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们经常听说过一句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样的人即使你把心肝掏出来给他,他也会怀疑你动机不纯,由于自己内心的龌龊,阴暗,所以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阴暗的。
记得有个笑话,说一个穷人家里揭不开锅了,一个屠夫,处于善意,送给穷人几斤面粉,可是穷人确认为这是屠夫在算计自己,为什么?因为自己一旦有了面粉,就想包饺子,包饺子必须要去屠夫哪里割肉,吃了一次肉,就想吃第二次,可是没钱怎么办?只有买房子给屠夫了,这就是小人的混蛋逻辑。
一个事事都往坏处想的人现实中,必定是孤家寡人,因为他害怕人与人正常的交往,为了保护自己,只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认为安全的圈子里。
如果这种心理状态,不加以及时地调整,就会导致心理疾病,想很多的精神病人一样,他们总是臆想着,总有坏人要害朕这种心理,从而产生判断的错误,这就是许多的精神病人为什么喜欢滥杀无辜的原因。
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只能敬而远之,因为他们拒绝阳光,拒绝朋友,拒绝帮助。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是什么心理?
身边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特点,遇到点儿事情,还没有出结果呢,他自己先想出来个坏结局安排给自己,然后开始各种抱怨。
比如我之前有一位同事,有一次向他的好朋友借钱,信息发出去了,对方半个小时没有给回信儿。然后他就说“完了,还朋友呢,关键时刻都不敢回话了。”
可是真实情况呢?他的朋友那天碰巧手机没电,知道他急需用钱后,二话没说就转给他了。
还有一次,有一个非常好的升职机会,他和另一位主管竞选经理岗位。在知道了这个结果之后,他便私下里和几个平日里还算不错的同事说:完了,这次肯定没戏了,听说那个主管是走后门进来的,领导让我参与竞选也就是一个形式。
最后结果如何呢?他确实没有竞聘成功。但是,他失败的原因似乎和对方有没有后门没关,而是他在竞聘演说的时候有几个关键数据搞错了,直接导致了自己的落败。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人,有时候就算是给了他一手好牌,他也能够非常有信心地把它打烂了。
做任何事情确实要有风险意识,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对于那些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人,他们看似风险意识很强,可是本质来看,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自身信息心不足,所当对事情没有把握的时候,则很容易掉进自我怀疑的陷阱。最好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还有一类人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总是认为好运与自己无关,最后,过度的自我保护,往往会换来孤独和无助。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比如,我们坐他的车,突然就听他嘟囔,"完了完了"。吓我们一跳,一问才知道刚才他错过一个路口,多大点屁事啊。遇到点事,就往坏处想,比如,你迟到了,他肯定想是不是在路上出事了。有时候还特别着急和暴躁,埋怨别人太乐观,只要真的出点事,就大叫你们看看我昨天说什么来着?!大家都烦他的。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一种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一种是具有消极心理的人。根源是不自信,承受风险能力脆弱。比如,遇到考试,别人觉得很简单,他就觉得万一不及格怎么办?我肯定不及格,不及格之后,评不上职称,提不上主管,这辈子就完了。这种人,谁劝都不听,只能等结局公布。比如,拿到分数,他就喜笑颜开了。拿到分数前一分钟,还在内心默默祈祷。
这种人有两种走向:一种是胆小甚微,优柔寡断、一事无成,一种是小心谨慎、自卑但努力、不自信也不相信别人但自己挺奋斗。前者往往干不成大事,后者能干点事,但也缺乏大格局,成不了领导者。比如,某位著名演员,他就说他很不自信很紧张很自卑,但在舞台上尽心尽力。这类人心理素质比较差,能干成一定事情,但很少能当领导者。
在职场上,这类人占一定比例,凡是往坏事想,但也并非不努力。胆小甚微,但也并非不干事。小心谨慎,但也并非裹步不前。有些人常说,往最坏处想,往最好处做。凡是想的坏一点,表面上看悲观一点,消极一点,不自信一点,但好处是,考虑问题周全,方方面面,把不利的因素考虑充分,防止风险,做事谨慎、保守。这类人如果从事了比较对路的工作,比如,保守、谨慎、稳重、守成类的职业,就能发挥这种心理的优势。但是如果从事大胆开拓、创新创造、比赛竞赛类的职业,自己心理压力大,成功概率小。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是什么心理?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往最坏的方面想,一般有两个原因导致。
1、焦虑症引发。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就是以焦虑情绪为主。
患者常常会出现没有原因和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不安;或者明明我们认为不算个事的事情,在他那里就是天大的事情,能搅得自己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好。
比方说,有个焦虑症的朋友,就是每天紧张兮兮的。
有次,我们一起吃饭,他突然大叫完蛋了,把吓了我们一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原来,只是他点多了一个菜。
我们都不觉得这算个事,他却紧张得大喊起来。
我们都认为他不该这么大呼小叫。
他却说,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啊,我就是觉得这事挺严重的。
如果一个人的焦虑程度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的时候,我们都要往焦虑症方面考虑。
就像题目中说到的,一个人只要遇到事情,哪怕就是个屁大的事情,他都往最坏的地方想,都觉得坐立不安,别人怎么劝,他都无法放松,那他很有可能就是焦虑症。
2、心理阴影。
除了上面说的焦虑症以外,凡事都往坏处想,很可能是心理阴影导致的。
比方说,有个当事人曾经找我做心理咨询。他就是遇事情就往最坏想。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受过伤害。
以前他和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本来生意还蛮红火的,没想到,朋友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从中使坏,挖了个大坑让他跳。
最后,钱没了,朋友也跑了,他还欠了一屁股债,好几年都没缓过劲来。
从那以后,他对人充满了防备,做任何事都往最坏的情况打算。
像这种受过伤的人,通常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平时很谨慎小心,遇到事情,也习惯往最坏考虑。
正常心理的人,一般都是积极向上的,遇事不会想得那么极端。
而遇事就很紧张,就往最坏地方想的人,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点个赞再走嘛~
我是柳柳老师,有趣有料的教育心理老师,情感导师。
