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挡不住导弹饱和攻击,大国之间全面开战,航母是不是没用?

航母是一个移动机场,它的作用不是抵挡导弹攻击,而是为战斗机提供起飞与降落服务的平台。因此当你无法否定机场在战争中作用的时候,就无法否定航母在战争中的作用。

人类造出的军事装备,没有一件是多余的,只看你能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21世纪是热武器时代,但是没有人敢否定冷兵器在战争中没有作用。虽然现在肉搏战已经很少了,但并不代表没有。一旦必须要进行肉搏战的时候,匕首与刺刀就会显得非常重要。

战争是人类最残酷的斗争,战争的开始阶段是武器之间的较量,中期阶段是军事素质的较量,后期阶段是意志的较量。

当战争发展到意志较量阶段的时候,任何东西都会成为武器,不要说刺刀与匕首了,就算一根木根可能都会带你走向胜利,因为在武器级别上木棍要比牙齿高级。

人类没有用不上的武器,只是人类战争没有发展到必须使用它的阶段而已,因此人类所制造的所有军事装备中,没有一件是多余的。

军事装备在战争中有没有作用,取决于使用的人能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

再先进的武器,如果交给一个刚会走路的婴儿去使用,它产生的杀伤力是有限的。然而再落后的武器,如果交给一个具有非常高军事素质的人去使用,它都能给敌人带来极大的伤害。

武器要在战争中发挥相应的作用,一定要放在合适它的场景。比方说,你拿步枪去打坦克装甲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步枪打不穿坦克装甲,但你不能说步枪在战争中没有用,毕竟它打人是可以的。

由此,武器要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就一定要把它放在匹配的环境中去使用,如果环境不匹配,再高级的武器也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毕竟你不可能让战斗机进入地下几百米的隧道中进行作战。

航母的最大作用是给战斗机提供一个前沿的起降平台。

由于战斗机的载弹量与载油量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战斗机载弹量越多,它可以攻击的次数就越多。但是载弹量多了,它载油量就会变少,而载油量少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与滞空时间就极大地缩短,从而减少它可攻击的距离与可供它攻击的时间。

相反的,战斗机的载油量多了,虽然可以获得更远的攻击距离与攻击时间,但是由于它装载的弹药减少,导致它可攻击的次数与作战时间减少。

因此战斗机的载弹量与载油量是一对无法同时解决的矛盾,而航母就是解决战斗机载弹量与载油量矛盾的关键所在。

战争期间,航母可以把战斗机送到战场附近,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战斗机的前往战场的飞行距离,奔赴战争的飞行距离减少,让它可以在少加油多载弹的情况下让我方的空中火力实现最大化。

这就是航母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只要航母把战斗机送到战场附近全部起飞,那么他们的有战斗任务就完成了,这时候哪怕它被击沉了,也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极限战争中,很多进攻都是有去无回的,尤其是战斗机,战斗机飞行员在他们起飞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回不来的心理准备。

二战期间,美国派出轰炸日本本土的那批轰炸机飞行员就是有去无回的,因为从航程来算,他们起飞后,就算完成轰炸日本的任务,也没有足够的油料支持他们飞回来。

饱和攻击是可以击沉航母,但是也会因此付出极大的成本。

首先航母就是一条长几百米的船,在茫茫大海中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想找到对方的航母,首先要付出寻找航母的成本。

寻找航母的成本是什么?

要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艘航母,起码你需要发射侦查卫星,而且还要发射很多颗侦查卫星才能有效地覆盖一片海域,方便寻找航母。

所以想要找到航母,起码要付出发射侦查卫星的成本,如果没钱发射侦查卫星,你就连它在哪里都找不到,谈何击沉?

击落航母的成本非常大?

只是单纯地发现航母是没用的,你还得拥有导弹,除了导弹之外,还要有为导弹提供导航服务的导航卫星。

因此,这时候你得自己搞一套导航系统与精确制导的导弹,没有这两样东西就算你知道人家的航母在哪里,你也无法击沉。

然而搞一个导航系统要多少钱?发明一枚精确制导的导弹要多少钱?

如果航母的距离还比较远,这时候你还得使用远程导弹或者洲际导弹,一枚远程导弹或者洲际导弹又要多少钱?

因此别说航母没有用,一般国家是无法击沉航母的,世界上有能力击沉航母的国家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而且即便击沉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毕竟导弹也是要钱的。

结语:

别说航母没用,航母是高等级战争的利器,击沉航母的难度远远大于摧毁敌人陆地的指挥中心,或者一些大型的军事目标,毕竟航母是移动的,而那些军事目标不会移动。

航母挡不住导弹饱和攻击,大国之间全面开战,航母是不是没用?

