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密集发行,业绩比较基准5.8%能否达到?

银行发布理财产品的时候有两种表述,一种叫做预期利率,一种叫做业绩比较基准利率。

预期利率一般称为保证利率,也就是说我们把钱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由银行去操作投资,不管银行是赚了多少,还是亏了多少?都是按照预期利率给我们结算。因此,预期利率一般也称为刚性兑付利率。

对于说千八百万甚至几十亿几百亿,对于大型银行来说都没有太大问题。可是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银行理财产品普遍亏损的话,银行怎么去调集资金?这就是系统性风险了。

2018年,央行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一般称为资管新规),明确要求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得再保本保息,不得承诺刚性兑付。要加强投资者教育,给投资者树立自负盈亏的意识。央行设立了三年的过渡期,从今年的1月1日开始实施。

现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的各种理财产品,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还有基金,为了让投资者更好理解,演示利用的是业绩比较基准利率。一般是采取的同类产品的过去成绩,主要是根据产品的类型、期限、市场状况、历史成绩测算出来的。

也可以说,比较基准利率是银行理财产品经理给自己设立的一个及格线或者及格区间。反正总是有考砸了的可能性,不及格也是有可能的。

同样是评价学生来说,一个老是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大家会不会对他好了呢?市场就会用现实教育他。

第二轮的养老理财产品发布了,业绩比较基准利率普遍在5.8%~8%左右。这也是由于第一批发布的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目前的投资业绩表现比较好,银行理财子公司提升了业绩比较基准利率。

但是我们的养老理财产品大多数都是5年期的,这5年内并不排除经济环境或者其他情况发生巨大改变,也有可能会导致理财产品的亏损。比如说投资的固定收益产品(债券)宣布延迟期兑付、投资的权益性产品(股票)长期低迷等等,但是5年都这个样,真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总体来说,试点养老理财的十家理财公司都是银保监会精选的,一般还是有很大概率能够实现很好的收益,至少比起其他公司会更有把握。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密集发行,业绩比较基准5.8%能否达到?

信誉不再,不管达到与否,都不买。有没有5.8%利息并不影响生活,但失去本钱可影响生活了。银行自己养老理财吧。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密集发行,业绩比较基准5.8%能否达到?

不论银行能否达到,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噱头!因为这是比较基准!就是银行曾经有过这样的业绩!这一次就不一定了。非常希望银监会能够严肃认真的听听老百姓的呼声,立即取缔银行这样不负责任,随心所欲,责权利不对等的理财产品!我们老百姓把自己的血汗钱拿出来,耗着时间。赚了银行拿大头,亏了银行没有损失。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密集发行,业绩比较基准5.8%能否达到?

银行理财以后长周期不保本的千万不要再去买了,都是坑,到期搞不好就是血本无归,本金亏的惨不忍睹,还没地方说理去,就像现在的低风险固收类理财一样,本金亏损,还没法提前赎回,只能眼巴巴看着本金越亏越多。一个月能把你去年大半年的收益全给亏没了,这会本金都开始亏,银行还振振有词的忽悠你等等,后期会好哦,我去,再相信你银行就都是傻帽了。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密集发行,业绩比较基准5.8%能否达到?

一定要看产品说明书,超额收益分配比例如何,超过50%的别买。为了多挣超额收益分配,投资人会加大风险投资比例。风险客户承担,收益他们占大头。不如自己买基金了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密集发行,业绩比较基准5.8%能否达到?

答:请您注意看看最近2000多种银行理财产品亏钱了,谁能保证业绩比较基准5.8%的收益能达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