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一样吗?

到底是机关事业实际交费和视同缴费退休了哪个划算?

2014年10月,我国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规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缴费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很多人会疑惑,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在计算养老金时,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另外国家还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职业年金

第一,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一部分养老金待遇。一方面是对过去退休待遇的衔接,另一方面也是对由于过去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一种补偿。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一般是: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缴费年限×1%~1.4%的过渡系数

社平工资每年都不一样,一般来说退休越晚,养老金待遇越高,但主要还是跟退休时间确定的社平工资有关。

第二,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主要跟退休前本人的职务级别、岗位薪级等因素挂钩。只要提升了本人的职务级别,相应的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提高,并不是说未来永恒不变的。像山东省主要包括职务、岗位指数,级别、薪级指数,调节指数三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视同缴费年限也会计算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是包含了实际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与缴费年限的平均值。

第三,实际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的不同在于,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视通缴费指数表查找出来的,实际缴费指数是按照参保缴费当年的缴费基数÷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计算而来。

第四,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的另外两项不同,就是实际缴费年限会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记入个人账户余额,未来退休时根据个人账户的余额计算形成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如果领取完毕了,国家会同统筹基金中拨付等额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确保退休待遇不降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每年有人社部统一公布,一般在6%~8%之间。

职业年金是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4%划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投资运营。用人单位应当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缴纳单位部分,一起进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为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国家允许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单位部分可以记账,等待职工退休时再拨款做实。相应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也有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公布,一般在4%~4.5%左右。

总体来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的计算,确实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视同缴费年限只是对以前退休制度一种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过渡会逐渐消失的。

养老金的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一样吗?

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养老金不一样。

养老金(退休金)分两部分计算。

1、视同缴费年限,即:国家没有实行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前,在企业,集体单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为“视同缴费年限”。

2、视同缴费年限,没有最高和最低档之分。按每月100%基数计算。

3、实际缴费年限,可按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的60%、80%、100%、300%缴纳。

4、由于各个地方,实行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实行的时间不同,同时参加工作,但是,视同缴费年限就不同。

5、视同缴费年限中,由于取100%额度,比实际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中的档次,仅次于缴纳档次300%的。

6、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是不同的概念。

7、退休时的退休金是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个人账户余额,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有关部门折算后叠加的退休金。

养老金的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一样吗?

决定养老金多少的是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档次越高,养老金越高;反之,养老金越低。

缴费年限,等于实际缴费年限加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是年限的定语,不能单独使用。

根据社保政策规定,参保的人并具备相关条件,才能有视同缴费年限,所以没有人只有视同缴费年限。

养老金的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一样吗?

不一样,视同缴费的养老金比实际缴费的养老金更高。

视同缴费是指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或者是国家承认的工龄或连续工龄,比如参军的兵龄、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等等。就题主所说的机关事业人员而言,机关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以后才开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所以在2014年10月之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工作年限,或是连续工龄要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凡是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就属于退休“中人",在办理退休时,每个“中人"都可以领取到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养老金待遇。其中过渡性养老金是以视同缴费年限为基础的,你每增加一年视同缴费年限,就可以增加一个额度的过渡性养老。

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金计算公式为: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x建立个人账户前的视同缴费年限x140%。这个140%是计算“中人"视同缴费年限的视同缴费指数。

缴费指数是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又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于当地上年度的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是指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

企业退休“中人"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都是按照140%的缴费指数来确定视同缴费指数的。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视同缴费指数还要参照本人退休前的职务、职级和技术职称等因素,所以他们的视同缴费指数比企业的还要高,平均可以达到150%左右。

对于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待遇的计算都是按照职工从60%~300%的实际缴费基数来计算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的。比如缴费基数60%,缴费基数为0.6; 缴费基数为100%,缴费指数为1.0;缴费基数为300%,缴费指数为3.0,最后根据本人历年的缴费指数计算出平均缴费指数,再用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基础养老金。一般都在100%左右,不可能达到140%~150%这么高的。

综上所述,缴费基数越高,缴费指数也越高,退休时计算的养老金也越多。由于视同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都在140%~150%左右,比实际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要高40%~50%左右,所以,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视同缴费计算出来的养老金都要比实际缴费更高,视同缴费年限越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待遇越高。所以,视同缴费年限比实际缴费年限要划算得多。

养老金的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一样吗?

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是养老保险改革后与改革前的事。比如,你是一九七二年参加工作,二零零六年退休,一九九六年实行养老保险改革,那么,九六年以前因为没有实行改革,也就是你没有缴养老保险,也就是说你从七二年到九六年,这段时间是有工龄的,而没有缴费,这段时间就叫做视同缴费。九六年至二零零六年,你是要缴费的,缴了费,就是实际缴费。实际缴费加上视同缴费就是你的领取养老金的工龄。所以,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的养老金是一样的。

养老金的实际缴费和视同缴费一样吗?

一个是实际缴费,一个是视同缴费,从理论上来讲都一样,都是缴费年限,都会被计入到缴费年限里面。但是实际上呢,一个是自己真金白银真正出了钱的;一个是自己一毛钱都没花,但是也被当做自己已经花钱了来对待的,你说哪个划算?毫无疑问的,傻子都知道,肯定是不花钱的划算啊!这世上还有比不用出力就能白拿好处,更好的事吗?

不过,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改革,像这种视同缴费现象会越来的越少。未来,所有人,不管是在哪工作,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要按照社保实际缴费情况,来享受相对应的待遇。

注:我国在2014年实行了事业单位社保制度改革,打破了企、事业单位一直以来的养老金双轨制度。未来,所有人都是要实际缴纳了社保,才能享受相应待遇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