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了有100万,是自己理财还是交给子女保管理财?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找一个最可靠的子女,让他给保管。我大姑就是这样的情况,大姑父去世以后有这么一笔存款,都是交给其大儿子管理的。一方面属于长子,在一众兄弟姊妹中有威信;另一方面,为人忠厚老实,不可能干出偷偷花掉钱的情况。另外,她还有一笔每月一千多元的养老金,足够应对她的日常开支了。

当然也确实有的老人并不放心子女,总喜欢把钱自己管着。我同事的爷爷就是这样的老人,现在每月养老金三四千元,每隔一段时间就把钱取出来去银行存一笔定期。钱都是自己管,日常的花费也是有自己承担,买个油盐酱醋茶都要给他要钱,如果不跟他要,他也不会给。这样做至少有一个好处,日常还需要跟子女多交流、多动脑。

其实人年纪大了以后,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才是重要的。有一笔大额的定期理财,不仅需要管理,而且也会招致子女惦记。

老年人理财管理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儿,大多数年纪较大的老人不习惯用智能手机,无法使用便利的操作。甚至很多老人还担心用手机操作,相当于把钱存到手机里不安全。

如果失去银行进行人工选择理财产品的话,现在银行的人工窗口越来越少,办理业务还是非常麻烦的,而且也经常出现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前些日子出现了一位老人需要在银行自助ATM机上做刷脸认证,90多岁的老人被子女架着,也非常的难堪。不过,2020年国务院下文明确各个公共服务必须要保留为老年人服务的人工窗口,以解决人工智能时代特殊人群的需求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多数都不是灵活申赎的,不到期是无法兑现。这种情况下,老人们万一急用钱就会很郁闷。如果选择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又要低很多。所以,大多数老人还是把手中的钱存成定期存款。

2015年国家推出了大额存单业务,额度更大、利息更高、方式更灵活。有一些大额存单还是按月付息的情况,有利于老人们做养老金使用。这类似于以前定期存款中的存本取息服务。

总体来说,老年人的积蓄,只要脑筋灵光、身体还行,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管理。如果自己身体活动能力日渐衰退,这种情况还是建议找子女来管理吧。

70岁了有100万,是自己理财还是交给子女保管理财?

我作为外人,问一句大不敬的话:“您已经年过古稀,在人生的跑道上,您可能只剩最后一圈,那么您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自己花?一百万已经够大部分人轻轻松松花十几二十年了。

为了给子女留着?既然迟早要给子女,为什么不趁早给呢?

你可能会担心自己花光了100万,子女会埋怨自己;你也可能会担心,早早的把钱给子女,自己的生活没有保障。

活了一辈子,快到尾声的时候,还在为子女操心,题主难道没有觉得特别对不起自己吗?

我在支行的时候遇到过好几起,老年人把密码忘记,需要重置密码的场景。也遇到过好几起,几个子女在老人瘫痪在床,神智不清的时候,一同到银行网点,拿着公证书,要取走老年人存在银行的资金。

这些人都是把资金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除非自己实在没有能力使用资金的时候,才会由子女接手。

为什么老年人喜欢存定期,不喜欢存理财?我曾经跟我八十岁的爷爷讨论过这个话题。我曾经问他,“假如你有资格买理财,你买理财不买?”

他一愣先是问了句啥是理财,我给他简单讲了下理财特点之后,他带着伤感说道:“我还能活几年啊,折腾理财干啥啊?存个定期,领个利息够花得了!”

总结:

在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的观念里,理财的重要程度要远低于享受生活。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里,别让资产受到损失,留好自己的看病钱就是UI大的理财。

70岁了有100万,是自己理财还是交给子女保管理财?

70岁的老人有了100万,是自己理财还是交给子女保管理财呢?

我的意见是自己理财。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不管是什么时候,真正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70岁,已经失去劳动能力,即使有退休金,也了了无几,这个时候有100万的现金,肯定能给自己带来一个踏实、安全、滋润的晚年生活。

人不能预知自己生命的长度,所以,100万的现金,在理财方式上还是要以安全性为主,其次考虑收益性和流动性。人的年龄大了,精力和体力不如从前,在资产配置上以绿色轻资产为主,最好直接就是现金,现金的理财方式,最安全的可以考虑大额定期存款,因为有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50万以下的存款是绝对安全的,所以,可以考虑50万的大额定期存单,以本地农商行为例,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基础上上浮了55%,利率高达4.2625%,50万定期存款的利息高达一年两万多元,平均在每个月里是1700多块,这个水平赶上了本地普通退休工人的养老金水平,可以作为退休金的有力补充。当然,如果没有别的理财方式,可以考虑把剩下的50万,存在其他的利率较高的城商行,不过为了照顾流动性,可以分开来存,比如30万可以再存定期,拿出5万放在余额宝,朝朝盈等货币基金里,如果用到现金,可以及时取现,剩下的15万可以考虑买国债,买了风险等级承受的了的理财产品,或者买保险。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对于70岁的人来说,大部分的险种已经超过可以投保的年龄,即便是年金险,也不再适合作为被保险人。除非老人有资产传承的需要,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配置合适的保险。

70岁的人,还有一种风险,就是突然身故的风险,所以建议这个年龄段的,有大额资产的老人一定要提前写好遗嘱,防止突然身故,资产变遗产带来法定继承的风险。

年龄大了的人,不管怎么有钱都是弱者,有钱肯定能带来体面的晚年,但是弱者最好的方式的控制财富并从中受益,而不是拥有财富,拥有可能会带来杀身之祸,控制财富只需要改变下遗嘱当中的受益比例就行了,如果可以提前规划,对于现金资产,最好的管理和控制的手段是保险,金融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充足的时间,也体现不出保险的功用和意义来。

70岁了有100万,是自己理财还是交给子女保管理财?

