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某位姓张的老师于4月24日在微博发表希望“消灭中国所有方言”的恶毒言论,对此你怎么看?

在头条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才看了张老师的微博。

“取消所有方言"的说法当然是不正确的。他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是相冲突的。而保持文化多样性现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认同了。张老师的说法固然不对。但他表达的只是个人看法而已。我们可以不认同和反对他的说法,但加上“恶毒”这样的词语,似乎就有点过了。

张老师虽然是老师,但他只是在他所研究和教学的领域里,具有学业专长。在社会和文化领域里,他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普通人。他有对事物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力。就是说得不对。也未必一定怀着什么恶毒的目的。上纲上线,就没有意思了。

我是山东人,十八岁到昆明当兵,现在在昆明生活了已经三十多年了。不怕大家笑话,我至今不会说昆明话,至于云南其它地州的方言,就更听不明白了。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消失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也就不存在了。我生活在昆明,只要会说会听昆明话,会听昆明话,甚而会听云南各地方言,我就变成云南人了。可是为什么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我还一直没迈过这个坎去呢?原因也不复杂。进入部队的时候,大家交流的语言是普通话,而非昆明话。当从山东方言改为普通话之后,社交的功能完全可以满足了。所以,学习昆明话的热情便没有了。

我的再婚妻子是昆明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她在上班的时间是说普通话的。与我交往的时候,我们很自然的以普通话进行交流。回家之后,她与儿子交流的时候,用的是昆明话。我们三个人开始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交流时就显得很别扭。因为我对昆明话不敏感,妻子为了照顾我,在家时,与我讲普通话,与儿子讲昆明话。这种交流方式在儿子看来,很不习惯。常常笑话妈妈,当儿子上了大学再放假回来的时候,我们家里的交流很自然的变为普通话了。

在儿子说方言的时候,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直接交流。现在,我们之间的交流已经很顺畅了。情感也拉近了许多。

我讲了自己家里的故事。并不是支持张老师取消方言的说法。而只是说明,统一的语言,是可以降低社交成本,加强不同地域间人们交流的。这就是从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一直到建国之后的大力推广普通话背后的原因。普通话的推广,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可以说是功莫大焉。

但也并不能因此否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方言就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文化中的所谓家国情怀,就是从亲情、乡情由内而外的一步步向外发散的。

如果方言消失了,包含在地方文化中的许多信息就会消失。语言的多样性与生物的多样性是一样的。物种的大量消失,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语言多样性的消失,对文化来说,同样是一种伤害。

尽管如此,当一个陌生人来到异地的时候。传入耳中的方言变得听不懂的时候,心中涌上一点,消灭方言的想法,太正常不过了。

一个普通人发表一点自己的感受,对于其它人来说,当然既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在今天的现实之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可能支持的人更多。保护方言,代表了社会某种程度上的共识。所以,张老师收获了大堆的批评。之后,张老师就迅速倒歉了。

现在,许多地方的方言已经在慢慢的消失了。比如上海话,本来是中国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方言。现在上海的居民们还有多少说上海话的呢?如果上海人都不说上海话了,还算是上海人吗?

我虽然离开老家山东三十多年了。现在还是听着山东的方言最亲。我不希望他的消失。但事实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一些口语,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想到这些,不能不让人倍加感慨。

“沈阳农业大学”某位姓张的老师于4月24日在微博发表希望“消灭中国所有方言”的恶毒言论,对此你怎么看?

4月24日,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师张文奎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话,结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痛斥。

微博内容是这样的:“最近在广州深圳之间开车,单程一般一个小半小时,发现都是粤语广播。我一个不成熟的期望,取消中国所有方言广播。进而消灭所有方言,这事值得干,现在也办得到。”

张文奎的言论很快在网上发酵,最后他所在的学院也感受到了压力,很快找其谈话,进行批评教育。张看到事情不妙,最后在微博上发了道歉声明,同时删除了两条涉事的微博。

寒石冷月评论:

1、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方言多样化恰证明中华文化有根。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仅仅因为自己开车在路上听不懂粤语广播,便认为方言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实乃可笑至极。如果他稍微有一点点逻辑思维就能清楚一个事实,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方言多样化不恰证明中华文化有根吗?每一种方式都是漫漫岁月长河的积淀,那都是精华呢。你取消方言,难道连文化之根都不要了?

2、每个人都在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负责,别轻易顺口胡说,容易招麻烦。

按常理讲,一名大学教师应该有最起码的文化素养,不然你怎么为人师表呢?但是对于张文奎来讲,他意识不到这点,只是一门心思想着自己怎么舒适,怎么顺心,然后就开始不过脑子胡说,这种凡事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思想,其实就是自私自利。你也不想想,你号召取消方言,将会引发多大的愤怒啊,你把人家的乡音符号去掉,谁能容你?

