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任泽平称,建议生三胎每月奖励3000至5000元,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吗?

任泽平:中国生育主力是75后到85后,呼吁生三孩每月奖励三千至五千元中国目前的主力生育人群,要生二胎三胎的肯定是75-85年的,不能指望90后00后,要尽快抓住最后的主力生育人群还允许的时间窗口,推出鼓励生育的措施,比如攀枝花前段时间发500块钱,生三孩四孩的每月每人发500块钱,这都是对的。未来大家拭目以待,随着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一线城市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块的现金。我本人也会呼吁。放开三孩已经晚了五年,未来应该加大鼓励生育的力度: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现金补贴和个税抵扣、休假激励等。让更多的人敢生,生得起、养得起。从效率优先到重视公平,这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大趋势,调节收入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上升到战略层面。未来中国有些公共政策可能要出现一些调整,这些政策可能会推出来:一个是房产税,房产税是大势所趋,房产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很重要的手段。未来消费税会进行改革,尤其是奢侈品消费税。还有我们的教育、医疗、社保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改革。现在对教育先做了改革,清理校外培训。房地产也正在做改革,改革学区房。随着我们更加重视公平,医疗社保可能也会面临调整。未来户籍制度、普惠金融等也面临改革。房地产改革何去何从,要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避免硬着陆。我认为关键是城市群战略、人力挂钩、控制金融杠杆,还有房产税。我有一个公共政策的建议,建立土地指标的全国流动交易市场,现在碳指标都可以全国交易,土地指标也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供求平衡。但是房地产调控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层层加码,要用时间来换空间,要让房地产软着陆,避免硬着陆。中国房价的普涨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房价是分化的,往都市圈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分化,大家如果一定要买房,就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金融政策的收紧一定会带来房地产销售的下滑。从房地产销售、开发商资金的回笼,拿地、预售、投资,整个链条有一个传导过程。受房地产和出口拖累,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加大,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最近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一路降到2.8%,非常明显是对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的预期。货币政策将经历四部曲:不急转弯-慢转弯-转弯-轰油门。经济周期就是大自然的法则,从衰退-复苏-过热-滞涨,周而复始。中国的货币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会对资本市场逐步的友好。现在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通胀还在高位,但是大宗商品的通胀高点已经出现了,这种制约在未来也会逐步的缓解。未来经济下行压力会逐步的加大,从滞涨往衰退的方向转化,货币政策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对资本市场逐步友好。所以,对资本市场不必悲观。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这几年为我们的新零售、消费、提升我们购物物流的效率还是做了贡献的,底层逻辑还是有道理的。它的问题是应该鼓励向上去创新,去搞云计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等硬科技,而不是向下去抢小商小贩的饭碗。政策的目的是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资本市场等。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以上,是经济学家任泽平博士,8月9日分享的最新观点。任泽平博士认为,当下政策正在往重视公平、兼顾效率方向调整,主要是因为收入分配的差距,以及中国面临的K型复苏。未来货币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同时,他还谈到了对于房地产如何软着陆、三胎生育政策、规范学科培训、中美关系等问题的看法。任泽平:中国生育主力是75后到85后,呼吁生三孩每月奖励三千至五千元任泽平:中国生育主力人群是75-85后,不要指望90后00后生

生孩子,最终还是由繁衍问题回提升到了经济范畴

生孩子不划算。生孩子降低生活水平和耗费个人大量时间。怎样才能解决生孩子的问题呢?自然是把有关的大家的矛盾转化为经济问题予以解决。反正现在很多人都是“向钱看”。这样生孩子就成了一个买卖。

攀枝花实行的是每人每月奖励500元,奖励三年。这样算起来三年是1.8万元。生三孩,每月奖励3000~5000元。假设按照3000元的档次,这个奖励持续到小学,也就是6周岁。总的奖励额度,将达到21.6万元。更甭提延长到18周岁了。

如果总的补贴额度达到这一水平,确实人们的生育积极性将会大大增加。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3元,生一个孩子至少能够解决两个人的收入问题。在农村地区,艰苦边远地区生孩子变成了发财致富的工具。

这种情况下,补贴虽然解决了孩子的生育问题,但是并不能够有效的用于孩子的养育问题。可能会造成孩子数量提升了,但是教育质量跟不上,最终还是要靠国家配套更多的措施解决。

国家又有多少能力鼓励生育呢?按照每个孩子补贴21.6万元计算。如果三孩的生育数量每年达到500万,补贴金额就会高达1.08万亿元。其实,我国的预算支出还是非常紧张的。像今年的财政赤字是3.57万亿元,收入的钱还是不够花呀。

假设跟去年一样,每年发行10,000亿元的特别国债。可问题是,这笔钱谁还?虽然说经济落后地区将是生育的主要地区,可是我国人口毕竟在全国范围内无障碍流动,最终人口又会聚集到大型城市。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转移支付,也将是难以调和的问题。就像攀枝花补贴生育的孩子,最终大部流到深圳去,攀枝花会是什么心情?

