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罗贯中安排的!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进可攻,退可守,刘备”借”得荆州,一直把它当作大后方,根据地。因此,他在入川时,安排诸葛亮坐镇荆州守好老家是十分必要的。
庞统人称风雏,足智多谋,与诸葛亮同为刘备军师。刘备带他人川取蜀,他是完全能胜任的。问题出就出在庞统一死,造成刘备独力难支,使得诸葛亮不得不从荆州分兵,把留守任务交给关羽,自己亲自前往蜀中救援,这样就造成了后方空虚。
后来因关羽丢了荆州,造成了刘备无路可退,又加之为报私仇南下伐吴损兵折将,大伤元气。这样就导致后来的蜀国只能偏安一隅,长期盘踞在川蜀一带,北望中原,无能为力,到后来率先灭亡。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刘备入川带庞统决非对庞统喜爱一些,而是因为刘备政权的战略需要,留诸葛和关羽守荆州,可万无一失,因为刘备和关张都已深见诸葛的才能。其二,关羽恃能傲物,刘备端心庞统留守荊州,关羽不听调用,而留诸葛亮留守,则不存在关羽不能听用。既便关羽不听用,诸葛亮和麾下的关系是可想而知的,他的话没人不听,也不敢不听。庞统虽能,因为初入,所以要和诸葛一样,他是很难做到的。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刘备入川时带庞统而不是诸葛亮,是因为庞统和诸葛亮两个人当时在刘备集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可能因为演义的原因,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一到刘备身边充当谋士一类的角色,而庞统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所以庞统来了以后两个人就一起成为刘备的谋士。然而实际上在正史中,诸葛亮开始确实在刘备身边充当过一段时间的谋士,不过在夺取荆南四郡以后,诸葛亮就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掌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民政事务。
而庞统被刘备招纳以后,他的职务虽然和诸葛亮一样是军师中郎将,但是他的工作却偏重谋士方向,和诸葛亮原来的工作职责相似。
刘备刚入川时,是受到了刘璋的邀请,协助去对付张鲁。刘备出发时并没有打算马上就夺取益州,而是先拉拢人心,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这种情况下,益州的事情短时间内不会结束,荆州又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地,必须留可靠的人驻守。
所以刘备不仅留下了关羽、张飞、赵云这三个军方地位最高的人,还把诸葛亮也留下。毕竟和庞统相比,诸葛亮跟随时间更长,更得刘备的信任,而且此前也有管理地方的经验,留在荆州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刘备把庞统带在身边,是希望他为自己出谋划策。这也符合当时诸葛亮和庞统在刘备集团中各自的定位。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山野老人解读三国,让您明白两百个为什么?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对于这个问题,山野老人琢磨了很久,一直没有弄明白。
诸葛亮与庞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在谋略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带上庞统入川,与带上诸葛亮入川有什么不同呢?
刘备带上庞统入川,也许就是一个随意决定。
一定要说出一些理由,也许是庞统初来乍到,给庞统一次表演的机会,或者是说刘备想借此试试庞统的真才实学。
山野老人认为,也许有这样的原因,但是总是觉得有些勉强。
山野老人在不得其解的时候,偶然翻阅《隆中对》,由此才恍然大悟。
刘备入川时,带上庞统是在下一盘大棋!
刘备带着庞统入川,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呢?
