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连续16年上涨,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如果没有错,我们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021年还将实现17连涨。虽然为退休老人感到高兴,但说实话,养老金上涨也应该担忧

国家建立有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社会保险法》中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要根据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2005年到现在,前11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11%,后期逐渐降低。2018~2020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上调幅度只有5%。

随着社平工资的提高和养老金的增长,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越来越庞大。2019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总支出为49228亿元,而2018年这个数字才刚刚44645亿元,增速超过10%。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情况,却不是很乐观。2019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52919亿元,2018年收入为51168亿元,当期结余明显减少。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2019年我国将企业负担的养老保险费部分缴费比例由最高20%统一降低至16%。同时,将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的口径,统一为全口径城镇就业职工社会平均工资。

2020年又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推出了养老保险减免优惠政策。比如说2~12月份中小微企业负担的养老保险部分全额减免,养老保险基金大概率是收不抵支的。

实际上,我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并不是全部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的部分,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国家补贴。2019年我国社保基金总收入为80,844亿元,其中财政补贴高达19392亿元。2020年我国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社保基金总收入为77287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52417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1628亿元。

按照我国老龄化趋势以及退休人员增加的趋势,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将会持续不断的增长,2019年末5.46万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撑不了多少年,因此国家才划拨10%的国有企业股权充实社保基金,目前央企已经划转了1.21万亿元的股份。

我国的社会平均工资在不断上涨,缴费基数下限也在不断提高,参保负担也越来越重。很多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15年以后,就选择了停保等待退休,而且企业负担也在不断加重。全国2019年就业人员数量高达77471万人,但是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却只有30104万人,参保率只有40%,这还不包括约20%的停止缴费人员。

未来我们国家将推动延迟退休,但是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同时将鼓励和吸引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但是,究竟有何效果还需要拭目以待。

所以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还是非常重的,既不能过多的依靠财政拨款,也不能过多的征收社会保险费对社会造成太大压力,又要保证吸引足够多的参保人群形成供养平衡。相信国家总是有大智慧,能够解决这一难题的。

养老金连续16年上涨,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养老金已经16连涨,即将17连涨,但是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还是要居安思危!因为养老金收支压力还是蛮大的,不合理差距也是需要缩小的。

养老金收支压力不容忽视

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是足够的,有超过4万亿元,这是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是支出大于收入的。

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快报数据显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3971.8亿元,支出51189.0亿元,也就是说,支出大于收入。

当然,这是受到了社保降费,给企业减免社保费的政策影响,但是如果这种收不抵支的状况持续下去,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与日俱增,累计结余也是会慢慢减少,这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预计到2036年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将会耗尽。

当然,累计结余耗尽并不意味着养老金无法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是国家的要求和承诺,因为还有财政补助、社保战略储备基金、国资划转社保、养老金中央调剂、养老金投资运营等条件的支撑,所以,哪怕累计结余耗尽,也是要确保养老金发放的。

只不过,就会给财政造成压力,所以,鉴于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领取养老金人数变多,时间变长,所以,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种收支压力,国家已经明确会在十四五时期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领取时间。

另外,在这种支出压力下,养老金的涨幅能否维持现在5%的涨幅,也是一个未知数,这些都提醒我们,不能高枕无忧,还是要居安思危。

养老金差距的问题也要重视

除了养老金运营的压力外,还是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不合理的差距问题。

因为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不及事退人员,虽然从2014年10月1日起,养老金已经逐步并轨,但是不合理的待遇差问题还是存在。企业退休人员一直也是耿耿于怀,呼吁每年养老金调整时能缩小差距,因为养老金调整是基数高的、年限长的涨得多,事退人员同样调整方案下受益更多,如果不采取措施,差距难以缩小。

好在,如今两者养老金每年调整都是同步的,在一个框架之下了,而且难得的是,一些省份采取了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幅高于事退人员的养老金涨幅的做法,这对于缩小差距是有帮助的、有裨益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2021年,养老金17连涨已经呼之欲出,虽然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但是也不用杞人忧天,国家是不会让退休人员利益受损的,不管怎样,都会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还有按照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上涨养老金的。

为国家点赞!

养老金连续16年上涨,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笑的我心中乐开了花!连涨16年至今三千多块钱,连机关事业单位人的一半不到。是否高枕无忧?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想,最起码的不会饿肚子甚至于饿不死。就是有一个问题让我心酸,想进养老院度晚年,钱不够。再等等。吧,等增加够进养老院时再说吧。

养老金连续16年上涨,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养老金16连长,已成了过去式,如今,全国退休人员期盼的是2021年的17连长,目前关键问题是,退休金尽管年年小幅度增涨,但市场物价年年却大幅度增涨,不懂题主的“高枕无忧”从何谈起?还是说题主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给一点甜头就感恩戴德?

个人认为,国家管理重点,不应放在每年养老金的小幅增长上,而应放在严格“管控物价,稳定市场”上做足功课,下大力气,否则的话,工资即便无数次增加,都追赶不上物价的大刀阔斧,一面涨工资,一面涨物价,年年工资等于白涨,老百姓发挥不了实质性的经济优势!

每天去菜场,各种蔬菜的价格,高昂的令人咋舌,有些时令蔬菜,象才上市的“香椿头”前几天一问,10块钱一两 ,100块一斤,很多蔬菜,10几,20几一斤,几乎成了常态化,不敢想象,过去几毛钱,块把钱一斤的蔬菜,如今摇身一变,都成了贵族蔬菜!

也难怪老百姓们叫苦不迭,因为大家天天在不断上涨的价格中深受其害,有苦难言,过去的百元大钞,真正能派上大用场,如今的百元,几样蔬菜买下来,基本所剩无几了,还不能嘴扎起来不吃不喝,再贵,你都得顺应市场物价 ,买,老百姓心中的苦,有关部门怎能视而不见?

“稳定市场物价”有那么艰难吗?多少硬骨头国家都啃了下来,唯独这事怎么就屡禁不止呢?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治理整顿起来应该没那么难吧?

养老金连续16年上涨,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前两天,我在医院里跟两个退休人员聊天,一个退休金每月9300多。一个9千不到,还觉得少,拿这点钱要贴儿子,孙子。因为儿子要买房,孙子上学,自己要看病,房价,上学,看病费用高,觉得压力山大,没幸福感,退休的拿九千多都没幸福感?可怜我天天上班也只能拿他们的一半,那来幸福感呢?

养老金连续16年上涨,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什么叫高枕无忧?不同群体不同个人不同职责有不同回答。对于养老金本就很高,家庭经济较好的人说来,原就高枕无忧。对于中等水平,家庭经济一般,已有丨6连涨,也可说高枕无忧。对于原来只有千元左右的人说来,工龄较长加老年倾斜16连涨,每月3000多元就不错了,加之年老体弱、疾病,如儿女再收入不高,老伴既无退休又没参加养老保险,能无忧吗?还有担负养老金发放的各级机构和有关干部、办事人员,虽说省统筹、国家调济,但各地经济、财政收支有差距,有些地方还常为按时足额发放忧愁。国家目前养老金积余不少,但随着老龄化程度加重,全民养老保险覆盖以及面广量大的低养老金人群的不满,没有远虑也是不行的。16连涨是国家对老人的关心,对养老保障有积极的作用,总体养老水平在提高,这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结果。没有国家的发展,涨一次均难,何来连涨,何来全民养老。现在,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过去没参保的老人,如农民,最近几年(以前没有)也连涨,但现在每月超200元的省很少,全民参保后,有可能的尽量多缴、长缴,到老时多拿,涨也多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