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普遍富不起来?
农民普富不起来有两个自身的原因和一个经济模式的原因。
第一个农民对钱的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农民对钱的理解还停留在黄金货币时代,只是把钱当做一种财富储藏。
但是现在是信用货币时代,钱并不是越存越,随着通货膨胀的升高,钱是越存越少的。
由此把钱当做财富存储的农民,他一辈子也富不起来的。
打个比方说,十年前农民一天的收入是10块钱,现在一天的收入是100块。如果你十年前把赚到的钱当财富储存到今天你十年前的财富缩水了10倍。
用今天的劳动回报计价的话,你十年前一天的收入并不是10块,而1块。
从购买力的角度说,当时1块钱的东西如今涨到了10块。
那么农民错过了什么?
农民只会把钱当做财富储存的时候,那么农民就错过了最佳消费的时间,东西在一块钱的时候你不要,等到10块钱的时候你才要,无形中是不是多出血。
同一样东西,如果你必须要获得的话,提前十年购买,和推迟十年代价是不一样。农民穷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老是想把钱存起来做什么事,但是现在这个时代,靠存钱来做事代价非常大。
你增加财富的速度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你的财富只会不断的缩水,并不是因为你不断的存钱而增加。
其实农民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相应的收入和物价的比率,你今天觉的贵的东西,十年后同样也是贵的。
别看现在什么手机啊,汽车啊,家电啊现在很便宜,十年你买不起,现在都买的起。我告诉你这是一个假象。
十年前的手机、汽车对你来说天价,但今天最好的手机和汽车对你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天价。
你觉的今天的手机、汽车、家电便宜,那是因为你现在购买的这些东西都是别人用剩的,这个用剩并不是体现在产品上,而体现在技术上。
你现在卖的手机也好,汽车也好,里面所使用的技术都是富人们玩剩的技术,别人现在使用的是最新技术的产品,而这些最近技术的产品对你来说仍然是个天价。
最高端的汽车,和最高端的手机,有多少个农民买得起?
如果在这个角度推导你为什么穷的,我可以跟你吹三天三夜,不过我不打算说那么多。
简单的说,农民如果不想让自己的血汗劳动成果白白蒸发,只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把赚到钱在合理的时间内花掉,换成你所需要的东西,免得你的钱贬值后,东西得不到,财富又缩水,这叫财物两失。中国大多数农民一直处于财物两失的状态。
第二种用赚的钱花在提升你赚钱的能力上,不要等社会主动给你加工资,社会加工资就集体加。很多人看到社会加工资是不是都很开心?
如果你一分钱都没存有,那么你有理由开心,但是如果你把过去赚到的钱都存起来,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开心的早。社会提高薪酬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结果就是你过去存下来的钱缩水了啊!
这种情况下存钱越多的人往往损失就越大,你开心个鬼。
所以农民想致富,第一个就是先对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信用货币的经济环境下,用存储来积极财富只是短期内有效,时间长了就会失效。
所以我建议大家存钱不要存个十年八年的,最多存三年,三年内你能存下多少钱,赶紧拿出来该用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再存下去,再存下去你就亏了。我建议大家如果真的要存钱的话,就以三到五年为一个周期比较好。
不管你做什么都好,一定要主动的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不要被动的等待社会给你加薪,当你的收入提高完全依赖被动的等待社会给你加薪的话,说明你就是一个穷鬼,社会都看不下去主动给你加薪。
所以农民要摆脱穷,就要不断的主动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而一个人如何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至于这方面的内容等我心情好再告诉你们吧,写的话太长了。
第二、农民对资本认识不足。
生命在于运动,而资本当然也在于运动,资本再多,只要不流通都是等零。
农民想富就必须要让自己的资本处于流动状态,这里又回到了存钱的问题。
钱存在起来就等于不流动,而农民存在银行里的资本是流动的,到是农民不是这些资本流动的主导者,所以资本流动获得的收益大部分不归农民所有,只给你一点利息。
但话又说回来,以农民的知识构造本身也无法让他的资本流动起来,或者说是合理的流动。
农民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操控资本流动,最后的结果就是血本无归,这就是不读书,不好好读书的后果。
别以为读书没用,读书很有用,但是怎么用,如果高效率的用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他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去释放他从书中吸取到知识的能量。这个问题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我也不想解释太多。
现在我能告诉农民的是,不要把自己的财富都变成固定资产,尤其是变成那些不能下蛋的死资产,你的财富都变成了死资产,还谈什么资本流动。
我建议农民把更多的钱投入在自己所从事的生产上面,不要一味的把自己住的房子盖的高高大大漂漂亮的,那是你自己住的房子,属于死资产,你砸再多的钱下去,也不会给你下蛋的。
