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火了预制菜,看上去很“美”吃起来真的“香”吗?

个人认为预制菜并未真正解决现代人的“痛点”

预制菜:是针对家宴大菜制菜程序繁杂的特点,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使用的便捷菜。

疫情的到来,也催生了很多疫情下的产物。当然,预制菜,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在网络各大平台,甚至电梯间的广告,都能看到预制菜宣传海报。而有些预制菜的品牌,甚至打出了一元一道菜的让利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尝鲜。

然而,尝鲜过后,甚至没有了大利的折扣以后,消费者还会再为它买单吗?

一: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场景不具备使用预制菜的条件

预制菜收到以后,有些是需要使用微波炉等加热工具进行加热的。甚至有些菜品,还需要在灶上,加食用油再烹炒一下。这样,除了在家里,好多场景都是无法实现的。

二:食用过后并不“省事儿”

点预制菜的,多半是年轻人,要么不会做饭,要么懒省事。然而,预制菜并没有满足省事这个条件。因为在吃完之后,碗筷还有锅,都需要刷。而相比之下的点外卖,就显得省事儿方便得多。

三:不放心

虽说目前好多品牌的预制菜好评度很高,但是诟病也不少。:“XX菜没有之前的好吃”“XX辣椒和肉比之前少了一半”“这次肉片切的太厚了”“明天居然是保质期的最后一天”。。。。。另外,菜品是否新鲜,各项指标是否达标,也都成了消费者觉得他不是真的”香“的原因所在。

四:新生的行业缺乏标准

目前这个行业还是存在,入门门槛低,标准不完善,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同质化严重;同类产品价格差异较大等问题。除此之外,时效性在不同的区域之间也具有不确定性。

五:价格并没有想象中的便宜

预制菜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好些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为了培养消费者这一类的消费习惯,不惜打出赔本赚吆喝这张牌。然而,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这个行业在稳定之后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这也是很多工薪阶层或者上班族不会再次买单的原因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