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让地球再次伟大”被誉为欧洲进步领袖的总统马克龙,被法国民众痛骂“斩首”?

28日,法国西南部有三名示威者因模拟处决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被捕。

这种情况其实不止法国会发生,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会潜在这种危机。美国如果不是特朗普提前打出美国优先,让制造业回归,和全世界打贸易战,那么美国出现的情况可能会比法国更严重。

出来抗议的人都是发达国家中的穷人,低学历低收入者。原因是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太快,社会有一批人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出被边缘化。导致这些人内心出现焦急、失落、恐惧,从而引发了他们对社会给予的待遇不满,现在他们必须出来闹,让政府给他们一个承诺,让他们重新获得社会安全感。

在他们没有获得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之前,这些人是不会停止的,而且会越闹越大。

这属于人类被边缘化所产生的心理危机,这种情况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中都有。人和很之间的差距被拉大了,这种心理反应就会自然产生,即使是夫妻双方也是如此。

进步太快的人如果不等一下对方,两个人之间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进步慢的一方这时候会给对方提出各种保证的要求,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还无理取闹,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尤其是女人,在这方面更敏感。

原来和她在同一个起点的另一个女人突然和她拉开了各种差距,心理反应就激烈,不但记恨哪个女人,还开始埋怨自己老公没本事。而她一旦反超别人了,就开始得瑟,向别人炫耀咯。

法国在民生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其实都不差,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被边缘化群体的心理反应。法国大公司虽然为了平复这种“边缘人”的心理过激行为,让利了100多亿欧元,但是覆盖面并不充分。依然没办法让这些人重新获得社会安全感。

马克龙言论的伟大,更是让这些人感到心里落差,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被社会抛弃了一样。自己的领袖都已经要让地球伟大,他们还在后面苦苦的挣扎。

对他们来说,这相当于被遗弃。这种感觉是很难受,就像你们一群人约好一起去玩,你什么都没准备好,别人已经打包好都出发了,等都不等你,那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感觉了。

领导学上很注意这一点,作为领导者不能一直只顾着往前冲,走一段要回头看一下。你不回头看看注意整体前进速度,只知道带着前面的人一直往前奔跑,在后面被你们甩的远远的人都不跟你们玩。

如何看“让地球再次伟大”被誉为欧洲进步领袖的总统马克龙,被法国民众痛骂“斩首”?

曾经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上任之后一度成为欧洲未来的希望所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龙的年轻和有活力。但是一年多过去了,马克龙也逐渐展现了他的不可改变的缺陷。

马克龙所谓不可改变的缺陷,可以分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 主观相对来说还比较表面,而客观原因却是更加深沉和结构性的。

先讲马克龙的主观原因。如刚才所说,马克龙年轻气盛,志在必得,踌躇满志,这些毫无疑问都展示了他的活力。但是问题的另一面则是,马克龙毕竟年轻、经验不足,用中国古话来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更关键的是,他一旦坐上总统宝座后,开始听不进周围人的意见。包括在黄背心运动初起的时候,面对来自民众的排山倒海的反对和抗议,他居然无动于衷,而且还威胁说不会改变自己的原有政策。但到最后看到抗议活动实在无法阻止的时候,他才被迫做出改变。既然这样,自然使人产生疑问: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二、从客观上来说,马克龙其实也是为整个欧洲大陆民意集体右滑背了黑锅。众所周知,最近若干年,由于全球化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弊端,包括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因此在美国和欧洲产生了极为保守的民间情绪。这在美国直接导致了特朗普被推上总统宝座,而在欧洲则导致了民意集体右滑。

因此,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问题,既有他本人的问题,但又不全是他本人的问题。但是,如果马克龙经验丰富一点,为人谦虚一点,政治谋略多一点,手段圆滑一点,那么也许他可以更多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如何看“让地球再次伟大”被誉为欧洲进步领袖的总统马克龙,被法国民众痛骂“斩首”?

看到去年元月9日马克龙夫妇在故宫的合影,让思绪回到2018,当这位年轻的总统操着刚学会的汉语问候,我们是否像黄背心那样对他了?“怠慢”这样一位有理想抱负的后来者,是否有违“宁欺老不欺小”的古训?

他的高票当选曾打脸《经济学人》年度预测,在默克尔“老去”,英国脱欧,欧盟堪忧的形势下,马克龙站出来,高举地球优先的理想主义旗帜,反对民族主义、孤立主义,为混浊的欧洲乃至世界增添一抹亮色。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在法国遭遇当年戴高乐式的境遇,战后近3/4世纪的经济社会沉疴,刮骨疗毒必然激起强烈反应。“高高在上、只为富人……”以致要竖起断头台,某些法国人这是闹得哪一出?这是革命还是暴乱,相信不用经历数年得出定论。

国人如不健忘,可以看看马克龙去年年初访华对工商界的演讲,良药苦口,呼吁更开放以避免贸易报复,这在去春至今中美贸易战中得到证实。再看他的历次观点阐述,初看标新立异,不合时宜,实则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最后想说,法国需要马克龙,欧洲、东方与世界亦然!

如何看“让地球再次伟大”被誉为欧洲进步领袖的总统马克龙,被法国民众痛骂“斩首”?