呵呵,确实给钱可以提升生育率,但是钱只能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生育问题,如何让中低收入人群提高收入,完善上升渠道,又是一个大难题。难,很难的。按下葫芦起了瓢,就是这样。

经济学家任泽平称,建议生三胎每月奖励3000至5000元,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吗?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又一次口出惊人之语,不能指望90后和00后提升生育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励政策,例如一线城市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块的现金。那么2线城市生3孩,该奖励多少钱呢?18线小县城生3孩,应该奖励多少钱呢?那么生2孩就不激励了?生头胎的就不奖励了?

用钱来买生育率的国家不是没有,在北欧和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都是如此干的。但是最终的效果呢,他们的出生率仍然低下。这说明仅仅用钱想去将生育率提升上去,是不太靠谱的。“专家”论点都不靠谱啊,也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呢。

到底想多让生孩子,应该指望啥?其实应该指望的是对于每一个民众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让民众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得到妥善的社会照顾。另外指望的是孩子从小到大成长的宽松环境,现在教育方面的“内卷化”,让小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真的是痛苦不堪。

其实最不能指望的就是依靠所谓的金钱奖励,想的挺好,但实际政策执行的后面就开始走歪了。考虑到方方面面因素不想生孩子的仍然不会生,但是哪些钻政策空子的,打擦边球的,仍然会大生特生。这样的出生率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一不能保证优生优育,二不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效成长。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国家补贴的钱都给那些不劳而获的人给取得了。

任泽平说的其他方面还是有点道理。“未来应该加大鼓励生育的力度: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现金补贴和个税抵扣、休假激励等”。我们现在鼓励消费,其实更应该鼓励政府投入更多资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更好,让更多的人受惠。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扶持措施更倾向于生育孩子的家庭。

对于生育的妇女,其实更要将就业环境做的更扎实,妇女儿童的保障措施搞得更多一些,不至于生孩子影响自己的人生规划。要将孩子成长的宽松环境建设得更好一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对社会价值的贡献。

具体到每个家庭,其实生不生孩子还是要顺其自然,不要为了某一个所谓政策,而去做一件影响自己人生的大决定。按照自己本心来吧,按照自己能力来吧,按照自己对未来和家庭的期望来决定生多少孩子。

经济学家任泽平称,建议生三胎每月奖励3000至5000元,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吗?

提高生育率,主要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住房、上学、看病、就业等问题。解决了这些关系百姓民生的基本问题,升育率自然会提高。

水有源头树有根,

世间事发总有因,

只图治表不治本,

到头依旧乱纷纷。

经济学家任泽平称,建议生三胎每月奖励3000至5000元,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吗?

我觉得可以这样奖励,二胎奖励3000元,三胎奖励5000元,绝对可以提高生育率。

经济学家任泽平称,建议生三胎每月奖励3000至5000元,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吗?

谢邀

从全局来看,这个办法未免窄了,其实提高生育率重在提高收入上,或者减负上。

只要目前,住房,医疗,教育,全部免费,老农民有养老金。生育率必会有提高。

提高生育率是全民的事,而不是三胎可以解决的。这也和区区几个富人拉动不起来消费高潮一个道理。

一个国家必需考虑大多数人的实际经济能力,而不是什么,皮作为穷富的标准。

一百个人只有一二个人拥有几个亿,而实际九十八个人没有存款,而一平均,人人都富了。这不是荒唐吗?那二个人能撑起人口生育,或者消费这样的大事来吗?

而如果二富豪再移民外国,岂不更糟糕。

经济学家任泽平称,建议生三胎每月奖励3000至5000元,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吗?

有可能。现在教育医疗费用都规范了开支少了许多,房子也不会再贵的离谱,甚至可能降价,这样一鼓励可能行。关键是生三胎大多年轻人可能不生,二胎会普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