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的那些女孩到最后都怎样了,还有最后家里的父母都怎样了?

能说说你们的经历吧吗?

我认识一个大姨,她结婚的时候,是变相的被她父母卖了,就因为她是女孩。

大姨和他哥哥相差一岁,哥哥说了个媳妇要订婚,家里没有钱。正好这时候别人来给大姨提亲,大姨的父母喜上心头。

大姨在父母的安排下,和她未来的丈夫见了一面。第二天早上,大姨起床就要下地干活。大姨的父母就喊住她:“今天不用去了,你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我们陪你去你婆婆家看看。”

大姨莫名其妙地跟着父母,去了未来的婆家,婆家也是家徒四壁,寒暄了一会儿,大姨的妈妈对男方父母说:“你儿媳妇我给送来了,你们答应的彩礼,这两天给我们送过去”,然后扭头走了。任凭大姨怎么哭喊也不回头。

到了晚上,大姨才从她丈夫那里知道,大姨要的彩礼数目,和她哥哥要娶媳妇要的彩礼一样多。大姨忽然明白了,原来父母用她来给她哥哥换了彩礼。

大姨的婆家也都是儿子,一个个等着盖房子结婚,更是清贫。很明显婆婆家也拿不出那笔彩礼钱。

婆婆家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先出去借了,他让他们先结婚,债也是要他们两人还。

大姨结婚后头脑比较灵活,跟丈夫又修自行车又开小卖部,经济越来越好,美中不足的是生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孩,在婆家很不受公婆爱戴,还挨过几次打。

大姨很善良,是比较传统的女子,特别重视孝道。她哥哥弟弟过得比较差,她就把自己的妈妈接到她家,伺候了好几年,她妈妈临走的时候,拽着大姨的手哭了,跟她说对不起。

大姨因为自己是女孩,受到了歧视他特别重视女儿的教育,现在她的大女儿是医生,二女儿是教师,三女儿是老板,三个女婿一个比一个尊敬她。

大姨虽然是一个农村人,但现在过的是含饴弄孙的生活,一年出去旅游好几次,天天乐呵呵的。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的那些女孩到最后都怎样了,还有最后家里的父母都怎样了?

我南邻居夫妻俩都奔70岁的人了,大女儿叫招弟,二女儿叫换弟,三女儿叫连弟,小儿子叫来弟。

为了生这小儿子,东躲西藏二年多,计划生育小分队,天天追屁股要罚款,你想从生第三胎开始罚款500元,到第四胎罚款2600元,那可是七八十年代,谁能拿的起,每到秋收粮食买钱了,计生小分队就堵门要钱,弄的邻居整天价沒过一天好日子,女儿们好说找家平常人嫁了,可他儿子今年35岁了还没找到对象,因家穷拿不出买楼首付,现实残苦让这邻居起早贪黑的种地打工,听说超生罚款到现在还没换清,虽然政策改了不用交罚款了,可让重男轻女的作法,拖垮了日子,全家人的幸福指数几乎等于零。

重男轻女思想,恃别在农村盛行,根深底固的旧观念,啥时能肃清,这需要人们解放思想,让现实说活,现在有女儿不比儿子差,老了有养老金或住女儿家养老,农村做工都实行机械化,劳动强度减少,沒有男劳力照样种收庄稼,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沒儿照样活着好,有女活着更滋润。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的那些女孩到最后都怎样了,还有最后家里的父母都怎样了?

男女平等,巾帼不让须眉,人人都知道,但在家庭传宗接代这个层面上,还是有严重的重男轻女偏见,认为家里只有男丁才能支撑门庭。

老家安徽有位远房辈份姨妈,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岁了,生了九个女儿,发誓要生出男孩,终于第十个是男孩,男孩在含着怕烫,吐出来怕冷的环境中长大成人,九个姐姐平时都让着他,帮着他,家里有好吃的,他吃剩下,才有姐姐们的份。

姐姐们长大出嫁后,也是尽力帮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弟弟、男孩在众星捧月中长大成人,出落得白白胖胖,虽不潇洒倜傥,也算美男子,姨妈托人做媒,儿子结婚了,男人生理上是大人了,对家庭事务的承担责任是一片空白,被人疼着捧着长大的男人结婚后依然是饭来伸口,衣来伸手。

常言说:宠自家女儿害人家儿子,宠自己儿子害人家女儿。女人看不惯男人的懒惰,由指责到挑剔到卑视,最后是争吵不断,弄得父母和出嫁姐姐跟着周旋圆合。姨妈姨父老了,照顾他们还是女儿。

用姨妈姨父的观念和说法是,儿子是传宗接代,续香火,父母老时,干不动活了,服侍自己还是靠女儿,儿子在姨妈的眼中是用来观赏的,女儿才是用来做事和孝顺的。

那辈子人的思想观念,现在一些区域依然存在。认识一位女人,广东罗定人,四十岁,已经生了五个女儿,还要生,问她为什么?她说不生儿子,断了香火,自己死后也没人送上山。

唉,我感叹。

风俗,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他们也明白男孩女孩都一样,更加明白今后老年时要依赖女儿多些,但就是改不掉流传的习惯,观念只能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转变。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的那些女孩到最后都怎样了,还有最后家里的父母都怎样了?

