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待遇的双轨制何时休?
养老待遇双轨制,一般指的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吧?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是成立了专门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非常大,一些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收入不足总收入的一半,主要靠财政补贴维持正常运行。
相对而言,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远小于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没有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合并,也是为了区分责任吧。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保险缴费产生的养老金待遇都是以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为基础,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由于成立的较早,各个地方设立的制度也不一样,反而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和待遇更加统一一些。比如说,深圳市的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企业退休人员是10795元,机关事业单位则采取的是全省统一的计发基数8682元。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过渡性养老金方面。
过渡性养老金本身是为了体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由于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等待遇,而做出的一种补偿性待遇。
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是1995~1998年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是2014年10月以前。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使用的视同缴费指数,是以退休时的职务级别、岗位薪级等因素综合计算来的。
企业退休人员由于没有级别之类的因素,有的地方是统一视同缴费指数为一。有的则是直接按照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
总体来说,两种养老保险制度如果想实现完全的统一,最起码也是需要过渡性养老金逐步消失为止。那可能需要等到2050年以后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