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没有缺点?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诸葛亮缺点就是过于谨慎,也有失算的时候。

《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没有缺点?

缺点很明显,“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分权活活把自己累死。

《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没有缺点?

谢邀。

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没有缺点?

《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没缺点?为什么?我是王小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也有几个缺点,诸葛亮的缺点在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徐庶走马荐诸葛)

1、刘备“三顾茅庐”,在不具备出世之时草率跟了刘备。

刘备是从徐庶嘴里知道诸葛亮的,尤其那句“卧龙,凤雏,得一人安天下。”刘备知道“凤雏”就是庞统,在孙权那里当一个小小的功曹,刘备不禁这样想;庞统真的有徐庶说的那样本领很大吗?那么大的能耐为啥做一个功曹?孙权不会用人?也不对,孙权手下周瑜鲁肃那个不是人杰,孙权没有识人的本领,如何能招揽文武数百为自己效力。刘备心里很纠结,徐庶夸上天的“凤雏”如此,那么“卧龙”也强不了那去。徐庶可能是安慰我才把他们吹捧起来,怕我扣着他不让他走。

刘备身边确实无人可用,光每天几千兵马钱粮支出帐目,让刘备头晕脑胀。关羽,只知道挥舞大刀练武,张飞每日里不喝个醉醺醺不罢休。刘备心想;好歹也是读书人,诸葛亮记个账写个公文总行吧。因此找一个无事的上午带着两个弟弟去隆中寻找诸葛亮,终于快下午才找到诸葛亮家,人没在,家里只有一个小孩,喝茶,没开水,吃饭,没人做。刘备心中这闷气,张飞裂着嘴:得!酒也混不了,刘备一眼飞:回去喝死你!带着两个小弟无精打采地回新野了。

实际上徐庶在去许昌时,怕诸葛亮不出来忙刘备,特又跑诸葛亮家中要诸葛亮帮刘备,徐庶把刘备夸成一朵花,诸葛亮心里这个气吖,你徐庶为什么把我当牺牲品呢?司马徽以为徐庶还在新野刘备处,去找徐庶玩,刘备把徐庶回家的事和推荐诸葛亮和司马徽说了,司马徽心中一叹:虽逢主但不逢时。

刘备脾气也上来了,一次不在家去二次,二次不在家去三次,不信你诸葛亮不回家。诸葛亮也是郁闷,如此这么办心生一计,让刘备失望不要再来。所以刘备第三次来找诸葛亮,诸葛亮在家等刘备呢。刘备来到诸葛亮住的茅草房,对诸葛亮说:听说先生是个人才,司马徽和徐元直向我推荐你了,希望你出来帮我一把。诸葛亮摆一摆手道:将军错了,我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那里有什么财啊。刘备一听嗯呐:有,你就是有。诸葛亮一看,哼!不来真的不行了。

(三顾茅庐)

2、低估刘备的坚忍。

诸葛亮问刘备:那将军的志向是什么?刘备备答:匡扶汉室啊!心里想骗不死你小样!诸葛亮想我先把你胡扯走:将军,你看,说着把地图滩开,嗯,这是荆州,北走不远是许昌洛阳,现曹操占据着。东边呢是淮南鱼米之乡,现在曹操和孙权两家正争夺归属谁家。南边地广人稀,在远点是大海。西边是“天府之国”,你本家刘璋占着呢。

刘备一听透心凉,这些地方都有人占着啊,我咋办!诸葛亮继续忽悠:荆州刘表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你可以去夺啊,夺得荆州在去夺你本家的益卅,将军你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天时,孙权有长江之险阻占地利,你占荆州益卅为人和,三分天下不就形成了?待到中原曹操有变,你从秦岭出来攻打关中,另一个大将从荆州出发攻打许昌洛阳,到时天下不是你的吗。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有一种云开雾散的感觉,“先生,请你出山救救刘备,救救汉室,救救天下百姓!”说完痛哭流涕,抱着诸葛亮的腿不松手。诸葛亮真的没办法了,遇见一个正话反话听不懂的主,唉,出山吧!命交给这个脸皮厚的刘备。

一代贤相诸葛孔明

无论刘备真心对待诸葛亮也好,还是虚伪的对待诸葛亮也好。无论白帝城真情托孤,还是让赵云监视诸葛亮也罢。从投身刘备阵营、扶佐刘备、刘禅父子那一天起,诸葛亮帮刘备从一无所有的未路英雄,成长为一国之主。诸葛亮付出全部智慧和生命,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没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人也好,现代也罢,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不过相比之下绝对相对罢了,诸葛亮也不例外,没有为什么!这个和智慧的化身没有任何的关系。

《三国演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有没有缺点?

诸葛亮一生中的两个缺点:一者用人失误,一者用兵死板!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则可安天下”!然而,刘备两人都得到了,别说统一中国了,甚至最后连蜀国都没能保住,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水镜先生的评语是罗贯中虚构,主要是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庞统的牛叉,在正史上并不存在。为了让虚构的评语看起来真实靠谱,最后找了一个理由,即:扶不起的阿斗,将诸葛亮不能统一全国的责任,推到了阿斗刘禅身上!

然而,诸葛亮真有《三国演义》中那么神?显然不可能!如果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那曹操、孙权、司马懿还玩什么呀,直接举手投降就算了。俗话说的好,投降输一半!

所以,诸葛亮有巨大的缺点,才导致了蜀国成为三国之中,最先倒下的那一个势力。总体而言,诸葛亮一生中有两大缺点,一个是错误的用人,一个是死板的用兵。

第一、错误的用人

关于诸葛亮的用人失误,其实只要看两个例子就知道了,也可谓诸葛亮用人上的缺点:

(1)马谡失街亭,挥泪斩马谡,(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刘备曾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诸葛亮却没有看到这一点。事实证明刘备是对的,作为顶级参谋,马谡是合格的,但作为冲锋陷阵的将军,第一次领兵作战,就失败了,显然是诸葛亮没有识人之明!

如果没有识人之明的同时,还不注意培养人才,那么这个国家迟早会完蛋!诸葛亮在世时,大事小事全由他处理,根本不给其他人机会,也不注重培养人才,所以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21世纪人才重要,公元3世纪也一样!

第二、死板的用兵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让曹操焦头烂额。然而,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用兵并不高明。或许,诸葛亮不停的“以攻代守”战略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用兵过程中,却显得过于“枯燥”!

司马懿曾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其中,第一句话非常关键,“志大而不见机”的意思是,不懂得抓住机会,总是想来想去的,犹豫不决,最终白白浪费机会!

所以,当魏延向诸葛亮建议,请给兵马一万,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却被他拒绝!换一句话说,诸葛亮用兵太正,而不敢用奇。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没有奇很难取胜!

正因为用人失误,导致没有足够优秀的人才,所以蜀国后继乏力。关于三国后期蜀国的人才,你能说出几个?显然,后期人才极度凋谢,和丞相诸葛亮大有关系。

在诸葛亮用兵上,正因为太正,总是拒绝用奇兵,所以只能和曹魏硬碰硬。但在国家综合实力上,显然蜀国无法与曹魏相比。这种硬碰硬,最终只能伤害蜀国国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蜀国最终是被邓艾用奇兵击败!

需要说明的是,蜀国灭亡,有其自身道理。比如,蜀国自身先天不足,经济和人口上,不如曹魏和东吴等。但作为掌舵蜀国多年的诸葛亮,显然要背负巨大的责任,阿斗有责任,但不能全怪他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