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和伊朗长期是对手,近期两国关系为何出现缓和迹象?

伊朗和沙特都是欧佩克成员,在维护石油定价权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欧佩克组织的成立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增加和减少石油的供应量来维持石油价格,准确的说是要把石油价格控制在有利于他们的价位上。

不过现在欧佩克的目的除了把石油价格控制在他们有利的价位的基础上,还要维持油价的长期稳定,避免他们这些依赖石油收入的国家陷入跟委内瑞拉一样的经济困境。

由于石油用美元定价,美国可以通过操控美元价值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而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很容易让这些产油国家经济发生崩溃。

美国和欧佩克之间抢夺国际油价的控制权,已经明争暗斗了几十年。但是由于欧佩克控制石油产量操控国际油价比美国通过美元操控国际油价所付出的代价更小,所以过去欧佩克成员组织一直维持到今天。

美国每次通过美元操控国际油价,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此美国早就恨欧佩克这个组织入骨,所以要不择手段的搞垮这个组织。

伊拉克是欧佩克成员,被美国搞了。利比亚是欧佩克成员,被美国搞了。委内瑞拉是欧佩克成员,被美国搞了。伊朗是欧佩克成员,被美国搞了。

美国近二、三十年多年来,把精力都放在搞欧佩克成员身上,想想你就知道,美国为了搞垮欧佩克组织下了多大的血本。其实美国只要把欧佩克这个组织搞垮,他付出的这些代价很容易通过美元金融渠道赚回的。

沙特和伊朗虽然在宗教问题上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种宗教矛盾两派都已经争了上千年了,不是一时半儿可以决出胜负的。现在美国要抢夺关系到他们命运的石油定价权,这种宗教上的历史恩怨可以暂时放一边的。

他们现在需要联手对抗美国对欧佩克组织的瓦解,毕竟欧佩克瓦解了对他们两家都没有好处。更何况中东其他国家的想法也跟他们一样,希望这时候团结起来,共同维护欧佩克组织的利益。

卡塔尔已经放出威胁,假如沙特增产,卡塔尔就退出欧佩克组织。卡塔尔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逼沙特不要听美国的话增加石油产量,不然的话欧佩克组织将会毫无意义。

其实除了维护欧佩克组织的利益之外,沙特和伊朗关系缓和与以色列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美国不但要帮助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定为首都,还强行的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划给以色列,美国霸道的行为深深的刺痛了这些中东国家的内心。

要知道耶路撒冷也是他们伊斯兰教的圣城,如今被美国上行推给犹太教,然后他们却无能为力。而叙利亚怎么说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如果叙利亚的领土被人家拿走,他们也无能为力。

总得来说现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众的情绪都有点低落,有一种被别人欺负的感觉。为此阿拉伯联盟硬了一次,开了一个会,决定每月给巴勒斯坦一亿美元的援助。

巴勒斯坦每月有阿拉伯国家这次钱支撑,那么在抵抗以色列上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底气,至于“阿盟”给这笔钱巴勒斯坦干嘛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总得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打压下,中东国家有走向团结的趋势。

沙特和伊朗长期是对手,近期两国关系为何出现缓和迹象?

其实对沙特来说,颇有兔死狐悲的凄凉。虽然他们近年来一直在中东斗得你死我活。

曾经你死我活

伊朗代表的什叶派和沙特代表的逊尼派缠斗多年,他们争执的是执政的合法性,所以水火不容,伊朗近年来大举对外输出霍梅尼思想和打造什叶派之弧,将黎巴嫩真主党、什叶派民兵、哈马斯武装、阿富汗雇佣军和也门胡塞武装都网罗成小弟。

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将也门总统萨利赫打死后,双方矛盾升级,胡塞武装先是对阿联酋的核电站发射巡航导弹,后来胡塞武装发射的弹道导弹穿过三层防护,差点攻击到了沙特王宫,在第四层才被击落。

导弹在头顶炸开,就算再没有血性也知道该怎么做。沙特为此组织了海湾合作国家以及埃及、苏丹、巴基斯坦共组联军杀向也门胡塞武装,双方展开血拼。

(沙特土豪军)

如果伊朗真的倒下

其实如果有一天伊朗真的在美国的制裁下倒下,虽然是去除了卧榻边上的一强敌,但是对沙特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首先,伊朗倒下后,他的小弟也会相继倒下,中东会出现太平,国际油价也会暴跌,不排除跌回30美元附近,这对OPEC头号产油国沙特来说,就是噩耗;

其次,伊朗倒下后,美国在中东就成为执牛耳者,西方MZ下一个要攻克的堡垒就轮到沙特。

所以在眼看着伊朗即将倒下,沙特不由得悲从中来,有兔死狐悲的凄凉。

我是“天下会会天下”,为您提供多角度观察时事要闻,欢迎您的关注!

沙特和伊朗长期是对手,近期两国关系为何出现缓和迹象?

很简单,伊朗倒了下一个美国对付的就是沙特,沙特是唇亡齿寒才缓和与伊朗关系,两国斗而不破沙特与美国才是盟友

沙特和伊朗长期是对手,近期两国关系为何出现缓和迹象?

唇亡齿寒,沙特和伊朗是中东问题,加上美国就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中东问题了,直接上升到国际问题

沙特和伊朗长期是对手,近期两国关系为何出现缓和迹象?

世界苦美国久矣

沙特和伊朗长期是对手,近期两国关系为何出现缓和迹象?

什叶派阿拉跟逊尼派阿拉是同一个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