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是心理疾病还是习惯?

个人觉得习惯原因大,尤其是我的丈夫。

我丈夫很看重钱。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小时候穷怕了,我现在手里试着没有一点钱,心里就不踏实、”“浪费钱是一种罪恶”等。

我丈夫就特别节约,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大街上,孩子走在前面,拿着面包掉地上了,我丈夫跟在后面,他没有注意踩了一脚,他踩过了低头一看,赶忙捡起来,拍拍灰尘,把严重的地方撕下来,剩下的他又吃了。

我丈夫小的时候,他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三个人一起上学开支比较大,那时候我的公爹还是民办教师,收入特别低,一家人过得比较清贫。

我大伯哥是很张扬的人,天天在外,早早地考了中专,我丈夫就比较内敛,干家务也多一些,对我婆婆的吩咐落实得也比较好,跟我婆婆后面特别节约。

我记得我丈夫第一次到我家的时候,我婆婆特意给他买了一件衣服,但是我婆婆是在农村的集市上花28元买的,质量很差,不修边幅的他真的穿着去了我家,让我笑话他到现在呢。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丈夫还在读书,因为疫情封校,他也不能外出买衣服,家里也不能给他邮寄衣服,他有个同学给了他几身夏天的衣服,结果放暑假的时候,我丈夫就穿着他同学给的那身衣服去找我,他一点也没觉得啥呢,尽管我一看就觉得不和谐,连忙去给他买了两身换了。

和我丈夫不同,我虽然也来自农村,但我的父母一直是做点小生意的人,我们家经济在我们村里算是特别好的,所以我和弟弟从小没有特别缺着钱,我就对钱看的比较淡一些。

我跟我丈夫因为对金钱的认知不一样,注定了走在一起是有冲突的,这种矛盾在我们刚结婚那几年比较尖锐。

我小时候在家,都是我爸爸管钱,我结婚以后也没有意识去抢夺经济大权,把我的工资卡和丈夫的工资卡都交给了他,我需要花钱的时候就问他要,但这一要才发现问题重重呀。

很多次我认为需要买的东西,到了我丈夫那里,就变成没必要买的东西,我们因为意见的不同,闹过很多次小摩擦,有时候我还被他气的掉过眼泪。

但现在结婚多年了,我们都习惯了彼此,冲突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我从去年接触了传统文化,认识到节约是一种美德,浪费是可耻的,我变成了一个特别节约的人。

我已经一年没买新衣服了,而且暂时也没计划买,以前我买买买,弄到我丈夫不高兴,因为他让我买,我也不买了。

我现在比较节约,不是因为看重金钱,而是觉得应该让金钱发挥它最好的作用,我丈夫比较节约,还是有着比较看重钱的习惯的,虽然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但我们表现出来的形式差不多,竟然很和谐了。

呵呵,这真有点风水轮流转的感觉,一切随缘吧。

写在最后:把钱看得很重也并不一定就是错的,有这种习惯的人,也并不一定完全不好,毕竟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认知不一样。

金钱是好的东西,但如何拥有、看待和分配的确有很大学问,我们和金钱要有良好的关系,看重它也好不看重也好,都只要和生活和谐起来就好。

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是心理疾病还是习惯?

2009年,惜钱如命的大姨突发脑出血去世,死后在一个布袋里面发现几张存折,还有几千块钱的零钱,里面一角,五角,一块……,十张一角是一块,十张一块是十块,凑够一百是一叠,各种纸币折叠得平平整整,整整齐齐,总共七万多块钱,大姨夫抱着钱袋子痛哭流涕,子女们也围着默默流泪 。

网上有种说法: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把钱看得非常重,使劲攒钱,好像自己可以活一千年;还有一种人,只要有了钱立马开始胡吃海喝,好像明天自己就会死了。如某小品说的: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钱没有花完。我想这种人,一定被这个小品里的这句话所感染,学了其精髓。

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习惯,而是忧患意识,或者把攒钱当成一种最高人生目标,一种乐趣!

大姨就是把钱看得很重的那种人,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是非常节俭,经常讲五六十年代饿的吃观音土。现在日子好了,但是钱该攒的必须攒。

大概三十几年前,大姨所在的村是一个贫困村,每一年,村里都会领到民政部门捐助的物资,其中最多就是城里人捐助的旧衣服,大姨只要听见村委会有旧衣服领,立马高高兴兴的去挑几件,回来的路上遇见熟人,还热情地说:赶快去领衣服,你看我领的,基本还是新的,质量真不错!