3、别把无知当成炫耀,你个人改变不了世界,更改不了乡音乡俗,因你缈小。

在张文奎的道歉声明中,很容易看出虚与委蛇的虚伪,道歉就明明白白讲清楚自己错在哪,你都伤害了谁,今后该怎样改正,才能求得你伤害人的原谅就行了。但是他的话中明显透露出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和舆论的压力,并不是真心为自己的言行悔过。这也说明,他一面把无知当成炫耀,又一面去讨好网友。对于这么一个文化素质低下的人,他哪知道就凭他个人,是他能消灭方言的吗?恐怕回到家乡后,还得说家乡话呢。因为他缈小到如同一粒沙子,掉到海滩里立刻就难再找到了。

最后,还是劝张文奎好好反思一番吧,今后你该如何多读点书,尤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否则,你的文化素质真提高不上去。那样的话,你又如何教好学呢?又如何让学生尊你敬你呢。

“沈阳农业大学”某位姓张的老师于4月24日在微博发表希望“消灭中国所有方言”的恶毒言论,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这个问题底层反应的是文化单一性好还是文化多样性好。可以和动物物种来相似比较,物种的单一性会导致整个自然界物种基因库的种类大量减少,最终会导致整个物种的退化或崩溃。自然界中物种的多样性保证了在物种进化中可能产生融合及变化的多种可能,从而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的活力。保护濒危动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如此。文化种类的多样性,也是如此。地方文化大多是从地方语言、习惯、风俗中演化而来,取消方语言很大程度上是挖去了地方文化的根基(比如秦腔、越剧等),那么随着地方文化的消亡,整体文化的多样性将消失,最终的结果将导致整体文化的停滞、退化。

从中国的文化发展来看,汉族的文化传统总是占主流地位(包括蒙古帝国时期和清朝)。在发展过程中汉族文化不但与各族文化共同发展,而且汉族文化还在漫长历史中融合了一部分其它民族的文化,从而实现了汉文化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了其自身的发展与活力的保持。反观地方文化与目前主流文化,其关系也是相同的。地方文化会对主流文化的进步提供各种养分,主流文化融合地方文化的部分精华,得以不停的发展、进步。

所以,保持主流文化的地位,同时保持和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两者之间并没有根本的矛盾。所以一刀切、二元论的观点并不适合,最适合的方法是在巩固主流和发展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多种文化(地方文化乃至外国文化)共存、共同发展。

“沈阳农业大学”某位姓张的老师于4月24日在微博发表希望“消灭中国所有方言”的恶毒言论,对此你怎么看?

语言的存在就是为了交流,在中国现在全国都在推广普通话,方言的消失也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什么消灭不消灭的,自然而然的各种方言也就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越来越少了。

以前方言的存在,其实是中国的农耕社会、人员流动比例小的结果,小范围的交流,使得全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现在小孩子都要上学,教师授课按照要求是必须使用普通话的。而且随着中国的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流动,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流动,从西部、北方向经济发达的东南部移动,本身而言很多的讲方言的环境也就不存在了。

现在还只能说方言而不会说普通话的,也就是一些上岁数的老人了,年轻一代日常交流本身也是大部分环境在说普通话了。

现在很多专家学着也提出了要保护方言的说法,为什么要保护?这背后其实也就是方言在逐渐的消失,很多年轻人甚至已经只能听懂,但是不会说本地的方言了。

就现在和小朋友们交流,一些和普通话差异比较大的方言,其实他们已经有不少听不懂了,因为平时老师讲课、看电视里的基本都是普通话,小朋友在学校和同学、老师交流也都是在说普通话,而家长除了一些老人之外也基本在说普通话,没有了方言的环境,也就没有说方言的习惯了。

“沈阳农业大学”某位姓张的老师于4月24日在微博发表希望“消灭中国所有方言”的恶毒言论,对此你怎么看?

我支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文字。虽然后来楚人推倒了秦国。但华夏大统一思想被汉朝传承。并成为后来历代社会政治精英的主流思想。从而为今天华夏创造了坚定的国家性质的理念。那么历史残存的民族语言和方言为什么不能用通用语言代替呢?这样也有利于社会交流?

比如,我到北京,与河北本地人说话。我说的是通用语言。他们听得懂。可他们用地方话说我一点都听不懂。作为湖北人,我去武汉也是这样。讲通用语言的武汉人说话我听得懂。我说话他们武汉人也听得懂。可有的武汉人用本地方言说话,我就—点也听不懂。这足以说明,一个大国,又是多民族人口大国。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是华夏前进的障碍。应该去除。用汉通用语言作为国家唯一交流方式为好。

“沈阳农业大学”某位姓张的老师于4月24日在微博发表希望“消灭中国所有方言”的恶毒言论,对此你怎么看?

我想这位张老师只是说说个人的想法,没必要上纲上线。

做为社会的一员,为社会的文明发展,说一些看法,怎么就成“恶毒言论”了?再说了全国不是挺多城市的牌匾都统一了,怎么没人说毒哪?怎么到老师这了只是说说想法,还谈不上施行那,怎么就成“恶毒言论”了?

社会的进步需要集思广益,别没事扣帽子,容不同的声音才是社会的进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