,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杀猪匠行业里能人也不少。在以前农村杀猪匠很吃香的,几乎每村都会有一两个杀猪匠,不然过年吃猪肉都很麻烦,还要去外村聘请。
在以前农村确实有“屠夫不传代,厨师不换班”的说法,这个就很奇怪的了,一般的农村手艺人,都会有传承给自家后人的习惯,有的还有传男不传女习俗对不对?比如现在的某些农村非遗文化传承人,一般很多都是男性,就像洧川那个麻绳提豆腐的绝活,也是传男不传女的。为啥唯独屠夫不传代的呢?有杀猪匠透过底,说这一行的饭并不好吃,一是脏苦累,二是经常干杀猪活身体不好会有职业病,三是杀猪多造孽容易给后代带来坏处,四是有职业性歧视,在以前是为了吃饱饭才干这一行。
其实农村老话说明“屠夫不传代”也不绝对,在有些地方的农村,还偏偏是代代相传的,其实在三四十年前,杀猪匠可真的是一门令人羡慕到嫉妒的职业,在农村绝对吃香,而且很多人还乐意给杀猪匠帮忙。以前的农村生活节奏缓慢,人们吃过饭后没有啥事儿,就喜欢凑热闹看,尤其是杀猪的场面。很多农村劳动力会无偿地帮助主家和杀猪匠的忙,目的是为了免费抽烟和吃一顿猪肉饭。既然杀猪匠那么吃香,为啥那么多农村人不去学怎样杀猪当手艺?学过庖丁解牛的都知道,杀猪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儿,也要技术,起码动物生理学和动物解剖学的的知识要懂,不然出啥事的除了丢人还会失业。
在我们村,杀猪匠几乎快失传了,一是老一辈杀猪匠已经手无缚鸡之力,拿不动杀猪用的工具了,中年一代杀猪匠沦为无猪可杀的境地,年轻一代没人学,问题就出在一是农村很少养猪了,二是不让私自屠宰了。不过很奇怪的是,我也想讲出来,不是说思想不端正,确实觉得奇怪,一是老一辈杀猪匠是个老光棍,一辈子无亲生儿女,晚年才娶到一个老伴儿;二是中年杀猪匠早年老婆跑了,自己当爹又当妈把孩子扶养大,三是有个杀猪匠喝酒后犯糊涂做下坏良心事儿被判刑坐过牢。总觉得他们的下场不是太好,也有可能作为老话“屠夫不传代”的一个侧面注解吧。
现在各地农村乡镇都有定点屠宰,农村杀猪匠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职业了,现在的农村人很少再学杀猪匠这门手艺了,因为平时也无猪可杀了,除了过年杀年猪的时候才有人聘请。具体到我们乡镇,现在的集镇卖猪肉的,也大多都是外地送来已经屠宰好的猪肉,只管上架卖也不管杀猪了,不过有个认识的卖猪肉的,还在坚持自己收购农民手里养的猪,听说现在也不收不杀了,专门上架卖,估计这也是一种资源整合。
社会在前进,总会有一些以前时兴的行当会走进历史长河,没有什么可留恋和追忆的。比如农民养猪,在我们老家早些年,几乎家家必养一两头过年卖掉或者自己吃肉,但现在很少有农户养了。农村以前的打铁匠,也很难再见到了,记得我的一个老邻居,把打铁的手艺传给自家二儿子,现在二儿子在城里当焊工,也不打铁了,所以说不仅仅是“屠夫不传代”,有的传着传着就没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