如果你种田,那么钱投入在田里,如何增大田里的经济效益,才能让你摆脱贫穷,盖个房子不会让致富的。
农民要学会把钱放在正确的地方,你钱放错地方肯定是穷的。
第三、经济模式对农民的影响很大。
农村经济模式对农民的影响的确很大,从目前全球来说大部分农业都是自然农业,科技农业还是比较少。
目前能称的上科技农业的只有以色列一家,像美国欧洲这些国家虽然大规模的使用了机械耕作,但并非是科技农业。他们的农业对自然因素的依赖还是比较大。
但以色列农业不一样,以色列农业发展是朝着不断摆脱自然因素影响发展型的农业。
依赖自然因素越多的农业往往就越脱离社会经济体系,脱离社会经济体系的后果会失去资本的滋润的。
也许很多经济学家至今没有发现当今社会其实是由个经济体系组合而已的。
一个是自然经济体系,一个是工业经济体系。
自然经济体系的特点就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工业经济体系是相反,人为因素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因素具有不可能控制性,导致了自然经济体系不稳定。而工业经济体系由于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
一个不稳定的经济体系和稳定的经济体系,对资本的吸引力是不同,资本更偏爱于稳定的工业经济体系。
也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社会资本的主体都集中在工业经济体系中,而自然经济体系中获得的资本相对的比较少。
而农业作为自然经济体系的主体,在中国从业人员又那么多,而分配到的资本又那么少,农民想不穷都难。
但是想让农民致富,并不是砸资本下去就可以的,而是要把农业发展的思路引发科技农业上来。只有科技型的农业才能摆脱更多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干扰。
如果不摆脱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干扰,自然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再多的资本进去,最后也会逃离的。
科技型农业其实就是工业性农业,但是工业性农业并不能用简单的机械型型农业。而是要把粮食生产做到像工厂一样进行超标化生产。
打个比方说,如果保证每一个西瓜大小、重量、外形以及品质都一样,而且还可以控制西瓜分生产期、成熟期,在一年四季进行有序化的标准生产。
如果任何农业生产都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摆脱自然因素的干扰,那么农民控制一块田,就相当于控制了一个生产工厂,他能不富吗?
其实在我眼里田也只是一个生产工具而已,跟锄头和铲差不多。
过去中国人的思想是天下均田,我觉的这个思想必须打破。
从文明发展上讲,田只是一个生产工具,在目前科技水平下是一个必不可缺少的生产载体,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从事农业生产并不一定需要这个载体,比如说盆栽和无土栽培,他就可以发挥田这个载体实现种植。
只不过田这个自然提供的载体,使用成本低一点而已,不过农业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放弃自然提供的裁体,一直使用自然提供的这种技术含量最低的载体,不符合科技发展的规律。
人类使用这载体几千年,农业一直无法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跟人类的懒惰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人类依然用田种植作为,这跟人类住自然提供的山洞有什么区别,现在自然依赖田这个载体,相当于人类依然还在住山洞。
现在人类农业科技发展是非常落后,比工业科技发展落后了几千年了。农业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短板。
只要让农业实现工业化标准生产,人类才能摆脱自然界的限制,才能获得一个质的变化,到时候自然经济体系才会完全被工业体系吸收,社会资本才会公平的对待社会上任一个产业,这样才能解决资本隔离所导致的贫富差距,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消除社会上的职业偏见,也许让人类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
现在农村穷,农民穷,根本原因是资本对农业的躲避,资本偏离农村,也偏离农民。导致了农民同期付出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资本的公平认可,所以农民收入跌出了社会统一的水平线,造成相对贫穷。
不过这个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还得依赖科技来解决,并且短期内是无法改善。
发达国家用的是减少人口,提高机械使用来处理这个问题,但这种方式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操作,美国的农民在收入上还是慢慢的被其他产业拉开差距,导致现在美国农民在劳动收入同等比例上也是下降的,现在美国农业财富占据社会财富比例也在不断的缩小。
因此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使用的方法并不是正道,只是一个技术操作,无法从长期上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我希望中国农业走正路,不要模仿达到国家走弯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