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超编,为什么还缺教师呢?

知道什么叫“借调”吗?很多人只不过去教师行业上占个坑,然后通过借调的方式转到其他单位上班。

所以呢,岗位是满的,但是没有上课老师。

现在流行借调,流行临时工,我也搞不懂。

教师超编,为什么还缺教师呢?

我是在乡镇初中,我说说我们学校的状况吧:我们学校有庞大的领导班子,正校长,教学副校长,政教副校长,后勤副校长,教导处正,副主任,教务员2~3名,政教处正,副主任,政教员2~3名,后勤正,副主任,事务长,后勤保管员,图书管理员,打印员,学生奶发放员,寝室男女辅导员2名,实验室管理人员,出纳,会计,党办主任,校办主任,还不知数漏了没有,还有几个人不在我们学校,是上级部门中心学校里超编的,就把工资关系放在我们学校里,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从不进课堂的的专职教辅人员,我们英语老师每人都得带双班,我每周20节课,一天最少4节课,都是财政拿工资,你说是不是既超编,又缺乏进教室的老师呢?

教师超编,为什么还缺教师呢?

教师超编,还缺教师,其根本原因,一是延迟退休造成的。到龄退休的女教师,特别是体弱多病,已经不能登讲台的女教师,为了多挣工资,延迟退体,占编不登讲台,经常请病假。二是形式主义导致做材料应付检查工作就占用了很多编制。三是学校管理人员太多,如一个小学校,学校环节干部就占了一大批。

教师超编,为什么还缺教师呢?

先说两个概念:1.教师并不超编,真正有编制的老师并不多。2.学校也不缺老师,每年教师编制考试,整个大区也就三五个名额。要是缺老师,怎么会订这么少的名额呢?

现在都是劳务派遣的老师多一些,一年一签,工资刨去五险一金,到手1800~2000块钱左右。

这边一个中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劳务派遣的老师。真正在编的老师哪去了?一部分年龄大,逐渐退休了。一部分停薪留职,出去赚大钱了。还有一部分坚守教育岗位,教书育人。

我说的这个学校,每年都进来好多劳务派遣的老师,这些老师普遍年轻,经济压力不大,可以接受两千左右的月薪。

现在很多学校开始自负盈亏,尤其一些公立转私立的学校,非常愿意签这些劳务派遣的年轻老师,因为价格低。

每年想进学校的人很多,主要是职业光环和有色收入比较吸引人。因此,很多年轻毕业生都趋之若鹜,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假象,感觉学校特别缺老师啊。

实际上,你看哪个学校长期招聘教师了?哪个学校的招聘信息在非官方平台上公布了?

所以,真的不缺老师。

教师超编,为什么还缺教师呢?

教师的编制国家是有规定的。按中小学来说,一般是高中13:1,初中是16:1,小学是23:1。如小学,有23个学生就要配编制教职工1人。不过配编制总数的时候,还要看当地财政的承受能力。所以当前除经济发达地区外,一般都是接近国家标准,甚至低于国家标准。而且落实标准常常滞后,有的还不是一般的滞后。如果按滞后为标准,学生又那么多,就会出现缺编现象。实际上是有些地方的教师编制根本就不足,而硬说成足造成的。再一个是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的。现在的县级以下的中小学,中小学生一般是向乡镇流动,更多的是向县城里流动,造成县城里学校生源爆棚,百人以上的班级比比皆是。这样就显得教师编制明显不足。而县里滞后的编制名额有限,哪里还有编制教师来补充呢?再说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学校还在,能没有教师吗?如一个小学不足50个学生,你能只给两个教师吗?显然不能,至少得6个,每人一个年级包干。这样学校就“超编”了。况且老师的工作量很难承受,难承受也得承受。如果一个县有50个偏远学校,“超编”的教师就200多。尽管有的地方合校并点,也解决不了“超编”问题,还落得沒能力送学生到乡县的家长有意见。

教师编制问题,是个极复杂的问题。如果不实事求是地及时补充解决,缺编问题永远是个大难题。

教师超编,为什么还缺教师呢?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教育部为解决837万大学毕业生生。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是今年的教师岗,由于我国基层教师的常年稀缺,通过这次机会,正好可以弥补教师岗位的不足。据说要特招5000名特岗教师,同时相关教师的招募规模将达到十几万,特别是对于中小幼儿园教师,教育部特别放开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条件。中小幼儿园的招聘教师人数将增加40多万。

为什么要招怎么多的教师呢?说明缺教师呀,但有一些地区教师超编,为什么还缺教师?教师超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各地严重缺教师,同样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二者的是矛盾呀。从今年教育部招教师,说明了中小学教师紧缺的信号,这个消息对于那些有意向从事教师岗位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对外招聘一些年轻教师,但同时一部分学校却存在着超编现象,这两种现象看似是非常矛盾的。在编制已满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的学校每年都要招聘老师呢?

教师的数量一直很紧缺,农村偏远地方尤其严重,可是在岗在编的教师数量却从未减少,甚至还在增加。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多出来的编制教师去哪里了。原来我国中小学目前教职工人员可分为学校行政领导、专职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几大类,教师编制理所应当给专职教师,但是很多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存在占用教师编制的问题,教学辅助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存在占用的现象。更有甚者把行政领导的管理岗也统计或编制为专职教师指标,致使挤占专职教师编制的现象屡有发生。之所以部分学校招聘教师的岗位多,而实际上留校就职的教师少。其原因之一就是学校的领导设置人数太多。很多领导并不会就职上课,即使上课也比一线教师上课时间少一半。所以这其实增加了很多在职老师的上课负担。整个学校的分配比例是严重不合格的。真正在职位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然而很多领导并未干实事。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一线教师数量,减少领导数量。

教师编制是阻碍教师流动的主要障碍之一。没有关系的老师,由于编制的问题很难实现有效的调动。正因为如此,教育部门又搞了个县管校聘这么一个管理制度,让教师在一定范围内流动。不过,这样的调动只是城里和乡下简单的交流,城里的老师不会真的去乡下教。也就是,只有乡下的老师流向偏远而地区,不会出现偏远地区的教师流向城里,当然,有些会有关系调动的除外。这样,总体上教师的编制还是没多大变化,也难以解决城乡教育师资不均衡的现象发生。

虽然多年前出台的生师比规定没有考虑到后来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小学增设的英语课、体育课时数增加以及中小学加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还有农村学校自然小班化等因素。因此,单纯用原有的编制标准来配备教师,显然无法满足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有教师建议重新审视教师编制配备,从地区、学校的实际出发,来制定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并及时、有序地进行编补,希望城乡倒挂的编制标准向农村倾斜,适当放宽农村地区的编制标准,最好能结合班比和学科教师配比来制定标准。

现阶段,一些地区也在尝试调配各种资源,在县域内寻找快速破解的良方。通过一所教育资源相对优质的乡镇学校作为带头学校,实现学校资源共享。学校教师开展走校上课,以解决优质教师缺乏、学科师资不平衡、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