遇见领情的,家庭经济拮据的,立即拉着大姨的手,返回让大姨帮忙挑选几件,遇见不领情的,家庭条件好的,摆摆手,撇撇嘴离开,事后说:再穷我也不穿别人穿旧的衣服。

大姨一辈子基本很少买新衣服穿,买也都是便宜的,除了到村委会领捐助的旧衣服,那几年,农村集市上也有卖旧衣服的,大姨经常去光顾。

穿别人穿旧的,经常干农活的时候穿的衣服上面还有很多补丁,晚年的大姨只有一个开襟的毛衣花了一百多块钱,还有一双七十九块钱换季打折的旅游鞋,到死的时候基本还是新的,大姨夫说:她买的衣服和鞋子,说是她这辈子买的最贵的,一直没有舍得穿,还说名牌鞋就是不一样,穿着不夹脚,软和还有弹性,偶尔只有过年或者走亲戚才穿……

二十几年前,大姨所在的村里发现了矿,村里随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推倒土房子,开始盖楼房,大姨除了忙农活,空闲时间干建筑。

后来年龄大了,建筑工地就不要她了。

村里很多人有钱后,懒得种庄稼,菜也不种了,大姨就在自留地弄些菜拿到集市上卖钱。

夏天卖菜的人多,大姨经常顶着烈日在马路上一蹲就是一天,哪怕最后剩下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菜都晒焉了,集市上没有几个人了她也还坚持守着,最后哪怕给一两毛钱她也乐开了花。

饿了就吃头一天烙的馍,渴了就喝自己带的白开水。当时集市上有五毛的核桃馍,还有两块五的面皮她一直舍不得花钱买。

有一次,小儿子在集市上,看见母亲在啃冷馒头,就给端了一碗二块五的馄饨,买了一瓶饮料,大姨就是不吃,气得小儿子把碗放在摊位扭头就走。

对于大姨在集市上摆摊卖菜,有时候还去垃圾堆翻破烂,捡废品,子女们颇有微词,经常说:你没有钱了,我们给你钱就是了,你颤颤巍巍地在集市上卖菜又捡废品,别人还以为我不孝敬你呢?

大姨说:我有手有脚,干嘛要你们的钱,我现在还动得了,等那天老得动不了再说。我卖菜也好,捡废品也好,都是光明正大的,既不偷,又没有抢,有啥丢人的?

子女给钱她也不要。

子女成家立业后,都分家另过,都修了楼房。

大姨和大姨夫一直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旁边有地,大姨夫种地,大姨种菜,大姨曾经劝大姨夫和她一起种菜,种菜利润大,种粮食利润薄。大姨夫说:我才不和你种菜,种菜在集市上卖,半天没有人来买,丢人现眼。我种粮食一卖就是上千斤,钱来得利索。

大姨说:你种一年的粮食卖不到一千多块钱,你有病就会向子女们要,给子女们添麻烦。

大姨夫说:好像你卖菜钱很多似的。

大姨和大姨夫一辈子磕磕碰碰,经常吵嘴。子女们成年以后,老两口虽然在一个屋檐下,各过各的,主要是老两口吃不到一起,大姨口味重,爱好辛辣油腻,大姨夫肠胃不好,吃清淡的。老屋四间,一人两间,各吃各的。

大姨一直攒私房钱,大姨夫经常说:死老太婆,一辈子扣得很,爱钱如命。也不知道能攒几个钱!

大姨不识字,每次钱攒得差不多了,就让小儿子带着她去银行存,存折到期又让小儿子带着她继续续存。

大姨对小儿子说:我的钱,你先不要告诉你爸爸,还有你哥你姐,等我老了动不了,我要用它养老,不靠你们,如果我死了,你们兄弟姐妹把钱平分了就是了!

小儿子说:妈,你这么多钱了,在农村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说出来很多人都不相信,你就不要卖菜了,风里来雨里去的,你现在使劲花,该吃就吃,该穿就穿。不用给我们几个子女留着。

大姨说:妈这一辈子,没有多大的出息,妈把钱看得重,给你们留些钱,这是妈这辈子的功劳和成绩,能给你们减轻一些负担是妈应该做的,以后死了,你们能记得妈的好,妈这辈子就知足了!

