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后,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一个月好,还是每星期给一次好?

我爸一个老农民,却是我“金钱管理”的指导老师,他无意识行为塑造了我的“管理能力”…

我生于80年代末西北偏远的穷苦小山村,但在我过往的所有记忆中,从没有为“钱”发愁过,也没有挨饿受冻过。

这一切,都要感谢我老爸老妈的付出。

我记得小时候上学,我总是拿着书包里妈妈做的油饼去换同学的玉米饼吃,还觉得那是我没有的幸福。

我老爸13岁当家,把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全部安顿好,就分家了。

然后,他就甩开膀子加油干,总算没让我们吃糠咽菜。我的童年生活得很幸福。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住校了。

我爸每周给我十块钱,而我哥比我高一年级,他是五块。

我老爸说“姑娘用钱的地方多”。我哥竟然也没有反驳。

因为吃的干粮、水果基本上都是家里带的,因此,我每周都会稍稍给自己存一笔。

有次,我跟老爸说我在偷偷给自己“存私房钱”,你想不想知道我存了多少呀?

我爸说“这是好事啊,不管多少都是你自己的。”

就这样慢慢地,到高中时,我的生活费由每周变成了每月给。

我问爸爸:“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是每周给生活费,你是每月给我呢,你就不怕我一次性给花完了?”

我爸笑着说“以后你就会明白我的用意了,我相信你是个有计划的孩子,再说万一你这次没忍住一下花完了,那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哦,你可能要面临饿肚子的风险。

当然,你也可以向爸爸求助!但,你要知道,你的求助,爸爸未必都能次次及时的帮到你。很多时候任何人都不是完全能靠得住的,包括爸爸妈妈。”

我恍然大悟!

就这样,基本上别的同学还没到周末就已经没钱了,而我到月底还有剩余。

舍友有时候紧张的话,我也会借钱给她们久而久之,大家没钱的时候都会找我借。

我也因此有了好人缘。

每到寒暑假回家的时候,很多人连车费都付不起的时候,我还可以给爷爷买点水果,给爸妈买盒小礼物。

再后来上大学,我的生活费,就变成了一学期一给。

大学毕业后,我发现我居然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金库”。

有了这个小金库,可以让我任何时候都可以从容淡定,我认识到这就是所谓的金钱给我的安全感。

再后来,我开始了定期理财,虽然不多,但我在面对生活任何的突发情况都不至于慌乱。

后来我才真正明白了老爸的用意。他是用这种方式有意在培养我的管理金钱的能力。

我们长达十几年的教育中最缺失的就是金钱管理的教育。

我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月光族”。

甚至很多年轻人都抱着“今日有钱今日花,明日无钱借钱花”的金钱观,别提他们的抗风险能及有多低了!

题主问:孩子上大学后,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一个月好,还是每星期给好?

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每个孩子的自控力不同,那给生活费的方式也就不同了。

比如你的孩子自控力好,可以有计划的花每一分钱,并不怎么大手大脚,那就一个月给一次。

给他足够支配属于他的“钱财”的自由,这对他来说是种信任,更有助于他日后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要是你的孩子,花钱从来不计划,大手大脚,那你就要考虑每星期给生活费了。

但作为家长,你要考虑到孩子已经成年,并且上了大学,不久的将来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还不能完全自己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费,那他要如何管理自己的工资,怎么存款买房买车呢?

家长们可以慢慢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比如可以尝试给孩子两周给一次生活费,并跟他讲清楚,如果提前不懂得计划如何花钱,一周就花完,那第二周就要承担饿肚子的风险了。

循序渐进,慢慢地孩子就会有计划地花钱,甚至自己想办法去创收,就比如我会勤工俭学,让自己的“小金库”一元、两元、十元、二十元的鼓起来。

孩子上大学后,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一个月好,还是每星期给一次好?

孩子上大学后,我是这样安排的:

我给儿子开了个证券账户(捆绑了他名下的银行卡),往里放了些钱,有时候做个短线,赚点小钱,也打新债赚点小钱,或者买点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密码我俩都知道,也教了操作方法。

再然后,确保银行卡里有两三千块钱,作为日常消费支配。周一到周五,我都可以通过证券账户查看银行卡的余额,非常方便。儿子如果应急用钱,也可以从证券账户提取……目前,他从不主动提取,都是我看着银行卡余额少了给他补充。

这样安排,有几个好处:孩子心里有底气和安全感,反倒不会激情或者攀比消费,他觉得自己很“富有”,而且这是他名下的钱,不乱花都是他自己的可以支配的。最重要的是,我考虑到他是独子,万一我们做父母的有个三长两短(明天或者意外不知哪个先来),儿子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来解决各种问题麻烦。再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经济基础,与人相处,不卑不亢,从从容容……

执行下来,效果挺好,亲子关系也很好。

孩子上大学后,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一个月好,还是每星期给一次好?