法国总统马克龙登高一呼,让地球再次伟大,不是马克龙的政治宣言,马克龙更像是在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开演唱会唱歌的一个政治明星,一个忽悠着欧洲人的法国政治明星。

马克龙当不了欧洲进步领袖,欧洲的政治领袖不是固步自封的,是要对欧洲的政治经济做出贡献,得到欧洲人尊重的领导人才有资格,欧洲人对默克尔是尊重的。而马克龙就是一个初登政治舞台的一个政治明星而已,在欧洲开开演唱会也就罢了,要领导欧洲,只能砸了自己的政治明星招牌。

法国人的自尊心驱使着马克龙要领导欧洲,但即使法国人有可以容纳地球的胸襟,又如何,只能无奈法国的经济体量太小。马克龙是小个子,想参与大级别选手的较量,你一个开演唱会的明星,要去指挥军队,只能是羞辱了自己,祸害了国家。

马克龙应该认清自己,只是个政治明星而已,一旦政治明星的光环脱落,就会被法国人无情的抛弃的。马克龙不要想着怎么领导欧洲,怎么当欧洲领袖,而应该想想怎么发展法国的经济,呼应法国人民的生活诉求,这才是马克龙的本职工作,才是法国人希望看到的法国领导人。

如何看“让地球再次伟大”被誉为欧洲进步领袖的总统马克龙,被法国民众痛骂“斩首”?

马克龙在拯救地球之前,先看看怎么拯救法国人的烂摊子吧。

高税负下生活无着的黄背心们

想象一下,一个月收入15000,却要在电费上花掉7000,然后生活在一个普遍物价四五倍与中国的地方是什么概念?没错,这就是法国闹黄背心的原因。从法国文化电台传来的报道称,一位月收入将近2000欧元的女药师娜塔莉(知识相关产业,怎么说也算半个白领了),因为马克龙拯救地球的加税,原本515欧的电价,在征税后直接变成了904欧元,导致生活一下子陷入拮据,无奈之下,她和儿子一起参加了黄背心。

无独有偶,出身巴黎政治学院的苏菲同样告诉媒体,毕业成为法国教育部公务员后,2000欧的收入连年不长,物价税收却扶摇直上,每个月交完房租、水电、伙食费后,基本已经攒不下钱了,而所租住的地方更是因为长期维护不当,闹出了一氧化碳泄露。

巴黎城市生活都这样了,农村就更惨,曾经给马克龙录视频的法国东部农村养鸡小哥,每天工作11小时,三年只休假了一周,月收入却只有700欧,以至于不但沦为了“能源贫困户”,还需要每个月母亲接济伙食费度日。

这些就是法国普通民众想要斩首马克龙的原因。

留学生们反映的德法税收情况

法国人还真不是闲的没事干了,才出去冒着挨揍吃催泪弹甚至横死街头的风险搞黄背心的。

根据碎碎念君通过留学生等渠道了解,德法两国现在的税负压力早已经让普通人难以接受了,十多年前曾经的高福利时代,已经随着美国冷战时期的“金字塔社会”一样成为了过去。

准备拯救地球的马克龙,据说已经为了“维护市容”,对屎尿收税了,嗯,当年谁搞出“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的梗?除此之外,各种窗户大了收采光税,买彩电无论看不看都要交税,马克龙这么一波下去,巴黎市民发现电视都看不起了。

如果是全体收税,一起共渡难关,那还姑且算马克龙有点担当,然而这位大言不惭拯救地球的人,是一边疯狂给平民加税,一边为富人减税!

这就是巴黎市民气的穿上黄背心的原因。马克龙能否在豪言壮语之际,考虑一下为什么法国人要搞这种模拟斩首?

如何看“让地球再次伟大”被誉为欧洲进步领袖的总统马克龙,被法国民众痛骂“斩首”?

马克龙现在真的成了“马克虫”了,各种吹牛不上税,当然之前的各种豪言壮语也成了现在攻击的理由!

1.当年马克龙作为欧洲的政治明星完全将默克尔的劲头压过,2017年在9月26日晚上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演讲中,作为新任总统的讲话,为了回击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马克龙用英语回击到: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 !(让我们的地球再次伟大),让马克龙在欧洲和法国圈粉无数。当时有记者评论到:捍卫欧洲一体化的和捍卫欧盟立场的马克龙,让马克龙的欧盟改革演讲要比密特朗以来任何法国政治家都要好!对于马克龙点评为:

是乐观、大胆、积极而不空洞的!

现在看来,马克龙当时确实风光无限啊!

2.被法国民粹主义要求“斩首”实在是因为燃油税的提高将会导致民众生活成本的提高,而这些又跟当初马克龙用英文回击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有巨大的关系,毕竟特昂铺也说过“让美国再次强大”的豪言壮语。

3.现在回看当初(2018年4月)马克龙在美国国会抨击了所谓的民族主义,而特朗普却曾经说过:我就是民族主义者。说来说去,马克龙的所有改革豪情壮志,都因为这场黄背心运动而搞的如履薄冰,没有了激情!

可怜的马克龙,有可能成为有一个不能连任的法国总统,而在选举中因为供给勒庞的腐败案成为马克龙胜选的关键,而特朗普呢?让美国再次伟大到现在“美国优先”就能够彻底让自己摆脱“通俄门”?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