小儿子打趣道:妈,你可不能死,你得长命百岁,还有你是不是每晚上要数一阵子的钱才睡得着啊!

大姨回应说确有其事!

大姨在五十七八岁的时候,得了高血压,医生说第一要忌口,第二切记劳累,第三要按时吃药。

三样大姨都没有做到,饭菜清淡她嫌没有味,乡村集市,三天逢集,她老早就开始计划逢集那天卖什么东西。好像集市上少了她,就开不了集,其实,子女心里明白,大姨如果逢集那天没有钱进腰包,就会空落落的。

高血压药,每天吃,一个月需要花费一百多块钱,大姨舍不得,头不晕就不吃,头晕才开始吃,后来子女给大姨办了农村高血压免费报销手续。

大姨才开始稍微好一点按时吃药。

去世前几天,大姨对小儿子说,她这几天头晕得厉害,去村卫生院量了一下血压,医生说血压都快爆表了。

小儿子说,那就不耽误了,立马去县医院检查一下,该住院就住院,我给哥姐们说一下。一切费用我们几个承担,你放心治病就是了。

大姨说:不花你们的钱,花我的钱。还有再等几天,我地里的菜还有两集就卖完了。

小儿子说:病不等人啊!

大姨说:没有事,就几天,这几天按时吃药,药吃重一点就行了,过了这几天,你们说咋办就咋办!

曾经有一次,大姨牙疼,大姐领着去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拔掉好几颗,然后还要镶牙,大姨问镶一颗牙多少钱,医生说一般的几百块钱,几颗牙要上千,听后,大姨死活不拔了,说太贵了!气得大姐直跺脚!

平时大姨有个小病,轻得自己挺挺就过去了,稍微严重一点才到村卫生室买点药吃。据说大姨还有个毛病,就是买的药吃过以后稍微好转,就不吃了,剩下的和攒钱一样攒着,有时候被家人发现攒的药过期了,要扔掉,大姨一定不让扔,就那几天有病没病要把过期的药吃掉!

腊月二十二这天,大姨所在集市逢集,已经八点多了,大姨夫见大姨还没有起床,往天逢集,大姨天还没有亮就起床了,起得早,才能在集市上占个好位置。

大姨夫推开门就叫大姨,大姨睡在床上没有回应,大姨夫走过去扶起大姨一看,只见口里咕噜咕噜出气,嘴边有点血泡沫,怎么叫都叫不醒,急忙给子女们打电话。

子女们立马送到县医院。

医院做了ct,医生说太迟了,脑出血,小脑干全是血块,已经晚了,就是做手术也救不活。

几个小时后,65的大姨与世长辞。她住的卧室窗前,还有满满的一背篓的菜……

老人去世,在农村讲究要把被褥旧衣服烧掉,大姨的小儿子说大姨的钱放在一个旧衣服的兜里,是大姨一辈子的心血,要找到。

钱找到后,除了小儿子,大姨夫,还有两个子女以及亲戚们都惊呆了。

大姨夫抱着大姨的旧衣服,捶胸顿足,哭成了泪人:死老太婆,你攒这么多的钱到底干嘛呀,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病不好好治疗是何苦啊……

小儿子也泪如雨下:要是我坚持把妈妈送到医院,她就不会死,就不会死,她现在应该活得好好的,是我不孝啊……

三个子女给大姨办了隆重的葬礼,大姐,二哥在灵前哭:孝子床前一杯水,胜过坟头万丈灰,我们现在怎么做都于事无补,作为子女我们不配啊,妈啊,我们几个亏欠你太多了……

大姨出殡那天,天空下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大地一片白茫茫。

有人说,人去世安葬天降大雪,死者一定是一个有福的人。

大姨到底有福没有福,我不知道,反正子女们提起她,都会泪流满面。

我经常想起她,也会潸然泪下。

邻居提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

她攒的钱,三个子女都没有要,都给了大姨夫,大姨夫说,你们不要了,我也不会要,我就给几个孙子吧,这都是她奶奶的心意,孙子们花了,她在九泉之下才会心安……

大姨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执拗又淳朴,她的一生诠释了中国农村女性最伟大的母爱,一生清贫,平凡,坚强,善良!