我儿子去年上大一,本来是每个月1500,一次性给,但是实际上用的时候有点不够,刚开始是因为才开学需要买一些寝室布置和生活用品,不够的时候就再给,第二个月还是第三个月的时候,过了半个月他说没生活费了,一问才知道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才半个月,然后就说让我们每个星期给钱,免得不知不觉用完了,后来就每个星期给,差不多的时间就问问他还有没有钱,有时候他需要和同学聚餐、看电影或者做作业买材料(美术生做作业需要的)等等增加开销的时候再找我们要,他觉得这样挺好,钱够用,又不用自己费心思计划,他就是懒[捂脸]

孩子上大学后,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一个月好,还是每星期给一次好?

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上大学孩子家长探讨的问题吧?我的观点,怎么给孩子生活费,根据自家的经济情况,孩子的自控力,和孩子支配金钱的能力。

很多孩子,刚刚离开家长,开始新环境下的学习、生活,没有独立支配金钱的经验,不懂计划,家长可以实验性的给生活费,试验两个月后,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再最后决定采取那种方式给孩子生活费,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给生活费。

家长在给孩子生活费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管理好生活费,有计划的支配生活费。不能盲目消费,不能跟风消费。本着刚需又不铺张浪费的原则。

我有一个女儿,一个外甥。两个孩子很节省,甚至抠门,每月生活费到手从不乱花钱,还想节约点。

现在孩子生活费多少,各城市情况不一样,我也不太了解。两个孩子已经工作很多年了。

07年,我女儿上大学,在天津。我没经验,也不知道该给她多少生活费。我们开车送她去学校,第一次让她离开我,独自生活和学习。我特别不舍,怕委屈了她,也不清楚刚入学学校会不会有一些其他费用,除学费外给她五千元钱。第一次自己支配钱,她很节约,她认为省下来的钱是她自己的财产了。开学不到一个月十一放假,她就回来了。假期结束,她把缺的东西从家里准备好带走了,包括香皂,洗发水,毛巾等等。能省自己手里的钱就省。

在女儿上学的四年,我基本两个月去一次天津,一是看女儿,二是自己也喜欢天津。每次去,选择周末,我俩一起逛滨江道,给她买衣服,买她需要的东西,带她吃她喜欢的美食。走的时候给她留些钱,留多少不固定。所以,我没有按月这种固定方式给女儿过生活费。但女儿也不乱花钱,她买衣服或者必需品,尽量等我去买,她把自己的钱存起来,寒暑假去东南亚玩。

我外甥是14年上大专,在包头。我妹妹对孩子比我严格。每月给我外甥一千元生活费,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根据实际支出给钱,从不多给。比如,我外甥理发,我妹妹会给20元,同学聚餐AA,我妹妹根据AA分摊的钱给我外甥。我外甥特别节俭,尽量不找她妈妈要钱,有时病了,输液,也不和父母要钱,自己出去兼职。有时我觉得我妹妹太苛刻,会给我外甥转几百元钱,我不敢多给,怕他乱花,被美妹埋怨。

我家这两个孩子,相差六岁,上大学的生活费,方式、数量都不同。所以说,如何给孩子生活,情况不同,方式不同,数量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孩子上大学后,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一个月好,还是每星期给一次好?

这个要看孩子的自控能力,号门的人家也是聊天时听说的,有一星期给一次的,也有一个月给一次的,但是一次给一个学期的,很少听到过,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在家门口,不存在这个问题,到三年级的时候,成绩特别不理想,原来是学校换老师了,并且要带到小学毕业,我当时就急了,你学校换老师,我管不着,我给孩子换学校,找到我们城市最好的小学之一,进去后,要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吃住都在学校,我就把一星期的伙食费给孩子,而且每个星期在预算基础上多给二十元钱,免的孩子吃不好,上初中高中也是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也是多给一点钱,孩子也是很会过日子,总还能省岀钱来,让我感动,总是劝孩子,不要太节俭,孩子岀国上大学后,每次直接给她半年的生活费,孩子每天电话的时候,问有没有钱了,孩子总是说,有钱,让不要担心,没钱了会问我们要的,不知不觉孩子去国外几年了,今年上研究生,生活费上的事情从来没有让我多操心,这也是我很欣慰的地方!

孩子上大学后,生活费是一次性给一个月好,还是每星期给一次好?

我女儿去年在长沙上的大学,按照长沙的消费水平,我一个月按照1500元的标准给的生活费,她爷爷每个月底额外再给500,分两次给,月头给一半,月中给一半,刚开始的时候还没几天就开始找我要钱了,后来我跟她说,你自己要有一个计划,按长沙的水平,每个月给你的生活费是足够你用的了,以后我不再额外支付你的生活费!到现在止,再没有额外的找我要过钱.

这样做我只不过是想要培养孩子的经济独立能力,如果一个月连自己的那点生活费都支配不好,走出校门面对社会时该怎么立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