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
12月份退休,能否参加明年的养老金调整?这种情况,主要看养老金的计发时间。
按照每年《关于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范围是每年上年度12月31日前,已经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员。
两项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也就是说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如果说我们的养老金是一月份计发,那么不属于养老金调整的范围。
一般来说,我们退休手续都是当月办理,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因此从时间确定上讲,12月份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实际上是2022年1月份。
这种情况下错过了养老金调整,是不是也会很吃亏呢?倒也不是这样的。不同年度退休,计算养老金使用的养老金计算基数是不一样的。11月份开始国家陆续公布了,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当然这种公布时间并不是常态,这只是近年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的一项措施,未来会逐渐提前。
养老金计发基数每年都会增长的,比如说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比上一年度普遍增长了4.5%~5%左右。北京市比较特殊增长6.4%,可能是由于北京市的社平工资增长速度过快吧。
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都是跟社会平均工资相关的,所以养老金计发基数增长,养老待遇也会增加一部分。
只不过1月份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的话,需要等到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才能重新计算并补发差额。像今年是11月份公布的,1月份退休可能要多等一段时间。
12月31日之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今年是7月1日之前完成调整的,相对更早一些。
另外,养老金调整的增长方式和养老金重新计算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比例差不太多,这也是基本的公平。
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
“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是不能够参加明年养老金上调福利的。
明年养老金上调,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公布了上调养老金,也是不能够参加养老金上调的。
原因很简单,今年12月份正式退休,领取养老金的时间是每年一月份开始。这个时候所领取的养老金,是按照2020年的社平工资进行计算的。
2021年的社平工资需要在2022年的10月份,才可能公布出来。
2021年退休的,先是按照2019年的社平工资计算的。2020年的社平工资,重庆市是今年11月份公布的。
今年11月份公布出来后,才开始对2020的社平工资进行计算,计算后,有所增加,每月大概增加几十元。增加部分,一次性补发。
今年12月份正式退休,明年元月份领取养老金,虽然不能够参加当年的上调养老金,但是,能够在上年社平工资出台后,调整养老金,也就是比开始的养老金要多一些。
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
先说结果:要参加次年的养老金调整。按规定从退休次月开始领取养老金,也就是说今年12月份退休,明年1月开始领取养老金,那么明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时候就列在其中,为什么呢?因为2021年退休,使用的是2020年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养老金(虽然从2022年1月开始领取),而不是使用2021年社会平均工资计算。
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
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我的认知与回答,是完全可以参加的,是毫无疑义的。
我认为,今年12月正式退休,是指本人的出生日期必然为2021年12月份,也就是只有当所在单位正式申报退休审批手续,并经当地政府人力资源社保部门正式批准后,并从2022年元月份起薪,拿上正式的退休基本养老金的人员,本人才有条件与资格参加明年,也就是2022年元月份起薪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的。
很显然,按惯例常态做法,上年度12月底前经社保经办部门正式批准在案的退休人员,才可以而且能夠合情合理纳入下一年度,即从下年度元月份起薪的基本养老金调整范围的。这个一以贯之坚持的政策取向与制度规矩,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约定俗成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可以明确回应与答复题主的咨询问题:即,今年12月正式批准退休后,也就是2021年12月到龄正式办理法定退休手续后,是可以参加明年,即2022年元月份起薪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是没有任何政策悬念与取向障碍的。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
当然可以
今年12月正式退休,可否参加明年元月份起薪的养老金调整?
按照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部署,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调整2020年退休职工待遇的通知,即在2020年12月31日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调整政策。
至于2021年退休人员是否调整待遇,那要看明年3月初全国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