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构想,正在布局统一天下这盘大棋!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
一,《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统一天下的路线图。
《隆中对》为刘备描绘了统一天下的路线图,读读下面这段话,就会明白诸葛亮统一天下的路线图清晰明白。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二”。
第一个“二”,是分两步走。
首先占领荆州,然后占领益州。
第二个“二”,就是两条进军路线。
第一条进军路线就是从荆州出发;第二条进军路线就是从益州出发。
诸葛亮对此强调说,只要按照这样的路线图作业,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二,刘备准备好了第一条路线。
刘备从隆中请来诸葛亮后,已经完成第一条路线的准备工作。
刘备在诸葛亮辅佐下,通过外交,以租借的名义,从孙权那里得到了荆州的南郡。
之后,通过战争,从刘表的旧部夺回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荆州南四郡。
荆州七郡,刘备控制了南郡、江夏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六郡,只有南阳郡控制在曹操手里。
从这个角度讲,刘备已经控制了整个荆州的局势。
另一个角度讲,刘备入川之前,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重要人物都留在了荆州。
也就是说,刘备从人才这个角度讲,也完成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布局。
由此,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从荆州出发的第一条进军路线已经准备就绪。
只等“天下有变”,刘备就可以命令关羽这个上将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老部下向宛、洛进军。
三,刘备正在布局第二条路线。
这一次,刘备入川,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占领益州,这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但是还有一点,被历史学家忽略了。
刘备这次入川,除了带上庞统这个与诸葛亮齐名的军师外,还带上了黄忠、魏延等新来的名将。
这说明刘备不但要占领益州,还要组建一支与荆州留守人员匹配的队伍。
刘备这次入川因中途失去了庞统,但又来了个法正填补了庞统的位置。
由于刘备对于进攻益州,没有信心,忽略了庞统趁机绑架刘璋,迅速占领益州的计谋,致使进攻益州出现麻烦,不得不调动驻守在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前来支援。
后因马超的介入,迅速攻占成都,彻底控制了益州。
到此,刘备除了控制益州外,还完成了人才配备工作。
此时的益州,文有法正、诸葛亮;武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可以称之为高质量完成了统一天下第二条线路的准备工作。
万事齐备,只欠东风。
客观讲,此时的刘备只要谋划好,荆州方面,让关羽这个上将率领荆州军队,“以向宛、洛”;益州方面,让诸葛亮如萧何一般留守后方,刘备自己亲自率领法正、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惜一手好牌,由于关羽的乱动,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刘备按《隆中对》规划,布局天下,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被关羽盲动的一脚,打乱计划,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当时没有入川之前刘备只有一个地盘,那就是荆州,荆州原本是刘表的。因为当时刘表的孩子叛变,投了曹操,这样一来本来在荆州休养生息的刘备坐不住了。他和曹操可是死敌,刘表的儿子都已经投了曹操那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刘备了。在这样的情势下,刘备又没有多少兵马,抵抗不了曹操的大部队,只能和东吴的孙权联手共同抵抗曹操。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上演了赤壁大战,周瑜打败了曹操。魏国损失惨重,只有回到北方休养生息,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仅拿到了荆州还顺便得到了荆州,其他的三个郡。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在后来的几年内,三个国家都平安无事,没有在一起任何的战争。这个时候刘备又坐不住了,他的旁边就是西川,如果能够顺利的进入川地那就太好了。传递的同龄者,也是刘备的一个亲戚。但是如果他戴上诸葛亮一起去西川的话,好不容易得来的荆州和三个郡,要是被东吴趁势抢走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家肯定会问他不是还有两兄弟张飞和关羽吗?大家肯定都知道关羽张飞两个人的性格都不堪大用。张飞曾经有过独自守城的经历,不是也是失败了吗?所以说刘备想把诸葛亮留在荆州辅佐,关羽守城。如果进程失败的话,还有一个老基地。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和庞统一起入了川。再加上其实庞统的军事能力比诸葛亮要强一点。加上诸葛亮刚跟随刘备的时候,一直干的时候请工作,他在前方打仗后方由诸葛亮调配人马和支配粮草,刘备也是特别放心的。
所以小编认为当年刘备进川的时候没有叫上诸葛亮一起去,是为了保全大后方的安定。总不能前方在打仗,后边儿基地又被别的国家给侵占了,又回到原点,没有根据地怎样去称王称霸呢?所以刘备整个的格局观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他知人善用,知道每个人应该所处什么样的位置,才会更加的合理。分工明确了,这样大家各司其职才不会吧,好不容易得到的这一点点家当全给败坏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