要有具体情况而定,我今年八十岁,头脑清醒,一点也不糊塗,我与老伴的退体金全归自己掌管,十年前就不再投资基金改投银行理财,由于银行实行资产新规,从今年开始改投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我的理财和定期存款都有记录,孩子们有时把他们的钱让我投资理财,我的账目一清二楚,精确到分! 去年我掌管我老母亲(去年八月去世,享年105.5岁)、我姐(85岁,老年痴呆)的定期存款及五弟(7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存款。后来由于身体欠佳,把这些存款陆续交待给有关人员。我个人存款都与老伴及两个孩子交待清楚以防不测。

70岁了有100万,是自己理财还是交给子女保管理财?

70岁能有100万,很多人都会羡慕你。其中,最高兴的就是你的子女。因为他们不再为你的赡养问题分心,而能全心全力的去做好自己的事。

有了100万,当然是件开心事。但有些70岁的老年人有了100万之后,就盘算着能将钱变成“鸡生蛋、蛋生鸡”。如、有些老年人经不住银行工作人员的诱惑,向你推荐各种理财方式,让你顺着他们的意向去理财。

其实,银行就是一个吸取顾客本金的地方。诱惑你去理财,大的利益是银行的,自己得到了银行的点滴恩惠,就认为银行是自己的财神爷了。

又比如,保险公司如果知道70岁的老人有了100万,就会不厌其烦的来讨好老人。在老人面前笑容可掬、拱手作揖,对老人灌迷魂汤。向老人推荐各种保险,老人没买保险之前是保险公司的大爷,买了保险之后变成了保险公司的孙子。买保险金事件频频发生,望拥有很多钱的老年人不要“贪须须,去挨铡刀背”。

在现实生活中,去套老年人资金的各类群体很多,老人有了100万元,我建议交给子女来打理。我的观点如下:

(1)70岁的人了,已是老眼昏花,脑袋混沌,再硬朗的人也狠不了几年。拥有了100万,与其让给骗子骗,不如交给子女来打理。

(2)70岁的老人在交给子女来打理这100万元之前,共同在公证处立好字据。这100万元的拥有权是你的,子女有管理和使用的权利。

谈到这里,我陡然想起小品演员小沈阳表演时的一句台词: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当你有了钱的时候,人没了。这句话堪称经典。这类例子多的是,有些人在拚命挣钱的途中,挣着挣着人就没了。这时,钱多又有何用?

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著名主持人李咏、著名喜剧演员吴孟达,难道这三位的钱不多吗?他们那么多钱都赎不回他们的命。想一想,命和钱在这关口哪一个重要?所以,人只要活着,会去想尽办法挣到钱的;然而,人的生命是不能用金钱买得到的。

因此,70岁能拥有100万的老年人,不要成了“守奴财”。若患上了绝症,有了这100万也高兴不到哪里去。之所以,这100万元交给子女来打理才是明智之举。子女高兴了,会全身心的孝敬你、赡养你;自己万一有个三病两痛,他们也会乐意陪你到医院救治。

依我观点,70岁老人拥有100万元真的很了不起;但也不能忘乎所以,注重亲情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你最大的理财,就是与子女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自己吃好、穿好、玩好;多走动,少生病,这才是你生命中最大的财富。

70岁了有100万,是自己理财还是交给子女保管理财?

这个事如果换成我。如果我70岁了,如果我有100万,我不会在亲自理财,我会把我的钱交给孩子,一,毕竟70岁了,脑子不如年轻人灵光,理财手续繁琐,一旦忘记密码这一项就很麻烦,二,去银行的路上,人多车多,万一有个闪失,对自己对孩子都是麻烦,所以不参与理财好处也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我从事财务工作30多年,对银行业务不陌生,现在退休了,我一直理财,开始是跑银行,后来方便了,我开通了手机银行,可以足不出户办理银行业务,有不明白的,一个银行咨询电话全部搞定,我理财从不贪图高额利息,要的是稳妥踏实,我总跟孩子讲,理财能让我睡的着吃得香就是好产品,否则再好的产品我也不买。

我多次要把钱交给孩子,我不在操心了,但是孩子执意不接,孩子的观点是,在父母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资产时,就让父母自己管理,一是锻炼大脑,二也算是有事情可做,一举两得。

现在我们老两口的钱都由自己掌管,等我70岁了,我就把钱全部交给孩子,不在操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