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到伊朗扣留了“史丹纳帝国号”油轮,并已押至伊朗港口呢?

我只能说伊朗这次直接扣押英国油轮的做法绝对出乎英国的意料,英国人绝对不会想到伊朗竟然敢真的对他们的油轮下手。

其实不但英国觉的不可思议,世界上很多国家和以及很多人,包括我本人也觉的有点意外。

因为在之前所有的分析推断中,伊朗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毕竟把英国关系搞太僵,会把英国全面推向美国,这无疑会增加美国阵营的力量,那样的话对伊朗是不利的。

但是伊朗就这么做了,这里面肯定有新的因素在支撑伊朗的行为。而这些因素让伊朗已经不在意扣押英国油轮油轮带来的后果。也就是不在意英国是否会因此倒向美国。

简单的说就是伊朗获得了一些新的支持,而这些新的支持让伊朗有信心,有能力抵抗美、英阵营的施压乃至潜在的军事威胁。

最近英国膨胀了,以为自己又回到了日不落帝国时代,在什么事情上都指手画脚,惹的我非常不爽。让伊朗教训他一下也好,让英国重新掂量掂量自己,称称他自己有几斤几两,别整天叽叽歪歪的,看了就讨厌。

自从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就陷入了被动状态,原来伊朗想依靠2015年参与核协议签订的中国、俄罗斯、欧盟三方一起抵制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行为。

在伊朗看来只要这几方势力继续留在核协议内,维护伊朗的经济利益,那么伊朗就可以不在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但是由于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发动经济制裁,逼走了欧洲企业,让欧盟在维护核协议问题上有点名存实亡的感觉。

在之前两个月时间里,伊朗还对欧盟重新履行伊核协议维护伊朗的经济利益抱有很大的希望。

但是在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挣扎,伊朗那边已经渐渐的认识到让欧盟继续履行伊核协议的义务是非常困难的。

之前英国扣押伊朗油轮,伊朗虽然很愤怒,也很想以牙还牙,但是由于顾虑欧盟那边的因素,所以没有那样做,只是在语言上进行威胁。

现在伊朗意识到欧盟那边维护伊核协议可能永远停留在出工不出力的层面上,让伊朗不用再顾虑欧盟的感受。再加在反击英国扣押油轮的问题上获得的一些有利的因素支撑,所以伊朗放开手脚干了这一票。

伊朗扣押了英国油轮不会有什么风险的,现在是有人支持伊朗教训英国。

英国能怎么样,他不爽就去和美国组联军呗,他们有本身就真打,吓唬人没用。

怎么看到伊朗扣留了“史丹纳帝国号”油轮,并已押至伊朗港口呢?

谁能想到,堂堂的联合国五常之一,昔日的大英帝国,常年在猎鹰,如今却被鹰给啄了。这次事件可以归结为一场“油轮之战”。

伊朗在近日扣押了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斯特纳帝国”号油轮,理由是这艘油轮违反了国际海洋规定。伊朗宣称,英国油轮跟一艘伊朗渔船发生了碰撞,在渔船发生求救信号后,伊朗海军按照要求扣押了英国油轮。这艘油轮上有23名船员,其中18名印度人,3名俄罗斯人,一名菲律宾和一名拉脱维亚人,没有英国人,目前这些人全部留在了船上,等待伊朗进一步的调查。针对此事,英国外交大臣表示,不可接受,这将会给伊朗带来不良后果,但不会采取军事行动。

这件事显然是对7月4日英国海军在直布罗陀海峡扣押了一艘向叙利亚运输石油的伊朗油轮的报复。从这轮交手中,我们看出,伊朗出手非常迅速,以渔船和油轮相撞为由,扣押了英国油轮,这让英国没有脾气,这样的借口也很有说服力,避免了一些闲言碎语。

接下来,这场油轮之战就显得更为激烈了。英国可能在美国帮助下,对伊朗发动更为凶猛的报复,当然这不包括军事打击,连美国都不想动伊朗,英国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么一来,会加速国际海军的促成,伊朗这下算是捅了一个马蜂窝,未来一场更为残酷的斗争即将上演。

怎么看到伊朗扣留了“史丹纳帝国号”油轮,并已押至伊朗港口呢?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英国这回当狗是彻底栽了,伊朗连主人都打,哪还怕“狗"!