关注我,更多实用知识推送给您。
有情感心理问题,可以私信问我哟~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是什么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论事情的轻重缓急、是非曲直都往坏处想 ,先不要说别人,就是自身的感受,绝大多数人也会感到不那么对劲,既然如此,探讨一下是什么心理造成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多往坏处想想本无错
(1)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遇事多往坏处想想,不一定就是坏事。好与坏的想法其实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是想多与想少的问题,有的人倾向于积极,有的人倾向于消极,有的人想了就说出来,有的人即便想了也不会说。世界有多丰富,人的想法就有多丰富,实属正常。根据事情的实际需要,只要是合理适度,不至于给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适当多往事情坏的方面想一想,那还可能是具有忧患意识、沉着智慧、善于自我保护的体现呢。
(2)各行各业工作特点不同,对人们思维方式的要求也会不同。比如警察和医生这些职业,岗位职责就要求他们要多观察、多想想事情坏的一面,从反方向进行排除,一一甄别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既是职业的要求,也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体现,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想的反向思维方式就变得非常具有价值了。
二、过于偏激真理成谬误
(1)我们考虑问题的理性原则就是要一分为二。遇事适度从坏的方面想想,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就是好的一面;反之遇事不分青红皂白都往坏处想,则是不好的一面,是缺乏自身实力,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好与不好都在适度把握之间。
(2)客观事物本身就是有利有弊,遵从客观规律,我们的正确做法是: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同时,理性进行利弊分析,考虑周全,适度预防,否则所谓的至理名言:“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就成为杞人忧天的代名词了。
三、成长经历确实最关键
(1)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时期是性格和思维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来自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关爱和鼓励,从小得不到信任,成人以后容易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看周边的事物容易自卑,持悲观失望的态度。事实证明,这些往往是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基本诱因。
(2)与人生的经历密切相关。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人人生道路比较坎坷,经历的失败太多,逐渐失去了自信,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他人。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存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首先不要总想着去改变他们,而是要去理解他们,有些时候淡化更有助于他们抹平记忆的创伤,因为很多情况下带病生存也是一种选择。
四、不合理的信念捣的鬼
(1)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在理念上与“糟糕至极”极为相近。
“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有这种信念的人,遇事极易陷入负面的情绪体验中,在现实生活中,不好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人们适当地把事情的坏的一面考虑周到,本无可厚非。但是凡事都往坏处想,就会陷入绝对化的陷阱,不但活得心累,而且也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
(2)物极必反。表面上表现为“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实际上内心深处是“什么事情都想尽善尽美”的不合理信念在捣乱。有些人总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得滴水不漏,没有一点瑕疵,于是乎就把可能出现的坏情况一一想到,结果事与愿违,久而久之形成了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思维定式,造成问题永远比办法多,带来的只能是悲观失望、情绪低落。
(3)到底有病没病谁说了算。有的人认为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是一种病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是由于抑郁、焦虑等病症引起的,这就要由专业医师进行诊断,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心理疾病的诊断必须由专业医师进行,一般人不可凭感觉随便乱贴标签;另一方面,真有心理疾病的是极少数,但就在这极少数中,承认自己有病的又极少极少,有病的人往往都说自己没病,遇有这样的人,可得引起注意,千万别误事。
综上所述:趋利避害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绝对没有一个灵丹妙药适用于所有人,生活就是自己不断体会和调整的过程,不然怎么会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呢?我们讨论的意义并不是要指责这些人,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不啻于又一次更加痛苦的煎熬,远比悲观和不自信更可怕。因为他们再也经不起别人的白眼和瞧不起,哪怕是一次在您看来并不重的指责。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交流讨论,更多分享请关注(宝华和您聊职场)
什么事情都往坏处想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什么事,在做之前,我都会做好最坏的打算。事实上,我这辈子经历过许多惨烈的事情,以至于现在的我,凡事都喜欢往坏里去想。
期许太多,往往失望也多。年轻时候经商,钱还没有挣到,就已经在想挣到的钱怎么花了。哈哈!那时候总喜欢把事情往好里去想,但事实证明,失败的概率往往比成功的概率更大些。若无忧患意识,失败只是早晚的事。
有人说,悲观者,往往思维和洞察力都会比常人更深刻些,深以为然。我现在做项目计划,都是做“不可行性计划”,逆向思考,把各种可能导致失败的结果一个个列出来,然后在实施阶段,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么,无论什么结果都是意料之中的,只是结果不是最坏,都成了惊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