谢邀。理论上是的,现在战争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发现即摧毁。

这是由于进攻性的武器和防御性的手段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任何军事目标如果在打击范围内被发现就意味着即将被摧毁。

航母这类的海上巨无霸看似牢不可破,但是在现代军事力量的打击下也是一个“战五渣”。看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不是当年美国实验航母抗打击能力连续炸了“美利坚”号航母25天,这艘船才沉的吗?

其实这就是很多军事自媒体在人云亦云的结果了。美国当年对这艘航母不断地爆破轰炸是为了完成航母各个不同部分抗打击能力的实验。在进行了几千个数据采样实验后打开通海阀让航母自沉的。如果不打开通海阀,这艘航母还能继续扛几十天。这次实验能证明航母抗打击能力强吗?显然是不能的。毕竟所有的爆破点和炸药装药量都经过了精密计算,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数据,而并非是看航母在打击下能抗多少天。

根据美国海军的报告所记载的数据,一艘福特级航母可以应对2枚同时来袭的反舰导弹,几乎不会受到损失,一旦来袭的反舰导弹超过8枚,即便是美国最大的福特级航母也会被重创失去作战能力。8枚来袭导弹就是美军现役航母所面临的饱和攻击下限了。

所以说有的时候军迷的这种P图,是太看得起美国航母了。

击沉一艘美国航母真心用不着这么多导弹。

即便是现在公认最强的美国航母在饱和攻击下也无法生存。那么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国家来发展航母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军事行动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作战行为。

在和平时期和局部地区军事紧张的情况下,航母是一种相对更低廉更高效的军事行动运营工具。例如对某一个海域的警戒巡逻是可以依靠陆基战斗机经过大量空中加油完成的。但是如果在这个海域中有一艘航母,那么巡逻的成本不仅仅大幅度降低了,而且频次和密度都可以有质的提高。

航母也就是在非全面开战的时间段里效费比最高的移动机场。航母的数量和质量就决定着某一片海域的真正话语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航母航行的信息都会被有意无意地披露出来的原因。

但是在现代战争大国之间全面开战的情况下,各方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隐藏航母的行踪了。大国之间全面开战的时候没有一方会天天广播自己的航母位置,这种行为只能导致自己的航母被迅速地击沉。

原因也是即便再大的航母及其战斗群如果在射程内,都是靶子。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苏联并不着重发展航母而发展大量核潜艇的原因了。

所以说不能说航母“有用没用”,即便是航母也符合武器系统的基本原则——在合适的条件下起到作用。这是普遍的武器应用原理。对面300米有一群敌人,难道就要推上203mm榴弹炮吗?直接用81mm的迫击炮不好吗?存在取舍仅仅是因为条件限制,并不能说203mm和81mm两种炮谁更有用一些。

航母挡不住导弹饱和攻击,大国之间全面开战,航母是不是没用?

这就是矛与盾的关系,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武器。任何武器都存在固有的短板。战争中,就是要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把手中的武器发挥到极致。

航母也不例外。航母编队是一种远海打击的武器系统。它能到达世界任何一片海域,续航时间长,尤其是核动力航母。它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空军基地,可以对世界上多数地区实施打击或占领。这一功能是其它武器不能取代的。

当然航母也有它的短板,就是在靠近人家国家的海岸线时,容易受到导弹的饱和攻击。但是能够对航母造成致命威胁的国家不多。也就是少数几个大国能做到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航母还没有反制的办法。

在未来的大国战争中,航母肯定是有用的,就看你怎么使用。

航母挡不住导弹饱和攻击,大国之间全面开战,航母是不是没用?

全面开战航母有无用应该看对方的护航舰队有无能力进攻和防护

航母挡不住导弹饱和攻击,大国之间全面开战,航母是不是没用?

单纯遐想的话,导弹饱和攻击,什么都挡不住,别说航母了。但战争不是这样的,得攻更得守,航母是战斗机平台,供战斗机启停来完成远洋作战的,航母战斗群了解下,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核动力潜艇,航母本身防御能力很有限,所以出来都是战斗群一起行动,驱逐舰的最大作用就是航母的安全屏障,护卫舰和各类潜艇和舰载机主要负责攻击!

航母挡不住导弹饱和攻击,大国之间全面开战,航母是不是没用?

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在大洋中开打,只能是双方航母编队对打,谁都做不到所谓的饱和攻击,因为舰船、飞机载弹量有限,即使有补给船也不行;如果是一国的航母编队开至另一国近处(1000海里左右),那航母编队就有危险了,路基中短程导弹很容易达到饱和攻击强度,再加上海基、空基导弹,航母编队会非常危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