伊朗的底气来自决心。

英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以为自己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还活在17、18世纪的美梦中,英国为美国办事以为什么都不怕,伊朗早就警告过英国:作恶是要付出代价的。

7月4日,美国怂恿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峡拦截了伊朗的“格蕾丝1号"油轮。伊朗一直忍耐,要求英国无条件释放无故扣押的一号油轮,英国以是协助直布罗陀政府办事为由,不予理会,后来伊朗外长‘扎里夫一直与英国外长亨特交涉,亨特想当唐宁街未来的新主人想在美伊争斗中,抛头露面选边站队,为美国献上“投名状“,毫不顾忌伊朗的感受。

伊朗的领袖是俄罗斯普京的“徒弟",是敢说敢干先干后说的国家。伊朗与美国抗衡40年,隐忍从来就设定了底线。6月20日,美国无人机侵犯伊朗领域,伊朗毫不犹豫将其揍了下来。

伊朗是不主动招惹祸事的国家,有自己的底线,触犯了伊朗的底线,就会绝地反击。伊朗的底气来自决心,伊朗的决心来自血战到底的精神。

伊朗扣押英国的“史丹纳帝国号",在战场上叫“对等交换"。

在战争史中,战争双方有互换俘虏的不成文规定。英国扣押了伊朗“格蕾丝1号"油轮,伊朗扣押了英国“史丹纳帝国号"油轮。伊朗在向英国索要“格蕾丝1号"无果的情况下,果断扣押英国“史丹纳帝国号",在战场上这是互抓“俘虏",增加谈判的“标的",伊朗深谙这一游戏“原则"。只有抓住了对方的“把柄",才会谈判成功的几率,这属于“对等、交换"。

法国丶德国为英国呜冤叫屈为哪般?

7月20日,德国和法国外交部先后发表声明:呼吁伊朗立即释放英国油轮。

德国外交部对19日伊朗扣押悬挂英国国旗的英国“史丹纳帝国号"油轮,评论说:使“本已紧张危险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法国外交部则称:“这种行动阻碍了海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降级。"

德法两国外交部声明,德法两国将坚决与英国站在一起。

奇了怪了,英国扣押伊朗油轮,不见德法两国外交部集体发声,也不见两国领导人表示立场。伊朗扣押了英国油轮,德法两国一起出来,声援英国,难怪伊朗说欧洲伊核签字国只是口头维护伊核协议。反过来考虑,德法也是无奈之举。德法两国集体发声,也是出于欧洲利益的需要。

德法两国外交部此时为英国站台,从语气上,是在拉拢英国,尽管英国“退欧“,必竟英国还是欧洲国家,避免英国迅速倒向美国。德法为英国“鸣冤叫屈",是在阻止事态向危险升级,并非表明靠向了美国。

谢谢阅读关注点赞,期待你来点评!

2019年7月21日N:83

怎么看到伊朗扣留了“史丹纳帝国号”油轮,并已押至伊朗港口呢?

谢邀!只响雷,不下雨,美国总统退出〈伊核协议〉造成中东局势紧张获利的目的正在逐步实现,美伊的军事对峙,让美国总统清楚的认识到,单家独伙难成事,英国结伴才成行,借棍打人是美国政客的拿手好戏,英国先违法直布罗陀海峡扣伊朗油轮在先,伊朗用同样的手法扣压英国的史丹纳帝国号油轮在后,无不显示出伊朗人民在美英强权面前宁死不屈的精神。

美国精心设局,英国扣压油轮,是美国转嫁英国的手段,美伊对峙变成了英伊扣压油轮风波的升级,英国事实上已经掉进了美国总统预先设计好独霸中东利益的迷局中,葬送了自己的利益也葬送了自己以后在中东伊斯兰人民中间的立足之地,在美伊的对峙中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美英想打压伊朗,削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实力,达到控制霍尔木兹海峡获利,伊朗身先士卒,先下手为强牢牢的控制着海湾油轮的出入,让美英望而却步,你美英封锁我的油轮进出,我检查海湾国家油轮属正常,斗,两败俱伤,各退一步,井水不犯河水,你让我难过,我让你也难受,怎么来,任由你美英放马过来,伊朗永远不会怕。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

怎么看到伊朗扣留了“史丹纳帝国号”油轮,并已押至伊朗港口呢?

伊朗扣押英国“斯特纳帝”号油轮,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自从7月4日英国扣留了伊朗“格蕾丝一号”油轮之后,伊朗就多次对途径霍尔木兹海峡海峡的英国油轮进行围追堵截,试图对等报复英国。

英国为此在波斯湾,已经部署了两艘英国皇家海军军舰进行护航,英国第三艘护航军舰,据悉已经在抵达波斯湾的路上。

实际上伊朗在扣押英国油轮一事上,对英国已经做出过很多让步,倒是英国轻视了伊朗,也无视伊朗的警告,这才导致了英国这艘“斯特纳帝”号油轮被扣留。

早在7月13日,伊朗就扣押了一艘阿联酋的油轮,既“丽娅”号油轮,伊朗等到16日才通过伊朗媒体低调宣布扣押“丽娅”号油轮的消息,其目的显然是在警告英国,释放英国扣留的伊朗“格蕾丝一号”油轮,不然伊朗将对英国油轮下手。