在我国重男轻女其实有很多,我爸爸就是一个典型的,他是山东人在他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就特别严重,为了要生儿子我家超生了,东躲西藏的生下我,结果还是个女孩,爸爸很失望,没办法他只有认命了,我家也算是三朵金花吧!

可我的好朋友就不是那么幸运了,她的爸爸也是山东人自然也是重男轻女的,她有一个哥哥,她自然在家里的地位就不是很好了。小的时候我还很羡慕她有一个哥哥可以随时保护她,可不是那样的,她哥哥处处不帮她反而和其它小伙伴一起捉弄她,一整就把她弄哭了,她家里人有时也不是很帮她,她小时候就很委屈。

到了上学时,她家里因为她是女孩不想让她继续上学,她为此和家里做一系列斗争才能继续上学,毕业后就马上投入工作中,平时她也特别节俭,她把省下的钱都留下来回家给父母买吃的,可她的爸爸并不领情,总对她说家里的一切都是她哥的,让她不用多想,使她一次次失望。

她结婚后父母对她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让她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为此她一直没有要孩子,我平时也劝过她,可她说什么也不要,觉得孩子到时来了会不幸福。老一辈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是害死人呀,现在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女人也照样可以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对女孩呢。我家也是女孩,同时也是我们姐三家唯一的女孩,并没被忽视反而更重视,希望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快点改观,不要让女孩子们在童年就受到心理阴影。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的那些女孩到最后都怎样了,还有最后家里的父母都怎样了?

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重男轻女的婚姻结合组建了家庭。没有甜情蜜意 不会说什么爱情的结晶,有的只是传宗接待延续香火 男女苟且的本能。重男轻女这一现象在我国历代就存在,新中国成立后,除封建不迷信 这类思想转变了好多。毕竟随着改革开放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村一某外姓氏,家里面的长辈是在四五十年代躲避战乱,流亡落户在我们这边。在这边安定后,他的两个孩子相继结婚成家。为了兴旺家族,他都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媳妇能多生男孩。大儿子相继生下三个男孩。二儿子却接连生了三个女儿,老大爷有点不高兴,家里面的婆婆也有眼色。

夫妻俩人的感情时好时坏。为了能够生个儿子,他们把最小的女儿在满月后用背娄装给放到了镇上的路口。后来被好心的人给抱走了。但是事不如人愿,在随后几年。两公婆一家人一直满心期待。每次怀孕生下去还是女儿,就这样,他们相继丢弃了两个女孩。听说小孩生下来就夭折了也几个。没办法,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后来不得不放弃。

那些年为了生养儿子,他们的女儿在读完小学后基本上就全辍学了,选择去外面打工。女人的身体也垮了下来。好在他们的小孩因为是女孩子比较听话,在外面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自息不强。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潮流,她们都学到了手艺和技艺,相继也成家嫁人。嫁的老公也是淳朴善良的人。她们的小家庭都搞的不差;在我们这边的小县城都买了房子,每当星期天逢节假日都会驱车回村里孝敬父母,有时把父母接到城里住上一段时间。

反观他大哥生了三个男孩。三个男孩子只有两个娶妻成家了。现在父母年龄大了,却因为分家闹了很大的意见。在面对赡养老人这一块总是达不成意见。妯娌经常吵架;没娶上老婆的小儿子,成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的大哥总是伤感的说。“养儿不如养女”。看看他的处境,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不管是养儿还是养女。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骨头肉。重男轻女,只是老一辈的封建思想。想着家丁兴旺,想着有人就有世界,人多力量大。

古语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不管是男孩女孩。还是要重在教育,重在思想。重在原生家庭管束。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的那些女孩到最后都怎样了,还有最后家里的父母都怎样了?

谢谢邀请,重男轻女是个社会问题,但城里并不多见,老辈子的人都比较重男轻女,我认识的一个人,她家有七个儿女,三个儿子,四个女儿,老太太早年失去老伴,多年一个人扶养几个儿女,困难可想而知,后来儿女们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已的家也有了孩子,老太太身体也不如从前了,经常去住医院,开始儿女伦留值班照顾老人,时间久了,就有各种理由,不能照看老太太了,但是老人的四个女儿可真不错,她们出钱又出力,自已来不了也得让丈夫来,几年以后老人在迷留之时就立下了遗言,她家的三间房子,三个儿子每人一间,没有女儿什么事,有人觉得不公平就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分,对女儿不公平,老太太挥挥手,女儿是人家的,嫁出的姑娘 泼出的水。几个女儿也没争,简直的无语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