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是心理疾病还是习惯?

1、把钱看得很重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应该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存钱成了一个重要的安全感。

2、把钱看得很重,在他的童年时期,一定是非常缺钱的。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学费也是交了上半年,担心下半年的。

3、把钱看得很重的人,是比较小气的人,在生活中比较抠搜,不肯付出一点,也不愿意吃一点亏。

4、把钱看得很重的人,是喜欢占小便宜的人,非常会工于心计,爱算计。贪到别人的小便宜是一种人生的乐趣。

5、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一般都比较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也不会感恩。把别人的好都当做理所当然,把别人的不好都看成是祸害。

6、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一定是不会享受生活的人。什么都舍不得买,钱都舍不得用,除了节省,要花钱的人和事,都远离。

7、把钱看得很重的人,我们称为钱钻子,眼睛都掉进钱里面去了,钱是最亲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8、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把情就会看的很轻,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他们不是重感情的人,而是以利益为重的人。

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是心理疾病还是习惯?

【原创】真实故事:

视财如命的人,主要是自私,身旁就有一户视财如命的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要尊严,甚至打他一个耳光,给一百块钱也能接受!

老夫老妻占便宜没个够,入住小区开始,小偷小摸十几年,小区结婚抢烟十几年,总合最少也能抢到一箱烟,只要小区有结婚户,无论多早,他她们都赶在前头堵在家门口抢烟,要糖,抢到之后,急忙跑到小区门口,再次拦截婚车抢烟抢糖,有时人家说,刚刚都给你了,怎么还要?他她们厚着脸皮还是不依不饶的抢。有一次邻居看着气不公,当场骂了他她们,被骂无聊的离开了。十几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每天起得特别早,骑车串多少个小区,只要室外有可以卖钱的东西绝不放过,快速偷了就跑。十几年靠小偷小摸,只少卖三四万元。一个半月前,遭到了应有的报应,偷东西途中摔倒,造成粉碎性股骨头骨折,住院换了股骨头,十几年小偷小摸不义之财,一次事故全部清零。换股骨头手术后不足20天,拄着拐杖开始搞钱,这就是视财如命人的心态。

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是心理疾病还是习惯?

我个人认为是习惯吧!和心里李…没关系吧!一个人的成长和自己的家庭环境很重要的,古人说的“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个儿子会打洞”没错的,一个人的成长接触最多的不就是家庭环境吗?当然有个别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个还是要看每个人的自己,大部分还是周边的环境有关的,也可说从小的习惯,比如一个从小就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一下子让对方存钱,可能吗?道理就是,你每天有1000的零花钱,一下每天子只有100的零花钱,结果能一样吗?你能说是疾病的结果吗?

把钱看的很重的人,是心理疾病还是习惯?

我就把钱看得很重。

我存到银行的钱是雷打不动,掐指算算也有七八十万了。

这两年的疫情,单位效益明显下滑,工资收入锐减,我的硬性条件就是,多挣多花,少挣少花,一定得有结余。

以前吃饭顿顿海鲜,要么就是牛羊肉,当然也有蔬菜,现在菜再贵也比海鲜便宜,牛羊肉也不经常吃了。

以前买菜都开车,步行十分钟的路程,开车找好停车位也差不多十分钟了,要得就是这个派儿,现在十公里以内的基本都乘坐公交。

现在的生活品质比以前差多了,我承认,省吃俭用下来最起码不会动用存款。

有了解我家底的说我有病,有钱不花那就是纸。

我倒觉得就是习惯,本人70后,深受父辈影响,小时候穷,父母就是省吃俭用存下点钱供我上学,买房结婚。

现在时代变了,八零后,九零后早早的背负了债务,疫情当下,经济不景气,没有存款的他们生活可谓是跌到了冰点,有的真是不知所措。

我把钱看的很重,只要能吃上饭,衣服,鞋子可以不买,车子可以不开,存款不能动。

因为父母年纪大了,没退休金,没医保,得用钱让他们安享晚年。

万一哪一天我失业了,得用钱来过渡一下难关。

孩子学业未成,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所以我一定得有存款,现在的这些钱还远远不够,还在继续努力中……

这不是心理疾病,这是根据未来保障养成的习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