但是英国自行其是,无视或是说压根藐视伊朗的警告,其在19日,通过英属直布罗陀最高法院裁定,宣布将装载伊朗原油的“格蕾丝一号”油轮扣押期限延长到8月15日。◎在伊朗扣押英国油轮几小时前,英国裁定延长对伊朗油轮的扣押期限。

此举显然激怒了伊朗,于是果断在直布罗最高法院裁定书下达几个小时后,拦截了包括“斯特纳帝”号油轮在内的两艘英国油轮。

但伊朗显然又对英国留下了几分的情面和颜面,其扣留了“斯特纳帝”号油轮,同时放行了另外一艘英国油轮。

可以看到的是,当前整个西方舆论都对伊朗不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都纷纷表态要求伊朗立即释放英国“斯特纳帝”号油轮,美国甚至已经高调宣布将继续向波斯湾区域增加部署500名士兵来向伊朗施压。◎伊朗扣押英国“斯特纳帝”号油轮后的航行轨迹。

当前伊朗核协议实际上已经非常脆弱,薄如蝉翼,一旦伊朗在处理英国扣船事宜上处理不当,有可能促使整个伊朗核协议分崩离析;届时不仅英国,法国恐怕也会加入美国声讨伊朗的阵营。

美国最近力推的组建国际护航联盟,本身就包藏祸心,其目的就是将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矛盾扩大化、转移化,变成伊朗和国际社会之间关于石油安全和能源通道安全的矛盾,届时美国可进可退;

  • 美国——退则只是促使国际社会一同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外交封锁,进则是联合一干盟国,对伊朗复制“伊拉克战争”模式。
所以对伊朗而言,这次本身就包藏祸心,暗藏玄机、鸿门宴式的扣船风波,是伊朗一次巨大的危机,需要伊朗用极大的政治智慧来化解。

怎么看到伊朗扣留了“史丹纳帝国号”油轮,并已押至伊朗港口呢?

这件事显然是英国方面有错在先,伊朗才有了相应的扣押行动。不过这件事最大的过错方还是美国,英国只不过是一个甘于当美国打压伊朗的马前卒罢了。这一系列事件归根结底还是与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定后产生的矛盾有关。

在2015年,伊朗核问题好不容易迎来了各方妥协的局面,联合国安理会也一致通过伊核协定,即伊朗放弃对核设施的升级和使用,并承诺不将核材料用于军事来换取协定各国的制裁松绑。核协定签订后,伊朗和各大国之间的糟糕关系有所缓和,但是这一“和平”仅仅维持了3年。去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声明称,伊核协定是一个违背美国核心利益的协议,前任奥巴马政府签署该协议是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因为美国吃了太多亏,而伊朗则占尽了便宜,所以他觉得有必要退出这个“不公平”的协定。因为美国方面的单方毁约,伊核问题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英伊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发生在本月4号,当时英国在直布罗陀海域扣押了一艘伊朗油轮,英国政府给出的解释是“有证据表明该油轮的目的地是叙利亚,而这违反了欧盟的相关制裁决议”。外界普遍认为这就是美国在背后操控的一次行动,与英国在直布罗陀主权上有争议的西班牙甚至直接宣称这就是美国人的旨意。按照英国人的说法,这艘油轮违反的既然是欧盟制裁叙利亚的决议,那这个决议限制的国家也只能限于欧盟各成员国,欧盟签署的协定却想要第三国执行,这不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吗?另一方面,以前都没有扣押伊朗的油轮,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扣押,这又是什么意思?明眼的人都清楚,这其实就是以一个合法的“借口”来掩饰不合法的企图,英国无非是希望以此进一步压缩伊朗的国际石油市场,逼迫他在原有协定上做出让步。

伊朗油轮被扣后,伊朗高层便放话英国,如果英方不释放伊朗油轮,伊朗同样会采取相对应的报复手段。果不其然在7月19号,伊朗革命卫队在库尔木兹海峡扣押了两艘英国油轮,伊朗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该艘油轮违反了三项规定。今天伊朗还在通过各大媒体发布了特种部队扣押“史丹纳帝国号”油轮的全过程。显而易见,此次行动伊朗就是对十几天前英国扣押事件进行的对等报复。抛开双方给出的理由,如果我们捋顺整个事件的经过,就能很好理解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美国撕毁原有协定,然后想让伊朗让步,可伊朗人不干,于是作为美国盟友的英国人主动跳了出来,想帮大哥就打了伊朗一巴掌,希望他乖乖听话,结果没想到遇见了硬茬,伊朗竟然回手还了英国两个大耳光。很明显这事是美国违反契约精神在先,而英国为了讨好大哥,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扣押了伊朗的油轮,而伊朗的反制措施不过是“正当防卫”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